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82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涉及温室培养植物的【技术领域】,基础面位于地面下,基础面上方垂直设有若干根高出地面的立柱,所有立柱对称排列成两行形成长方体,对称的两根立柱为一组立柱对,所述长方体的侧面覆盖挡板,将长方体围成温室空间,温室空间顶部为若干个天窗,天窗设置在相邻两个立柱对的顶端,天窗为可开闭式;温室空间的中部设置一隔层,隔层设置有若干个换气风机。本实用新型同时培养日光植物和暗光植物,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壤热能,减少遮光设备的设置。
【专利说明】一种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培养植物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如何更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目前培养植物采用的温室多为单层地上式温室,这样的温室培养的是需要照射日光,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日光植物,但是对于食用菌和芽苗菜这种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吸收O2放出CO2,需要在暗光环境下培养的暗光植物,培养过程中需要设置专门的遮光设备。目前的单层地上式温室一般都是单独培养日光植物或暗光植物,土地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同时培养日光植物和暗光植物,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壤热能,减少遮光设备的设置。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基础面位于地面下,基础面上方垂直设有若干根高出地面的立柱,所有立柱对称排列成两行,形成长方体,对称的两根立柱为一组立柱对,所述长方体的侧面覆盖挡板,将长方体围成温室空间,温室空间顶部为若干个天窗,所述天窗设置在相邻两个立柱对的顶端,所述天窗为可开闭式;所述温室空间的中部设置一隔层,所述隔层设置有若干个换气风机。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天窗为玻璃的人字形屋顶结构,所述天窗的一侧设有活动玻璃。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立柱的顶部之间设置桁架,所述每个天窗下均设有一个开窗机构,每个开窗机构包括支撑杆、支座和推臂,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减速电机,另一端转动设置于一个轴承座内,且减速电机和轴承座固定于每个天窗下方区域的桁架上,所述支撑杆中部为齿条,所述支座移动设置在齿条上,所述推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支座与活动玻璃。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有天窗的顶面上方共同架设一外遮阳结构,所述外遮阳结构顶面为可开合遮阳网。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每组立柱对的顶端架设一条天沟,天沟为厚钢板弯折成的槽状结构,相邻两条天沟的内侧槽边共同架设一个天窗。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每个天窗的边沿下方设置一条集露槽,集露槽为厚钢板弯折成的槽状结构,每条集露槽架设于对应立柱对的顶端。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隔层与地面齐平。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隔层以下的挡板为砖墙或阳光板,隔层以上的挡板为玻璃或阳光板。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立柱通过连接板与基础面连接固定。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温室空间中部设置一隔层,上层位于地上,下层位于地下,下层培养暗光植物,有效的利用了土壤遮光和储热作用,不需要专门遮光设备。
[0015]2、隔层设有换气风机,上层培养日光植物,上层植物吸收CO2放出O2,下层植物吸收O2放出C02,CO2可以通过换气风机被上层植物吸收,上层植物生产中放出的O2也可以被下层植物利用,便可同时培养暗光植物和日光植物,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利于植物培养,节约生产成本,提高能量利用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2为图1中天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立柱,2-桁架,3-隔层,4-换气风机,5-天窗,51-活动玻璃,61-减速电机,62-推臂,63-齿条,64-支座,65-轴承座,66-支撑杆,7-基础面,8-地面,9-外遮阳结构,10-集露槽,11-天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包括若干根立柱1、一组桁架2、一个隔层3、以及若干个天窗5、集露槽10和天沟11,基础面7位于地面8下,所有立柱I均垂直设置于基础面7上方且高出地面8,所有立柱I对称排列成两行,形成长方体,对称的两根立柱I为一组立柱对,本实施例中,立柱I为100*100*3mm热镀锌方管,同一横向的相邻两根立柱I的间隔为4m,立柱I通过连接板与混凝土的基础面7连接固定。所述长方体的侧面覆盖挡板,将长方体围成温室空间,所述温室空间的中部设置一隔层3,所述隔层3设置有若干个换气风机4,使换气风机4的风向按照上下不同交错布置,进行上下层之间的气体循环利用。比较优选的,隔层3为钢筋混凝土层,所述隔层3与地面8齐平,隔层3将本多功能温室分为两层,所述隔层3以下的挡板为砖墙或阳光板,隔层3以上的挡板为玻璃或阳光板,下层培养食用菌或芽苗菜等暗光植物,上层培养蔬菜或花卉等日光植物。
[0021]本多功能温室的上层中,桁架2设置在立柱I的顶部之间,桁架2由50*50*3mm方管焊接后热镀锌而成,天窗5设置在温室空间顶部,所述天窗5设置在相邻两个立柱对的顶端,所述天窗5为可开闭式,所述天窗5为玻璃的人字形屋顶结构,所述天窗5的一侧设有活动玻璃51。所述每个天窗5下均设有一个开窗机构,每个开窗机构包括支撑杆66、支座64和推臂62,所述支撑杆66 —端连接减速电机61,另一端转动设置于一个轴承座65内,且减速电机61和轴承座65固定于每个天窗下方区域的桁架2上,所述支撑杆66中部为齿条63,所述支座64移动设置在齿条63上,所述推臂62的两端分别连接支座64与活动玻璃51,减速电机61驱动支撑杆66转动,带动支座64沿齿条63往复运动,从而控制活动玻璃51的开合。所述天沟11为2mm厚钢板弯折后热浸镀锌而成的槽状结构,每条天沟11架设在立柱对的顶端,所述相邻两条天沟11的内侧槽边共同架设一个天窗5,天沟11用于温室外排水。集露槽10为2mm厚钢板弯折后热浸镀锌而成,集露槽10设置在天窗5的边沿下方,每条集露槽10架设于对应立柱对的顶端,用于温室内排水。所有天窗5的顶面上方共同设有一外遮阳结构9,所述外遮阳结构9的屋面91为可开合遮阳网,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遮阳结构9的立脚设置在天沟11的槽内。本多功能温室的上层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风机湿帘系统、加温系统、苗床、自动控制系统等温室配套设备。
[0022]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基础面(7)位于地面(8)下,基础面(7)上方垂直设有若干根高出地面(8)的立柱(I),所有立柱(I)对称排列成两行,形成长方体,对称的两根立柱(I)为一组立柱对,所述长方体的侧面覆盖挡板,将长方体围成温室空间,温室空间顶部为若干个天窗(5),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5)设置在相邻两个立柱对的顶端,所述天窗(5)为可开闭式;所述温室空间的中部设置一隔层(3),所述隔层(3)设置有若干个换气风机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5)为玻璃的人字形屋顶结构,所述天窗(5)的一侧设有活动玻璃(5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I)的顶部之间设置桁架(2),所述每个天窗(5)下均设有一个开窗机构,每个开窗机构包括支撑杆(66)、支座(64)和推臂(62),所述支撑杆(66) —端连接减速电机(61),另一端转动设置于一个轴承座¢5)内,且减速电机¢1)和轴承座¢5)固定于每个天窗下方区域的桁架(2)上,所述支撑杆¢6)中部为齿条(63),所述支座¢4)移动设置在齿条¢3)上,所述推臂¢2)的两端分别连接支座¢4)与活动玻璃(5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其特征在于:所有天窗(5)的顶面上方共同架设一外遮阳结构(9),所述外遮阳结构(9)顶面为可开合遮阳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其特征在于:每组立柱对的顶端架设一条天沟(11),天沟(11)为厚钢板弯折成的槽状结构,相邻两条天沟(11)的内侧槽边共同架设一个天窗(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其特征在于:每个天窗(5)的边沿下方设置一条集露槽(10),集露槽(10)为厚钢板弯折成的槽状结构,每条集露槽(10)架设于对应立柱对的顶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3)与地面(8)齐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3)以下的挡板为砖墙或阳光板,隔层(3)以上的挡板为玻璃或阳光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I)通过连接板与基础面(7)连接固定。
【文档编号】A01G9/14GK204031943SQ201420351697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6日
【发明者】石仁贤 申请人:武汉沃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