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鸭儿芹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68781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鸭儿芹的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鸭儿芹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鸭儿芹的播种繁殖与栽培,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处理;(2)播种;(3)移栽与定植;(4)栽培管理;(5)采收。通过对种子处理、育苗基质和林下套种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实现了鸭儿芹的高产和周年生产。
【专利说明】一种鸭儿芦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农业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鸭儿芹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鸭儿疗(Cryphtotaenia japonica Hassk),又名鸭脚板,为伞形科鸭儿疗属多年生草本,植株高度20-100厘米。多产河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山西、甘肃等地,主要分布于山区、半山区,生于东南山坡林缘,喜生于林下阴湿处。
[0003]鸭儿芹营养丰富,每100克嫩茎叶中含蛋白质2.7g、钙338mg、磷46mg、铁20mg、胡萝卜素8mg、尼克酸0.7mg、维生素C33mg。鸭儿芹含有鸭芹烯、开加烯、开加醇等挥发油,具有清咽抗炎、消炎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止痒之功效。总黄酮含量为4.47%,总黄酮对由四氯化碳所致的急性肝脏操作有保护作用。因此说鸭儿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0004]目前对鸭儿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营养价值方面,比如其降血压和抗氧化功能等,对其制品中的矿质兀素分析和总黄丽的提取等,有关鸭儿疗的基础研究较少,相关研究表明,鸭儿芹种子存在深度休眠现象,如果不经任何处理,萌发率极低,几乎为零,而且目前的鸭儿芹种植中普遍存在产量低、周期性差等不足。
[0005]因此寻找一种提高鸭儿芹种子萌发率并使其高产、高品质的栽培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栽培方法,特别是一种鸭儿芹的栽培方法。
[0007]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鸭儿芹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I)种子处理:选用当年9月下旬采收的种子,并于室温避光条件下储存备用;将所述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将清洗后的种子先后采用氯化钠、双氧水和赤霉素进行种子处理;
[0010](2)播种:将处理后的种子播种于穴盘或撒于苗床,播种基质要求疏松、透气,基质配方为凹凸棒土、棕榈丝、草炭、珍珠岩的质量比为(2-5): (1-2): (2-6): (3-5),播种后10天左右出苗;
[0011](3)移植与定植:当穴盘或苗床中的苗高在10-15厘米时,进行林下定植,定植前应深翻土壤,施足基肥,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550-1750kg ;
[0012](4)栽培管理:采用林下套种的方式进行栽培;
[0013](5)采收:采用茬割的方式分期、分批采收。
[0014]在上述栽培方法中,步骤(I)的种子处理,其中,氯化钠处理为:将种子用滤纸吸干水分后,放入100-250mg/L的氯化钠溶液中浸泡5_10h,整个过程在遮光条件下进行;双氧水处理为:将氯化钠处理后的种子先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放入1.5-2.5%的双氧水中浸泡5-10h,整个浸泡过程在4°C遮光条件下进行;赤霉素处理为:将双氧水处理后的种子先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然后在20-25°C放置15-20h晾干,再将晾干后的种子放入200-300mg/L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24_36h,浸泡过程在20-25 °C遮光条件下进行。
[0015]本发明采用将清洗后的种子先后采用氯化钠、双氧水和赤霉素进行种子处理,可以改变种子内部环境达到破除种子休眠的目的,使得种子萌发率达到99%以上。
[0016]在上述栽培方法中,步骤(2)的播种采用的基质配方中凹凸棒土、棕榈丝、草炭、珍珠岩的质量比为3:1:2:5。
[0017]本发明采用将凹凸棒土、棕榈丝、草炭和珍珠岩组合在一起配成育苗基质,满足了鸭儿芹在播种期的生长,并使得其出苗率高达99%以上。
[0018]在上述栽培方法中,步骤(3)的移植与定植中,定植株距为15-20cm,行距为20_30cm。
[0019]在上述栽培方法中,步骤(4)所述的栽培管理中,所述的林下套种选择上层为杉木纯林,林木的郁闭度为0.6-0.7,优选为0.7。
[0020]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林分类型和郁闭度的影响,在选择林下套种上层为杉木纯林,郁闭度在0.7时,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
[0021]在上述栽培方法中,步骤(5)的采收中,每次茬割后在行间施基肥,每次每亩用量200-250kg。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发明采用种子休眠破除处理,使得鸭儿芹的种子萌发率达到99%以上,通过对播种育苗基质的合理配制,使出苗率也高达98%以上;在林下套种时通过对林分类型和郁闭度的选择,使得鸭儿芹的每茬亩产量达到1600kg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2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0026]实施例1
[0027](I)种子处理:9月27号采集野外或田间已成熟的鸭儿芹种子,要求种皮完整、饱满、色泽黄色或黄褐色。由于鸭儿芹花序是无限花序,种子沿花序轴由下而上逐渐成熟,故需用布袋或采集袋罩住整个花序轴后,采下已成熟种子,将采集的鸭儿芹种子放入采集袋中密封好,室温避光储存备用。
[0028]在播种前,首先要进行种子初始发芽率、种子活力、种子吸水率的测定,上述测定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行即可。
[0029]将要播种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将种子用滤纸吸干水分后,放入100mg/L的氯化钠溶液中浸泡5h,整个过程在遮光条件下进行;再将氯化钠处理后的种子先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放入2%的双氧水中浸泡8h,整个浸泡过程在4°C遮光条件下进行;然后将双氧水处理后的种子先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然后在20°C放置18h晾干,再将晾干后的种子放入200mg/L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24h,浸泡过程在20°C遮光条件下进行。
[0030]将上述处理后的种子用纱布包裹好,装入透明塑料自封袋,置于4°C冰箱中35天,将冷藏后的种子置于内垫双层滤纸的培养皿中培养,每皿30粒种子,在20-25°C光照培养箱中光照培养10h,黑暗条件培养14h,并每天加水I次,保持滤纸湿润,同时每天观察种子萌发情况,记录发芽率,最终得到的发芽率为99%。
[0031](2)播种:将上述处理后的种子播种于穴盘,播种基质配方为凹凸棒土、棕榈丝、草炭、珍珠岩的质量比为3:1:2:5,播种后10天左右出苗,出苗率为99%。
[0032](3)移栽和定植:当穴盘或苗床中的苗高在12cm时,进行林下定植,定植株距为15cm,行距为20cm。定植前深翻土壤,施足基肥,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550kg。
[0033](4)栽培:采用林下套种的方式进行栽培;在林下套种时选择上层为杉木纯林,林木的郁闭度为0.7,并选择中下坡位。
[0034]在整个生长期要保持田间湿润,间隔半个月每亩追施尿素1kg两次。
[0035](5)采收:主要以割茬采收为主,辅以间采嫩枝全株,当苗高达30cm以上时即可收获,收获时用刀在植株基部2-3cm处平割,注意保留住生长点,以利于下茬生长;每次茬割后在行间施基肥,每次每?用量200kg。
[0036]上述栽培条件下,鸭儿芹每茬每亩产量为1780kg,一年可采收2茬。
[0037]实施例2
[0038](I)种子处理:9月14号采集野外或田间已成熟的鸭儿芹种子,要求种皮完整、饱满、色泽黄色或黄褐色。由于鸭儿芹花序是无限花序,种子沿花序轴由下而上逐渐成熟,故需用布袋或采集袋罩住整个花序轴后,采下已成熟种子,将采集的鸭儿芹种子放入采集袋中密封好,室温避光储存备用。
[0039]在播种前,首先要进行种子初始发芽率、种子活力、种子吸水率的测定,上述测定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行即可。
[0040]将要播种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将种子用滤纸吸干水分后,放入150mg/L的氯化钠溶液中浸泡8h,整个过程在遮光条件下进行;再将氯化钠处理后的种子先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放入1.5%的双氧水中浸泡7h,整个浸泡过程在4°C遮光条件下进行;然后将双氧水处理后的种子先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然后在22°C放置15h晾干,再将晾干后的种子放入300mg/L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32h,浸泡过程在22°C遮光条件下进行。
[0041]将上述处理后的种子用纱布包裹好,装入透明塑料自封袋,置于4°C冰箱中30天,将冷藏后的种子置于内垫双层滤纸的培养皿中培养,每皿30粒种子,在20-25°C光照培养箱中光照培养10h,黑暗条件培养14h,并每天加水I次,保持滤纸湿润,同时每天观察种子萌发情况,记录发芽率,最终得到的发芽率为99%。
[0042](2)播种:将上述处理后的种子播种于穴盘,播种基质配方为凹凸棒土、棕榈丝、草炭、珍珠岩的质量比为2:1:2:3,播种后10天左右出苗,出苗率为98%。
[0043](3)移栽和定植:当穴盘或苗床中的苗高在15cm时,进行林下定植,定植株距为1cm,行距为15cm。定植前深翻土壤,施足基肥,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550kg。
[0044](4)栽培:采用林下套种的方式进行栽培;在林下套种时选择上层为杉木纯林,林木的郁闭度为0.6,并选择中下坡位。
[0045]在整个生长期要保持田间湿润,间隔半个月每亩追施尿素1kg两次。
[0046](5)采收:主要以割茬采收为主,辅以间采嫩枝全株,当苗高达28cm以上时即可收获,收获时用刀在植株基部2-3cm处平割,注意保留住生长点,以利于下茬生长;每次茬割后在行间施基肥,每次每?用量200kg。
[0047]上述栽培条件下,鸭儿芹每茬每亩产量为1613kg,一年可采收2茬。
[0048]实施例3
[0049](I)种子处理:9月21号采集野外或田间已成熟的鸭儿芹种子,要求种皮完整、饱满、色泽黄色或黄褐色。由于鸭儿芹花序是无限花序,种子沿花序轴由下而上逐渐成熟,故需用布袋或采集袋罩住整个花序轴后,采下已成熟种子,将采集的鸭儿芹种子放入采集袋中密封好,室温避光储存备用。
[0050]在播种前,首先要进行种子初始发芽率、种子活力、种子吸水率的测定,上述测定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行即可。
[0051]将要播种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将种子用滤纸吸干水分后,放入250mg/L的氯化钠溶液中浸泡10h,整个过程在遮光条件下进行;再将氯化钠处理后的种子先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放入2.5%的双氧水中浸泡5h,整个浸泡过程在4°C遮光条件下进行;然后将双氧水处理后的种子先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然后在25°C放置20h晾干,再将晾干后的种子放入250mg/L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36h,浸泡过程在25°C遮光条件下进行。
[0052]将上述处理后的种子用纱布包裹好,装入透明塑料自封袋,置于4°C冰箱中30天,将冷藏后的种子置于内垫双层滤纸的培养皿中培养,每皿30粒种子,在20-25°C光照培养箱中光照培养10h,黑暗条件培养14h,并每天加水I次,保持滤纸湿润,同时每天观察种子萌发情况,记录发芽率,最终得到的发芽率为99%。
[0053](2)播种:将上述处理后的种子播种于穴盘,播种基质配方为凹凸棒土、棕榈丝、草炭、珍珠岩的质量比为5:2:2:4,播种后10天左右出苗,出苗率为98%。
[0054](3)移栽和定植:当穴盘或苗床中的苗高在15cm时,进行林下定植,定植株距为20cm,行距为30cm。定植前深翻土壤,施足基肥,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550kg。
[0055](4)栽培:采用林下套种的方式进行栽培;在林下套种时选择上层为杉木纯林,林木的郁闭度为0.6,并选择中下坡位。
[0056]在整个生长期要保持田间湿润,间隔半个月每亩追施尿素1kg两次。
[0057](5)采收:主要以割茬采收为主,辅以间采嫩枝全株,当苗高达32cm以上时即可收获,收获时用刀在植株基部2-3cm处平割,注意保留住生长点,以利于下茬生长;每次茬割后在行间施基肥,每次每?用量200kg。
[0058]上述栽培条件下,鸭儿芹每茬每亩产量为1680kg,一年可采收2茬。
[0059]通过实施例1-3可以看出,通过对种子处理、育苗基质和林下套种等方面的改进,实现了鸭儿芹的周年生产,并且增产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60]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工艺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工艺步骤,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工艺步骤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鸭儿芹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处理:选用当年9月下旬采收的种子,并于室温避光条件下储存备用;将所述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将清洗后的种子先后采用氯化钠、双氧水和赤霉素进行种子处理; (2)播种:将处理后的种子播种于穴盘或撒于苗床,播种基质要求疏松、透气,基质配方为凹凸棒土、棕榈丝、草炭、珍珠岩的质量比为(2-5): (1-2): (2-6): (3-5),播种后8_10天出苗; (3)移植与定植:当穴盘或苗床中的苗高在10-15厘米时,进行林下定植,定植前应深翻土壤,施足基肥,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550-1750kg ; (4)栽培管理:采用林下套种的方式进行栽培; (5)采收:采用茬割的方式分期、分批采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种子处理中,所述氯化钠处理为:将种子用滤纸吸干水分后,放入100-250mg/L的氯化钠溶液中浸泡5_10h,整个过程在遮光条件下进行;所述双氧水处理为:将氯化钠处理后的种子先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放入1.5-2.5%的双氧水中浸泡5-10h,整个浸泡过程在4°C遮光条件下进行;所述赤霉素处理为:将双氧水处理后的种子先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然后在20-25°C放置15-20h晾干,再将晾干后的种子放入200-300mg/L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24_36h,浸泡过程在20-25 °C遮光条件下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播种中,基质配方中凹凸棒土、棕榈丝、草炭、珍珠岩的质量比为3:1:2: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移植与定植中,定植株距为15_20cm,行距为 20_3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栽培管理中,所述的林下套种选择上层为杉木纯林,林木的郁闭度为0.6-0.7,优选为0.7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采收中,每次茬割后在行间施基肥,每次每亩用量200-250kg。
【文档编号】A01C1/00GK104285645SQ201410520417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陆善明 申请人:苏州玖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