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鱼护的防跑鱼组件及鱼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21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用于鱼护的防跑鱼组件及鱼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鱼护的防跑鱼组件及鱼护,鱼护包括置于顶端的第一支撑圈、沿周向固定在该第一支撑圈上的鱼护本体,防跑鱼组件包括上下贯通并呈倒圆台形的漏斗圈、沿该漏斗圈底端的圆周方向设置的第一绳,在鱼护本体上于与漏斗圈底端相对应处设有定位圈,漏斗圈的顶端固定在第一支撑圈上,其底端置于鱼护本体内并能以呈“一”字形方式固定在定位圈上。采用这种结构,既方便向鱼护内投放鱼又能防止鱼护内的鱼外窜,特别是防止鱼护完全浸入水下时鱼护内的鱼外窜,方便了使用。
【专利说明】用于鱼护的防跑鱼组件及鱼护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鱼护的防跑鱼组件及鱼护。
[0002]

【背景技术】
[0003]申请号为CN200620002175.7的专利公开文本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鱼护,该多功能鱼护由多节护布连接构成,在该鱼护的顶端设有漏斗布圈和护把,在其底端设有提把。漏斗布圈的底端为独立可缩放式,能将漏斗口缩小至10公分左右或完全封闭。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鱼护常常需要完全浸入水中,若漏斗口缩小至10公分左右时,虽然能够方便用户随时向鱼护内存放活鱼,但是这种收口方式容易导致鱼护内的鱼外窜;若将漏斗口完全封闭,当用户存放活鱼时需先将漏斗口打开,待活鱼进入鱼护内时再将漏斗口封闭,如此不断重复,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不利于用户使用。
[0004]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提高使用便利性又能有效防止跑鱼的用于鱼护的防跑鱼组件及鱼护。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鱼护的防跑鱼组件,所述防跑鱼组件包括上下贯通并呈倒圆台形的漏斗圈,在所述鱼护上于与所述漏斗圈底端相对应处设有定位圈,所述漏斗圈的底端能以呈“一”字形方式固定在所述定位圈上。
[0007]采用上述结构,防跑鱼组件在鱼护上使用时,由于所述漏斗圈的底端能以呈“一”字形方式固定在所述定位圈上,向鱼护内放鱼时,在鱼自身重力作用下,漏斗圈底端的开口被撑开使鱼顺利进入鱼护内,待鱼进入鱼护内后,漏斗圈底端的开口恢复成“一”字形,既方便向鱼护内投放鱼又能防止鱼护内的鱼外窜,特别是防止鱼护落水后(即完全浸入水下时)鱼护内的鱼外窜,方便了使用。
[0008]优选的,在所述漏斗圈上沿其底端的圆周方向设有第一绳,在所述第一绳的圆周上于任一直径的两端处对称连接有第二绳,所述第一绳或第二绳由具有弹性的绳子构成,所述第二绳能捆绑在所述定位圈上。
[0009]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设有第二绳,且第一绳或第二绳由具有弹性的绳子构成,向鱼护内放鱼时,在鱼自身重力作用下,漏斗圈底端的开口被撑开使鱼顺利进入鱼护内,然后,在第一绳自身回复力作用下,漏斗圈底端的开口恢复呈“一”字形,这样,能够增强漏斗圈底端开口的形变能力,有利于提高防跑鱼组件的使用寿命。
[0010]优选的,所述防跑鱼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漏斗圈顶端的第二支撑圈,该第二支撑圈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置于所述鱼护顶端的第一支撑圈的内径,所述第二支撑圈通过连接件与该第一支撑圈连接在一起。
[0011]采用上述结构,将所述防跑鱼组件整体置于鱼护内,通过连接件将第二支撑圈与第一支撑圈连接在一起,以使所述防跑鱼组件整体固定在鱼护上。
[0012]优选的,所述漏斗圈由尼龙滑布或密网眼布制成,所述定位圈由金属材料制成。
[0013]本实用新型同时提出了一种鱼护,在所述鱼护上安装有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鱼护的防跑鱼组件。
[0014]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所述鱼护上设有防跑鱼组件,通过该防跑鱼组件既方便向鱼护内投放鱼又能防止鱼护内的鱼外窜,特别是防止鱼护落水后(即完全浸入水下时)鱼护内的鱼外窜,方便了使用。
[0015]优选的,所述鱼护包括置于顶端的第一支撑圈、沿周向固定在该第一支撑圈上的鱼护本体,所述漏斗圈的顶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圈上,其底端置于所述鱼护本体内。
[0016]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所述漏斗圈的顶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圈上,其底端置于所述鱼护本体内,可以防止在护口放鱼时剐鱼,还能确保鱼从鱼护的中间落入水中,避免鱼在下落过程中挂到鱼护的具有网孔的护布。
[0017]优选的,在所述鱼护本体上至少设有一个保持圈,并该保持圈靠近所述漏斗圈的底端设置,由该保持圈构成所述定位圈。
[0018]采用上述结构,在鱼护本体处于伸开状态下,通过保持圈来使鱼护本体整体上保持呈圆柱形。同时,构成定位圈得保持圈还能对漏斗圈的底端进行定位,确保漏斗圈的底端开口形成“一”字形。
[0019]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支撑圈上设有与其连接的护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未设有防跑鱼组件的鱼护的示意图;
[0021]图2为防跑鱼组件的示意图;
[0022]图3为设有防跑鱼组件的鱼护在自然伸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3]图4为设有防跑鱼组件的鱼护在浸入水中使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参照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鱼护的防跑鱼组件和鱼护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5]如图1所示,鱼护主要包括第一支撑圈I和鱼护本体3,其中,第一支撑圈I是由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或金属材料(例如,钢丝、合金丝等)制成的圆圈部件,该第一支撑圈I主要用来撑起鱼护本体3并形成鱼护入口。在第一支撑圈I上一体形成或以可拆卸方式设置有护把2,该护把2通常是一杆状部件,通过将护把2插到岸上来对整个鱼护进行定位。鱼护本体3沿第一支撑圈I的圆周方向固定在第一支撑圈I上,它在自然伸开状态下整体上呈上端面敞开设置、下端面封闭设置的圆柱体状。在本实施例中,鱼护本体3由一整块具有网眼的护布构成,该护布可由绞丝、网布、尼龙线中任意一种材质编制而成。在护布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两个保持圈4,该保持圈4亦由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护布通常利用连接件(例如,绳子、卡扣等)与保持圈连接在一起,在鱼护本体3处于伸开状态下,通过保持圈4来使鱼护本体3整体上保持呈圆柱形。由靠近下述漏斗圈52底端设置的一保持圈4来构成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圈。
[0026]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支撑圈I上以可拆卸方式固定有防跑鱼组件5,如图2所示,防跑鱼组件5包括第二支撑圈51、漏斗圈52,其中,第二支撑圈51与前述第一支撑圈I类似,亦是由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或金属材料(例如,钢丝、合金丝等)制成的圆圈部件,并该第二支撑圈51的外径稍小于或等于第一支撑圈I的内径,以使第二支撑圈51恰好置于第一支撑圈I内。在第二支撑圈51的外圆周表面上沿圆周方向等间隔设有多个卡勾51a。漏斗圈52由尼龙滑布(也可是密网眼布)制成,它呈上下贯通的倒圆台形。漏斗圈52的顶端沿圆周方向固定在第二支撑圈51上,在漏斗圈52的底端沿其圆周方向设有一整圈第一绳53,在第一绳53的圆周上于任一直径的两端处对称连接有第二绳54,其中,第一绳53由具有弹性的绳子构成。
[0027]使用鱼护时,将防跑鱼组件5整体置于鱼护内,通过第二支撑圈51上的多个卡勾51a卡接在第一支撑圈I上将第二支撑圈51与第一支撑圈I连接在一起,以使防跑鱼组件5整体固定在鱼护上。如图3所示,鱼护在自然伸开状态下,防跑鱼组件5底端悬设在鱼护本体3内并与鱼护本体3的内表面具有一定间隔,其底端整体近似呈圆形。此时,一对第二绳54未绑在保持圈4上。如图4所示,鱼护浸入水中使用时(即鱼护通过护把2插在岸边并整个鱼护全部浸入水中),漏斗圈52的底端利用第二绳54绑在保持圈4上,使位于漏斗圈52底端的开口整体上近似呈“一”字形。
[0028]由于在鱼护内设置防跑鱼组件5,该防跑鱼组件5具有由尼龙滑布制成的漏斗圈52,可以防止在护口放鱼时剐鱼,还能确保鱼从鱼护的中间落入水中,避免鱼在下落过程中挂到鱼护的具有网孔的护布。同时,如图3和图4所示,防跑鱼组件5的漏斗圈52的底端通过第二绳54固定在保持圈4上,使漏斗圈52的开口以呈“一”字形方式收口,由于第一绳53具有一定弹性形变,向鱼护内放鱼时,在鱼自身重力作用下,漏斗圈52底端的开口被撑开使鱼顺利进入鱼护内,然后,在第一绳53自身回复力作用下,漏斗圈52底端的开口恢复呈“一”字形。采用这种结构,既方便向鱼护内投放鱼又能防止鱼护内的鱼外窜,特别是防止鱼护落水后(即完全浸入水下时)鱼护内的鱼外窜,方便了使用。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绳53由具有弹性的绳子构成,然而并非局限于此,第二绳54也可由具有弹性的绳子来构成,即第一绳53和第二绳54这两者中其一由具有弹性的绳子来构成即可。另外,防跑鱼组件5的底端并非局限于通过第二绳54与保持圈4连接,当第一绳53由弹性绳子构成时,可在保持圈4上对称设置一对粘扣,防跑鱼组件5的底端直接与该粘扣粘接在一起,或者,利用卡合机构或锁扣机构来代替上述第二绳或粘扣。
[0031]又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圈51上设有多个卡勾51a,防跑鱼组件5通过卡勾51a卡接在第一支撑圈I上,由此,实现防跑鱼组件5固定在鱼护上。然而并非局限于此,第二支撑圈还可通过粘扣、卡合机构、锁扣机构、连接绳等中的任一方式与第一支撑圈连接。另外,防跑鱼组件只需满足呈上下贯通的倒圆台形即可,还可省略第二支撑圈,直接通过粘扣或连接绳将漏斗圈顶端与第一支撑圈连接。
[0032]又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鱼护本体3由一护布形成,在该护布上沿上下方向设有两个保持圈4,然而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仅在靠近漏斗圈底端的鱼护本体上设置一个保持圈。另外,鱼护本体还可由多节护布连接构成,相邻两节护布通过拉链连接在一起,采用这种结构时,还需在靠近漏斗圈底端的鱼护本体上增设一由金属材质构成的定位圈,以确保漏斗圈底端的开口能形成“一”字形。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鱼护的防跑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跑鱼组件(5)包括上下贯通并呈倒圆台形的漏斗圈(52),在所述鱼护上于与所述漏斗圈(52)底端相对应处设有定位圈,所述漏斗圈(52)的底端能以呈“一”字形方式固定在所述定位圈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鱼护的防跑鱼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漏斗圈(52)上沿其底端的圆周方向设有第一绳(53),在所述第一绳(53)的圆周上于任一直径的两端处对称连接有第二绳(54),所述第一绳(53)或第二绳(54)由具有弹性的绳子构成,所述第二绳(54)能拥绑在所述定位圈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鱼护的防跑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跑鱼组件(5)还包括位于所述漏斗圈(52)顶端的第二支撑圈(51),该第二支撑圈(5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置于所述鱼护顶端的第一支撑圈(I)的内径,所述第二支撑圈(51)通过连接件与该第一支撑圈(I)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鱼护的防跑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圈(52)由尼龙滑布或密网眼布制成,所述定位圈由金属材料制成。
5.一种鱼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鱼护上设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鱼护的防跑鱼组件(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护,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护包括置于顶端的第一支撑圈(I)、沿周向固定在该第一支撑圈(I)上的鱼护本体(3),所述漏斗圈(52)的顶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圈(I)上,其底端置于所述鱼护本体(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鱼护本体(3)上至少设有一个保持圈(4),并该保持圈(4)靠近所述漏斗圈(52)的底端设置,由该保持圈(4)构成所述定位圈。
8.根据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鱼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圈(I)上设有与其连接的护把(2)。
【文档编号】A01K97/20GK204014826SQ201420275828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7日
【发明者】张伟 申请人:张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