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7701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1)配制栽培料;(2)装袋:在装好料的菌袋上端套上菌环,自菌环中插入接种棒,再将菌袋袋口向外翻出套在菌环上并用橡皮筋勒紧;(3)常压灭菌;(4)接种:拔出接种棒,使菌袋中央形成一个圆形孔柱,在无菌条件下将菌种自圆形孔柱射入,并在菌环内塞入棉塞;(5)养菌:使菌丝长满菌袋;(6)划口:在长满菌丝的菌袋四周划“V”形口;(7)吊袋:在耳棚进行吊袋,依次将菌袋通过活扣系在绳子上,且最后一个菌袋自菌环处打个死扣,通过菌袋自重将绳子拉紧,保证每个菌袋不能脱落;(8)出耳管理;(9)采收加工。本发明占地面积小,温湿度易控制,通风好,无栽培死角,降低了成本,节约了人工,产量高,质量好。
【专利说明】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黄背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 (Mont)Sacl。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食用菌之一,分类学上隶属于担子菌门、异担子菌刚、木耳目、黄背木耳属。它营养丰富,质脆可口,含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极具发展潜力的食用菌新品种,而且是大众化的健康食品。但黄背木耳栽培技术难度大,正常出耳率低,易造成栽培失败或者减产。究其原因诸多,其中关键的一个技术难点是没有打破以往木耳栽培的传统模式,即架式木耳栽培和大地木耳栽培模式。架式木耳栽培模式不但栽培成本高,采收难度大,不适合大规模生产,而且湿度不均,通风透气性差,容易出现畸形耳。大地木耳栽培模式由于菌袋全部放置在地面上,容易从耳口滋生绿霉,造成二次杂菌感染,加之地面湿度大易造成流耳及烂耳现象,而且占地面积大,不能有效利用立体空间,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打破架式木耳栽培和大地木耳栽培的传统模式,采用工厂化立体栽培模式,占地面积小,无栽培死角,不但降低了成本,节约了人工,而且产量高,质量好,同时也解决了黄背木耳幼耳期流耳、绿霉污染等难题,为黄背木耳工厂化、规模化、产业化栽培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0004]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按下述重量比配制栽培料并加水拌匀:棉籽壳30-40%、玉米芯粉30-40%、杂木屑30-40%、麸糠10-20%、红糖1_2%、碳酸钙或石膏1_2%、过磷酸钙1-2% ;含水量55%_60%,PH值为7-7.5 ;
(2)装袋:每个菌袋装干料500-550克,并将装好栽培料的菌袋上端缩口后套上菌环,然后自菌环中插入接种棒,并使接种棒位于菌袋中央,再将菌袋袋口向外翻出套在菌环的外部,并用橡皮筋将菌袋袋口勒紧在菌环上;
(3)灭菌:常压灭菌温度100。。,持续24-25小时;
(4)接种:灭菌后的菌袋冷却至25°C以下时,拔出接种棒,使菌袋中央形成一个圆形孔柱,然后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接种枪将黄背木耳菌种自圆形孔柱射入,并在菌环内塞入棉塞封闭袋口 ;
(5)养菌:将接种后的菌袋墙式堆放在发菌室,在23°C_25°C恒温下培养发菌,培养时间40~48天,使菌丝长满菌袋;
(6)划口:把菌袋浸入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后,在长满菌丝的菌袋四周,用消过毒的刀片划“V”形口 10-12个,墙式堆放5-7天,并盖上草帘,使刀口处菌丝恢复后准备吊袋;
(7)吊袋:在耳棚进行吊袋,吊袋时串间距10~15公分,袋间距3~5公分;每串只需一根绳子,将绳子上端固定在耳棚顶部,然后左手拿菌袋,右手拿绳子自菌袋上端的菌环处打个活扣,并且右手必须始终将绳子拉紧,依次将菌袋通过活扣系在绳子上,直至最后一个菌袋自菌袋上端的菌环处打个死扣,右手松开绳子,通过菌袋自重自然将绳子拉紧,保证每个菌袋不能脱落,并保持最后一个菌袋至少离地面20公分;
(8)出耳管理:保持耳棚温度25-30°C,相对湿度85-95%,在保温、保湿、温差、散射光、通风的条件下耳芽开始形成,当耳芽出现后,以保湿为主,适当通风换气,当耳芽生长成漏斗状或杯状幼耳时,每天喷水2-3次,以地面或空间喷水为主,喷水最好成雾状,忌向耳袋直接喷水,随耳片逐渐长大适当增大喷水量;在耳片生长后期,要经常观察棚内温度,温度超过30°C、相对湿度高于95%时,应加大通风量,降温降湿;杂菌发生时,勿用农药,可用石灰水消毒后再喷施生物菌剂多菌灵,并增强通风;
(9)采收加工: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开始收缩时开始采收,从出原基到采收一般需15-25天;采收时必须把耳根采尽,以免杂菌感染或虫害造成烂耳,影响下一批木耳的生长;耳片采收后,停止喷水3天,让菌丝恢复生长,继续进行出耳管理,一般可连续采耳3-4次;木耳采收后,去掉耳基根部培养料,晒干即可。
[0005]所述菌环外形呈“T”型,且不使用棉塞封闭袋口,而是在菌环上端口盖上菌环盖来封闭袋口。
[0006]所述耳棚宽7—8米,长30—35米,高2.2_2.5米,耳棚两头均设有双合门,每串吊8-15个菌袋,棚内可栽培6000-8000袋,一年可栽培2批。
[0007]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采用工厂化吊袋立体栽培模式,占地面积小,温湿度易控制,而且通风好,也好采收,无栽培死角,不但降低了成本,节约了人工,而且产量高,质量好,生产的黄背木耳朵形美,色泽亮,品质优。同时也解决了黄背木耳幼耳期流耳、绿霉污染等难题,为黄背木耳工厂化、规模化、产业化栽培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0008]2、本发明菌袋内营养成分能够被黄背木耳菌丝充分吸收,栽培料利用率高达98%,出耳率和成耳率高达98%,烂耳和绿霉污染损失率比传统栽培模式降低85%以上。
[0009]3、本发明在每个菌袋袋口套有小菌环,不但密封效果好,接种方便,而且通过小菌环可方便的实现一根绳子完成吊袋工序,使繁琐的吊袋、卸袋工序变得简单方便,大幅提高了吊袋的效率,缩短了吊袋的时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接种前菌袋封口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接种后菌袋封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耳棚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菌袋吊挂示意图。
[0011]图中,1为囷袋,2为囷环,3为接种棒,4为橡皮筋,5为棉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结合附图1、2、3、4详细描述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0013](1)按下述重量比配制栽培料并加水拌匀:棉籽壳35%、玉米芯粉35%、杂木屑35%、麸糠15%、红糖1.5%、碳酸钙或石膏1.5%、过磷酸钙1.5% ;含水量55%-60%,PH值为7-7.5 ;
(2)装袋:菌袋为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直径17cm、高度33cm-35cm。每个菌袋装干料500-550克,并将装好栽培料的菌袋上端缩口后套上菌环,然后自菌环中插入接种棒,并使接种棒位于菌袋中央,再将菌袋袋口向外翻出套在菌环的外部,并用橡皮筋将菌袋袋口勒紧在菌环上;
(3)灭菌:常压灭菌温度100。。,持续24-25小时;
(4)接种:灭菌后的菌袋冷却至25°C以下时,拔出接种棒,使菌袋中央形成一个圆形孔柱,然后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接种枪将黄背木耳菌种自圆形孔柱射入,并在菌环内塞入棉塞封闭袋口 ;也可在接种完成后在菌环上端口盖上菌环盖来封闭袋口 ;
(5)养菌:将接种后的菌袋墙式堆放在发菌室,在23°C_25°C恒温下培养发菌,培养时间40~48天,使菌丝长满菌袋;
(6)划口:把菌袋浸入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后,在长满菌丝的菌袋四周,用消过毒的刀片划“V”形口 10-12个,墙式堆放5-7天,并盖上草帘,使刀口处菌丝恢复后准备吊袋;
(7)吊袋:把菌袋浸入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后,再在耳棚进行吊袋,吊袋时串间距10-15公分,袋间距3~5公分;每串只需一根绳子,将绳子上端固定在耳棚顶部,然后左手拿菌袋,右手拿绳子自菌袋上端的菌环处打个活扣,并且右手必须始终将绳子拉紧,依次将菌袋通过活扣系在绳子上,直至最后一个菌袋自菌袋上端的菌环处打个死扣,右手松开绳子,通过菌袋自重自然将绳子拉紧,保证每个菌袋不能脱落,并保持最后一个菌袋至少离地面20公分;
(8)出耳管理:保持耳棚温度25-30°C,相对湿度85-95%,在保温、保湿、温差、散射光、通风的条件下耳芽开始形成,当耳芽出现后,以保湿为主,适当通风换气,当耳芽生长成漏斗状或杯状幼耳时,每天喷水2-3次,以地面或空间喷水为主,喷水最好成雾状,忌向耳袋直接喷水,随耳片逐渐长大适当增大喷水量;在耳片生长后期,要经常观察棚内温度,温度超过30°C、相对湿度高于95%时,应加大通风量,降温降湿;杂菌发生时,勿用农药,可用石灰水消毒后再喷施生物菌剂多菌灵,并增强通风;
(9)采收加工: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开始收缩时开始采收,从出原基到采收一般需15-25天;采收时必须把耳根采尽,以免杂菌感染或虫害造成烂耳,影响下一批木耳的生长;耳片采收后,停止喷水3天,让菌丝恢复生长,继续进行出耳管理,一般可连续采耳3-4次;木耳采收后,去掉耳基根部培养料,晒干即可。
[0014]所述菌环外形呈“T”型,一方面防止橡皮筋脱落,另一方面利于菌袋吊挂时卡住绳子,防止绳子脱落。所述耳棚由间距80公分的弧形钢管搭建而成,宽7-8米,长30-35米,高2.2-2.5米,耳棚两头设有双合门,每根弧形钢管上可吊18-20串,每串吊8_15个菌袋,棚内可栽培6000-8000袋,一年可栽培2批。所述双合门由两扇门构成,一扇向外开,一扇向里开,使用时,始终保持一扇门处于关闭状态,减少开门导致的室内外空气对流。
[0015]本发明吊袋时每串只需一根绳子,而且悬挂菌袋的活扣在产耳期会越拉越紧,菌袋不易脱落,而在出完耳后解开最下面一个菌袋死扣所有菌袋可以全部脱落,即缩短了工期,又降低了人工费用。由于绳子在大棚里面,不易老化,用完后可以盘起,来年直接可以再用,一批绳子可用3-4年,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也节约了人工。
[0016]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同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述步骤: (1)按下述重量比配制栽培料并加水拌匀:棉籽壳30-40%、玉米芯粉30-40%、杂木屑30-40%、麸糠10-20%、红糖1-2%、碳酸钙或石膏1-2%、过磷酸钙1-2% ;含水量55%-60%,?!!值为7-7.5 ; (2)装袋:每个菌袋装干料500-550克,并将装好栽培料的菌袋上端缩口后套上菌环,然后自菌环中插入接种棒,并使接种棒位于菌袋中央,再将菌袋袋口向外翻出套在菌环的外部,并用橡皮筋将菌袋袋口勒紧在菌环上; (3)灭菌:常压灭菌温度100。。,持续24-25小时; (4)接种:灭菌后的菌袋冷却至251以下时,拔出接种棒,使菌袋中央形成一个圆形孔柱,然后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接种枪将黄背木耳菌种自圆形孔柱射入,并在菌环内塞入棉塞封闭袋口 ; (5)养菌:将接种后的菌袋墙式堆放在发菌室,在231-251恒温下培养发菌,培养时间40~48天,使菌丝长满菌袋; (6)划口:把菌袋浸入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后,在长满菌丝的菌袋四周,用消过毒的刀片划“V”形口 10-12个,墙式堆放5-7天,并盖上草帘,使刀口处菌丝恢复后准备吊袋; (7)吊袋:在耳棚进行吊袋,吊袋时串间距10~15公分,袋间距3~5公分;每串只需一根绳子,将绳子上端固定在耳棚顶部,然后左手拿菌袋,右手拿绳子自菌袋上端的菌环处打个活扣,并且右手必须始终将绳子拉紧,依次将菌袋通过活扣系在绳子上,直至最后一个菌袋自菌袋上端的菌环处打个死扣,右手松开绳子,通过菌袋自重自然将绳子拉紧,保证每个菌袋不能脱落,并保持最后一个菌袋至少离地面20公分; (8)出耳管理:保持耳棚温度25-301,相对湿度85-95%,在保温、保湿、温差、散射光、通风的条件下耳芽开始形成,当耳芽出现后,以保湿为主,适当通风换气,当耳芽生长成漏斗状或杯状幼耳时,每天喷水2-3次,以地面或空间喷水为主,喷水最好成雾状,忌向耳袋直接喷水,随耳片逐渐长大适当增大喷水量;在耳片生长后期,要经常观察棚内温度,温度超过301、相对湿度高于95%时,应加大通风量,降温降湿;杂菌发生时,勿用农药,可用石灰水消毒后再喷施生物菌剂多菌灵,并增强通风; (9)采收加工: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开始收缩时开始采收,从出原基到采收一般需15-25天;采收时必须把耳根采尽,以免杂菌感染或虫害造成烂耳,影响下一批木耳的生长;耳片采收后,停止喷水3天,让菌丝恢复生长,继续进行出耳管理,一般可连续采耳3-4次;木耳采收后,去掉耳基根部培养料,晒干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菌环外形呈“I”型,且不使用棉塞封闭袋口,而是在菌环上端口盖上菌环盖来封闭袋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耳棚宽7-8米,长30—35米,高2.2-2.5米,耳棚两头均设有双合门,每串吊8-15个菌袋,棚内可栽培6000-8000袋,一年可栽培2批。
【文档编号】A01G1/04GK104488544SQ201410717916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3日
【发明者】李拴英, 王金科 申请人:李拴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