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蟑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6801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捕蟑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蟑器,包括底盒和盖子,所述的底盒的底面为由底面A、底面B和底面C构成台阶结构的底面,该底盒的底盒壁和底面B上均设有供蟑螂进入的单向门,所述的盖子上端面设有向外凸起的中空的圆柱形防滑扣环,该防滑扣环内的盖子上设有供蟑螂出去的单向门,所述的盖子盖接在底盒上。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分离诱捕到蟑螂,进而可捕捉更多的蟑螂,捕捉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广泛推广使用。
【专利说明】捕蜂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捉装置,特别是一种捕蟑器。

【背景技术】
[0002]蟑螂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室内,与人类的食性重叠,部份蟑螂对人类的家居都有很强的入侵性,它们繁殖力强,在人类家居栖身及觅食的同时,亦会传播多种病原体,其排泄物中的蛋白是引起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的重要物质,尤其是生活在拥挤房间和城市的儿童。因此蟑螂普遍地被认为是害虫,每到蟑螂出没的季节,人们都在想方设法消灭它们。
[0003]目前使用最多的消除蟑螂的方法是化学法,在家里喷洒化学药品,这不仅污染环境,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危害,特征是对于小孩的危害更大,而现行也公布了些通过捕捉器来捕捉蟑螂的方法,但是目前的捕蟑器对捕捉蟑螂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捕捉效果好,并可将捕捉的蟑螂分离出来的捕蟑器。
[000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捕蟑器,包括底盒和盖子,所述的底盒的底面为由底面A、底面B和底面C构成台阶结构的底面,该底盒的底盒壁和底面B上均设有供蟑螂进入的单向门,所述的盖子上端面设有防滑扣环,该防滑扣环内的盖子上设有供蟑螂出去的单向门,所述的盖子盖接在底盒上。
[000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单向门包括门框和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无外力作用时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膜片,所述的膜片横向安装在门框上,所述的单向门与底盒为可拆卸连接。
[0007]所述的门框的一侧端上设有插销孔,膜片通过插销固定安装在门框上。
[0008]所述的门框的两侧设有安装键,单向门两侧的底盒上设有与安装键相对应的安装槽,所述的门框通过安装键套装在安装槽中固定安装在底盒上。
[0009]所述的单向门的膜片上设有透气孔。
[0010]所述的门框的底部设有透气孔。
[0011]所述的底盒上的底面A和底面C之间通过坡面连接。
[0012]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之捕蟑器与现有的捕蟑器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实用新型中捕蟑器的底面设置为台阶结构,该底面与地面形成一个半封闭区域,能收集部分从捕蟑器内部散发出来食物气味,形成一个香味相对较高的区域,直接增加了对蟑螂吸引能力,提高了诱捕蟑螂的效率。且该台阶结构还降低蟑螂攀爬到盖子上距离,有效分离诱捕到蟑螂,进而可捕捉更多的蟑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广泛推广使用。
[0014]2.本实用新型中的盖子上设有防滑扣环,该防滑扣环可以很好的与日常使用的瓶子或一次性杯子套紧,该防滑扣环中设有供蟑螂出去的单向门,使其形成了分离蟑螂的区域,即可以防止蟑螂爬回捕蟑器中继续进食,又可以将捕蟑器底盒中的蟑螂分离出来,防止底盒中的蟑螂爬到入口处的单向门上从而阻碍了后续想要进入捕蟑器的其它蟑螂,可以大大提高诱捕成功率和效率,同时还可以节约空间,把捕蟑器做的更紧凑精巧,大大节约加工材料,节约了诱饵的同时,还提升了效果。
[0015]3.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滑扣环能够很好和常用一次性杯子紧密套合,当蟑螂被分离到一次性杯子中时,其会在杯中产生排泄物,造成污染,此时收集蟑螂用的杯子赃了,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将该一次性杯子进行替换掉,因为该杯子是用来收集蟑螂的,所以可以使用人们使用过的杯子进行二次使用,再次发挥了回收一次性杯子的使用率,解决了捕蟑器功能单一或者分离效果不理想,处理不方便,诱饵消耗大,肮脏、循环使用困难等问题,还起到了环保效果。
[0016]4.本实用新型中的单向门的膜片横向安装在门框上,该安装方式使入口的宽度变宽,使入口高度可以保持在较低的高度,大大降低了整个捕蟑器的高度,节约材料,而横向安装的膜片在诱捕蟑螂的同时还起到增加杠杆效果的作用,使得就连最小的蟑螂也能在膜片适当的距离轻松推开单向门膜片,轻松进入捕蟑器内,而当捕蟑器底盒中的蟑螂爬到膜片上面的同时,由于杠杆作用,放大了蟑螂体重压力,使得膜片很容易向下弯曲,把入口预留给蟑螂爬入的缝隙关闭,达到降低蟑螂逃脱可能性的作用,实用意义非常大,有效解决了目前捕蟑器应用中逃脱率较高的问题。
[001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捕蟑器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本实用新型之捕蟑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从另一角度看本实用新型之捕蟑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本实用新型中底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本实用新型中单向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本实用新型中单向门中门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在上述附图中,各标号说明如下:
[0024]1-底盒,11-底面,Ill-底面A, 112-底面B, 113-底面C, 12-底盒壁,2~盖子,3-单向门,31-门框,32-膜片,33-透气孔,34-插销,35-安装键,4-防滑扣环,5-坡面,6-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一种捕蟑器,包括底盒I和盖子2,所述的底盒I的底面11为由底面A111、底面BI 12和底面Cl 13构成台阶结构的底面,所述的底盒I上的底面Al 11和底面Cl 13之间通过坡面5连接,蟑螂可通过该坡面5从底面Cl 13往上爬到底面Alll上,该底盒I的底盒壁12和底面B112上均设有供蟑螂进入的单向门,所述的盖子2上端面设有向外凸起的中空的圆柱形防滑扣环4,该防滑扣环4用于连接收集蟑螂的用的杯子或袋子,并防止套装在防滑扣环4上的杯子或袋子滑落出来,该防滑扣环4的孔径与套装在其上的杯子口径大小相接近,便于将杯子套装在防滑扣环4上,所述的防滑扣环4内的盖子2上设有供蟑螂出去的单向门,所述的单向门包括门框31和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无外力作用时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膜片32,即有外力推动时膜片32由初始的闭合状态发生弹性形变成开启状态,外力消失后膜片又恢复到初始的闭合状态,所述的单向门的膜片32和门框31的底部上均设有能够散发出诱饵味道的透气孔,以使底盒I中的放置的食物气味可以流出。所述的门框31的一侧端上设有插销孔,膜片32通过插销插装在插销孔中以固定安装在门框31上。该膜片32为横向安装在门框31上,即单向门的出入口宽度比高度大,所述的膜片32与门框31底边留有供蟑螂触角进入的细缝,方便蟑螂进入捕蟑器中,所述的门框31的两侧设有安装键35,单向门两侧的底盒I上设有与安装键35相对应的安装槽,所述的门框31通过安装键35套装在安装槽中以使门框31固定安装在底盒I上。所述的盖子2盖接在底盒I上。
[0026]使用过程:在捕蟑器的底面C上放置引诱蟑螂的食物,将捕蟑器放置在地面上,将一次性杯子套装在捕蟑器盖子的防滑扣环上(当将袋子套装在防滑扣环上时可以用橡皮筋绑住固定),由于捕蟑器的底面为台阶结构,使得捕蟑器底面与地面之间形成一半封闭区域,该半封闭区域中集有较多的从单向门或门框上的透气孔和细缝中散发出来的食物气味,蟑螂很容易就被吸引过来,从底盒上的单向门进入到底盒中的底面C上,然后可以顺着坡面从底面C往上爬到底面A上,再从盖子上的单向门爬出进入到收集蟑螂的一次性杯子中,从而对蟑螂进行捕捉,当杯子收集满后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更换。
【权利要求】
1.一种捕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盒(I)和盖子(2 ),所述的底盒(I)的底面(11)为由底面A (111)、底面B (112)和底面C (113)构成台阶结构的底面,该底盒(I)的底盒壁(12)和底面B (112)上均设有供蟑螂进入的单向门,所述的盖子(2)上端面设有防滑扣环(4),该防滑扣环(4)内的盖子(2)上设有供蟑螂出去的单向门,所述的盖子(2)盖接在底盒(I)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门包括门框(31)和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无外力作用时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膜片(32),所述的膜片(32)横向安装在门框(31)上,所述的单向门与底盒(I)为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框(31)的一侧端上设有插销孔,膜片(32)通过插销固定安装在门框(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框(31)的两侧设有安装键(35 ),单向门两侧的底盒(I)上设有与安装键(35 )相对应的安装槽,所述的门框(31)通过安装键(35)套装在安装槽中固定安装在底盒(I)上。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捕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门的膜片(32)上设有透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捕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框(31)的底部设有透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捕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盒(I)上的底面A(111)和底面C (113)之间通过坡面(5)连接。
【文档编号】A01M1/10GK204032143SQ201420455841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3日
【发明者】练雪云 申请人:练雪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