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浇水花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35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浇水花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免浇水花盆,包括内盆体、外盆体、塑料网、塑料塞;所述内盆体和外盆体一体制成;所述外盆体和内盆体之间形成一储水腔;所述塑料网置于内盆体的盆底上面;所述内盆体底部有进水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根据内盆体中的湿度状况而自动为植物浇水,从而充分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有效避免了因忘记浇水而导致的植物枯死。
【专利说明】一种免浇水花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免浇水花盆。

【背景技术】
[0002]生活在大城市的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生活节奏都非常的快,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于是,很多人都喜欢在自己的床头或办公桌上放置一盆绿色的植物,其能够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然而,由于工作生活太忙,人们又常常会忘记给植物浇水,于是,就常常会出现植物因缺水而枯萎死亡的状况。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浇水花盆。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免浇水花盆,包括内盆体、外盆体、塑料网、塑料塞;所述内盆体和外盆体一体制成;所述外盆体和内盆体之间形成一储水腔。
[0005]进一步的,所述内盆体底部有进水口,塑料网置于内盆体的盆底上面。
[0006]进一步的,所述内盆体通过底部的四个直径为8mm的圆柱形支柱支撑在外盆体上,内盆体的侧壁上有带活塞的充水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外盆体的底部有除淤泥孔,淤泥孔上装有塑料塞,外盆体上有排气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盆体和外盆体中间的储水腔距离内盆体底部30mm处有一环形圈,将储水腔分为两部分,环形圈上有四个出水口,出水口上有12mm的水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免浇水花盆制作材料为塑料。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免浇水花盆,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根据内盆体中的湿度状况而自动为植物浇水,从而充分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有效避免了因忘记浇水而导致的植物枯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12]图中,1-充水口、2-塑料网、3-进水口、4-出水口、5-排气孔、6-除淤泥孔、7_支柱、8-外盆体、9-内盆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免浇水花盆,包括内盆体9、外盆体8、塑料网2、塑料塞;所述内盆体9和外盆体8 一体制成;所述外盆体8和内盆体9之间形成一储水腔。
[0014]其中,所述内盆体9底部有进水口 3,塑料网2置于内盆体9的盆底上面。所述内盆体9通过底部的四个直径为8mm的圆柱形支柱7支撑在外盆体8上,内盆体9的侧壁上有带活塞的充水口 I。所述外盆体8的底部有除淤泥孔6,除淤泥孔6上装有塑料塞,外盆体8上有排气孔5。所述内盆体9和外盆体8中间的储水腔距离内盆体9底部30mm处有一环形圈,将储水腔分为两部分,环形圈上有四个出水口 4,出水口 4上有12mm的水管。所述免浇水花盆制作材料为塑料。
[0015]使用时,当花盆里的液面下降时,内盆体9和外盆体8中间的储水腔里的水就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进入花盆里。本实用新型免浇水花盆,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根据内盆体中的湿度状况而自动为植物浇水,从而充分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有效避免了因忘记浇水而导致的植物枯死。
[0016]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免浇水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盆体、外盆体、塑料网、塑料塞;所述内盆体和外盆体一体制成;所述外盆体和内盆体之间形成一储水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浇水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盆体底部有进水口,塑料网置于内盆体的盆底上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浇水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盆体通过底部的四个直径为8mm的圆柱形支柱支撑在外盆体上,内盆体的侧壁上有带活塞的充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浇水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盆体的底部有除淤泥孔,淤泥孔上装有塑料塞,外盆体上有排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浇水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盆体和外盆体中间的储水腔距离内盆体底部30mm处有一环形圈,将储水腔分为两部分,环形圈上有四个出水口,出水口上有12mm的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浇水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免浇水花盆制作材料为塑料。
【文档编号】A01G9/02GK204104419SQ201420607235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1日
【发明者】徐赫骏, 李俊楠, 赵麒翔 申请人:徐赫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