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向送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70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纵向送秧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纵向送秧机构,属于插秧机【技术领域】。它包括纵向送秧滚轮、进给支架、调节杆、摆臂调节块,驱动轴的左端可转动设置在固定支座上,驱动皮带轮同轴心设置在驱动轴的右端,送秧皮带封闭环绕设置在驱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进给支架同轴心固定安装在驱动轴的左端,进给摆臂的一端连接在驱动轴上,进给摆臂上还设置有调节组件,纵向送秧滚轮设置在进给摆臂的前侧,取秧量手柄的下端连接在调节支轴上,连接侧支板垂直设置在调节支轴上,调节杆设置在连接侧支板之间,调节杆位于进给支架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送秧量能随取秧量及时调整,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
【专利说明】一种纵向送秧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秧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纵向送秧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水稻插秩机是将水稻秩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上。功能是提尚插秩的工效和栽插质量,实现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插秧机的工作过程,因结构不同而各有差异,但基本流程大致相同。其“群体逐次分格取秧直接栽插”原理为:秧苗以群体状态整齐放入秧箱,随秧箱作横向移动,使取秧器逐次分格取走一定数量的秧苗,在插秧轨迹控制机构作用下,按农艺要求将秧苗插入泥土中,取秧器再按一定轨迹回至秧箱取秧。送秧机构包括纵向送秧机构和横向送秧机构,其作用是按时、定量地把秧苗送到秧门处,使秧爪每次获得需要的秧苗。纵向送秧机构的送秧方向同机器行进方向一致,有重力送秧和强制送秧两种。重力送秧是利用压秧板和秧苗自身的重量,使秧苗随时贴靠在秧门处,常用于人力插秧机,其送秧能力随秧箱形式及秧箱内秧苗数量多少而变化,因而送秧均匀度较差。强制送秧是由纵向送秧机构定期推送秧苗,其送秧能力强,又分整体送秧和对准送秧两种。前者主要用于带土苗。当秧箱横向移动至两端极限位置时,将整体秧苗往秧门推送一次;后者主要用于拔取苗,取秧器每取秧一次,即相应的送秧一次,送秧宽度等于取秧器的取秧宽度。因为生产需要,当取秧量发生改变时,大部分常见的纵向送秧机构的送秧量无法随之调整,少量的纵向送秧机构的送秧量能随取秧量调整,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纵向送秧机构,实现送秧量能随取秧量及时调整,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纵向送秧机构,包括固定支座、纵向送秧滚轮、进给支架、驱动轴、驱动皮带轮、送秧皮带、从动皮带轮、取秧量手柄、调节支轴、连接侧支板、调节杆、调节组件,所述驱动轴的左端可转动设置在固定支座上,所述驱动皮带轮同轴心设置在驱动轴的右端,所述从动皮带轮和驱动皮带轮相互平行,并且从动皮带轮位于驱动皮带轮的上方,所述送秧皮带封闭环绕设置在驱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所述进给支架同轴心固定安装在驱动轴的左端,所述进给摆臂的一端连接在驱动轴上,所述进给摆臂上还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栓、紧固螺母、弹簧垫圈,所述进给摆臂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上还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位于进给摆臂的上侧,所述紧固螺母和进给摆臂之间还设置有弹簧垫圈,所述调节螺栓的下端压在进给支架上,所述纵向送秧滚轮设置在进给摆臂的前侧,所述取秧量手柄的下端连接在调节支轴上,所述连接侧支板垂直设置在调节支轴上,所述调节杆设置在连接侧支板之间,所述调节杆位于进给支架的下方。
[0006]进一步地,所述取秧量手柄上端设置有橡胶套。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取秧量手柄上设置有位置调节卡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栓上设置有十字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侧支板可在调节支轴上轴向滑动,所述连接侧支板上端设置有卡槽,连接侧支板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杆两端设置有弯头,所述调节杆的上端卡在连接侧支板的卡槽内,调节杆的弯头穿过通孔。
[0010]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送秧皮带实现对秧苗的纵向传送,调节组件能实现对进给摆臂位置的微调,调节杆进给支架的设置能实现进给摆臂随取秧量手柄及时调整,实现送秧量和取秧量一致。调节螺栓上设置有十字槽,有利于调整螺栓上下位置的调整。调节组件利用调节螺栓上下位置调整,实现对进给摆臂上下位置的微调。取秧量手柄上端设置有橡胶套,有利于人工进行握持。所述取秧量手柄上设置有位置调节卡槽,取秧量手柄位置改变后,位置调节卡槽将取秧量手柄卡住。连接侧支板可在调节支轴上轴向滑动,连接侧支板上端设置有卡槽,连接侧支板上还设置有通孔,调节杆两端设置有弯头,调节杆的上端卡在连接侧支板的卡槽内,调节杆的弯头穿过通孔,这样的结构大大方便了安装和拆卸。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送秧量能随取秧量及时调整,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A。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B。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局部放大图C。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局部放大图D。
[0015]图中:1.固定支座,2.纵向送秧滚轮,3.进给支架,4.驱动轴,5.驱动皮带轮,6.送秧皮带,7.从动皮带轮,8.取秧量手柄,9.调节支轴,10.连接侧支板,11.调节杆,12.弯头,13.调节组件,14.进给摆臂,15.调节螺栓,16.紧固螺母,17.弹簧垫圈,18.通孔,19.橡胶套,20.位置调节卡槽,21.十字槽,2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7]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纵向送秧机构,包括固定支座1、纵向送秧滚轮2、进给支架3、驱动轴4、驱动皮带轮5、送秧皮带6、从动皮带轮7、取秧量手柄8、调节支轴9、连接侧支板10、调节杆11、调节组件13,送秧皮带6实现对秧苗的纵向传送,调节组件13能实现对进给摆臂14位置的微调,调节杆11进给支架3的设置能实现进给摆臂14随取秧量手柄8及时调整,实现送秧量和取秧量一致。所述驱动轴4的左端可转动设置在固定支座I上,所述驱动皮带轮5同轴心设置在驱动轴4的右端,所述从动皮带轮7和驱动皮带轮5相互平行,并且从动皮带轮7位于驱动皮带轮5的上方,所述送秧皮带6封闭环绕设置在驱动皮带轮5和从动皮带轮7上。所述进给支架3同轴心固定安装在驱动轴4的左端,所述进给摆臂14的一端连接在驱动轴4上。所述进给摆臂上还设置有调节组件13,所述调节组件13包括调节螺栓15、紧固螺母16、弹簧垫圈17,所述进给摆臂14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15,所述调节螺栓15上还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6,所述紧固螺母16位于进给摆臂14的上侧,所述紧固螺母16和进给摆臂14之间还设置有弹簧垫圈17,所述调节螺栓15的下端压在进给支架上,所述调节螺栓15上设置有十字槽21,有利于调整螺栓15上下位置的调整。调节组件13利用调节螺栓15上下位置调整,实现对进给摆臂14上下位置的微调。所述纵向送秧滚轮2设置在进给摆臂14的前侧,所述取秧量手柄8的下端连接在调节支轴9上,所述取秧量手柄8上端设置有橡胶套19,有利于人工进行握持。所述取秧量手柄8上设置有位置调节卡槽10,取秧量手柄8位置改变后,位置调节卡槽20将取秧量手柄8卡住。所述连接侧支板10垂直设置在调节支轴9上,所述调节杆11设置在连接侧支板10之间,所述调节杆11位于进给支架3的下方,所述连接侧支板10可在调节支轴9上轴向滑动,所述连接侧支板10上端设置有卡槽22,连接侧支板10上还设置有通孔18,所述调节杆11两端设置有弯头12,所述调节杆11的上端卡在连接侧支板10的卡槽22内,调节杆11的弯头12穿过通孔18,这样的结构大大方便了安装和拆卸。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纵向送秧机构使用时,秧苗台板移动至最左端或左右端时,纵向送秧滚轮2击打进给摆臂14,进给摆臂14通过驱动轴4带动驱动皮带轮5工作,驱动皮带轮5带动送秧皮带6及从动皮带轮7工作,从而实现送秧。取秧量手柄8调节时,调节杆11位置随之变化,这样使得进给支架3位置也随之变化,从而改变进给摆臂14位置来实现送秧量和取秧量一致。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送秧量能随取秧量及时调整,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
[0019]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纵向送秧机构,包括固定支座、纵向送秧滚轮、进给支架、驱动轴、驱动皮带轮、送秧皮带、从动皮带轮、取秧量手柄、调节支轴、连接侧支板、调节杆、调节组件,所述驱动轴的左端可转动设置在固定支座上,所述驱动皮带轮同轴心设置在驱动轴的右端,所述从动皮带轮和驱动皮带轮相互平行,并且从动皮带轮位于驱动皮带轮的上方,所述送秧皮带封闭环绕设置在驱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所述进给支架同轴心固定安装在驱动轴的左端,所述进给摆臂的一端连接在驱动轴上,所述进给摆臂上还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栓、紧固螺母、弹簧垫圈,所述进给摆臂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上还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位于进给摆臂的上侧,所述紧固螺母和进给摆臂之间还设置有弹簧垫圈,所述调节螺栓的下端压在进给支架上,所述纵向送秧滚轮设置在进给摆臂的前侧,所述取秧量手柄的下端连接在调节支轴上,所述连接侧支板垂直设置在调节支轴上,所述调节杆设置在连接侧支板之间,所述调节杆位于进给支架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送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秧量手柄上端设置有橡胶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纵向送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秧量手柄上设置有位置调节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送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上设置有十字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送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支板可在调节支轴上轴向滑动,所述连接侧支板上端设置有卡槽,连接侧支板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杆两端设置有弯头,所述调节杆的上端卡在连接侧支板的卡槽内,调节杆的弯头穿过通孔。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4217403SQ201420654511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5日
【发明者】朱建平, 张春伟, 赖光林, 沈建新 申请人:浙江博源农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