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051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在农作物的应用。

技术背景

茉莉酸(Jasmonic acid,简称JA)化学名称:3-氧-2-2′-顺-戊烯基-环戊烷-1-乙酸,以及茉莉酸甲酯(简称JA_Me),是一类脂肪酸的衍生物,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茉莉酸是一种激素,普遍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目前被认为是高等植物体内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更为重要的是,它是病原物、激发子(elicitor)及创伤(wounding)诱导植物防卫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并且其本身也可作为激发子。已有大量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JA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参与了植物对病原菌和植食性昆虫的防御。

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广泛地存在于植物体中,外源应用能够激发防御植物基因的表达,诱导植物的化学防御,产生与机械损伤和昆虫取食相似的效果。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苯醚菌酯、醚菌胺、氟嘧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苯氧菌酯、唑菌酯均属于杀菌剂,广泛应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上。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很容易产生的问题是防治了病害的同时对植物本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将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 剂复配可有效防治病害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植物根和叶的生长。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茉莉酸或茉莉酸甲酯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苯醚菌酯、醚菌胺、氟嘧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苯氧菌酯、唑菌酯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能很好的挺高作物的抗病免疫力,增强根系的活性,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且有关茉莉酸或茉莉酸甲酯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苯醚菌酯、醚菌胺、氟嘧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苯氧菌酯、唑菌酯相关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效果好的农药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农药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80:1~1:100,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茉莉酸或茉莉酸甲酯,活性成分B选自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苯醚菌酯、醚菌胺、氟嘧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苯氧菌酯、唑菌酯中之一种,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优选的重量比为40:1~1:60;活性成分A与嘧菌酯的重量比为1:5~1:45,活性成分A与吡唑醚菌酯的重量比为5:1~1:35,活性成分A与肟菌 酯的重量比为10:1~1:30,活性成分A与苯醚菌酯的重量比为20:1~1:20,活性成分A与醚菌胺的重量比为5:1~1:35,活性成分A与氟嘧菌酯的重量比为1:1~1:40,活性成分A与肟醚菌胺的重量比为1:10~1:50,活性成分A与啶氧菌酯的重量比为1:10~1:50,活性成分A与苯氧菌酯的重量比为1:10~1:50,活性成分A与唑菌酯的重量比为10:1~1:30。

本发明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乳化剂、增稠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稳定剂、抗冻剂等。

本发明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用于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所述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

本发明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剂、可溶性液剂、可溶性粉剂、热雾剂,还可以制成种衣剂、悬浮种衣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泡腾剂或超低容量液剂。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01%~2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001%~2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001%~20%、活性成分B0.1%~50%、溶剂1%~30%、乳化剂1%~15%、抗冻剂0~8%、增稠剂0~2%、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01%~20%、活性成分B0.1%~50%、溶剂1%~20%、乳化剂3%~25%、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50%、活性成分B 0.5%~50%、分散剂1%~10%、湿润剂1%~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001%~20%、活性成分B0.1%~50%、助溶剂2%~6%、湿润剂1%-10%、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可溶性液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001%~20%、活性成分B0.1%~50%、乳化剂1%~10%、助溶剂2%~6%、溶剂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可溶性粉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001%~20%、活性成分B0.1%~5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填料10~93%。

组合物制成热雾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001%~20%、活性成分B0.1%~50%、助溶剂2%~6%、稳定剂0~5%、增效剂1%~8%、溶剂加至100%。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可溶性液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热雾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活性成分A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苯醚菌酯、醚菌胺、氟嘧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苯氧菌酯、唑菌酯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2)增强了酶的活性,促使种子发芽,提高发芽率,增强光合强度,提高叶绿素含量,保绿防老,促进根系发达,促进作物对肥料的有效吸收,辅助作物劣势部分良好生长,增强植株对水、肥的吸收,调节植株体内水分的平衡,从而提高植株的抗旱、抗 寒性;(3)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虫性、改善作物品质、增产增收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应用实施例一

实施例1~12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1。

表1实施例1~12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13~24水分散粒剂

将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可加可不加)等其它助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具体见表2。

表2实施例13~24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25~36水乳剂

将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去离子水、抗冻剂(可加可不加)、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具体见表3。

表3实施例25~36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37~39微乳剂

将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溶解在装有溶剂的均化器中,将乳化剂、抗冻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加入到装有上述溶液的均化器中,

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后予以强烈混合并匀化,最后得到外观清澈透明的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产品。具体见表4。

表4实施例37~39组分及含量

实施例40~51悬浮剂

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余量用去 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3。

表5实施例40~51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52~54水剂

将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润湿剂、抗冻剂、溶剂、去离子水等一起混合,制得本发明组合物的水剂产品,具体见表6。

表6实施例52~54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55~66可溶性液剂

将乳化剂、助溶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余量用溶剂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溶性液剂产品,具体见表7。

表7实施例55~66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67~78可溶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经烘干、称量、粉碎、搅拌、混匀等常规的加工工艺,制得本发明组合物的可溶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8。

表8实施例67~78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79~90热雾剂

将溶剂、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助溶剂、稳定剂、增效剂、溶剂等按规定配比投入调制釜中,搅拌均匀得到单相产品,调制均匀后制得本发明组合物的热雾剂产品,具体见表9。

表9实施例79~90各组分及重量份

将表1~3、5、7~9中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苯醚菌酯、醚菌胺、氟嘧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苯氧菌酯、唑菌酯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A为茉莉酸及茉莉酸甲酯;

B选自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苯醚菌酯、醚菌胺、氟嘧菌酯、肟醚菌胺、啶氧菌酯、苯氧菌酯、唑菌酯中之一种。

应用实施例二:

供试病害:黄瓜霜霉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嘧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0活性成分A与嘧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0可知,活性成分A与嘧菌酯配比在80:1~1:100时对黄瓜霜霉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10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活性成分A与嘧菌酯的配比在1:5~1:45,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嘧菌酯的优选配比为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 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尤其是当活性成分A与嘧菌酯重量比为1:28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三:

供试病害:黄瓜白粉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吡唑醚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1活性成分A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1可知,活性成分A与吡唑醚菌酯配比在80:1~1:100时对黄瓜白粉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100范围 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活性成分A与吡唑醚菌酯的配比在5:1~1:35,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1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吡唑醚菌酯的优选配比为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尤其是当活性成分A与吡唑醚菌酯重量比为1:16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四:

供试病害:番茄疫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肟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2活性成分A与肟菌酯复配对番茄疫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2可知,活性成分A与肟菌酯配比在80:1~1:100时对番茄疫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10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活性成分A与肟菌酯的配比在10:1~1:30,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肟菌酯的优选配比为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尤其是当活性成分A与肟菌酯重量比为1:13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五:

供试病害:葡萄白粉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苯醚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3活性成分A与苯醚菌酯复配对葡萄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3可知,活性成分A与苯醚菌酯配比在80:1~1:100时对葡萄白粉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10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活性成分A与苯醚菌酯的配比在20:1~1:20,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苯醚菌酯的优选配比为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尤其是当活性成分A与苯醚菌酯重量比为2:3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六:

供试病害:水稻稻瘟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醚菌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4活性成分A与醚菌胺复配对水稻稻瘟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4可知,活性成分A与醚菌胺配比在80:1~1:100时对水稻稻瘟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10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活性成分A与醚菌胺的配比在5:1~1:35,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醚菌胺的优选配比为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 1︰29、1︰30、1︰31、1︰32、1︰33、1︰34、1︰35,尤其是当活性成分A与醚菌胺重量比为1:16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七:

供试病害:马铃薯疫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氟嘧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5活性成分A与氟嘧菌酯复配对马铃薯疫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5可知,活性成分A与氟嘧菌酯配比在80:1~1:100时对马铃薯疫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10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活性成分A与氟嘧菌酯的配比在1:1~1:40, 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氟嘧菌酯的优选配比为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尤其是当活性成分A与氟嘧菌酯重量比为1:20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八:

供试病害:水稻纹枯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肟醚菌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6活性成分A与肟醚菌胺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6可知,活性成分A与肟醚菌胺配比在80:1~1:100时对水稻纹枯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10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活性成分A与肟醚菌胺的配比在1:10~1:50,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0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肟醚菌胺的优选配比为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尤其是当活性成分A与肟醚菌胺重量比为1:33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九:

供试病害:小麦锈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啶氧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7活性成分A与啶氧菌酯复配对小麦锈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7可知,活性成分A与啶氧菌酯配比在80:1~1:100时对小麦锈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10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活性成分A与啶氧菌酯的配比在1:10~1:50,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啶氧菌酯的优选配比为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尤其是当活性成分A与啶氧菌酯重量比为1:33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十:

供试病害:梨黑星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苯氧菌酯原药及二 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8活性成分A与苯氧菌酯复配对梨黑星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8可知,活性成分A与苯氧菌酯配比在80:1~1:100时对梨黑星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10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活性成分A与苯氧菌酯的配比在1:10~1:50,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苯氧菌酯的优选配比为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尤其是当活性成分A与苯氧菌酯重量比为1:33 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十一:

供试病害:梨黑星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唑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9活性成分A与唑菌酯复配对梨黑星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9可知,活性成分A与唑菌酯配比在80:1~1:100时对梨黑星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10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活性成分A与唑菌酯的配比在10:1~1:30,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唑菌酯的优选配比为10︰1、9︰1、8︰1、7︰1、6︰1、5 ︰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尤其是当活性成分A与唑菌酯重量比为1:10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十二

供试作物:番茄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二者不同配比混剂调节植物生长的浓度范围。

表20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不同比例的混配液对番茄的调节生长作用

由表20可知,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混合使用后,可激活植物的代谢系统而使植物生长加快活力增强,促进植物细胞增长,根系活力加强,达到增产目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80︰1~1︰100时,均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经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霜疫霉病、炭疽病、锈病、霜霉病、疫病、叶霉病、疮痂病、白粉病、黑星病、蔓枯病、黑痘病、黑斑病、叶斑病、褐斑病、轴腐病、颍枯病、网斑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立枯病、恶苗病、白腐病、轮纹病或斑点落叶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

药效实验部分: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0.07%茉莉酸或茉莉酸甲酯水剂(自配)、25%嘧菌酯悬浮剂(市购)、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市购)、25%肟菌酯乳油(自配)、10%苯醚菌酯悬浮剂(自配)、10%醚菌胺悬浮剂(自配)、10%氟嘧菌酯乳油(自配)、10%肟醚菌胺悬浮剂(自配)、25%啶氧菌酯悬浮剂(自配)、25%苯氧菌酯可湿性粉剂(市购)、20%唑菌酯悬浮剂(自配)。

实施应用例十三 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药前调查黄瓜霜霉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15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 并计算防效,第二次施药后调查作物的生长率。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1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由表21可以看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和炭疽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防效期长,且可激活植物的代谢系统而使植物生长加快活力增强,增强根系的生长。同时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实施应用例十四 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郊区,药前调查水稻稻瘟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15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第二次施药后调查作物的生长率。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2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由表22可以看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立枯病、恶苗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防效期长,且可激活植物的代谢系统而使植物生长加快活力增强,增强根系的生长。同时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实施应用例十五 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药前调查小麦白粉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15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第二次施药后调查作物的生长率。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3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由表23可以看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网斑病、褐斑病、叶斑病、颖枯病或锈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防效期长,且可激活植物的代谢系统而使植物生长加快活力增强,增强根系的生长。同时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实施应用例十六 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疫病药效试验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郊区,药前调查番茄疫病病害指数,

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15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第二次施药后调查作物的生长率。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4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疫病药效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由表24可以看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番茄疫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番茄叶霉病、黑斑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防效期长,且可激活植物的代谢系统而使植物生长加快活力增强,增强根系的生长。同时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实施应用例十七 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药前调查香蕉叶斑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15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第二次施药后调查作物的生长率。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5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及调节生长作用试验

由表25可以看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 香蕉叶斑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香蕉黑星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防效期长,且可激活植物的代谢系统而使植物生长加快活力增强,增强根系的生长。同时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霜疫霉病、炭疽病、锈病、霜霉病、疫病、叶霉病、疮痂病、白粉病、黑星病、蔓枯病、黑痘病、黑斑病、叶斑病、褐斑病、轴腐病、颍枯病、网斑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立枯病、恶苗病、白腐病、轮纹病或斑点落叶病等常见病害的防效均在96%以上,优于单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