钓线导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5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钓线导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关于鱼碰钩可获得高灵敏度且重量轻的钓线导件。具体为,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线导件(1)具有由强化纤维含浸合成树脂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形成的框架(3)。框架(3)具有:环保持部(H),被安装钓线穿过的导向环(9);保持孔(82),在框架(3)上贯通形成并且保持固定在钓竿的竿梢节杆的顶端;及支脚部(6b)、(6b),从环保持部(H)延伸,且固定于竿杆的固定部(6a)形成在顶端而构成。
【专利说明】钓线导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钓竿上对钓线进行导向的钓线导件,具体而言,涉及安装在钓竿的竿梢节顶端的顶部导件的改良。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安装在钓竿上对钓线进行导向的钓线导件一般为具备以下构件的构成:框架,直接或者介由支撑脚而安装于钓竿的外周面;及导向环,固定于框架,实际上由钓线穿过。尤其是安装在钓竿的竿梢节杆顶端的作为钓线导件的顶部导件具备竿插入管,其从所述框架侧突出而延伸,被竿梢节杆的顶端插入,介由该竿插入管,例如通过粘结固定而安装于钓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0-210894号公报
[0004]但是,如专利文献I等所公开的现有的顶部导件如下,从框架延伸的所述竿插入管较大地增加了顶部导件整体的重量,从而妨碍钓线导件实现轻量化。而且,由于钓竿与框架是介由所述竿插入管而间接地连接,所以被指出还存在以下可能性,用手里的钓竿感知鱼碰钩时的敏感度有可能变得迟钝。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关于鱼碰钩可获得高灵敏度且重量轻的钓线导件。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具有由强化纤维含浸合成树脂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形成的框架的钓线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环保持部,被安装钓线穿过的导向环;保持孔,在所述框架上贯通形成并且保持固定在钓竿的竿梢节杆的顶端;及支脚部,从所述环保持部延伸,且固定于竿杆的固定部形成在顶端而构成。
[0007]在上述构成的钓线导件中,框架并非介由从该框架延伸的竿插入管而间接地保持固定在竿梢节杆的顶端,而是框架通过其保持孔而直接保持固定在竿梢节杆的顶端。即,在上述构成的钓线导件中,由于排除了现有的竿插入管,所以可减少钓线导件整体的重量,使钓线导件的轻量化得到飞跃性的促进。另外,由于钓线导件的框架并非介由竿插入管而是直接与钓竿连接,所以可大大提高用手里的钓竿感知鱼碰钩时的敏感度。
[0008]另外,上述构成的钓线导件由于其框架由纤维强化树脂构成,所以可实现轻量化同时可实现挠曲性提高,安装有这种构造的钓线导件的钓竿容易发挥出原本的特性。此外,优选纤维强化树脂层在从环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至支脚部的至少一部分上是连续的。如此则能够实现钓线导件的高强度。
[0009]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关于鱼碰钩可获得高灵敏度且重量轻的钓线导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立体图。 图2是从后侧观察图1的钓线导件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钓线导件的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1的钓线导件的框架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1的A — A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用于进行构成图1所示的钓线导件的框架成形的模具的构成例(夹着层叠聚酯胶片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从用图6的模具成形后的板状体上切出框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沿着变形例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框架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用于进行构成图8所示的钓线导件的框架成形的模具的构成例(夹着层叠聚酯胶片的状态)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钓线导件;3-框架;6a-钓竿固定部;6b、6b-支脚部;6e、6f-弯曲部;6g-分支部;9-导向环;82_保持孔;H-环保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线导件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至图5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线导件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这些图中,图1是钓线导件的立体图,图2是从后侧观察钓线导件的主视图,图3是钓线导件的侧视图,图4是沿着框架的钓线导件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1的A — A线的剖视图。另外,图1及图3的箭头D方向是钓线导件安装在钓竿的竿梢节杆上时从第一节竿侧观察的方向,与钓竿的轴长方向一致。在以下的内容中,前侧(前方侧)意味着竿梢侧,后侧(后方侧)意味着基端侧(第一节竿侧)。
[0012]钓线导件I具备由强化纤维含浸合成树脂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的层叠材料形成的框架3。在此,所谓“纤维强化树脂层”除了是将片状的聚酯胶片重叠而进行层叠以外,也可以是将带状或线状的聚酯胶片进行重叠或束在一起、或者将带状、线状或片状的聚酯胶片组合起来的叠层,关于层的厚度、宽度、断面形态等,可以按照钓线导件I的各部分的形状等而任意进行层叠。这样的框架3可以采用以下的任意方法进行制造,如后述内容所示,既可以是将以板状成形的纤维强化聚酯胶片的构件以框架形状切出,或者也可以是将纤维强化树脂配置在模具的形成钓线导件的空间而进行钓线导件I的成形(此时不需要切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对如下形成的框架3进行说明,即,由具有多个纤维强化树脂层的层叠材料形成框架3,多个纤维强化树脂层的层叠材料是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将强化纤维含浸合成树脂的纤维强化聚酯胶片(以下称为聚酯胶片)进行层叠而形成的(后面将对聚酯胶片的构成、层叠形态及框架的详细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13]框架3由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和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构成,如后述内容所示,每个纤维强化树脂层被如下进行一体化,通过层叠多张聚酯胶片并用模具进行挤压成型,并且通过以各聚酯胶片形成的多个纤维强化树脂层被层叠而进行一体化。此时,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和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以板状形成,与后述的抵接部8 (8a、8b)的轴线方向(图1的箭头D方向,前后方向)的厚度相比,左右方向的宽度更大。
[0014]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形成大致圆环形的上方侧的抵接部8a和竿保持部80,竿保持部80具有通过粘结等而保持固定在未图示的钓竿的竿梢节杆上的保持孔82。另外,虽然也取决于安装钓线导件I的竿梢节杆的外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竿保持部8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抵接部8a的宽度窄,而且竿保持部80和抵接部8a形成在大致同一个平面内。另外,保持孔82例如如后述内容所示在框架3成形后在框架3上贯通形成。
[0015]另外,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形成有:上方侧的大致半圆环形的抵接部Sb,与抵接部8a抵接;一对支脚部6b,从抵接部Sb在与D方向大致呈正交的方向上逐渐离开纤维强化树脂层5而倾斜延伸;及钓竿固定部6a,向后方侧弯曲而延伸,在上述支脚部6b的下端使它们一体化。
[0016]而且,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导件I呈构成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的抵接部8a与构成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的抵接部Sb相互面对的状态,这些抵接部8a、8b形成环保持部H,在该环保持部H设置钓线穿过的导向环9。另外,此时,各支脚部6b呈在环保持部H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从环保持部H的后面h以与该后面h的宽度W相同的宽度W被突出设置的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环保持部H的左右方向宽度的厚度W大于前后方向宽度的厚度W’,在该条件下,在支脚部6b形成有从环保持部H的后面h突出设置的分支部6g (从环保持部H分支的部分)。也就是说,分支部6g从环保持部H的左右方向宽度和前后方向宽度的厚度中尺寸大的这一侧(厚度大的环保持部H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因此,在环保持部H的左右方向宽度的厚度W小于前后方向宽度的厚度r的情况(与本实施方式相反的情况)下,分支部6g则从环保持部H的侧面突出设置。
[0017]如此,若分支部6g从环保持部H的后面h突出,则可使强化纤维的方向稳定,可实现强度提高、稳定化,而且,可防止左右宽度增大,能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并且,变得可以防止钓线挂住。此外,若如此从环保持部H的左右方向宽度与前后方向宽度的厚度中至少尺寸大的这一侧形成有支脚部6b的分支部6g,则可以扩大环保持部H与支脚部6b的一体化范围,可实现强度提高、小型化及轻量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各支脚部6b是从环保持部H的后面h以与该后面h的宽度W相同的宽度W而突出设置,但是支脚部6b的宽度在分支部6g的部位与后面h的宽度W相同即可,从过了分支部6g的位置至固定部6a为止的宽度可以形成为比分支部宽,或者形成得小,或者可以调节方向。
[001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抵接部8a、8b分别形成有用于保持导向环9的开口(通孔)5c、6c。这些开口 5c、6c是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及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的上方区域彼此在相互面对的状态下被一体化后通过切削等而形成的。
[0019]钓竿固定部6a是固定于钓竿(竿梢节杆)表面(上面或下面,本实施方式中为上面)的部位(也称为足部),其为向钓线导件I的后方方向延伸的板状片,在其背面侧的抵接面6d按照钓竿的长度方向放置在钓竿(竿梢节杆)表面的状态下,通过例如缠绕线之后在其外侧涂布粘合剂而被固定。而且,固定部6a可以采用各种形状。
[0020]形成于抵接部8a、8b的开口 5c、6c为相同形状,从整体上具备大致圆形的外形。嵌入这些开口 5c、6c的导向环9以环状构成,在其内周面即钓线导向面9a部分的滑动阻力小的部件例如由钛、铝、不锈钢(SUS)、陶瓷等而形成。该导向环9是在用所述聚酯胶片一体形成框架3之后而被嵌入、固定于形成在抵接部8a、8b的开口 5c、6c。
[0021]另外,优选在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及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预先形成至少一个以上的弯曲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上,在支脚部6b的两侧,在与钓竿固定部6a的边界部分以及与抵接部Sb的边界部分(所述突出设置部分)分别形成有第I弯曲部6e和比第I弯曲部弯曲得更缓和的第2弯曲部6f。
[0022]在框架3上形成如上所述的弯曲部6e、6f时,通过预先形成缓和弯曲的第2弯曲部6f,可以作为框架整体而分阶段地设定通过弯曲而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使应力集中分散从而提高强度。尤其是如果在框架3上形成多个弯曲部,则优选进行如下设定:与形成在钓竿固定部6a与支脚部6b之间的边界部分或其附近的弯曲部(对应于图中的第I弯曲部6e)相比,使形成在抵接部8b侧的弯曲部(对应于图中的第2弯曲部6f)的弯曲角度(切线在弯曲的部分的前后彼此交叉的角度)小。
[0023]如此,由于将抵接部8b侧的弯曲部的弯曲角度设定得较小,因此能够缓和在钓线挂住的情况下等载荷变大的部分的应力集中,可实现强度的稳定化。
[0024]另外,关于上述的支脚部6b,虽然两个弯曲部之间如图所示形成为直线状,但是既可以将两个弯曲部之间形成为具有规定曲面的弯曲状,也可以用弯曲面来构成支脚部整体。
[0025]形成在如上所述的框架3上的弯曲部6e、6f虽然是应力集中而容易发生破损等的区域,但是通过使用后述的制造方法及聚酯胶片的构成,可以实现比强度及比刚度的提高。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弯曲部设置补强层,即使作用有钓线产生的载荷也不易发生损伤等。在此,补强层是指如下进行补强的层,在将钓线导件安装在钓竿上时,可提高框架3的其前后方向的弯曲刚性,使弯曲部因载荷而挠曲时的弯曲角度的变化变小,呈以下构成即可:在构成层叠状态的纤维强化树脂层的多个聚酯胶片中,在任一个聚酯胶片上包括从钓竿沿着立起的方向延伸的强化纤维。
[0026]具体而言,例如如图5所示,多张聚酯胶片具有:轴长方向纤维树脂层21,强化纤维沿着从钓竿立起的方向(钓竿的轴长方向)并纱;斜向纤维树脂层22a、22b,强化纤维在相对于钓竿的轴长方向具有规定角度的交叉方向上并纱;及织布层23,编织有强化纤维。这些纤维强化树脂的纤维(纤维强化树脂层)在从环保持部H的至少一部分至支脚部6b的至少一部分上是连续的。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中所明确表示的那样,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的纤维(纤维强化树脂层6本身也)在从钓竿固定部6a至抵接部Sb上(在全长上)连续地延伸,另一方面,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的纤维也(纤维强化树脂层5本身也)在全长上连续地延伸。另外,虽然在图5中示出了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的聚酯胶片的层叠构造(层叠材料6A),但是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 (层叠材料5A)也为同样的层叠构造。而且,为了简单起见,图5中的七个层在图4及图6中用四层分别画出。
[002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为框架3厚度的中间位置的中立轴区域(在图5中用X表示中立轴),通过强化纤维在轴长方向上并纱的聚酯胶片而配设有轴长方向纤维树脂层21,在其外侧(两侧),通过强化纤维在相对于轴长方向的规定角度(虽然倾斜角度是任意的,但是优选15?75度,更优选30?60度)上并纱的聚酯胶片而配设有斜向纤维树脂层22a、22b,并且在最外层(虽然是两侧的整面,但也可以是局部上为最外的区域),通过编织有强化纤维的聚酯胶片而配设有织布层23。另外,轴长方向纤维树脂层21也可以为多层(I层?4层)。而且,关于斜向纤维树脂层22a、22b,其各个层的强化纤维的指向方向也可以是不同的。
[0028]如此,在形成纤维强化树脂制的钓线导件I时,优选选择从正面或上面观察框架本身时呈强化纤维至少指向三个方向的状态的聚酯胶片来进行层叠。即,通过使强化纤维的指向方向在三个方向以上,能够高效地形成重量轻且强度出色的钓线导件。而且,如上述构成所示,通过在框架3的中间层区域配设轴长方向纤维树脂层21,从而即使在框架3上沿着轴长方向因钓线的张力等而作用有挠曲力,也可以使该方向的比刚度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得到闻效的提闻。
[0029]此外,如上述聚酯胶片的配置构成所示,优选在框架3的最外层配设织布层23。这是因为框架3的表面容易被其他东西碰上,是易发生剥离等的部分,以及在实际钓鱼时由于钓线的张力而框架进行挠曲等,存在强化纤维从框架端部剥离或破损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在该表面区域预先配设编织有强化纤维的织布层,能够有效防止强化纤维裂开或剥离,实现强度提高以及稳定化。
[0030]通过配设这样的织布层23,可更加确实防止强化纤维剥离、破损,实现强度提高以及稳定化。而且,也可以相对地强化弯曲部6e、6f,可成为重量轻且强度平衡出色的钓线导件。另外,关于上述织布层23的网眼宽度,在钓竿固定部6a、抵接部8a、8b的区域,优选小于在上述部分的最小宽度。
[0031]下面,参照图6及图7,对形成如上所述形态的框架3的方法进行说明。
[0032]框架3由具有如图5所示的层叠构造的多张聚酯胶片(层叠材料)5A和多张聚酯胶片(层叠材料)6A形成,多张聚酯胶片(层叠材料)5A构成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多张聚酯胶片(层叠材料)6A构成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此时,构成各层的聚酯胶片如上所述,以碳素纤维、玻璃纤维等强化纤维在规定方向上并纱的状态、或编织后的片状构成,呈作为基体树脂含浸热固化性树脂(例如环氧树脂)、热塑性树脂(例如尼龙)的构成。另外,框架3虽然由多个纤维强化树脂层构成,但也可以是包括补强层,使上述的弯曲部得到补强。
[0033]首先,将如上所述的聚酯胶片裁剪成规定的形状,并将其重叠为多层。重叠的聚酯胶片的张数(层数)、各个聚酯胶片的构成虽然不受特别限定,但是如上所述,考虑到在框架3上形成弯曲部6e、6f、使用时框架3上施加有载荷、所安装的钓竿的特性、安装部分等,需任意调整聚酯胶片的种类、重叠条件。
[0034]将如此多张层叠的层叠材料5A、6A摆放于如图6所不的模具50。本实施方式的模具50由上下分模的上模51和下模(底部模)52构成,上模51进一步由向左右分模的左右模(前部模及后部模)51a、51b构成。此时,在下模52上形成有截面为大致三角形的人字部52a,其一个端面侧为坡度小的弯曲倾斜面,另一个端面侧呈陡立的垂直面,构成为左右模51a、51b以人字部52a的顶部52b为界向左右方向打开。另外,模具50为至少可在三个方向上使模具(底部模52、前部模51a、后部模51b)打开或以成形状态闭合的模具,因此,模具50的各部分也可以利用销、挡块,若可使模具50的规定部分向三个方向以上开闭,则任何构造均可。可任意设定用于进行三个方向或其以上的开闭的挡块、销的动作。
[0035]上述层叠材料5A、6A在模具上的摆放方法不受特别限定,例如以从人字部52a的顶部52b使上方侧的区域相互呈面接触的方式进行摆放(使两个层叠材料的一部分呈相互面对状而作为抵接部),且在其下方直接将两个层叠材料沿着下模52的人字部52a摆放(这些部分成为形成钓竿固定部的非抵接部)。此时,层叠材料5A、6A既可以是以一次性使整体重合的状态进行摆放,也可以是一张一张地摆放等,分为多次进行层叠。通过如此分为多次,还可以减少强化纤维活动,从而可高精度地摆放在规定位置。另外,在上模51的左右模51a、51b与下模52之间,根据层叠材料5A、6A所摆放的位置形成有空洞部55,在其表面区域涂覆有脱模剂。
[0036]空洞部55对应于框架3的壁厚,在下模52上,在放置有层叠材料5A、6A时,在对应于上述弯曲部6e、6f的位置形成有弯曲形成凹部52e。而且,在左模51a上,对应于弯曲形成凹部52e形成有弯曲形成凸部51e。并且,在下模52与左模51a之间形成有所述空洞部55,以形成钓竿固定部6a。
[0037]另外,上述的模具不过是示出了一个例子,分模的方向可以是向左右方向或倾斜方向等任意的形态。
[0038]如上所述,将层叠材料5A、6A摆放在下模52的规定位置后,对层叠材料进行加压、固定。该加压、固定既可以是通过上模51进行合模,也可以是用手、按压件进行按压。在此阶段,包括所述弯曲部相当于成形后的框架形状的形状得到保持,由此,可防止产生成形后的内部残留应力,实现强度提高以及稳定化(在此阶段,各聚酯胶片为未固化状态(包括暂时固化后),弯曲部则在加热固化前形成)。
[0039]然后,实施加热工序,在基体树脂固化而成形后,将成形品(成为具有弯曲部的板状体30)从模具50取出。该板状体30如图7所示而形成,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与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呈在抵接部8a、8b区域被一体化的状态,在图1中,表示上述两个纤维强化树脂层的中央部的部分用双点划线表示。
[0040]另外,用模具50按压上述的弯曲部而进行加热固化时,优选对该弯曲部的加压相对地比其前后的区域强。如此,通过对弯曲部的区域较强地进行加压,能够防止成形后的框架的弯曲部6e、6f出现空隙,实现强度提高以及稳定化。而且,随之可以使成形后的框架3的弯曲部6e、6f的纤维比率高于其前后的区域(固定部、支脚部),因此能够对容易发生破损等的弯曲部进行强化。或者,优选预先使弯曲部6e、6f的纤维比率高于其前后的区域。例如,如在上述工序中的说明所示,通过在加热成形时使弯曲部区域的按压力高,能够使树脂流出从而使弯曲部的纤维比率高,通过如此构成,即使作用有载荷而框架挠曲,也能够使钓线导件不易破损。
[0041]接下来,从板状体30上以规定的形状切出框架3。如上所述,由于聚酯胶片在加热固化处理后成为形成有弯曲部的板状体,所以通过采用以下任意的方法,即利用冲压加工的切出、利用液体(喷水等)的切出、或利用刀具(立铣刀等)的切出、或者对不需要的部分进行削除或破坏的切出等,可以如图7所示从一张板状体30上切出多个框架3,可高效地制造出重量轻且高强度的钓线导件。
[0042]在该加工时,虽然优选同时形成框架3的基本外形、即具有开口 5c、6c的抵接部8a、8b、支脚部6b及钓竿固定部6a、保持孔82等,但是也可以将它们在各自的工序形成。另外,关于板状体30,不局限于一张简单的平面形状,也可以使层叠厚度根据位置而发生变化,或使板状部分为向多个方向延伸的形状(T字形或倒Y字形等),或者包括曲面形状,再者,为了实现轻量化也可以形成开口。
[0043]接下来,根据需要实施细微部分加工。例如为了易于放置于钓竿而将钓竿固定部6a的形状以曲面状形成、或为了易于卷线、止线而进行固定部端部的研磨等则相当于该细微部分加工。
[0044]接下来,实施框架3的表面处理。例如,通过实施滚筒抛光,从而在去除表面飞边的同时,以可获得表面光泽的程度实施精加工研磨。关于该研磨的程度,可根据钓线导件I的尺寸、形状、材质特性等而任意调整研磨剂、研磨时间等。通过实施这样的滚筒抛光,能够对框架3进行研磨而不会损伤强化纤维,可在实现强度稳定化的同时使钓线导件具有上佳的外观。
[0045]另外,在实施如上研磨工序时,优选研磨为在框架3的表面露出强化纤维的一部分且留下基体树脂的一部分。通过如此进行研磨,可更进一步提高研磨表面的光泽。另外,框架3的侧面研磨为多个纤维强化树脂层呈齐平面。
[0046]下面,根据需要在框架3的整体或一部分上形成被膜。例如,为了提高外观性或保护框架本体,也可以进行涂装或进行金属、陶瓷的蒸镀等。
[0047]然后,将导向环9安装在如上所述地形成的框架的开口 5c、6c的部分。导向环9的安装方法可采用压入或粘结、卷边和其他任意的固定方法。
[0048]如以上说明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导件I中,框架并非介由从该框架延伸的竿插入管而间接地保持固定在竿梢节杆的顶端,而是框架3通过其保持孔82而直接保持固定在竿梢节杆的顶端。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导件I中,由于排除了现有的竿插入管,所以可减少钓线导件I整体的重量,使钓线导件I的轻量化得到飞跃性的促进。另外,由于钓线导件I的框架3并非介由竿插入管而是直接与钓竿连接,所以可大大提高用手里的钓竿感知鱼碰钩时的敏感度。
[0049]另外,根据用如上所述的制造方法形成的钓线导件1,由于是由强化纤维含浸合成树脂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形成的,所以与金属制的钓线导件相比较,可成为重量变轻并且比强度、比刚度以及挠曲性出色的构成。尤其是在竿梢节这样的部分,由于可进一步实现轻量化,所以变得容易感知到细微的鱼碰钩,可进一步实现钓竿性能的提高。此外,由于纤维强化树脂层(以及形成该层的纤维)在从环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至支脚部的至少一部分上是连续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的纤维(纤维强化树脂层6本身也)在从钓竿固定部6a至抵接部Sb上(在全长上)连续地延伸,另一方面,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的纤维也(纤维强化树脂层5本身也)在全长上连续地延伸),所以可实现钓线导件I的高强度。
[0050]图8及图9表示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8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在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 (包括固定部6a及支脚部6b)与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 (包括抵接部8a(前方侧保持部)及竿保持部80)之间,设置有补强片100,其由在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和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的全长上连续的纤维强化树脂层(通过层叠至少两个纤维强化聚酯胶片(例如一个是轴长方向纤维树脂层,另一个是斜向纤维树脂层)而构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构成。该补强片100由于形成该层的纤维在补强片100的全长上(在从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至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的全长上连续)延伸,因此可防止纤维强化树脂层5、6彼此之间裂开。
[0051]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在进行框架3的成形时,将层叠材料5A、6A摆放于模具50时,如图9所示,将补强片100配置在后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6和前方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5之间的它们的全长上。
[0052]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例如,保持固定在钓竿的竿梢节杆顶端的保持孔的形状及尺寸等不受局限。而且,也可以任意设定构成钓线导件的框架的层叠形态、材料等。此外,支脚部的形态也不受前述实施方式的局限,可呈各种各样的形态。
【权利要求】
1.一种钓线导件,具有由强化纤维含浸合成树脂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形成的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有:环保持部,被安装钓线穿过的导向环;保持孔,在所述框架上贯通形成并且保持固定在钓竿的竿梢节杆的顶端;及支脚部,从所述环保持部延伸,且固定于竿杆的固定部形成在顶端而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强化树脂层在从所述环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至所述支脚部的至少一部分上是连续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线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部形成有从所述环保持部的后面突出设置的分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线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部从所述环保持部的左右方向宽度和前后方向宽度的厚度中的至少尺寸大的一侧形成有分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线导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上,从所述环保持部至所述支脚部至少形成一个弯曲部。
【文档编号】A01K87/04GK104509499SQ201410495807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秋叶胜 申请人: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