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类暂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175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贝类暂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贝类暂养装置,旨在提供一种不仅适用于小规模的贝类暂养;而且可有效解决目前的贝类暂养网兜内暂养的贝类个体之间相互堆叠、聚集在一起,导致局部水体溶解氧过低和浊度过高而影响贝类正常呼吸的问题的贝类暂养装置。它包括上下延伸的网兜及若干自下而上等距分布在网兜内的暂养隔层,网兜的上端封闭,且网兜的上端设有吊绳,各暂养隔层分别包括固定在网兜上的环形支撑架,设置在环形支撑架内侧的栅格筛及设置在环形支撑架上、位于栅格筛下方的网状隔层,栅格筛由若干纵横交错的隔板构成,且栅格筛内的各网格构成用于分隔养殖在网状隔层上方的贝类的分隔槽;网兜上、位于相邻两暂养隔层之间分别设有贝类取放口。
【专利说明】一种贝类暂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暂养海水或淡水贝类的贝类暂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鲜活水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鲜活水产品以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同冰冻海鲜相比,鲜活水产品口味更好,营养价值更高,且市场价格超过冰冻的2倍以上。贝类作为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其为解决世界食品供应和提供高质量蛋白质做出了重要贡献。贝类的采捕、活体运输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针对其暂养问题的关注度仍然不够。
[0003]海产品活体暂养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为室内水泥池暂养,二为海中网箱暂养。水泥池暂养就是收购一定标准与规格的海鲜品,放于室内水泥池中,进行适当的水质与日常管理,积累一定数量后运输至外地销售的短时间养殖过程。海中网箱暂养就是选择风平浪静、水质洁净的港湾,布置起放容易的小型网箱,将收购的经一定大小标准筛选的鲜活水产品放于其中,进行适当的管理,积累一定数量后运输至外地销售的临时性养殖过程;以上两种方式均为大规模暂养方式,需要专有场地或设施,不适合于大众需求;尤其是贝类的暂养,多是数公斤的小规模暂养,目前市场上尚没有专门用于贝类暂养的装置。
[0004]目前,贝类的暂养多是将贝类集中放入尼龙网兜内,并吊挂在水体内进行暂养;这种将贝类集中放入网兜内暂养的方式,网兜内暂养的贝类个体之间将相互堆叠、聚集在一起,使得暂养贝类个体之间存在对空间、食物和呼吸的竞争,导致局部水体溶解氧过低和浊度过高而影响贝类正常呼吸,这不仅降低了贝类的活力和鲜活程度,还容易导致部分贝类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贝类暂养网兜内暂养的贝类个体之间相互堆叠、聚集在一起,导致局部水体溶解氧过低和浊度过高而影响贝类正常呼吸,不仅降低了贝类的活力和鲜活程度,还容易导致部分贝类死亡的问题;提供一种贝类暂养装置,其不仅适用于小规模的贝类暂养;而且可有效解决目前的贝类暂养网兜内暂养的贝类个体之间相互堆叠、聚集在一起,导致局部水体溶解氧过低和浊度过高而影响贝类正常呼吸的问题,保证暂养贝类的活力强。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贝类暂养装置,包括上下延伸的网兜及若干自下而上等距分布在网兜内的暂养隔层,所述网兜的上端封闭,且网兜的上端设有吊绳,各暂养隔层分别包括固定在网兜上的环形支撑架,设置在环形支撑架内侧的栅格筛及设置在环形支撑架上、位于栅格筛下方的网状隔层,所述栅格筛由若干纵横交错的隔板构成,且栅格筛内的各网格构成用于分隔养殖在网状隔层上方的贝类的分隔槽;所述网兜上、位于相邻两暂养隔层之间分别设有贝类取放口。
[0008]本方案的贝类暂养装置通过暂养隔层将网兜自下而上分隔成若干层贝类暂养层,对贝类进行分层暂养,避免传统吊养中贝类重叠挤压的问题。进一步的,本方案中各贝类暂养层内的贝类均匀分布在暂养隔层的网状隔层上,并且贝类个体均匀分布于各分隔槽内,通过分隔槽对网状隔层上的贝类进行均匀的分布及分隔(在实际操作中,将贝类由贝类取放口倒入后,可手握网兜顶部及底部摇动本装置,即可使贝类个体均匀分布于分隔槽内,操作方便),限制同一层内的贝类堆叠、聚集在一起,进一步的避免传统吊养中贝类重叠挤压的问题;从而有效解决目前的贝类暂养网兜内暂养的贝类个体之间相互堆叠、聚集在一起,导致局部水体溶解氧过低和浊度过高而影响贝类正常呼吸的问题,具有可暂养时间长,死亡率低,贝类活力强的特点,并且适用于小规模的贝类暂养。
[0009]作为优选,各贝类取放口处分别设有一个由网布围成的网布套,网布套的一端口与贝类取放口相连接,网布套的另一端口边缘设有拉绳收口结构。由于各取放口处设有网布套;在将贝类倒入网兜时,可以将网布套拉出,并通过拉绳收口结构将网布套的外端口打开,此时操作中将贝类倒入网布套,并通过网布套将贝类导入网兜内,从而极大的方便操作者将贝类倒入网兜内暂养;当贝类倒入网兜内后,可以通过拉绳收口结构将网布套的外端口收口,避免贝类爬出;同时还可以将网布套收到网兜内。
[0010]作为优选,网兜上端与网兜上端相邻的暂养隔层之间也设有贝类取放口,该贝类取放口处也设有一个由网布围成的网布套。本方案进一步提高网兜的空间利用率,在保证贝类养殖特性(即暂养时间长,死亡率低,贝类活力强)的前提下,提高贝类养殖数量。
[0011]作为优选,网兜外侧、位于各相邻两暂养隔层之间分别设有螺旋环绕网兜自下而上延伸的支撑螺圈;各支撑螺圈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绳与对应的环形支撑架相连接,且各支撑螺圈与网兜之间也分别通过连接绳相连接。由于支撑螺圈的设置,使得当网兜悬挂在水体内,网兜展开后,支撑螺圈可以辅助环形支撑架来加强网兜内的养殖空间的稳定性。当网兜收起时,支撑螺圈可以收缩在两环形支撑架之间,不影响网兜收起。
[0012]作为优选,各支撑螺圈由直径为I至2.5毫米之间的钢丝构成,且各支撑螺圈外套设有硅胶或橡胶软管,且硅胶或橡胶软管包覆支撑螺圈外表面。硅胶或橡胶软管包覆支撑螺圈外表面可以包覆住支撑螺圈,避免支撑螺圈生锈腐蚀。
[0013]作为优选,各分隔槽呈方形,且各分隔槽的横截面积为16平方厘米至25平方厘米之间。本方案的分隔槽不仅可以分隔贝类个体,避免同一层内的贝类堆叠、聚集;而且使贝类个体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有利于贝类的暂养。
[0014]作为优选,各环形支撑架呈圆形,各环形支撑架外套设有硅胶或橡胶软管,且硅胶或橡胶软管包覆环形支撑架外表面。
[0015]作为优选,相邻两暂养隔层之间的间距为18至22厘米。本方案在保证相邻两暂养隔层之间的水体具有足够的水体溶解氧,不影响贝类正常呼吸的前提下;增加暂养隔层,有效的提高贝类暂养数量。
[0016]作为优选,网兜由尼龙网片构成;所述网状隔层由尼龙网片构成。
[0017]作为优选,还包括配重,所述网兜底部的下方还设有承重杆,该承重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立杆固定在靠网兜底部的环形支撑架上,承重杆中部设有挂环,所述配重通过挂绳悬挂在挂环下方。
[0018]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方案的贝类暂养装置可以根据暂养环境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是否需要在挂环上悬挂配重。若暂养环境可能出现较大水流波动的情况,则可以在挂环上悬挂配重,以此来提高贝类暂养装置的稳定性,避免因水流波动而产生的贝类暂养装置发生剧烈晃动。若暂养环境的水流平缓,则无需在挂环上悬挂配重。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适用于小规模的贝类暂养;而且可有效解决目前的贝类暂养网兜内暂养的贝类个体之间相互堆叠、聚集在一起,导致局部水体溶解氧过低和浊度过高而影响贝类正常呼吸的问题;具有暂养时间长,死亡率低,贝类活力强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贝类暂养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栅格筛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网兜I ;暂养隔层2,网状隔层21,环形支撑架22,栅格筛23,分隔槽24 ;支撑螺圈3 ;贝类取放口 4 ;吊绳5 ;网布套6 ;拉绳收口结构7,包边71,拉伸72 ;承重杆8 ;挂环9 ;挂绳10 ;配重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贝类暂养装置包括上下延伸的网兜I,若干自下而上等距分布在网兜内的暂养隔层2及配重11。网兜由尼龙网片构成。网兜的上端封闭,且网兜的上端设有吊绳5。网兜通过吊绳悬挂在水体内。
[0026]本实施例中的暂养隔层为3层或4层或5层,且相邻两暂养隔层之间的间距为18至22厘米。各暂养隔层2分别包括固定在网兜上的环形支撑架22,设置在环形支撑架内侧的栅格筛23及设置在环形支撑架上、位于栅格筛下方的网状隔层21。各环形支撑架呈圆形。各环形支撑架外套设有硅胶或橡胶软管,且硅胶或橡胶软管包覆环形支撑架外表面。各环形支撑架通过连接绳固定在网兜上。网状隔层由尼龙网片构成。栅格筛23由若干纵横交错的隔板构成,且栅格筛内的各网格构成用于分隔养殖在网状隔层上方的贝类的分隔槽24。各隔板竖直设置。各分隔槽呈方形,且各分隔槽的横截面积为16平方厘米至25平方厘米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分隔槽的横截面积为16或18或20或22或25平方厘米。
[0027]网兜上、位于相邻两暂养隔层之间分别设有贝类取放口 4。网兜上端与网兜上端相邻的暂养隔层之间也设有贝类取放口。网兜上端呈锥形。各贝类取放口处分别设有一个由网布围成的网布套6。网布套的一端口与贝类取放口相连接,网布套的另一端口边缘设有拉绳收口结构7。本实施例中的拉绳收口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拉伸收口布袋的拉绳收口结构相同。拉绳收口结构包括缝制在网布套端口边缘的包边71,包边内形成穿绳通道,且穿绳通道内穿插有拉伸72。
[0028]网兜外侧、位于各相邻两暂养隔层之间分别设有螺旋环绕网兜自下而上延伸的支撑螺圈3。各支撑螺圈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绳与对应的环形支撑架相连接,且各支撑螺圈与网兜之间也分别通过连接绳相连接。各支撑螺圈由直径为I至2.5毫米之间的钢丝构成。各支撑螺圈外套设有硅胶或橡胶软管,且硅胶或橡胶软管包覆支撑螺圈外表面。支撑螺圈可沿上下方向收缩或展开。当网兜悬挂在水体内,网兜展开后,支撑螺圈可沿上下方向展开;用于辅助环形支撑架来加强网兜内的养殖空间的稳定性;当网兜收起时,支撑螺圈可以收缩在两环形支撑架之间。
[0029]网兜底部的下方还设有承重杆8。该承重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立杆固定在靠网兜底部的环形支撑架上。承重杆中部设有挂环9。配重11通过挂绳10悬挂在挂环下方。
[0030]本实施例中的贝类暂养装置的具体应用如下:
[0031]当需要将贝类暂养在网兜内时:
[0032]如图1所示,将网兜通过吊绳悬挂在水体内。各暂养隔层将网兜自下而上分隔成若干层贝类暂养层,对贝类进行分层暂养。
[0033]如图2所示,操作者将各网布套的外端口打开(通过拉绳收口结构将网布套的外端口打开),并依次将贝类倒入网布套,通过网布套将贝类导入网兜内的各暂养隔层上;当贝类倒入网兜内后,可以通过拉绳收口结构将网布套的外端口收口,避免贝类爬出。
[0034]当贝类倒入网兜内的各暂养隔层上后,操作者可手握网兜顶部及底部水平摇动本装置,从而使各暂养隔层上的贝类个体均匀分布于各分隔槽内,限制同一层内的贝类堆叠、聚集在一起,进一步的避免传统吊养中贝类重叠挤压的问题;从而有效解决目前的贝类暂养网兜内暂养的贝类个体之间相互堆叠、聚集在一起,导致局部水体溶解氧过低和浊度过高而影响贝类正常呼吸的问题,具有可暂养时间长,死亡率低,贝类活力强的特点。
[0035]当需要取出网兜内的贝类时:操作者将各网布套的外端口打开,然后将网兜内的贝类倒出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贝类暂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下延伸的网兜(I)及若干自下而上等距分布在网兜内的暂养隔层(2),所述网兜的上端封闭,且网兜的上端设有吊绳(5),各暂养隔层分别包括固定在网兜上的环形支撑架(22),设置在环形支撑架内侧的栅格筛(23)及设置在环形支撑架上、位于栅格筛下方的网状隔层(21),所述栅格筛由若干纵横交错的隔板构成,且栅格筛内的各网格构成用于分隔养殖在网状隔层上方的贝类的分隔槽(24);所述网兜上、位于相邻两暂养隔层之间分别设有贝类取放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类暂养装置,其特征是,各贝类取放口处分别设有一个由网布围成的网布套(6),网布套的一端口与贝类取放口相连接,网布套的另一端口边缘设有拉绳收口结构(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贝类暂养装置,其特征是,网兜上端与网兜上端相邻的暂养隔层之间也设有贝类取放口,该贝类取放口处也设有一个由网布围成的网布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贝类暂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网兜外侧、位于各相邻两暂养隔层之间分别设有螺旋环绕网兜自下而上延伸的支撑螺圈(4);各支撑螺圈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绳与对应的环形支撑架相连接,且各支撑螺圈与网兜之间也分别通过连接绳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贝类暂养装置,其特征是,各支撑螺圈由直径为I至2.5毫米之间的钢丝构成,且各支撑螺圈外套设有硅胶或橡胶软管,且硅胶或橡胶软管包覆支撑螺圈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贝类暂养装置,其特征是,各分隔槽呈方形,且各分隔槽的横截面积为16平方厘米至25平方厘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贝类暂养装置,其特征是,各环形支撑架呈圆形,各环形支撑架外套设有硅胶或橡胶软管,且硅胶或橡胶软管包覆环形支撑架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贝类暂养装置,其特征是,相邻两暂养隔层之间的间距为18至22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贝类暂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网兜由尼龙网片构成;所述网状隔层由尼龙网片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贝类暂养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配重,所述网兜底部的下方还设有承重杆,该承重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立杆固定在靠网兜底部的环形支撑架上,承重杆中部设有挂环,所述配重通过挂绳悬挂在挂环下方。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3912945SQ201420320603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6日
【发明者】梁君, 王伟定, 虞宝存, 毕远新 申请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