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体出料装置及颗粒体散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963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涉及颗粒体出料装置中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出料部的齿轮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将种子(颗粒体状的固体物)少量地逐渐送出并播撒到田地里的直接播撒装置(颗粒体散布装置)已为人所知。直接播撒装置具备装放种子的料斗、及种子出料装置(颗粒体出料装置)。种子出料装置具备配置在该料斗下方的出料盒。出料盒内设置有,在周面上形成有出料孔的出料滚筒。通过驱动该出料滚筒转动,料斗内的种子被少量地逐渐取进出料孔中后被送出、并被释放到田地的地面上。在这些直接播撒装置以及种子出料装置中,作为出料滚筒的旋转轴的出料轴被支撑在出料盒上。并且,该出料轴上固定着从动齿轮。这种结构例如被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专利文献1中,设置有对从动齿轮输入驱动力的驱动齿轮。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被输入到该驱动齿轮的旋转轴(播种用驱动轴)上。基于该专利文献1的结构,能够用来自发动机的动力驱动各出料滚筒。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2中记载着滑动辊式的出料滚筒。即,这种出料滚筒具备主体滚筒和嵌合滚筒,嵌合滚筒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主体滚筒滑动。并且,通过调节嵌合滚筒相对主体滚筒的位置,能够变更出料孔(运送孔)的宽度,从而能调节颗粒体的出料量。在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2中,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嵌合滚筒的位置的调节转盘。通过对该调节转盘进行旋转操作而使嵌合滚筒滑动,来调节颗粒体的出料量。另外,作为上述颗粒体散布装置的一种,已知有设在插秧机的车体上的施肥机。该施肥机是将固体颗粒体状的肥料散布到地面上的机器。施肥机具备作为装放肥料用的容器的料斗。这种施肥机例如被记载于专利文献3中。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能够使具备料斗的上部施肥机向上方转动的结构。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施肥机具有第一上部施肥机和第二上部施肥机,并被构成为,能够使第一上部施肥机和第二上部施肥机左右分开地向上方转动。因此,专利文献3中,能容易地将第一上部施肥机及第二上部施肥机内的肥料排出,所以,容易进行该第一上部施肥机及第二上部施肥机内的清扫等维护操作。在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通过离合器而被输入到第一上部施肥机。另外,专利文献3具备用于将动力从第一上部施肥机传递到第二上部施肥机的连结机构。另外,如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那样,插秧机具备用于置放要插到田里的秧苗的秧苗置放台。在一般的座驾型插秧机中,上述秧苗置放台被配置在驾驶席的后方。秧苗置放台上置放的秧苗所剩不多时,操作者根据需要而补充秧苗。一般的毯状秧苗式的插秧机中,供给到秧苗置放台的秧苗为形成为毯状的毯状秧苗。向秧苗置放台供给毯状秧苗时,操作者将需要供给的毯状秧苗放置在秧苗取出板(也称为苗捞取板、取苗板等)上,一边注意保持该毯状秧苗的形状不变,一边将其搬运到秧苗置放台的近旁。然后,操作者通过使秧苗取出板倾斜,而使该秧苗取出板上的毯状秧苗滑落到秧苗置放台上。由此,将毯状秧苗供给到秧苗置放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从动齿轮的旋转轴(出料轴)由出料盒支撑。另一方面,驱动齿轮的旋转轴(播种用驱动轴)由托架支撑。并且,出料盒通过螺栓紧固而被安装在设置于该托架上的由方管材料构成的第一支撑构件上。这样的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受到出料盒在第一支撑构件上的安装精度、出料盒的成型精度、托架及第一支撑构件的组装精度等的影响,从动齿轮的旋转轴(出料轴)与驱动齿轮的旋转轴(播种用驱动轴)之间的间隔(轴心间隔)会不均匀。其结果,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之间的啮合有时会变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223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749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3093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476423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对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对颗粒体出料装置,提供一种具有能抑制驱动出料滚筒用的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之间的轴心间隔不均匀、提高该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的啮合精度的结构的颗粒体出料装置。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具备并排配置的四台种子出料机构的播种装置。各台种子出料机构具有种子出料滚筒。即,专利文献1的播种装置具备四个种子出料滚筒。例如,可以对专利文献1的播种装置采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滑动辊式的出料滚筒。但是,由于专利文献1的播种装置具备四个出料滚筒,所以,需要对该四个出料滚筒分别单独进行出料量的调节。因此,存在调节出料量的作业费功夫这一问题。对此,可以考虑能够一起调节多个出料滚筒的出料量的结构。例如,取代专利文献2的调节转盘,而设置作为正齿轮构成的调节齿轮,同时设置与该调节齿轮啮合的操作齿轮。并且,将多个操作齿轮沿轴向排列,用连结轴连结。这样,通过对连结轴进行旋转操作,便能使多个操作齿轮一起旋转,因而,能够一起进行多个出料滚筒的调节。从而,能省去对多个出料滚筒分别单独进行出料量调节的麻烦。然而,上述结构中,只在调节出料量时需要调节齿轮与操作齿轮啮合,其余情况下,不需要调节齿轮与操作齿轮啮合。而且,从防止调节齿轮及操作齿轮的磨损或破损的观点来看,在不进行出料量的调节时,较佳为,解除调节齿轮与操作齿轮间的啮合。为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既能简单地进行出料量的调节,又能防止因调节而产生磨损及破损的结构。另外,专利文献3公开的施肥机中,使第一上部施肥机或第二上部施肥机转动时,要将所述连结机构的连结解除。另外,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为了使第一上部施肥机转动,除了解除连结构件,还需要解除离合器的连结的作业。为此,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使第一上部施肥机转动所需的操作变得复杂,有待于使该第一上部施肥机能够容易地转动。另外,使第一上部施肥机转动时,在忘记切断离合器、连结机构的情况下,该离合器或连结机构有可能会破损。进一步,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由于需要离合器及连结机构,所以,施肥机的结构变得复杂而导致造价升高。另外,专利文献3中,具备对由第一上部施肥机及第二上部施肥机送出的肥料进行引导的施肥运送部。施肥运送部具有能连接运送管的连接管。连接管是长度方向成为前后方向地配置的近似筒状的构件。这种结构的施肥运送部中,连接管的内部有时会堆积附着物,从而导致肥料在该连接管中堵塞。因此,需要对连接管内部进行定期清扫等维护。在这一点上,专利文献3采用的是,通过使第一上部施肥机及第二上部施肥机向上方转动,能够容易地进行该第一上部施肥机及第二上部施肥机内的清扫等维护的结构,但肥料运送部被构成为不能向上方转动。因此,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有待于使连接管内部的清扫等维护能够容易地进行。对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使供给颗粒体的供给部容易地转动的颗粒体散布装置。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对具备运送部的连接管的内部进行清扫的结构。另外,如专利文献4公开的那样的插秧机中,由于放置有毯状秧苗的秧苗取出板具有一定重量,所以将该毯状秧苗供给到秧苗置放台的作业为重劳动,对操作者而言负担较大。特别是,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插秧机被构成为,在驾驶席与秧苗置放台之间有施肥装置的料斗。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插秧机中,进行将毯状秧苗供给到秧苗置放台的作业时肥料料斗会碍事,从而该作业更加困难。对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将毯状秧苗供给到秧苗置放台的插秧机。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上所述,以下,对用于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进行说明。基于本发明的第一个观点,提供具有以下结构的颗粒体出料装置。即,该颗粒体出料装置具备被配置在装放颗粒体的料斗的下方的出料盒,所述颗粒体被供给到该出料盒。所述出料盒内设有,将所述颗粒体按规定量逐渐送出的出料部。所述出料盒具有从动齿轮支撑部和驱动齿轮支撑部。所述从动齿轮支撑部对与所述出料部一体地旋转的从动齿轮进行支撑。所述驱动齿轮支撑部对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进行支撑。由此,通过使出料盒支撑从动齿轮和驱动齿轮的两方,该从动齿轮及驱动齿轮的轴心间隔(轴彼此之间的间隔)只取决于出料盒的精度。由此,能够抑制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的轴心间隔不均匀,使齿轮的啮合精度提高。在上述颗粒体出料装置中,较佳为,所述从动齿轮支撑部和所述驱动齿轮支撑部被形成为一体。如此,通过将从动齿轮支撑部和驱动齿轮支撑部形成为一体,该从动齿轮支撑部和驱动齿轮支撑部的位置只取决于出料盒的成型精度。因此,从动齿轮和驱动齿轮的轴心间隔不受组装精度的影响。由此,能够使齿轮的啮合精度进一步提高。在上述颗粒体出料装置中,较佳为采用以下结构。即,该颗粒体出料装置具备多个所述出料盒。各出料盒具备驱动传动轴,该驱动传动轴被配置为轴线与所述驱动齿轮一致,用于向所述驱动齿轮传递驱动力。对每个所述出料盒单独设置有所述驱动传动轴。并且,颗粒体出料装置具备将邻接的出料盒的所述驱动传动轴彼此连结的连结部。如此,由于对每个出料盒单独设置了驱动传动轴,所以,能够将出料盒和驱动传动轴合起来作为一个单元来处理。并且,通过用连结部将邻接的出料盒的驱动传动轴彼此连结,能够将驱动力传递给所有的驱动传动轴。在上述颗粒体出料装置中,较佳为,各出料盒中,在所述驱动传动轴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有离合器机构。如此,对每个出料盒单独设置有驱动传动轴,再加上对每个出料盒设置离合器机构,便能将驱动传动轴、离合器机构、及出料盒合起来作为一个单元来处理。在上述颗粒体出料装置中,较佳为采用以下结构。即,所述出料部具有能调节所述颗粒体的出料量的调节机构。所述出料盒具备调节齿轮、和操作齿轮支撑部。所述调节齿轮被固定在所述调节机构的调节轴上。所述操作齿轮支撑部对能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的操作齿轮进行支撑。如此,通过使出料盒支撑操作齿轮,该操作齿轮与调节齿轮的轴心间隔只取决于出料盒的精度。由此,能够抑制调节齿轮与操作齿轮的轴心间隔不均匀,从而使该调节齿轮和操作齿轮的啮合精度提高。在上述颗粒体出料装置中,较佳为,通过使所述操作齿轮的旋转轴向接近或离开所述调节轴的方向移动,实现所述调节齿轮与所述操作齿轮相啮合的状态与非啮合的状态的切换。通过这样使操作齿轮的旋转轴离开调节齿轮的旋转轴(调节轴),能够解除操作齿轮与调节齿轮的啮合。由此,在不进行出料量的调节时能使操作齿轮与调节齿轮分开,因而能够防止该操作齿轮及调节齿轮的磨损或破损。另外,有关解除操作齿轮与调节齿轮的啮合,也可以考虑采用使操作齿轮沿轴向滑动来解除其与调节齿轮的啮合的结构。在此情况下,为了使操作齿轮与调节齿轮能再啮合,需要在两个齿轮的轮齿的端面上形成切角。但是,即使形成了切角,因操作齿轮与调节齿轮间的相位关系,有时两个齿轮的轮齿彼此会在轴向上发生冲突,在此情况下,无法使该两齿轮彼此啮合。特别是,设置有多个操作齿轮和调节齿轮的情况下,无法啮合的可能性较大。另外,齿轮是由树脂制成的情况下会产生垂落,从而更加难以啮合。另外,为了形成切角,需要使齿轮的轮齿较宽,从而会带来不仅齿轮的材料费增加,而且装置整体的宽度变大这样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如上所述那样,采用使齿轮的轴彼此接近或离开的结构,能够不要切角地进行啮合,从而能够防止造价升高。在上述颗粒体出料装置中,较佳为采用以下结构。即,具备沿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出料盒,并且,与该多个出料盒分别对应地设置有所述调节齿轮及所述操作齿轮。各操作齿轮的旋转轴相互连结。如此,通过将多个操作齿轮的旋转轴连结,能够一起进行多个操作齿轮的旋转操作。从而,能够一起调节各出料盒的出料部的出料量。另外,由于各操作齿轮的旋转轴相连结,所以,多个操作齿轮能够一起进行与调节齿轮的啮合有无的切换。在上述颗粒体出料装置中,较佳为,对所述操作齿轮的旋转轴进行支撑的操作齿轮支撑部被固定设置在所述出料盒上。如此,利用被固定设置在盒体上的操作齿轮支撑部对操作齿轮的旋转轴进行支撑,所以,能够以良好的精度实现操作齿轮相对出料盒的定位。由此,能够抑制该操作齿轮与调节齿轮的轴心间隔不均匀,从而使两齿轮的啮合精度提高。在上述颗粒体出料装置中,较佳为采用以下结构。即,该颗粒体出料装置具备能够与所述操作齿轮的旋转轴接触的联接构件。所述联接构件绕联接操作轴转动,使所述操作齿轮的旋转轴向接近或离开所述调节轴的方向移动。由此,通过对联接操作轴进行旋转操作,能够使操作齿轮在与调节齿轮啮合的位置和解除啮合的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颗粒体出料装置中,较佳为,向所述调节轴接近时的所述操作齿轮的旋转轴的移动方向朝向偏离所述调节轴的轴中心的位置。由此,操作齿轮从斜方向接近调节齿轮,因而,轮齿彼此不会从正面冲撞。因此,能够使轮齿彼此确切地啮合的同时,还能防止轮齿彼此冲撞而破损。基于本发明的第二个观点,提供具有以下结构的颗粒体散布装置。即,该颗粒体散布装置具备,所述颗粒体出料装置、所述料斗、驱动输出齿轮、及运送部。所述驱动输出齿轮被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驱动而旋转。所述运送部将由所述颗粒体出料装置送出的所述颗粒体运送到地面。供给所述颗粒体的供给部包括所述料斗和所述颗粒体出料装置。所述供给部具备所述出料部和驱动输入齿轮。用于驱动所述出料部的驱动力被输入到所述驱动输入齿轮。所述供给部被构成为,能够在能向所述运送部供给所述颗粒体的作业位置与离开所述运送部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供给部在所述作业位置时,所述驱动输出齿轮与所述驱动输入齿轮相啮合。通过使所述供给部从所述作业位置向所述开放位置移动,所述驱动输入齿轮离开所述驱动输出齿轮。如此,通过齿轮的啮合实现了从驱动源至出料部的驱动传递,同时,在供给部移动到开放位置时齿轮彼此离开。由此,将供给部移动到开放位置时,不需要通过离合器操作等来解除该供给部与驱动源之间的连结。另外,由于不要该离合器,所以不用担心会因忘记切断离合器而发生破损。在上述颗粒体散布装置中,较佳为采用以下结构。即,该颗粒体散布装置具备多个所述供给部。各供给部所具备的所述驱动输入齿轮能够与所述驱动输出齿轮相啮合。如此,由于对多个供给部分别设有用于从驱动输出齿轮接受驱动力的驱动输入齿轮,所以,能够从一个驱动输出齿轮向各供给部传递驱动力。因此,不需要用于在多个供给部之间传递驱动力的连结机构。另外,也不需要解除该连结机构的操作,从而不用担心会因忘记解除该连结机构而产生破损。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布作业车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直接播撒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出料盒的立体图。图4是料斗及出料盒的侧视图。图5是料斗及出料盒的侧面截面图。图6是出料盒的背面截面图。图7是出料滚筒的背面截面图。图8是出料滚筒的立体图。图9是离合器机构的组装立体图。图10是表示操作齿轮与调节齿轮相啮合的情形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操作齿轮与调节齿轮的啮合被解除后的情形的侧视图。图12是主要表示操作齿轮的旋转轴部的移动方向的侧视图。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出料盒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秧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15是施肥机的后视图。图16是施肥机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使供给部转动后的情形的后视图。图18是施肥机的侧视图。图19是施肥机的侧面截面图。图20是表示使出料部离开运送部的情形的侧视图。图21是表示使出料部离开运送部的情形的侧面截面图。图2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侧面截面图。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秧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24是插秧机的俯视图。图25是肥料料斗的侧视图。图26是肥料料斗的后视图。图27是表示肥料料斗的盖部打开的情形的侧面截面图。图28是表示使遮雨部旋转后的情形的侧面截面图。图29是表示在肥料料斗上置放了秧苗取出板的情形的侧视图。图30是表示使秧苗取出板旋转的情形的侧视图。图3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肥料料斗的侧视图。图32是变形例的肥料料斗的后视图。图33是表示在变形例的肥料料斗上置放了秧苗取出板的情形的侧视图。图34是表示变形例中使秧苗取出板旋转的情形的侧视图。图3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肥料料斗的侧视图。图36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肥料料斗上置放了秧苗取出板的情形的侧视图。图3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秧苗取出板与盖构件一起旋转的情形的侧视图。图3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肥料料斗的侧视图。图39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秧机的侧视图。图40是表示使后部预备秧苗台跳起的情形的侧视图。图4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使秧苗取出板与后部预备秧苗台一起旋转的情形的图。图42是表示作为变形例的秧苗取出构件的秧苗箱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散布作业车(工作车)1x插秧机(工作车)2车体3直接播撒装置8直接播撒装置(颗粒体散布装置)8x施肥机(颗粒体散布装置)9种子出料装置(颗粒体出料装置)9x肥料出料装置(颗粒体出料装置)20料斗21出料盒28出料滚筒(出料部)30从动齿轮31驱动齿轮32驱动传动轴33左侧壁(从动齿轮支撑部)49驱动齿轮支撑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农用散布作业车1的侧视图。散布作业车1由车体2、及配置在该车体2的后方的直接播撒装置(颗粒体散布装置)8构成。车体2具备左右成对的前轮4和后轮5、及作为该前轮4和后轮5的驱动源的发动机10。另外,在车体2的前后方向上的前轮4与后轮5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供操作者乘坐的驾驶席6。在驾驶席6的前方,配置有供操作者对车体2进行转向操作的方向盘7。在车体2的后方,配置有所述直接播撒装置8。直接播撒装置8通过作为连结机构的升降联接机构12而被安装在车体2上。升降联接机构12被构成为能使直接播撒装置8升降的平行联接机构。由此,能够调节直接播撒装置8的上下位置。另外,在车体2的后部,配置有用于将发动机10的驱动力输出给直接播撒装置8的动力输出轴13。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体2采用将发动机10配置在前轮4和后轮5的车轴之间的所谓中置式布局。另外,发动机10的近旁配置有省略了图示的燃油箱。但是,发动机10及燃油箱的配置不局限于此。例如,发动机10可以配置在车体前部的引擎盖内,也可以配置在车体后部。燃油箱也一样,可以配置在车体前部的引擎盖内或车体后部等任何位置上。直接播撒装置8被构成为,将种子(水稻种子)少量地逐渐散布到地面上。散布作业车1通过一边驱动直接播撒装置8一边行驶,能够大致按一定间隔将种子播在地面上。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体2被构成为农用多目的作业车,可以取代直接播撒装置8而安装其它种类的工作机。即,对于车体2的升降联接机构12,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能自由装卸。并且,在升降联接机构12上,能够安装直接播撒装置8以外的农用工作机(例如,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种植部3等插秧设备、除草装置等)。直接播撒装置8具备,托架29、种子出料装置(颗粒体出料装置)9、及料斗20。种子出料装置9具备出料盒21。托架29联接在前述升降联接机构12上。托架29例如是方管状构件,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那样沿车体2的左右方向配置。出料盒21沿左右方向排列并等间隔地安装在托架29上。另外,关于出料盒21在托架29上的安装,可以采用螺栓紧固等适当的方式。种子出料装置9所具备的出料盒21被构成为,将种子少量地逐渐送出并释放到地面上。其中,出料盒21的详细结构将于后述。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如图2所示,具备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六个种子出料装置9(出料盒21),以实现同时散布六行种子。料斗20是用于放置播到田地里的种子(颗粒体)的容器。料斗20的上部敞开,可以从其敞开的上部将种子投入到其内部。另外,料斗20具备用于覆盖其敞开的上部的盖部22。料斗20被固定在出料盒21上。料斗20的下部成为通道部23,该通道部23被形成为越靠近其下端部越窄的漏斗状。由于通道部23的下部敞开,所以,能够使料斗20内的种子经由通道部23而流往料斗20下方的种子出料装置9。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料斗20被构成为能够装放播两行所需的种子。因此,如图2所示,各料斗20的下部被分成两个分支,一个料斗20上形成有两个通道部23。并且,在各个通道部23的下部固定着出料盒21。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具备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六个出料盒21,与此相对应,三个料斗20沿左右方向排列。接下来,对出料盒2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出料盒21是树脂制的,被构成为近似箱状。如图3所示,出料盒21的上部敞开而成为开口部21A。出料盒21的开口部21A与料斗20的通道部23连通。由此,如图5所示,料斗20内的种子经由开口部21A而被供给到出料盒21内。如图5所示,在出料盒21内部且为开口部21A的下方,设置有出料滚筒(出料部)28。如图8所示,出料滚筒28被构成为大致圆柱状的构件。如图6所示,出料滚筒28被配置为,其轴线28C与车体2的左右方向平行。另外,出料滚筒28被构成为,能够绕该轴线28C旋转。如图5至图8所示,在出料滚筒28的周面形成有出料孔28A。即,在出料滚筒28的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出料孔28A。如图6所示,在出料盒21的外侧设置有从动齿轮30。从动齿轮30被配置为,其轴线与出料滚筒28的轴线28C相一致。从动齿轮30与出料滚筒28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由此,从动齿轮30与出料滚筒28一体地旋转。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在出料盒21的外侧,设置有与从动齿轮30相啮合而旋转的驱动齿轮31。另外,驱动传动轴32与车体左右方向平行地配置在出料盒21上。该驱动传动轴32被配置为,其轴线与驱动齿轮31的轴线相一致。驱动传动轴32与驱动齿轮31能够通过图2所示的离合器机构50(详细结构将于后述)而联接。因此,连接有离合器机构50的状态下,驱动力被输入到驱动传动轴32上,从而驱动齿轮31被驱动而绕轴线旋转。直接播撒装置8具备驱动输出部(省略图示),该驱动输出部将从所述动力输出轴13输出的发动机10的旋转驱动力转换成间歇旋转运动来输出。驱动输出部所输出的间歇旋转运动被输入到驱动输入齿轮70上,从而被传递到所述驱动传动轴32上,使驱动齿轮31旋转。通过这样使驱动齿轮31旋转,与该驱动齿轮31相啮合的从动齿轮30旋转,从而使出料盒21内的出料滚筒28旋转。基于以上结构,能够驱动各出料盒21内的出料滚筒28向一个方向按规定速度间歇旋转。其中,将驱动输出部所输出的驱动力传递到驱动齿轮31的结构将于后述。各出料盒21中,由料斗20供给的种子如图5所示,按规定量(每次数粒地)逐渐被取入到出料孔28A的内部。在此,被出料孔28A取入的种子的量也被称为“出料量”。在种子被取入到出料孔28A内的状态下驱动出料滚筒28向一个方向旋转,便能够将被取入到所述出料孔28A内的种子运送到下方。在出料孔28A朝向下方时,被出料孔28A取入的种子被该出料孔28A向下释放出。出料盒21中,出料滚筒28的下方敞开。因此,从出料孔28A放出的种子如图5的粗箭头所示那样落到出料盒21内。出料盒21的下部为播种导向37。播种导向37被构成为近似筒状,种子能在其内部上下地通过。播种导向37的下端部为朝下敞开的释放口38。释放口38被配置为接近地面。因此,被出料滚筒28送出的种子落到播种导向37内,经由释放口38而落到地面上。基于以上那样构成的出料盒21,能够将料斗20内的种子按规定的出料量逐渐送出并散布到地面上。另外,如前述那样,直接播撒装置8被构成为,能够驱动六个出料盒21各自的出料滚筒28一起旋转。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能够同时散布六行种子。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的特征性结构进行说明。如前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出料盒21中设置有,从动齿轮30及与该从动齿轮30相啮合并旋转的驱动齿轮31。从动齿轮30由出料盒21的侧壁(本实施方式中是左侧壁33)支撑。以下,对从动齿轮30的支撑结构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如图6及图7所示,在从动齿轮30上固定设置有,被形成为轴线与该从动齿轮30的旋转轴一致的圆柱状圆柱部45。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圆柱部45与从动齿轮30被构成为一体。如图7所示,在出料盒21的左侧壁33上形成有,能够让所述圆柱部45插入的插入孔46。插入孔46被构成为圆孔,其直径与所述圆柱部45的外径大致相同。另外,在所述圆柱部45插在所述插入孔46中的状态下,该圆柱部45能够绕轴线旋转。在以上结构中,通过在出料盒21的左侧壁33上形成的插入孔46中插入与从动齿轮30形成为一体的圆柱部45,该从动齿轮30可旋转地被出料盒21的左侧壁33支撑着。另外,也可以在插入孔46的内周面与圆柱部45的外周面之间设置轴承(例如滑动轴承)。如此,由于从动齿轮30被出料盒21的左侧壁33可旋转地支撑着,所以,也可以将该左侧壁33称为“从动齿轮支撑部”。如图3所示,在出料盒21上固定设置有驱动齿轮支撑部49。驱动齿轮支撑部49是从出料盒21的正面朝前方突出的凸条状的部位。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齿轮支撑部49与左侧壁33(从动齿轮支撑部)构成为一体。驱动齿轮31被驱动齿轮支撑部49支撑。以下,对驱动齿轮31的支撑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如图9所示,驱动齿轮31上固定设置有,被形成为轴线与该驱动齿轮31的旋转轴一致的圆筒状的圆筒部47。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圆筒部47与驱动齿轮31形成为一体。驱动齿轮支撑部49上形成有,能够让所述圆筒部47沿左右方向插入的插入孔(省略图示)。该插入孔被构成为圆孔,其直径与所述圆筒部47的外径大致相同。另外,在所述圆筒部47挿在所述插入孔中的状态下,该圆筒部47能够绕轴线旋转。在以上结构中,通过在驱动齿轮支撑部49上形成的插入孔中插入与驱动齿轮31形成为一体的圆柱部45,该驱动齿轮31可旋转地被驱动齿轮支撑部49支撑。另外,在驱动齿轮支撑部49上形成的所述插入孔的内周面与圆柱部45的外周面之间也可以设置轴承(例如滑动轴承)。并且,在驱动齿轮31由驱动齿轮支撑部49支撑、从动齿轮30由出料盒21的左侧壁33(从动齿轮支撑部)支撑的状态下,该驱动齿轮31与从动齿轮30相啮合(图3及图4的状态)。然而,如前述那样,驱动齿轮支撑部49被设置在出料盒21上。因此,也可以说驱动齿轮31被出料盒21支撑。另外,由于从动齿轮30由出料盒21的左侧壁33支撑,所以,也可以说该从动齿轮30被出料盒21支撑。如此,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为,驱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0的两者被出料盒21支撑。因此,齿轮30、31彼此的啮合稳定。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从动齿轮由出料盒支撑,驱动齿轮由托架支撑。因此,受到出料盒相对托架的安装精度的影响,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的间隔(轴心间隔)不均匀时,可能会导致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间的啮合不良的情况发生。对此,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0的两者都被出料盒21支撑,所以,齿轮30、31的轴心间隔只取决于出料盒21的精度。由此,能够将轴心间隔不均匀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能够防止齿轮30、31彼此的啮合不良的情况发生。特别是,本实施方式中,从动齿轮支撑部(出料盒21的左侧壁)与驱动齿轮支撑部49形成为一体。因此,齿轮30、31的轴心间隔只取决于出料盒21的成型精度,而不受组装精度的影响。因此,能够使驱动齿轮31与从动齿轮30间的啮合更加稳定。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驱动传动轴3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中,对每个出料盒21单独设置有驱动传动轴3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具备六个出料盒21,因此,具备六根驱动传动轴32。直接播撒装置8具备将邻接的驱动传动轴32彼此连结的连结部。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由连结轴68和连结构件69构成。如图3所示,驱动传动轴32的端部与连结轴68的端部由连结构件69连结。在驱动传动轴32及连结轴68的端部,分别适宜地形成有切口(所谓D形切口)71等。所述连结构件69被构成为与所述切口71嵌合。由此,通过连结构件69,驱动传动轴32与连结轴68能够被连结成不能相对旋转。如图2所示,出料盒21彼此之间分别配置有连结轴68。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中,基于以上结构,邻接的出料盒21的驱动传动轴32彼此通过连结部(连结轴68及连结构件69)而连结。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具备六个出料盒21,所以,总共具备五根连结轴68。如图3所示,连结轴68通过连结构件69而被连结在驱动传动轴32的端部。基于以上结构,直接播撒装置8所具备的六根驱动传动轴32通过连结轴68(及连结构件69)而相互连结。在直接播撒装置8所具备的五根连结轴68中的任意一根上固定着驱动输入齿轮70。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五根连结轴68中的中间的连结轴68上固定着驱动输入齿轮70。前述的驱动输出部所输出的驱动力被输入到驱动输入齿轮70。由于所述驱动力被输入到驱动输入齿轮70,所以,驱动输入齿轮70被驱动而旋转。如此,通过使驱动输入齿轮70旋转,能够驱动直接播撒装置8所具备的六根驱动传动轴32旋转。基于以上结构,能够一起驱动六个出料盒21各自所具有的驱动传动轴32旋转。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出料盒21所具备的离合器机构50进行说明。离合器机构50用于对驱动传动轴32与驱动齿轮31之间的断开/连接进行切换。如图3所示,离合器机构50具备离合器构件53。如图9所示,驱动传动轴32的轴向的中间部位为,截面是六角形的六角轴部52。所述离合器构件53在六角轴部52上被安装成不能相对六角轴部52旋转。另外,该离合器构件53能够沿与驱动传动轴32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图9的粗箭头所示的方向)滑动。驱动传动轴32的两个端部被形成为截面为圆形的圆棒状。如图3及图9所示,在驱动传动轴32的一侧的端部(圆棒状的部分)安装有所述驱动齿轮31。驱动齿轮31被构成为能够相对驱动传动轴32绕轴线旋转。如图9所示,离合器构件53上形成有向驱动齿轮31突出的离合器侧卡合部54。另外,如图9所示,与驱动齿轮31形成为一体的圆筒部47上,面对离合器构件53侧的一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离合器侧卡合部54卡合的齿轮侧卡合部55。由于离合器侧卡合部54与齿轮侧卡合部55卡合,驱动齿轮31与离合器构件53被连结成不能相对旋转。如前述那样,由于离合器构件53不能相对驱动传动轴32旋转,所以,通过离合器侧卡合部54与齿轮侧卡合部55卡合,能使驱动传动轴32与驱动齿轮31被连结成不能相对旋转。因此,能够将驱动力从驱动传动轴32传递到驱动齿轮31。如前述那样,离合器构件53能够沿驱动传动轴32的轴线方向滑动。通过使离合器构件53向离开驱动齿轮31的方向滑动,能够解除离合器侧卡合部54与齿轮侧卡合部55间的卡合。由此,能够解除驱动齿轮31与驱动传动轴32的连结。从而,驱动力便无法从驱动传动轴32传递到驱动齿轮31。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离合器机构50中,通过使离合器构件53滑动,能够实现驱动齿轮31与驱动传动轴32连结的状态、和驱动齿轮31与驱动传动轴32的连结被解除的状态间的切换。如前述那样,由于驱动传动轴32能被驱动而旋转,所以,通过在该驱动传动轴32上连结驱动齿轮31,能够驱动该驱动齿轮31旋转。只要能够驱动该驱动齿轮31旋转,则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30(图4)也被驱动而旋转,从而,能够驱动被连结为不能相对该从动齿轮30旋转的出料滚筒28(图6)旋转。由此,能够驱动出料盒21内的出料滚筒28旋转。本实施方式中,如前述那样,通过用连结部(连结轴68及连结构件69)将驱动传动轴32彼此连结,能够一起驱动各出料盒21所具有的驱动传动轴32旋转。因此,各出料盒21的离合器机构50中,通过使驱动齿轮31与驱动传动轴32连结,能够一起驱动各出料盒21的出料滚筒28。因此,能够用直接播撒装置8所具备的六个出料盒21一起进行种子的散布。另一方面,通过使离合器构件53滑动而解除驱动齿轮31与驱动传动轴32的连结,能够使该驱动齿轮31的旋转停止。由此,能够使出料盒21内的出料滚筒28的旋转停止。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中,由于上述离合器机构50设置在各出料盒21上,所以,能够对每个出料盒21进行出料滚筒28的驱动有无的切换。因此,能够只对一部分出料盒21停止出料滚筒28的驱动,以停止种子的散布。另外,在直接播撒装置8所具备的托架29上,设置有使所述离合器构件53沿驱动传动轴32的轴线方向移动的操作构件(省略图示)。该操作构件对应于各出料盒21设置。该操作构件可由乘坐在驾驶席上的操作者任意操作。因此,操作者可以对每个出料盒21个别进行出料滚筒28的驱动有无的切换。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传动轴32的支撑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驱动传动轴32的一侧的端部(左侧的端部)安装有驱动齿轮31。如前述那样,驱动齿轮31被出料盒21支撑。因此,可以说驱动传动轴32的左侧的端部通过驱动齿轮31而被出料盒21支撑。如图3所示,在出料盒21上一体地设置有,用于对驱动传动轴32的另一侧的端部(右侧的端部)进行支撑的传动轴支撑部48。传动轴支撑部48通过轴承而支撑驱动传动轴32的右侧的端部。如上所述那样,驱动传动轴32的两端被出料盒21支撑。如前述那样,离合器构件53被安装在驱动传动轴32上。因此,可以说离合器构件53通过驱动传动轴32而被出料盒21支撑。如此,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机构50被出料盒21支撑。如上所述那样,本实施方式中,对每个出料盒21单独设置了驱动传动轴32、离合器机构50及驱动齿轮31,并且使出料盒21支撑这些构件支撑。由此,能够将驱动传动轴32、离合器机构50、驱动齿轮31及出料盒21总括起来作为一个单元来处理。因此,组装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时,只要预先将驱动传动轴32、离合器机构50及驱动齿轮31等组装到出料盒21上,其后,将该出料盒21安装在托架29上即可。由此,能够使直接播撒装置8的组装变得简单。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中,利用出料滚筒28对种子的出料量(种子的散布量)进行调节用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出料滚筒28被构成为,能够调节出料孔28A的容量的滑动辊式出料滚筒。即,如图6至图8所示,出料滚筒28是通过将主体滚筒57与嵌合滚筒58组合而构成的。嵌合滚筒58相对主体滚筒57,能够沿平行于轴线28C的方向滑动。如图8所示,主体滚筒57及嵌合滚筒58分别被构成为近似圆柱状。在主体滚筒57的周面上形成有前述的出料孔28A。出料孔28A被构成为,沿着与轴线28C平行的方向形成的槽部。在嵌合滚筒58上形成有,被构成为向平行于轴线28C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60。与主体滚筒57的所述出料孔28A相对应地形成有多个该突出部60。另外,如图8所示,嵌合滚筒58的突出部60被构成为,能够沿平行于轴线28C的方向插入主体滚筒57的出料孔28A内部。出料孔28A中,插入有突出部60的部分被该突出部60堵塞。因此,通过变更突出部60对出料孔28A的插入量,能够变更该出料孔28A的容量。在以上结构中,通过使嵌合滚筒58相对主体滚筒57向平行于轴线28C的方向移动,能够变更出料孔28A的容量。由此,能够调节用出料孔28A送出的种子的量(出料量)。如图7所示,在出料盒21所具备的出料滚筒28上,设置有用于在平行于轴线28C的方向上调节嵌合滚筒58的位置的螺纹进给机构(调节机构)40。螺纹进给机构40具有,配置为与出料滚筒28的轴线28C一致的螺杆轴(调节轴)41。即,螺杆轴41被配置为与车体左右方向平行。螺杆轴41的外周上形成有外螺纹。另一方面,嵌合滚筒58上形成有与所述外螺纹相螺合的内螺纹。该结构中,通过使螺杆轴41旋转,而使嵌合滚筒58沿平行于轴线28C的方向移动,便能改变出料孔28A的容量。如图7所示,在出料盒2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螺纹进给机构40动作的调节齿轮61。该调节齿轮61被构成为正齿轮,被配置成轴线与所述螺杆轴41一致,并被固定在该螺杆轴41上。另外,如图3及图10所示,在出料盒21的外侧,设置有能与调节齿轮61相啮合的操作齿轮62。该操作齿轮62被构成为正齿轮,其轴线沿着平行于所述螺杆轴41的方向(左右方向)配置。在使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啮合的状态下,通过对该操作齿轮62进行旋转操作,使螺杆轴41通过所述调节齿轮61而旋转,便可通过所述螺纹进给机构40而使嵌合滚筒58沿平行于轴线28C的方向移动。由此,便能改变出料孔28A的容量,调节该出料孔28A送出种子的量(出料量)。如图7所示,在螺杆轴41的端部设有凸缘部42。在该凸缘部42与主体滚筒57之间设置有制动机构43。该制动机构43用于将主体滚筒57与螺杆轴41连结成不能相对旋转。由此,能够防止嵌合滚筒58与螺杆轴41相对旋转而使嵌合滚筒58的位置擅自沿轴线28C方向移动的情况发生。另外,制动机构43被构成为,在被施加了规定值以上的转矩时,允许主体滚筒57与螺杆轴41间相对旋转。因此,通过对所述调节齿轮61输入规定的转矩,能够使螺杆轴41与嵌合滚筒58相对旋转,从而使螺纹进给机构40动作。接下来,对操作齿轮62的支撑结构进行说明。即,上述操作齿轮62也可以由出料盒21以外的其它构件(例如托架29)支撑。然而,假设用托架29来支撑操作齿轮62的情况下,由于出料盒21相对托架29的安装精度的影响,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的轴心间隔会不均匀。因此,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的啮合有可能会不良。对此,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中,使出料盒21支撑操作齿轮62。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出料盒21的正面,设置有朝着前方呈凸条状突出的操作齿轮支撑部73。操作齿轮支撑部73被构成为,将操作齿轮62可旋转地支撑。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齿轮支撑部73与出料盒21形成为一体。如此,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出料盒21支撑操作齿轮62,所以,该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间的轴心间隔只取决于出料盒21的精度。因此,由于调节齿轮61与操作齿轮62的啮合稳定,所以,能够稳定地进行基于出料孔28A的种子出料量的调节。另外,直接播撒装置8所具备的六个出料盒2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变更出料孔28A的容量的机构(上述螺纹进给机构40、调节齿轮61、操作齿轮62、制动机构43等)。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具有六个操作齿轮62。如图2所示,邻接的出料盒21的操作齿轮62彼此通过沿车体左右方向配置的连结轴63而连结。具体而言,如以下所述。即,如图3所示,在操作齿轮62上,固定设置有轴线与该操作齿轮62一致地配置的圆筒状旋转轴部65。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齿轮62与旋转轴部65被形成为一体。操作齿轮62及旋转轴部65被构成为,能够在其轴中心插入所述连结轴63。并且,旋转轴部65被固定成不能相对所述连结轴63相对旋转。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中,只具备一根连结轴63。并且,六个操作齿轮62分别被固定在该连结轴63。由此,直接播撒装置8所具备的六个操作齿轮62通过连结轴63而被连结成轴线一致且不能相对旋转。因此,能够一起对六个操作齿轮62进行旋转操作。如图2所示,在将六个操作齿轮62彼此连结的连结轴63的端部,设置有操作手柄64。操作者通过对该操作手柄64进行旋转操作,能够一起进行六个出料盒21的操作齿轮62的旋转操作。基于以上结构,能够对六个出料盒21一起进行出料滚筒28的出料孔28A的容量变更。即,能够一起变更六行的出料量。由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出料量的变更。如前述那样,在主体滚筒57与螺杆轴41之间设置有制动机构43。因此,出料滚筒28与螺杆轴41连结为不能随便相对旋转。因此,随着出料滚筒28的旋转驱动,螺杆轴41(及固定在其上的调节齿轮61)能被驱动而旋转。此时,若该调节齿轮61上啮合着操作齿轮62,则操作齿轮62也会被驱动而旋转。如此,调节齿轮61与操作齿轮62在保持啮合的状态下被驱动而旋转,则该操作齿轮62及调节齿轮61的磨损有可能会加深,从而有可能成为破损的原因。其实,只在进行出料孔28A的容量变更(出料量的调节)时需要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啮合,除此以外的情况下,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没有必要啮合。于是,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能根据需要而对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的啮合有无进行切换的结构。在实施方式的出料盒21上,如图3及图5等所示,固定设置有从该出料盒21的正面朝着前方凸条状地突出的操作齿轮支撑部73。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齿轮支撑部73与出料盒21形成为一体。如图3及图5等所示,在操作齿轮支撑部73上形成有长孔72。该长孔72被形成为,在操作齿轮62的轴线方向(左右方向)贯穿操作齿轮支撑部73。另外,该长孔72的宽度与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的直径相同,或比该直径稍大。因此,能够将所述旋转轴部65沿其轴线方向(左右方向)插入长孔72中(图3的状态)。如此,通过使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插入长孔72中,操作齿轮支撑部73能对该操作齿轮62进行支撑。另外,旋转轴部65能够在插入长孔72中的状态下,在该长孔7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如图5所示,在螺杆轴41的轴线方向(左右方向)看时,长孔7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72A位于比另一侧的端部72b更靠近螺杆轴41的位置。因此,通过使插入在长孔72中的状态下的旋转轴部65在端部72A与72b之间移动,能够使该旋转轴部65沿接近或离开调节齿轮61的旋转轴(螺杆轴41)的方向移动。参照图10及图11,对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在长孔72的内部移动的情形进行说明。另外,图10及图11中,为了使旋转轴部65的图示容易理解,用二点划线表示操作齿轮62。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长孔72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中,将接近螺杆轴41侧的一侧作为接近侧端部72A。即,在长孔72的内部,只要使旋转轴部65朝着螺杆轴41最大限度地移动,则该旋转轴部65与接近侧端部72A接触(图10的状态)。该状态下,如图10所示,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啮合。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长孔72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中,将与接近侧端部72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作为离开侧端部72b。即,在长孔72的内部,只要使旋转轴部65朝着离开螺杆轴41的方向最大限度地移动,则该旋转轴部65与离开侧端部72b接触(图11的状态)。该状态下,如图11所示,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的啮合被解除。如上所述那样,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使操作齿轮62在与调节齿轮61啮合的位置(图10)和与调节齿轮61的啮合被解除的位置(图11)之间移动。由此,能够实现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间的啮合有无的切换。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样,采用使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在长孔72的内部移动的结构,所以,旋转轴部65的移动范围被长孔72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所限制。即,旋转轴部65无法从与长孔72的接近侧端部72A接触的状态(图10的状态)进一步接近螺杆轴41。另外,旋转轴部65无法从与长孔72的离开侧端部72b接触的状态(图11的状态)进一步离开螺杆轴41。如此,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用长孔72来限制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的移动范围,所以,能够防止操作齿轮62过于接近或过于离开调节齿轮61。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样,形成有长孔72的操作齿轮支撑部73与出料盒21形成为一体。因此,长孔72的位置及形状的精度只取决于出料盒21的成型精度,不受组装精度等的影响。由此,能够相对出料盒21高精度地配置长孔72。因此,通过使旋转轴部65接触该长孔72的接近侧端部72A(图10的状态),能够使该旋转轴部65相对螺杆轴41高精度地定位。由此,能够抑制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旋转轴部65)与调节齿轮61的旋转轴(螺杆轴41)间的距离(轴心间隔)不均匀。因此,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使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稳定地啮合。另外,如前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所具备的六个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由连结轴63连结。因此,使该旋转轴部65朝着接近或离开螺杆轴41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能够使直接播撒装置8所具备的六个操作齿轮62一起移动。即,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对六个出料盒21一起进行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间的啮合有无的切换。然而,作为齿轮彼此间的啮合有无的切换方法,除了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齿轮的轴彼此朝着接近或离开的方向移动的方法以外,还有通过使齿轮在轴向上位移来进行该齿轮彼此的啮合有无的切换的方法。但是,在采用使齿轮在轴向上位移来进行啮合有无的切换的方法的情况下,为了使齿轮再次啮合,需要在两方的齿轮的轮齿端面上设置切角,从而有造价升高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样,通过使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向接近或离开调节齿轮61的旋转轴(螺杆轴41)的方向移动,来进行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间的啮合有无的切换,便不需要用于使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啮合的切角。由此,能够以低价构成操作齿轮62及调节齿轮61,从而能够使直接播撒装置8整体的费用降低。接下来,说明用于进行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间的啮合有无的切换操作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中,采用通过用联接机构使操作齿轮62移动,而进行该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间的啮合有无的切换的结构。如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联接机构由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联接构件)75、及联接操作轴76构成。联接操作轴76是沿着平行于螺杆轴41的方向(左右方向)配置的圆棒状构件。如图4等所示,在出料盒21上,形成有能够插入联接操作轴76的圆孔77。联接操作轴76插入在所述圆孔77中,从而被出料盒21可旋转地支撑。另外,如图2所示,联接操作轴76被配置为,跨越直接播撒装置8所具备的多个(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六个)出料盒21。如图2所示,在联接操作轴76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操作拉杆81。操作者通过对操作拉杆81进行旋转操作,能够使联接操作轴76旋转。在联接操作轴76上,固定着所述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75。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75是与联接操作轴76大致垂直地配置的近似板状的构件。通过使联接操作轴76绕轴线旋转,能够使该联接操作轴76上固定的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75在与螺杆轴41的轴线方向(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图10及图11中与纸面平行的平面)内转动。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与各出料盒21相对应地设置有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75。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75的前端部,形成有朝着与联接操作轴76大致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79、80。如图10及图11所示,突出部79、80被配置为,在螺杆轴41的轴线方向(左右方向)看时,能与长孔72重叠。另外,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螺杆轴41的轴线方向(左右方向)看时,突出部79、80的长度方向(突出方向)与长孔72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地配置。两个突出部79、80的间隔被设定为,与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的直径大致相同。由此,如图10及图11所示,插入在长孔72中的状态下的旋转轴部65能够嵌入到两个突出部79、80之间。如此,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75的两个突出部79、80被构成为,能够与插入到长孔72中的状态下的旋转轴部65接触。并且,通过使该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75绕联接操作轴76转动,能够使所述旋转轴部65在长孔72的内部沿着该长孔72的长度方向移动。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75被构成为,能够在使旋转轴部65与长孔72的接近侧端部72A接触的状态(图10的状态)、和使旋转轴部65与长孔72的离开侧端部72b接触的状态(图11的状态)之间转动。因此,通过使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75绕联接操作轴76转动,能够使操作齿轮62在与调节齿轮61啮合的位置(图10)、和啮合被解除的位置(图11)之间移动。如前述那样,在固定着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75的联接操作轴76上,固定设置有操作拉杆81。因此,操作者通过对操作拉杆81进行旋转操作,能够使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75绕联接操作轴76转动。在此,将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相啮合的状态(图10的状态)下的操作拉杆81的位置作为第一位置。另外,将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间的啮合被解除的状态(图11的状态)下的操作拉杆81的位置作为第二位置。即,操作者通过操作将操作拉杆81转动到第一位置,便能使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啮合。另外,操作者通过操作将操作拉杆81转动到第二位置,便能将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间的啮合解除。接下来,对长孔72的形状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螺杆轴41的轴线方向看时,长孔72被形成为,使以联接操作轴76的轴心为中心的虚拟圆C1沿顺长孔72的长度方向。因此,插入在该长孔72内的状态下的旋转轴部65能够沿着虚拟圆C1(图12中的一点划线所示),以联接操作轴76为中心做圆弧运动。图12中的白色箭头A1表示旋转轴部65向接近螺杆轴41的方向移动时的移动方向。如前述那样,箭头A1沿顺与以联接操作轴76的轴心为中心的虚拟圆C1。如图12所示,在螺杆轴41的轴线方向看时,箭头A1指向偏离螺杆轴41的轴中心P1的方向。即,旋转轴部65向接近螺杆轴41的方向移动时,不是朝着螺杆轴41的轴中心P1笔直地移动,而是朝着偏离轴中心P1的位置移动。基于以上结构,操作齿轮62的轮齿从斜方向接近调节齿轮61的轮齿。因此,调节齿轮61与操作齿轮62的轮齿彼此接触时,由于操作齿轮62的轮齿从斜方向压调节齿轮61的轮齿,因而,两个齿轮自然地旋转,齿轮彼此能够啮合。从而,齿轮彼此能够准确地啮合。另外,假设使旋转轴部65朝着螺杆轴41的轴中心P1笔直地移动(箭头A1指向螺杆轴41的轴中心P1的情况下),则操作齿轮62和调节齿轮61的轮齿彼此会发生正面冲撞。在此情况下,不仅无法使轮齿彼此啮合,还有可能导致轮齿破损。在这一点上,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上所述那样,由于操作齿轮62和调节齿轮61的轮齿从斜方向接触,所以,轮齿彼此不会发生正面冲撞,能够防止轮齿破损。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设置有用于保持操作齿轮62的位置的保持部82。该保持部82具备第一锁止部83和第二锁止部84。第一锁止部83及第二锁止部84被构成为能将操作拉杆81锁止(卡住)固定。如图10所示,第一锁止部83被构成为,通过使该第一锁止部83锁止(卡住)操作拉杆81,能够将该操作拉杆81固定在第一位置。因此,操作者对出料滚筒28的种子的出料量进行调节时,只要使第一锁止部83锁止操作拉杆81即可。由此,能够将操作齿轮62保持在与调节齿轮61啮合的位置(图10)上。从而,操作者通过在该状态对操作手柄64进行旋转操作,能够通过操作齿轮62而使调节齿轮61旋转,所以,能够使螺纹进给机构40动作来变更出料滚筒28的出料孔28A的容量。由此,能够调节出料量。另外,如图11所示,第二锁止部84被构成为,通过使该第二锁止部84锁止(卡住)操作拉杆81,能够将该操作拉杆81固定在第二位置。因此,操作者在不进行出料量调节时,只要使第二锁止部84锁止操作拉杆81即可。由此,能够将操作齿轮62保持在不与调节齿轮61啮合的位置(图11)。如此,除了必要时以外,能使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不啮合,从而,能够防止该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的磨损、破损。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所具备的种子出料装置9具备配置在装放种子的料斗20的下方的出料盒21,所述种子被供给到出料盒21中。在出料盒21内设置有将种子按规定量逐渐送出的出料滚筒28。出料盒21具有,对与出料滚筒28一体地旋转的从动齿轮30进行支撑的从动齿轮支撑部(出料盒21的左侧壁33)、及对与所述从动齿轮30啮合的驱动齿轮31进行支撑的驱动齿轮支撑部49。如此,通过使出料盒21支撑从动齿轮30和驱动齿轮31的两方,该从动齿轮30和驱动齿轮31的轴心间隔只取决于出料盒21的精度。因此,能够抑制从动齿轮30与驱动齿轮31的轴心间隔不均匀,使齿轮30、31的啮合精度提高。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种子出料装置9中,从动齿轮支撑部(出料盒21的左侧壁33)与驱动齿轮支撑部49被形成为一体。如此,通过将从动齿轮支撑部与驱动齿轮支撑部49形成为一体,该从动齿轮支撑部和驱动齿轮支撑部49的位置只取决于出料盒的成型精度。因此,从动齿轮30和驱动齿轮31的轴心间隔不受组装精度的影响。从而,能够使齿轮30、31的啮合精度进一步提高。另外,如上所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种子出料装置9具备多个出料盒21。各出料盒21具备,被配置为轴线与驱动齿轮31一致、并将驱动力传递给该驱动齿轮31的驱动传动轴32。对每个出料盒21单独设置有驱动传动轴32。各出料盒21具备对驱动传动轴32进行支撑的传动轴支撑部48。并且,种子出料装置9具备将邻接的出料盒21的驱动传动轴32彼此连结的连结轴68。如此,由于对每个出料盒21单独设置驱动传动轴32,所以,可将出料盒21与驱动传动轴32合起来作为一个单元来处理。并且,通过用连结轴68将邻接的出料盒21的驱动传动轴32彼此连结,能够将驱动力传递给所有的驱动传动轴32。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种子出料装置9为,在各出料盒21中,驱动传动轴32与驱动齿轮31之间具有离合器机构50。即,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每个出料盒21单独设置有驱动传动轴32,若再加上对每个出料盒21设置离合器机构50,则可将驱动传动轴32、离合器机构50、出料盒21合起来作为一个单元来处理。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种子出料装置9中,出料滚筒28具有能够对送出种子的量进行调节的螺纹进给机构40。出料盒21具备,被固定在螺纹进给机构40的螺杆轴41上的调节齿轮61、及对能够与调节齿轮61啮合的操作齿轮62进行支撑的操作齿轮支撑部73。如此,通过使出料盒21支撑操作齿轮62,该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的轴心间隔只取决于出料盒21的精度。因此,能够抑制调节齿轮61与操作齿轮62的轴心间隔不均匀,使该调节齿轮61与操作齿轮62的啮合精度提高。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种子出料装置9被构成为,通过使所述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向接近或离开螺杆轴41的方向移动,能够进行调节齿轮61与操作齿轮62啮合的状态和非啮合的状态的切换。通过使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离开调节齿轮61的旋转轴(螺杆轴41),能够解除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的啮合。由此,在不进行出料量的调节时,能够使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分开,从而能够防止该操作齿轮62及调节齿轮61的磨损或破损。另外,像这样构成为使齿轮的轴彼此接近或离开,则能不需要切角地啮合,从而能够防止造价升高。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具备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出料盒21,并且,与该多个出料盒21分别对应地设置有调节齿轮61及操作齿轮62。各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相互连结。如此,通过连结多个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能够对多个操作齿轮62一起进行旋转操作。由此,能够一起调节各出料盒21的出料滚筒28的出料量。另外,由于各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相连结,所以,能够对多个操作齿轮62一起进行与调节齿轮61间的啮合有无的切换。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中,将对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进行支撑的操作齿轮支撑部73固定设置在出料盒21上。如此,由于利用固定设置在出料盒21上的操作齿轮支撑部73对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进行支撑,所以,能使操作齿轮62相对出料盒21高精度地定位。由此,能够抑制该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的轴心间隔不均匀,使两齿轮的啮合精度提高。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中,在操作齿轮支撑部73上形成有长孔72。旋转轴部65被插在长孔72的内部,并能沿该长孔72移动。如此,通过设置使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插入的长孔72,能够限制该旋转轴部65的移动范围。由此,能够防止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不必要地过分接近。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具备能够与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接触的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75。并且,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75绕联接操作轴76转动,使得旋转轴部65向接近或离开螺杆轴41的方向移动。基于以上结构,通过对联接操作轴76进行旋转操作,能够使操作齿轮62在与调节齿轮61相啮合的位置与解除了啮合的位置之间移动。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直接播撒装置8中,向螺杆轴41接近时的旋转轴部65的移动方向(图11中箭头A1所示的方向)朝向偏离螺杆轴41的轴中心P1的位置。由此,操作齿轮62能够从斜方向接近调节齿轮61,因而,轮齿彼此不会从正面冲撞。从而,能够使轮齿彼此准确地啮合,同时,能够防止轮齿彼此冲撞而破损。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散布作业车1具备上述种子出料装置9、和能搭载着该种子出料装置9行驶的车体2。由于从动齿轮30与驱动齿轮31的啮合精度得到提高,所以,该散布作业车1能够一边稳定地驱动出料滚筒28一边行驶。由此,能够一边准确并稳定地送出种子一边行驶。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对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进行以下变更。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动齿轮支撑部(出料盒21的左侧壁)与驱动齿轮支撑部49形成为一体,但不一定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驱动齿轮支撑部49是独立于出料盒21的构件,并将该驱动齿轮支撑部49固定在出料盒21上的结构。上述实施方式中,出料滚筒28为可改变出料孔28A容量的滑动辊型,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不能改变出料孔28A容量的类型作为出料滚筒。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驱动传动轴32与连结轴68的端部形成有切口(D-切),通过使连结构件69嵌合在该部分,能够实现驱动传动轴32与连结轴68不能相对旋转地连结的结构。然而,驱动传动轴32与连结轴68的连结结构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取代切口,而在驱动传动轴32与连结轴68的端部形成键槽,使连结构件69嵌合在该部分。另外,例如也可以使驱动传动轴32与连结轴68通过花键嵌合而连结(在此情况下,可以省略连结构件69)。其他,作为驱动传动轴32与连结轴68连结的结构,可以采用公知的适宜的连结结构。最可以考虑到的是,例如用连结构件69将邻接的驱动传动轴32彼此直接连结。在此情况下,能够省略连结轴68。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应于各出料盒21设置了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75,但对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75的数目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设置一个以上的轴心间隔变更联接构件75即可。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各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由连结轴63连结,从而能对多个操作齿轮62一起进行旋转操作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对各操作齿轮62单独进行旋转操作的结构。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操作齿轮62的旋转轴部65、及联接操作轴76分别由出料盒21支撑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由出料盒21以外的构件来支撑旋转轴部65及联接操作轴76的某一方或两方的结构。如上所述那样,除了进行出料量调节时以外,操作齿轮62与调节齿轮61没有必要啮合,但也可以采用省略用于变更调节齿轮61与操作齿轮62间的轴心间隔的结构,而如图13所示那样,采用使调节齿轮61与操作齿轮62一直啮合的结构。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直接播撒装置8(颗粒体散布装置)、种子出料装置9配置在车体2后方的结构。但是,颗粒体散布装置的配置不一定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车体中间部位或车体前方配置颗粒体散布装置。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不限于种子出料装置或直接播撒装置,也可以广泛应用于送出颗粒体(例如粒状的肥料等)用的装置或散布用的装置。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后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说明中,有对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等相同或类似的构件,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说明的情况。图14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车的插秧机1x的侧视图。如图14所示,插秧机1x具备车体2、配置在该车体2后方的种植部3、及施肥机(颗粒体散布装置)8x。在方向盘7的左右,设置有预备秧苗台111。预备秧苗台111上能够搭载装放有预备的毯状秧苗的秧苗箱。所述种植部3通过升降联接机构12而连结在车体2的后方。另外,在车体2的后部,配置有用于将发动机10的驱动力输出到种植部3的动力输出轴13、用于进行种植部3的升降驱动的升降缸14等。升降联接机构12由顶端联接18、下端联接19等所构成的平行联接结构构成。另外,在下端联接19上连结着所述升降缸14。通过使升降缸14伸缩动作,能够使种植部3整体上下升降。种植部3具备秧苗置放台17、多个种植单元90、及多个浮动构件16。各种植单元90被构成为,旋转盒体91上具备两个种植爪92的旋转式种植装置。通过所述动力输出轴13输入的驱动力,旋转盒体91被驱动而旋转,从而进行秧苗的种植。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被构成为种植四行的插秧机,具有沿车体左右方向排列的四行用的种植单元90。秧苗置放台17配置在种植单元90的上方,被构成为能够置放毯状秧苗。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由于是种植四行,所以,秧苗置放台17被构成为,能够置放沿车体左右方向排列的四行用的毯状秧苗。秧苗置放台17具备,将所述毯状秧苗供给到各个种植单元90的运送机构(周知的纵向进给机构及横向进给机构)。由此,能够对各种植单元90依次供给秧苗,所以,各种植单元90能够进行秧苗的种植。浮动构件(浮动)16设置在种植部3的下部,并被配置为其底面能够接触地面。施肥机(颗粒体散布装置)8是用于将固体颗粒体状的肥料(颗粒体)散布到田地中的装置。施肥机8x具备,肥料料斗27x、肥料出料装置9x、运送部36、送风器93、及空气供给管94。如图14所示,肥料料斗27x被配置在车体前后方向中驾驶席6与秧苗置放台17之间的位置上。如图15所示,肥料料斗27x具备,料斗主体87和盖部88。料斗主体87被构成为,其上部是敞开的容器,该料斗主体87的内部装放有肥料。盖部88被配置为将料斗主体87的上部的敞开部覆盖。如图15所示,料斗主体87的下部为,被形成为越往下越细的漏斗状的通道部89。通道部89的下部敞开着。因此,料斗主体87内的肥料经由通道部89而向下方流出。下面,对肥料出料装置9x进行说明。肥料出料装置9x配置在肥料料斗27x的下方。肥料出料装置9x被构成,将肥料料斗27x所供给的肥料少量地逐渐送到下方。肥料出料装置9x具备出料盒21x。出料盒21x被构成为中空状的盒体。该出料盒21x被构成为,能够被安装在所述料斗主体87的通道部89的下部。如图19所示,出料盒21x在其内部具有肥料流入空间25。肥料流入空间25与所述通道部89连通。因此,由肥料料斗27x供给的肥料流入肥料流入空间25。如图19所示,在出料盒21x的内部,所述肥料流入空间25的下部配置有出料盘(出料部)28x。出料盘28x是被形成为近似圆板状的构件。在出料盘28x的轴心上固定设置有旋转轴45x。如图19所示,在出料盘28x的旋转轴45x上,固定设置有从动侧锥齿轮(从动齿轮)34。另外,在出料盒21x上,驱动轴26被可旋转地支撑着。在驱动轴26上,如图19所示那样固定设置有驱动侧锥齿轮(驱动齿轮)35。驱动侧锥齿轮35被配置为,与所述从动侧锥齿轮34相啮合。在出料盒21x上,对从动侧锥齿轮34进行支撑的支撑壁(从动齿轮支撑部)与对驱动侧锥齿轮35进行支撑的支撑壁(驱动齿轮支撑部)形成为一体。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95所输出的驱动力被输入到驱动轴26(详细情况将于后述)。该驱动力通过锥齿轮34、35而被传递到旋转轴45x。由此,出料盘28x被驱动而绕旋转轴45x旋转。另外,在出料盘28x上,形成有多个将该出料盘28x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出料孔28b。该出料孔28b被形成为具有能装放规定量(1粒至数粒)的肥料的尺寸。由此,肥料流入空间25内的肥料按规定量逐渐被取入到出料孔28b内。在这样将规定量的肥料取入到出料孔28b内的状态下,通过驱动该出料盘28x旋转,取入了肥料的状态下的出料孔28b围绕着旋转轴45x移动。然后,当出料孔28b的位置与规定的出料位置一致时,被取入到该出料孔28b内的所述肥料被释放到下方。基于以上结构,能够将肥料料斗27x内的肥料按规定量(1粒至数粒)逐渐送到下方。接下来,对空气供给管94及送风器93进行说明。空气供给管94是近似管状的构件,如图15所示那样沿车体左右方向配置。空气供给管94的一侧的端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右侧的端部)被封闭,另一侧的端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左侧的端部)上连接着送风器93。另外,空气供给管94被固定设置成不能相对车体2移动。送风器93被构成为,将空气送入所述空气供给管94的内部。接下来,对运送部36进行说明。运送部36具备导入部106、连接通道107、运送管108、及散布口109。导入部106配置在出料盒21x的下方。如图21等所示,导入部106的上部敞开着,并与出料盒21x的下端部连接。另外,导入部106被形成为,越往下侧越变细的漏斗状。连接通道107配置在导入部106的下方。如图19等所示,连接通道107被构成为圆管状,大致沿着车体2的前后方向配置。连接通道107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连接着所述导入部106的下端部。由此,连接通道107的内部空间与导入部106连通。因此,由肥料出料装置9x送出的肥料经由导入部106而被导入到连接通道107内。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导入部106与连接通道107形成为一体。在连接通道107的前侧的端部连接着空气供给管94。由此,所述送风器93所产生的气流经由空气供给管94而被供给到连接通道107内。该气流在连接通道107内朝着后方流动。因此,被导入到连接通道107内的肥料乘着所述气流被运送至后方。另外,连接通道107不能相对空气供给管94移动地被固定配置在车体2上。在连接通道107的后侧的端部连接着运送管108。运送管108是具有伸缩性的管状构件。在运送管108的与连接通道107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有散布口(释放口)109(图14)。如图14所示,散布口109被设置为接近地面。因此,所述肥料乘着送风器93所产生的所述气流在运送管108内被运送到散布口109,并从该散布口109被释放到地面上。基于如上所述构成的施肥机8x,能够在利用肥料出料装置9x将肥料料斗27x内的肥料按规定量逐渐送出的同时,利用运送部36将其运送并散布到地面上。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为四行种植,因而,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以能够同时散布四行肥料的方式,设置有分别在车体2的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四个肥料出料装置9x和四个运送部36(参照图15)。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肥料料斗27x被构成为能够装放两行用的肥料。即,如图15所示,料斗主体87的下部分为两个分支,形成两个通道部89。并且,各通道部89与肥料出料装置9x连接。由此,能够由一个肥料料斗27x对两个肥料出料装置9x供给肥料。于是,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中,两个肥料料斗27x被配置为沿车体左右方向排列,从而能装放四行用的肥料。在此,将左侧的肥料料斗27x称为左料斗27L;将右侧的肥料料斗27x称为右料斗27R。如前述那样,施肥机8x具有用于对肥料出料装置9x的出料盘28x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轴26。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由一个驱动轴26驱动两行用的肥料出料装置9x的结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具有两根驱动轴26。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施肥机8x具备左边的驱动轴26L和右边的驱动轴26R。另外,左边的驱动轴26L和右边的驱动轴26R相互独立。如图15所示,左边的驱动轴26L被配置为,横跨连接在左料斗27L上的两个肥料出料装置9x。通过对左边的驱动轴26L输入驱动力,能够同时驱动连接在左料斗27L上的所述两个肥料出料装置9x。另外,如图15所示,右边的驱动轴26R被配置为,横跨连接在右料斗27R上的两个肥料出料装置9x。通过对右边的驱动轴26R输入驱动力,能够同时驱动连接在右料斗27R上的所述两个肥料出料装置9x。接下来,对肥料料斗27x的转动机构进行说明。即,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被构成为,为了使肥料料斗27x内的肥料能被排出到外部,而使该肥料料斗27x能够转动。即,如图17所示那样,在从料斗主体87拆下盖部88的状态下,通过使该料斗主体87转动而使上部的敞开部分面朝下(图17的状态),便能将该料斗主体87内的肥料排出。另外,由于能够如上所述那样使料斗主体87转动,所以,能容易地进行该料斗主体87内的清扫等维护。以下,对实现肥料料斗27x能够转动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即,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具备转动轴78、转动撑条85、及支撑撑条86。另外,如前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中具有沿车体左右方向排列的两个肥料料斗27x(左料斗27L及右料斗27R)。于是,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在施肥机8x的左侧与右侧分别设有转动轴78、转动撑条85、及支撑撑条86。以下的说明及附图中,标记后带有“L”时表示左侧的结构;标记后带有“R”时表示右侧的结构。在空气供给管94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撑条86。即,支撑撑条86相对车体2被固定设置。左边的支撑撑条86L被配置在空气供给管94的左侧的端部近旁。右边的支撑撑条86R被配置在空气供给管94的右侧的端部近旁。转动轴78被支撑在所述支撑撑条86上。转动轴78被配置为平行于车体前后方向。左边的转动轴78L被左边的支撑撑条86L支撑;右边的转动轴78R被右边的支撑撑条86R支撑。如图15所示,转动撑条85大致沿上下方向配置。转动撑条85的下侧的端部通过转动轴78被支撑在支撑撑条86上。由此,转动撑条85能够相对支撑撑条86绕转动轴78转动。左边的转动撑条85L通过左边的转动轴78L被支撑在左边的支撑撑条86L上。右边的转动撑条85R通过右边的转动轴78R被支撑在右边的支撑撑条86R上。转动撑条85的上侧的端部被固定在料斗主体87上。由此,能使肥料料斗27x绕转动轴78转动。具体而言,左边的转动撑条85L的上侧的端部被固定在左料斗27L的料斗主体87的左侧面。由此,能使左料斗27L绕左边的转动轴78L朝左上方转动(参照图17的粗箭头A)。另外,右边的转动撑条85R的上侧的端部被固定在右料斗27R的料斗主体87的右侧面。由此,能够使右料斗27R绕右边的转动轴78R朝右上方转动(参照图17的粗箭头B)。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中的二点划线所示,采用能使送风器93向离开左料斗27L的方向退避的结构。其理由是,如图15所示那样,由于该送风器93被配置为在左侧紧挨着左料斗27L,该左料斗27L转动时会干涉到送风器93的位置。于是,如上所述那样,通过使送风器93能避开左料斗27L,能使左料斗27L不妨碍该送风器93地朝上方转动。如图16所示,与左右的肥料料斗27x分别对应地设置有手柄98。手柄98被固定设置在肥料料斗27x上。因此,操作者通过用手握住手柄98向上提起,便能使肥料料斗27x以转动轴78为中心朝上方转动。另外,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手柄98被配置为,从肥料料斗27x向前方(朝向驾驶席6侧)延伸。由此,操作者能够从驾驶席6侧容易地对肥料料斗27x进行转动操作。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肥料料斗27x绕转动轴78转动时,与连接在该肥料料斗27x上的两个肥料出料装置9x一体地转动(参照图17)。因此,使肥料料斗27x转动时,不需要进行使该肥料料斗27x与肥料出料装置9x分离的操作。另外,为了使肥料料斗27x与肥料出料装置9x能够绕转动轴78一体地转动,需要该肥料出料装置9x能离开运送部36。于是,如图21所示那样,肥料出料装置9x被构成为,能够朝上离开运送部36的导入部106。另外,如前述那样,驱动轴26被支撑在肥料出料装置9x的出料盒21x上,因此,也可以使肥料料斗27x与驱动轴26一体地转动。具体而言,左边的驱动轴26L绕左边的转动轴78L与左料斗27L一体地转动。另外,右边的驱动轴26R绕右边的转动轴78R与右料斗27R一体地转动。如上所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中,肥料料斗27x、该肥料料斗27x上安装的两个肥料出料装置9x、及跨越该两个肥料出料装置9x配置的驱动轴26能够绕转动轴78一体地转动。在此,肥料料斗27x、肥料出料装置9x、及驱动轴26用于对运送部36供给肥料。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将施肥机8x所具备的构成部分中的绕转动轴78转动的部分统称为“供给部”。更具体而言,左料斗27L、该左料斗27L上安装的两个肥料出料装置9x、及左边的驱动轴26L能够绕左边的转动轴78L一体地转动(参照图17的粗箭头A)。在此,将它们统称为“左边的供给部”。另外,右料斗27R、该右料斗27R上安装的两个肥料出料装置9x、及右边的驱动轴26R能够绕右边的转动轴78R一体地转动(参照图17的粗箭头B)。在此,将它们统称为“右边的供给部”。如上所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中,左右的供给部分别能够绕转动轴78转动。因此,左右的供给部分别能够在作业位置(图15、图16)与开放位置(图17)之间移动。在此,供给部的“作业位置”是指,该供给部处于能对运送部36供给肥料的状态时的位置。具体而言,将供给部所具备的两个肥料出料装置9x分别被连接在所对应的运送部36的导入部106的上端的状态(图15、图18、及图19所示的状态)作为该供给部的“作业位置”。该状态下,通过向供给部所具备的驱动轴26输入驱动力,而对该供给部所具备的两个肥料出料装置9x的出料盘28x分别进行旋转驱动,将两行用的肥料按规定量逐渐送出,便能将该肥料供给到所对应的运送部36。通过使位于“作业位置”的供给部绕转动轴78朝上方转动,能够使该供给部离开运送部36(例如图17的状态)。将该状态的供给部的位置称为“开放位置”。另外,该状态的供给部不能对运送部36供给肥料。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左边的供给部为“作业位置”时,左边的驱动轴26L被配置为与车体左右方向大致平行。另外,左边的供给部具有,在左边的驱动轴26L上固定设置的左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L。该左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L被配置在,左边的驱动轴26L的两个端部中的靠近右边的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右侧的端部)的近旁。另外,该左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L为正齿轮(直齿轮)。另外,如图15所示,右边的供给部为“作业位置”时,右边的驱动轴26R被配置为与车体左右方向大致平行。另外,右边的供给部具有,在右边的驱动轴26R上固定设置的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该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被配置在,右边的驱动轴26R的两个端部中的靠近左边的供给部一侧的端部(左侧的端部)的近旁。另外,该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为直齿轮(直齿轮)。如图15及图16所示,左右的供给部都为“作业位置”时,该左边的驱动轴26L、右边的驱动轴26R被配置成使左边的驱动轴26L与右边的驱动轴26R的轴线一致。此时,左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L、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被配置为在轴线方向上相邻接地排列。在车体2上,如图15等所示那样设置有作为施肥机8x的驱动源的电动马达95。电动马达95被固定配置为,不能相对车体2移动。电动马达95的输出轴被设置为,与车体2的左右方向大致平行。该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驱动输出齿轮51。另外,该驱动输出齿轮51为正齿轮(直齿轮)。如图15及图16所示,左边的供给部为“作业位置”时,左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L被配置为与驱动输出齿轮51相啮合。在该状态,通过驱动电动马达95,旋转驱动力能够经由驱动输出齿轮51和左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L而被传递到左边的驱动轴26L上。由此,能够对左边的供给部所具备的两个肥料出料装置9x进行驱动。另外,如图15及图16所示,右边的供给部为“作业位置”时,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被配置为与驱动输出齿轮51相啮合。在该状态,通过驱动电动马达95,旋转驱动力能够经由驱动输出齿轮51和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而被传递到右边的驱动轴26R上。由此,能够对右边的供给部所具备的两个肥料出料装置9x进行驱动。并且,如图15及图16所示,左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L、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被配置为,能够同时与一个驱动输出齿轮51相啮合。基于以上结构,能够由一个驱动输出齿轮51向左边的驱动轴26L、右边的驱动轴26R分别传递驱动力。另外,在前述的专利文献3中,由于采用的是只对右边的驱动轴(第一输入轴)输入驱动力的结构,所以,为了向左边的驱动轴(第二输入轴)传递驱动力,需要将左右的驱动轴连结的连结机构。在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由一个驱动输出齿轮51向左边的驱动轴26L、右边的驱动轴26R分别传递驱动力的结构,因而,没有必要从右边的驱动轴26R向左边的驱动轴26L传递驱动力。从而,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中,不具有将左边的驱动轴26L、右边的驱动轴26R连结的连结机构。因此,能使施肥机8x的结构简单。如图18所示,驱动输入齿轮56(图18的情况下是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的轴中心(图18的情况下是右边的驱动轴26R)被配置在比驱动输出齿轮51的轴中心更高的位置上。换言之,驱动输入齿轮56(图18的情况下是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被配置为,从上方与驱动输出齿轮51相啮合。因此,如图20所示,驱动输入齿轮56(图20的情况下是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通过向上方移动,能够解除与驱动输出齿轮51间的啮合,而离开该驱动输出齿轮51(参照图20的粗箭头)。与此相反,通过使驱动输入齿轮56从上方接近驱动输出齿轮51,能够与该驱动输出齿轮51相啮合。因此,如图17所示,通过使左边的供给部从“作业位置”移动到“开放位置”,能够使左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L朝向上方离开驱动输出齿轮51(参照图17的粗箭头A)。由此,便成为电动马达95的输出轴与左边的驱动轴26L之间的连结被解除的状态。相反,通过使左边的供给部从“开放位置”移动到“作业位置”,能够使左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L与驱动输出齿轮51相啮合(图15的状态)。由此,便成为电动马达95的输出轴与左边的驱动轴26L之间相连结的状态。如此,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通过使左边的供给部围绕左边的转动轴78L移动,能够使电动马达95的输出轴与左边的驱动轴26L之间连结或分离。并且,该连结和分离是通过使左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L与驱动输出齿轮51之间离开或接近而实现的。因此,不需要用于实现该连结及分离的离合器等。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电动马达95的输出轴与左边的驱动轴26L之间没有离合器。另外,同样地,通过使右边的供给部从“作业位置”移动到“开放位置”,能够使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朝向上方离开驱动输出齿轮51(参照图17的粗箭头B)。由此,便成为电动马达95的输出轴与右边的驱动轴26R之间的连结被解除的状态。相反,通过使右边的供给部从“开放位置”移动到“作业位置”,能够使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与驱动输出齿轮51相啮合(图15的状态)。由此,便成为电动马达95的输出轴与右边的驱动轴26R之间相连结的状态。如此,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通过使右边的供给部围绕右边的转动轴78R移动,能够使电动马达95的输出轴与右边的驱动轴26R之间连结或分离。并且,该连结及分离是通过使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与驱动输出齿轮51离开或接近而实现的。因此,不需要用于实现该连结及分离的离合器等。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电动马达95的输出轴与右边的驱动轴26R之间没有离合器。另外,前述的专利文献3中,使供给部(上部施肥机)转动时,需要将离合器和连结机构分离的操作。因此,使供给部转动时,若忘记了进行将离合器或连结机构分离的操作,则有可能使所述离合器或连结机构破损。在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中,如上所述那样,由于没有离合器及连结机构,所以,不会产生该离合器及连结机构破损这样的问题。另外,使供给部围绕转动轴78移动时,由于没有必要对离合器、连结机构进行操作,所以,能够以简单的操作使供给部围绕转动轴78移动。然而,专利文献3的离合器为,对发动机与供给部(上部施肥机)之间的连结进行断开/连接控制。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假设省略了离合器,则无法使供给部与发动机断开连结,从而无法使该供给部停止。因此,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为了使供给部与发动机断开连结并停止,离合器也成为必需的构成部分。对此,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x中,作为驱动供给部用的专用驱动源,设置有电动马达95。由于电动马达95相对于发动机10能被单独控制,所以,为了停止供给部,只需将电动马达95停止即可。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中,由于作为供给部专用的驱动源设置有电动马达95,所以,不需要用于使该供给部与发动机断开连结的离合器。因此,如上所述,能够省略离合器。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x中,假设将发动机10作为供给部的驱动源,则有必要设置用于将驱动从该发动机10传递到驱动输出齿轮51的驱动传递机构。因此,由于该驱动传递机构的布局制约,难以在车体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位配置驱动输出齿轮51。其结果,难以将驱动输出齿轮51配置在能与左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L、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相啮合的位置上。在这一点上,由于电动马达95能比较自由地配置在车体上,所以,将驱动输出齿轮51配置在车体2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位没有特别的困难。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及图16所示,由于将驱动输出齿轮51配置在车体2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位,所以,左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L、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能够与该驱动输出齿轮51相啮合。专利文献3中记载着进行解除上述连结机构的操作用的操作构件。专利文献3中,操作构件配置在手柄(第二握持部)的近旁。因此,操作者通过将操作构件与手柄(第二握持部)一起握持,能够将连结机构的连结解除。在此,由于操作构件有必要配置在连结机构的近旁,所以,手柄(第二握持部)也有必要配置在连结机构的近旁。这样,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手柄的位置受到限制。在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中,如上所述那样,由于没有离合器及连结机构,所以,不需要操作该离合器或连结机构用的操作构件。因此,也不存在必须在该操作构件的近旁配置手柄98这样的限制。如此,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自由地配置手柄98。因此,能够在操作者容易握持的位置配置手柄98,所以容易进行握持该手柄98使供给部移动的作业。接下来,对运送部36的维护进行说明。如上所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中,通过使供给部向上方转动,能够使该供给部离开运送部36的导入部106。由此,如图21所示,能够使导入部106的内部空间露出。因此,基于上述结构,还可以获得容易进行导入部106内部的清扫等这一效果。然而,如上所述那样,即便是使供给部向上方转动,如图21所示那样,连接通道107的内部几乎未露出。因此,清扫连接通道107的内部比较困难。于是,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连接通道107的内部清扫容易进行,而在该连接通道107的内部设置了清扫构件101。该清扫构件101只要能清扫至少在连接通道107的长度方向上的、肥料所经过的部分即可。于是,如图19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清扫构件101被设置在,从连接通道107中的连接着导入部106的部位到该连接通道107的下游侧(后侧)的端部为止的区域中。该清扫构件101被构成为,在连接通道107的内部,能够绕该连接通道107的轴线旋转。如此,通过使清扫构件101在连接通道107内旋转,能够将该连接通道107的内周壁面上堆积的附着物削落。因此,能够防止肥料阻塞。在此,例如也可以考虑将上述清扫构件101构成为刷子类的构件。然而,假设连接通道107中配置了刷子类的构件,则肥料从该连接通道107的内部通过时会受到阻碍。于是,本实施方式中,用线材(金属丝)构成清扫构件101。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清扫构件101是通过将线材适宜地弯曲,以形成直径与连接通道107的内径相对应的线圈状(藤缠绕状)而构成的。如此,由于清扫构件101是由线材构成的,所以,在连接通道107内部,清扫构件101所占有的空间非常小。因而,能使对连接通道107内的肥料运送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特别是,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清扫构件101作为线圈状,所以肥料能从其轴中心通过。因此,连接通道107内的肥料运送不会受到清扫构件101的妨碍。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从清扫构件101向前方延伸的延伸部102。延伸部102是与连接通道107的轴线相一致地配置的线材(金属丝),与清扫构件101形成为一体。如图19所示,延伸部102被配置为,从连接通道107的前侧的端部伸出,进一步从空气供给管94的内部通过。在空气供给管94的周壁上,形成有能使所述延伸部102向前后通过的穿过孔。由此,延伸部102被配置为,从空气供给管94朝向前方伸出。并且,在延伸部102的前侧的端部设置有操作部103。操作部103被固定设置在延伸部102上,并被构成为操作者能够用手指操作的拉杆状。操作者能够对操作部103进行旋转操作,以使其以延伸部102的长度方向为轴线旋转。由此,操作者能够使连接通道107内部的清扫构件101绕该连接通道107的轴线旋转。从而,能够对该连接通道107的内部进行清扫。另外,如上所述那样,操作部103被设置在空气供给管94的前方。即,操作部103被配置在驾驶席6一侧。因此,操作者能够从驾驶席6一侧对操作部103进行操作。这样,由于操作部103的操作能容易地进行,所以,能够简单地用清扫构件101进行连接通道107内的清扫。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具备肥料出料装置9x、料斗20、驱动输出齿轮51、及运送部36。驱动输出齿轮51被来自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95的驱动力驱动而旋转。运送部36将从肥料出料装置9x送出的肥料运送到地面。供给肥料的供给部包括料斗20和肥料出料装置9x。该供给部具备出料盘28x和驱动输入齿轮56。用于驱动出料盘28x的驱动力被输入到驱动输入齿轮56。供给部被构成为,在能对运送部36供给肥料的作业位置(图15)与从运送部36离开后的开放位置(图17)之间能够移动。供给部在作业位置时,驱动输出齿轮51与驱动输入齿轮56相啮合。另外,通过使供给部从作业位置向开放位置移动,驱动输入齿轮56离开驱动输出齿轮51。如此,利用齿轮的啮合实现了从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95向肥料出料装置9x的驱动传递,并且,使供给部移动到开放位置时,齿轮彼此分开。由此,使供给部移动到开放位置时,不需要用于将该供给部与电动马达95之间的连结解除的离合器操作等。另外,由于不要该离合器,所以不会因忘记断开离合器而造成破损。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在左右具备两个供给部。各供给部所具备的驱动输入齿轮56能与驱动输出齿轮51相啮合。两个供给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接受来自驱动输出齿轮51的驱动力的驱动输入齿轮56,因而,能够从一个驱动输出齿轮51向各供给部传递驱动力。因此,不需要用于在多个供给部之间传递驱动力的连结机构。另外,也不需要解除该连结机构的操作,从而不会因忘记解除该连结机构而造成破损。另外,如上所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中,驱动输出齿轮51的驱动源是电动马达95。例如,也可以考虑用发动机的驱动力来驱动施肥机8x,但在此情况下,需要设置将驱动力从该发动机传递到驱动输出齿轮51的传递机构,因而,降低了该驱动输出齿轮51的配置自由度。在这一点上,如上所述那样,通过将电动马达95作为施肥机8x的驱动源,与发动机相比,能够将该驱动源自由配置,所以,能够提高驱动输出齿轮51的配置自由度。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具有以下结构。即,运送部36具备,近似漏斗状的导入部106、被构成为近似管状的连接通道107、运送管108、及清扫构件101。来自供给部的肥料被供给到导入部106。连接通道107被连接在导入部106的下端部。运送管108与连接通道107连接,将肥料运送到地面上。清扫构件101被构成为,在连接通道107的内部能够绕该连接通道107的轴线旋转。如上所述,通过设置清扫构件101,能够对连接通道107的内部进行清扫,因而,能够防止该连接通道107内堆积附着物。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中,清扫构件101由线材构成。如此,由于清扫构件101由线材构成,所以,清扫构件101在连接通道107内所占有的空间很小。因此,在该连接通道107内运送肥料时,清扫构件101不会碍事。下面,参照图22,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22(A)所示的变形例被构成为,使清扫构件101能够沿连接通道107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如此,通过使清扫构件101在连接通道107内往复,能够对连接通道107内进行清扫。图22(A)的变形例中,采用使操作部103能够沿连接通道107的轴线方向(前后方向)滑动的结构。由此,操作者通过将操作部103向前后移动,能够使连接通道107内的清扫构件101沿该连接通道107的轴线往复移动。另外,图22(A)的变形例中,在操作部103与空气供给管94之间,配置有被构成为压缩线圈弹簧的施力构件104。由此,操作部103上被施加了将其往前方(图22的左侧)推的力。因此,操作者通过向后方(图22的右侧)推压操作部103,然后解除该推压,便可使清扫构件101在连接通道107的内部往复移动。图22(b)所示的变形例为,利用送风器93所产生的风使连接通道107自动旋转。具体而言,如图22(b)所示,在延伸部102上设置有迎风部105。迎风部105被配置在空气供给管94的内部。迎风部105具有能够迎受空气供给管94内流动的空气的形状,并被固定在延伸部102上。由于送风器93所产生的气流被供给到空气供给管94,该气流作用于迎风部105,所以能够使得延伸部102绕轴线旋转。由此,利用送风器93所产生的气流的作用,能够使清扫构件101在连接通道107内旋转。在送风器93供给气流期间,清扫构件101持续旋转。即,由于清扫构件101能够自动且连续地进行清扫,所以,连接通道107内能一直保持清洁,从而能够切实防止该连接通道107中堆积附着物。并且,该图22(b)的变形例中,为了使清扫构件101旋转而利用了送风器93的风,因而,不需要另设用于使清扫构件101旋转的驱动源,从而能够简化施肥机8x的结构。以上,对第二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例如对上述结构也可以进行如下变更。上述实施方式中,肥料出料装置9x被构成为,在圆板状的出料盘28x上设置有多个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出料孔28b,对该出料盘28x进行驱动而使其绕大致沿垂直方向配置的旋转轴45x旋转。但是,肥料出料装置9x的结构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将肥料按规定量逐渐送出的结构即可。例如,肥料出料装置9x也可以被构成为,在圆柱状的出料滚筒周围设置多个出料孔,对该出料滚筒进行驱动使其绕大致沿水平方向配置的旋转轴旋转。上述实施方式中,左右的供给部为“作业状态”时(图15及图16),左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L、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被配置为在轴线方向上并排邻接,但不一定局限于此。主要是,左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L、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能够同时与一个驱动输出齿轮51相啮合即可,不一定必须左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L与右边的驱动输入齿轮56R轴线一致。上述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用于散布四行用的肥料,左右的供给部被构成为,分别供给两行用的肥料,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散布六行用的肥料的施肥机8x,左右的供给部也可以被构成为,分别供给三行用的肥料。而且,左右的供给部没有必要供给相同行数用的肥料。例如,散布六行用的肥料的施肥机8可被构成为,左边的供给部供给四行用的肥料;右边的供给部供给两行用的肥料。本发明的结构不限于施肥机,能够广泛应用于将颗粒体(颗粒体状的固体物)散布到地面上的颗粒体散布装置。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秧机1x的侧视图。如图23所示,插秧机1x由车体2、及配置在该车体2后方的种植部3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x被构成为种植四行的插秧机,如图24所示,具备在车体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四行用的种植单元90。秧苗置放台17具有能够置放毯状秧苗的置放面17b。置放面17b朝向斜后上方。另外,秧苗置放台17的上端17A朝向斜前上方。另外,在车体2上设置有用于将肥料散布到田地上的施肥机8x。施肥机8x主要包括,装放固体颗粒体状的肥料用的肥料料斗27x、将肥料料斗27x内的肥料按规定量逐渐送出的肥料出料装置9x、及将被送出的肥料运送到地面上的运送管108。肥料料斗27x如图23及图24所示,被配置在车体前后方向的、驾驶席6与秧苗置放台17之间的位置上。如图25所示,肥料料斗27x具备料斗主体87、及盖部88。料斗主体87被构成为其上部敞开的容器,该料斗主体87的内部能装放肥料。盖部88被配置为覆盖着料斗主体87上部的敞开部。另外,在盖部88的上表面、且为车体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88A,贴有例如记载着施肥机8x的肥料散布量的调节方法等的备注说明贴条(省略图示)。如图25所示,盖部88通过铰链部115而与料斗主体87连结。盖部88能够与铰链部115为中心旋转。该铰链部115被设置在料斗主体87后侧的壁面上。通过使盖部88以铰链部115为中心向后侧旋转,能够使料斗主体87的敞开部成为敞开状态(图27的状态)。如图25所示,料斗主体87的下部成为,被形成为越往下越细的漏斗状的通道部89。并且,该通道部89的下端部连接在肥料出料装置9x的上部。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一个肥料料斗27x被构成为能够装放两行用的肥料。如图26所示,料斗主体87的下部分成两个分支,形成两个通道部89。并且,各通道部89连接着肥料出料装置9x。由此,能够用一个肥料料斗27x向两个肥料出料装置9x供给肥料。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为四行种植,因而,施肥机8x具备能散布四行用的肥料的四个肥料出料装置9x。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施肥机8x具备如图26所示那样,在车体左右方向上排列的两个肥料料斗27x。肥料出料装置9x被构成为,将从肥料料斗27x经由通道部89供给的肥料少量地逐渐送出并供给到运送管108。运送管108是具有伸缩性的管状构件,其前端形成有散布口109。如图23所示,散布口109被设置为与地面接近。基于以上结构,肥料料斗27x内的肥料被肥料出料装置9x按规定量逐渐送出后,由运送管108运送到散布口109,并被释放到地面上。然而,一般情况下,肥料是以被装在肥料袋里的状态被供给到市场上的。因此,将肥料投入到肥料料斗27x内时,以往进行以下操作。即,首先,操作者在装有肥料的肥料袋上开洞。接下来,操作者将开了洞的状态的肥料袋举到比肥料料斗27x的开口部更高的位置。然后,操作者将上述肥料袋倾斜,通过前述的洞将肥料投入到肥料料斗27x内。然而,由于肥料袋较重,所以向肥料料斗27x供给肥料的作业是重劳动,对操作者而言负担较大。另外,必须在肥料袋被开了洞的状态下将该肥料袋举起,所以会出现肥料撒落的情况。于是,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7所示那样,在料斗主体87的内部设置有大致水平地配置的肥料袋台116。肥料袋台116被构成为能够使固体颗粒体状的肥料上下通过的栅格状。基于该结构,向肥料料斗27x供给肥料时,操作者能够将肥料袋117放置在肥料袋台116上(图27的状态)。由此,将肥料袋117内的肥料投入到料斗主体87内时,操作者便不需要支撑肥料袋117。因此,能够减轻进行肥料供给作业时操作者的负担。进一步,本实施方式的肥料料斗27x中设置有,用于在肥料袋台116上置放的肥料袋117上开洞的开洞机构。本实施方式中,开洞机构是设在料斗主体87的壁面上的细缝118。该细缝118被形成为,对着肥料袋台116上置放的肥料袋的下部附近。然后,通过从料斗的外侧将刀110等插入细缝118中(图28),便能在置放在肥料袋台116上的肥料袋117上开洞。如此,在肥料袋117被配置在肥料料斗27x的内部的状态(置放在肥料袋台116上的状态)下,在该肥料袋117上开洞,便能防止肥料撒落。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肥料料斗27x中,上述细缝118被形成在由橡胶制成的密封构件119上。这样,在细缝118中未插入刀110等的状态下,因橡胶的弹力,所述细缝118为关闭状态。由此,能够防止肥料料斗27x内的肥料通过所述细缝118而漏到外部的情况发生。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肥料料斗27x所具备的遮雨部145进行说明。向肥料料斗27x内供给肥料时,有必要将盖部88打开(将料斗主体87上部的开口部敞开)。因此,下雨天进行肥料供给时,雨水有可能侵入到肥料料斗27x内。假若雨水侵入到肥料料斗27x内,则会出现该肥料料斗27x内的肥料溶化并板结,从而无法对该肥料进行散布这样的问题。对此,本实施方式的肥料料斗27x具备遮雨部145。遮雨部145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的近似平板状的构件,由不透雨水的材料(合成树脂等)构成。如图25所示,遮雨部145被连结在盖部88的、与铰链部11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如图25所示,在车体左右方向看时,遮雨部145与盖部88间大致呈直角地连接。因此,在打开盖部88的状态(使盖部88大致直立的状态,图27的状态)下,所述遮雨部145成为大致水平地朝着前方伸出的状态。由此,打开盖部88时,遮雨部145被配置为面对着料斗主体87的开口部。通过如上所述那样设置遮雨部145,在打开盖部88的状态(图27的状态)下,遮雨部145成为覆盖着料斗主体87的开口部的上方的状态。由此,即便在下雨天打开盖部88,也能够用遮雨部145接住雨水,所以,能够防止该雨水落到料斗主体87内。因此,在下雨天也能够对肥料料斗27x进行肥料供给。另一方面,在盖部88关闭的状态下,遮雨部145成为沿着料斗主体87的前表面配置的状态(图25的状态)。因此,只要是盖部88被关闭的状态,遮雨部145就不会碍事。另外,未降雨的情况下,向肥料料斗27x供给肥料时遮雨部145有时会碍事。因此,较佳为,遮雨部145可被拆卸或可退避。如图2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遮雨部145通过铰链部147与盖部88连结。这样,在打开盖部88的状态下,通过使遮雨部145以所述铰链部147为中心旋转,能够使该遮雨部145倒向后方(图28的状态)。如此,在未降雨的情况下,可以使遮雨部145退避,以使其在肥料供给时不碍事。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将盖部88与遮雨部145之间的间隙覆盖的密封构件148。密封构件148例如是具有伸缩性的塑料制的薄片构件,被配置为从遮雨部145的铰链部147侧的端部跨到盖部88的铰链部147侧的端部。如此设置密封构件148,便能防止雨水从盖部88与遮雨部145之间的间隙侵入。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所具备的秧苗供给辅助部121进行说明。秧苗置放台17上置放的毯状秧苗剩下不多的情况下,操作者要将预备秧苗台111上置放的秧苗箱(省略图示)内装放的预备毯状秧苗供给到秧苗置放台17。此时,操作者需要用秧苗取出板将秧苗箱内的预备毯状秧苗捞起来并搬运到秧苗置放台17上。然而,由于放置有该毯状秧苗的秧苗取出板比较重,所以,对操作者而言,将该秧苗取出板搬运到秧苗置放台17上的操作负担较大。于是,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x中,如图23等所示那样,在车体2的前后方向的驾驶席6与秧苗置放台17之间的位置上,设置了能够暂时置放(临时放置)秧苗取出板的秧苗供给辅助部121。通过这样设置秧苗供给辅助部121,操作者在将秧苗取出板搬运到秧苗置放台17的途中,能够将该秧苗取出板临时放置在驾驶席6与秧苗置放台17之间。由此,操作者在搬运秧苗取出板的作业途中能够暂时休息片刻,从而能够减轻操作者的负担。下面,进一步具体地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秧苗供给辅助部121由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及突出部122(后述)构成。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秧苗供给辅助部121如图29所示那样被构成为,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上表面能置放载有毯状秧苗112的秧苗取出板99。如前述那样,肥料料斗27x位于驾驶席6与秧苗置放台17之间。因此,通过如上所述那样,使肥料料斗27x上能置放秧苗取出板99,能够将该秧苗取出板99暂时放置在驾驶席6与秧苗置放台17与之间。如此,本实施方式的秧苗供给辅助部121被构成为,在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上表面置放秧苗取出板99,因此,没有必要另外设置用于临时放置该秧苗取出板99的台。由此,能够简化秧苗供给辅助部121的结构,防止插秧机1x的造价上升。另外,以往的插秧机中,在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上放置秧苗取出板99也不是不可能。然而,如图27所示,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上表面不一定是平面,而是弯曲的。因此,不能说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上表面是适合于置放秧苗取出板99的场所。因此,以往的插秧机中,即使将秧苗取出板99放置在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上也是不稳定的,该秧苗取出板99有可能会落下。另外,如前述那样,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上表面的中间部位88A贴有备注说明贴条(省略图示)。因此,假设在盖部88的上表面直接放置秧苗取出板99,则所述备注说明贴条会被刮坏或剥落,从而出现无法阅读所述备注记录的问题。对此,本实施方式的秧苗供给辅助部121在肥料料斗27x的上部具有向上凸起的突出部122。如图25所示,突出部122的上端被形成为,比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上表面更向上突起。另外,如图27等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122与盖部88的上表面形成为一体。另外,突出部122被形成在,肥料料斗27x的前后方向上的、靠后的位置上。如图25所示,在车体左右方向看时,突出部122的前端(上端)呈圆弧形状。另外,如图25所示,在车体左右方向看时,突出部122的上表面与盖部88的上表面的共同的接线123不干扰该盖部88的上表面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88A。另外,如图24及图26所示,突出部122沿车体左右方向形成为细长状。另外,如图26所示,突出部122被形成为,占据盖部88的车体左右方向的几乎整个宽度。如上所述那样,由于在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上表面设有突出部122,所以,将秧苗取出板99置放在该盖部88上时,盖部88的上表面和突出部122的上表面分别与秧苗取出板99的底面接触(图29)。由此,能够利用盖部88的上表面和突出部122的上表面从下方支撑秧苗取出板99。因此,能够将盖部88和突出部122作为支撑部。如图29所示,从车体左右方向看,本实施方式的盖部88的上表面向上凸出地弯曲。因此,盖部88的上表面与秧苗取出板99的底面只能在车体前后方向的一个部位相接触。因此,如果没有突出部122的话,盖部88的上表面所置放的秧苗取出板99只在前后方向的一个部位被支撑,会非常不稳定,有可能会从盖部88落下。在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的秧苗供给辅助部121中,如上所述那样,设置有从盖部88的上表面突出的突出部122,因而,能够用盖部88的上表面和突出部122的上表面从前后方向的两个部位支撑秧苗取出板99。更具体而言,秧苗取出板99的前侧被盖部88的上表面支撑;秧苗取出板99的后侧被突出部122的上表面支撑。这样,由于在前后方向的两个部位稳定地支撑着秧苗取出板99,所以,能够防止该秧苗取出板99从盖部88落下。另外,如上所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秧苗供给辅助部121中,由于前述的接线123不干扰盖部88的中间部位88A,所以,秧苗取出板99置放在盖部88上时,如图29所示那样,成为该秧苗取出板99的底面从盖部88的中间部位88A浮起的状态。由此,秧苗取出板99不接触盖部88的上表面的中间部位88A上贴有的备注说明贴条(省略图示),因而,能够防止该备注说明贴条被刮坏或剥落。接下来,对从如上所述那样将秧苗取出板99暂时放置后的状态,将毯状秧苗112供给到秧苗置放台17的作业进行说明。将秧苗取出板99暂时放置在肥料料斗27x上之后,将毯状秧苗112供给秧苗置放台17时,操作者如图30所示那样,抬起所述秧苗取出板99的前端部。由此,如图30的箭头所示那样,秧苗取出板99以突出部122为中心旋转。如此,突出部122能够成为使秧苗取出板99旋转时的支点。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122也可以被当成旋转支点部。尤其是,本实施方式中,将旋转支点部(突出部122)配置在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前后方向上靠后的位置上。因此,使秧苗取出板99以突出部122为中心旋转时,该秧苗取出板99的前端99A转到肥料料斗27x的后侧(秧苗置放台17侧)(图30)。如此,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使秧苗取出板99跨过肥料料斗27x移动。由此,操作者能够从驾驶席6侧越过肥料料斗27x,简单地向秧苗置放台17供给毯状秧苗112。另外,操作者如上所述那样使秧苗取出板99旋转的同时,能够使该秧苗取出板99沿车体前后方向(图30的左右方向)滑动。另外,将秧苗取出板99的前端部抬起的状态(图30的状态)下,该秧苗取出板99成为只由突出部122的上表面支撑的状态。由于突出部122的上表面为圆弧形,所以,该突出部122与秧苗取出板99间是“线”接触,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使秧苗取出板99滑动时的摩擦阻力变小。因此,操作者能够使秧苗取出板99沿车体前后方向顺利地滑动。如上所述那样,操作者通过使秧苗取出板99以突出部122为中心旋转,并向前后滑动,能够使该秧苗取出板99的前端99A对准秧苗置放台17的上端17A的位置。如此,基于实施方式的秧苗供给辅助部121的结构,操作者能够一边用突出部122支撑秧苗取出板99的重量,一边使该秧苗取出板99对准秧苗置放台17的位置。由此,操作者能够简单地进行上述位置对准,并能够减轻操作者的负担。并且,操作者在将秧苗取出板99的前端99A与秧苗置放台17的上端17A适宜地对准了位置的状态(例如图30所示的状态)下,将该秧苗取出板99所载有的毯状秧苗112供给到秧苗置放台17。如此,由于是在秧苗取出板99与秧苗置放台17对准了位置的状态下,向该秧苗置放台17供给毯状秧苗112,所以,能够准确地进行供给。另外,如前述那样,种植部3能被驱动而上下升降。于是,在进行向秧苗置放台17供给毯状秧苗112的作业时,较佳为,使秧苗置放台17的上端17A位于比突出部(支撑部)52的上端更低的位置(图29的状态)那样,预先调节种植部3的上下位置。由此,秧苗取出板99的前端99A与秧苗置放台17的上端17A对准了位置时,秧苗取出板99的前端99A为朝下的状态(图30所示的状态)。因此,能够从该状态,使该秧苗取出板99所载有的毯状秧苗112向秧苗置放台17滑落。由此,能够简单地将毯状秧苗112供给到秧苗置放台17。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x具备车体2、种植部3、及秧苗供给辅助部121。车体2具备驾驶席6。种植部3具有用于置放毯状秧苗112的秧苗置放台17,位于车体2的后方。秧苗供给辅助部121位于车体2的前后方向的驾驶席6与秧苗置放台17之间的位置,能够置放载有毯状秧苗112的近似板状的秧苗取出板99。秧苗供给辅助部具备突出部122。突出部122具有作为从下支撑所承载的秧苗取出板99的支撑部的功能。另外,突出部122兼备使被该突出部122支撑的状态下的秧苗取出板99旋转时成为支点的旋转支点部的功能。如此,通过使驾驶席6与秧苗置放台17之间能置放秧苗取出板99,可以减轻进行毯状秧苗112供给的操作者的负担。并且,通过使被突出部122支撑的状态下的秧苗取出板99旋转,能够使该秧苗取出板99朝着秧苗置放台17倾斜,因而,能够容易地向该秧苗置放台17供给毯状秧苗112。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x中,种植部3被构成为,能被驱动而上下升降。由此,能够将秧苗置放台17的上端17A降低到比突出部122的上表面更低的位置。如此,通过将秧苗置放台17降低到比突出部122更低的位置,能使毯状秧苗112朝着该秧苗置放台17滑落。由此,能够简单地向秧苗置放台17供给毯状秧苗112。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x中,秧苗供给辅助部121具备向上凸起的突出部122。并且,突出部122兼作为所述支撑部及所述旋转支点部。如此,能用向上凸起的突出部122支撑秧苗取出板99的同时,还能以该突出部122的前端为支点使秧苗取出板99旋转。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秧苗供给辅助部121。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x在驾驶席6与秧苗置放台17之间具备装放肥料的肥料料斗27x。突出部122的上端配置在比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上表面更高的位置。在车体左右方向看时,突出部122的上表面与盖部88的上表面的共同的接线123不干扰该盖部88的上表面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88A。秧苗供给辅助部121通过突出部122的上表面和盖部88的上表面从下支撑秧苗取出板99。基于该结构,能在使秧苗取出板99从盖部88的上表面的中间部位88A浮起的状态下稳定地支撑秧苗取出板99。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x中,突出部122位于在车体2的前后方向上比所述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中间部位88A更靠后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从驾驶席6侧越过肥料料斗27x将毯状秧苗112供给到秧苗置放台17。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x中,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后端部通过铰链部115可旋转地连接在料斗主体87上。盖部88的前端部上设置有,将该盖部88关闭的状态下覆盖着料斗主体87的前表面的遮雨部145。通过这样设置遮雨部145,在打开盖部88时,遮雨部145成为从上方覆盖着料斗主体87的开口部的状态。由此,即使在雨天打开盖部88,也能够防止雨水落入料斗主体87内。另外,将盖部88关闭后的状态下,由于遮雨部145成为覆盖着料斗主体87的前表面的状态,所以,该遮雨部145不会碍事。另外,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x中,遮雨部145能相对盖部88旋转。通过使遮雨部145旋转,能够使遮雨部145退避到不碍事的位置。由此,未降雨时进行作业时,遮雨部145不会碍事。接下来,参照图31至图34,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该变形例中,秧苗供给辅助部121具有辊部件124,以取代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突出部122。该辊部件124如图31所示那样,配置在盖部88的上表面。辊部件124被构成为,能够以平行于车体左右方向的旋转轴125为中心旋转。另外,该旋转轴125由盖部88支撑。另外,旋转轴125被形成在肥料料斗27x的前后方向上靠后的位置上。如图31所示,在车体左右方向看时,辊部件124的周面的上侧与盖部88的上表面的共同的接线123不干扰该盖部88的上表面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88A。如上所述那样,该变形例中,取代突出部122,而在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上表面设置了辊部件124。该变形例中,肥料料斗27x上也能够置放秧苗取出板99。该情形如图33所示。即,如图33所示那样,辊部件124的周面和盖部88的上表面能够从下支撑秧苗取出板99。因此,该变形例中,辊部件124和盖部88能够成为支撑部。图34示出从图33的状态抬起秧苗取出板99的前端部的情形。如图34所示,秧苗取出板99在被辊部件124从下支撑的状态下,以该辊部件124的旋转轴125为中心旋转。如此,本变形例中,由于辊部件124能够旋转,所以,能够使被该辊部件124支撑的秧苗取出板99以旋转轴125为中心容易地旋转。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辊部件124的旋转轴125能够成为旋转支点部。另外,该变形例中,由于用可旋转的辊部件124支撑秧苗取出板99,所以,能够使该秧苗取出板99沿车体前后方向(图34的左右方向)顺利地滑动。如上所述那样,本变形例中,能够一边用可旋转的辊部件124支撑秧苗取出板99,一边使该秧苗取出板99旋转和滑动。由此,能够顺利地进行秧苗取出板99的前端99A与秧苗置放台17的上端17A间的位置对准。如以上说明过那样,上述变形例中,秧苗供给辅助部121具有可旋转的辊部件124。该辊部件124的周面发挥支撑部的功能。另外,辊部件124的旋转轴125发挥旋转支点部的功能。如此,也能够用辊部件124的周面来支撑秧苗取出板99。另外,能够使被该辊部件124支撑的秧苗取出板99以旋转轴125为中心旋转。另外,由于辊部件124可旋转,所以,能简单地使被该辊部件124支撑的秧苗取出板99滑动。接下来,参照图35至图37,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5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为,在肥料料斗27x上设置有盖构件132。盖构件132被配置为,覆盖着盖部88的上表面。盖构件132是有一定刚性的薄板状构件,例如,可以用金属板构成。盖构件132被构成为,能与盖部88的上表面紧贴成无间隙的状态。另外,如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过那样,盖部88的上表面向上凸出地弯曲。对此,如图35所示那样,盖构件132被形成为,沿盖部88的上表面向上凸出地弯曲。由此,能够使盖构件132与盖部88的上表面紧贴。盖构件132通过旋转轴(盖构件旋转轴)133而被安装在料斗主体87上。该旋转轴133被配置在料斗主体87的背面(朝后的面)。另外,该旋转轴133被设置为与车体左右方向平行。盖构件132被构成为,能够绕上述旋转轴133旋转。通过使盖构件132绕旋转轴133向后方旋转,能够使盖部88的上表面露出。接下来,对如上所述那样设置了盖构件132后的效果进行说明。即,如前述那样,在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上表面贴有备注说明贴条(省略图示)。然而,该备注说明贴条有可能沾到泥等而被弄脏或剥离。因此,插秧机1x持续使用后,备注说明贴条渐渐变得难以阅览。对此,第四实施方式的插秧机如上所述那样,设置了将盖部88的上表面覆盖的盖构件132。由此,盖部88的上表面便不会被弄脏、或被刮磨,从而能够防止备注说明贴条被弄脏或剥离。因此,能够常年维持备注说明贴条易读的状态。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样,将盖构件132形成为,能够紧贴盖部88的上表面。因此,泥水、灰尘便不容易侵入盖部88与盖构件132之间。从而,盖部88的上表面更不容易被弄脏。另外,向肥料料斗27x供给肥料时,有必要打开盖部88。在此情况下,操作者使盖构件132绕旋转轴133向后旋转而使盖部88露出之后,将该盖部88打开即可。并且,在肥料的供给结束之后,通过在将盖部88关闭的同时,使盖构件132回到原来的位置,而用该盖构件132将盖部88覆盖。另外,在确认盖部88的上表面贴有的备注说明贴条(省略图示)时,操作者使盖构件132向后方旋转而使盖部88的上表面露出即可。然后,确认完备注说明贴条之后,操作者通过使盖构件132回到原来的位置,而用该盖构件132将盖部88覆盖。如此,由于将盖构件132构成为能够绕旋转轴133旋转,所以,使该盖构件132旋转便能容易地露出盖部88。由此,能够只在需要时使盖部88露出,而其它时间用盖构件132覆盖该盖部88,因而,能切实防止盖部88的上表面被弄脏。接下来,对该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秧苗供给辅助部131的结构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秧苗供给辅助部131具有前述的盖构件132。并且,第四实施方式的秧苗供给辅助部131被构成为,盖构件132上能够放置秧苗取出板99(图36)。另外,如前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盖构件132被形成为向上凸起的弯曲状。因此,即便在该弯曲状的盖构件132上直接放置秧苗取出板99,也不能稳定地支撑该秧苗取出板99。于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秧苗供给辅助部131中,在盖构件132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的突出部134。该突出部134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突出部122一样,形成在肥料料斗27x的前后方向的靠后的位置上。如图35所示,在车体左右方向看时,突出部122的前端(上端)呈圆弧形状。另外,突出部134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突出部122一样,沿车体左右方向形成为细长状(省略图示)。另外,突出部134被形成为,占据盖构件132的左右方向的几乎整个宽度(省略图示)。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134与盖构件132形成为一体。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秧苗供给辅助部131中,如图36所示,能够用突出部134的上表面和盖构件132的上表面从下支撑秧苗取出板99。因此,该第四实施方式中,突出部134和盖构件132能够成为支撑部。另外,该第四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三实施方式一样,能通过从图36的状态将秧苗取出板99的前侧端部抬起,而使该秧苗取出板99以突出部134为支点旋转(省略图示)。在此情况下,突出部134能够成为旋转支点部。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盖构件132被构成为,能以旋转轴133为中心旋转,所以,将秧苗取出板99放置到盖构件132(及突出部134)上时,如图37所示那样,能够使秧苗取出板99与盖构件132(及突出部134)一起旋转。这样,由于能使秧苗取出板99在放置在盖构件132上的状态下旋转,因而,能使该秧苗取出板99在姿势稳定的状态下旋转。在此情况下,秧苗取出板99能够绕盖构件132的旋转轴133旋转。因此,在此情况下,盖构件132的旋转轴133能够成为旋转支点部。如上所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秧苗供给辅助部131中,由于能在覆盖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盖构件132上放置秧苗取出板99,所以,秧苗取出板99不会直接接触盖部88的上表面。从而,盖部88的上表面不会与秧苗取出板99接触而被刮磨。由此,能够切实防止该盖部88的上表面上贴有的备注说明贴条被弄脏或剥离。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具有以下结构。即,该插秧机在驾驶席6与秧苗置放台17之间具备装放肥料的肥料料斗27x。秧苗供给辅助部131具备盖构件132,该盖构件132被配置为将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上表面覆盖,并被构成为能以平行于车体左右方向的旋转轴133为中心旋转。作为支撑部的突出部134被设在盖构件132的上表面上。并且,盖构件132的旋转轴133发挥旋转支点部的功能。如此,通过设置将盖部88的上表面覆盖的盖构件132,能够切实防止盖部88的上表面受损伤或被弄脏。另外,能够用盖构件132的上表面上设有的突出部134来支撑秧苗取出板99。并且,通过使盖构件132以旋转轴133为中心旋转,能够使被突出部134支撑的秧苗取出板99朝着秧苗置放台17倾斜。由此,能够容易地向秧苗置放台17供给毯状秧苗112。接下来,参照图38,对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8所示的变形例为,取代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突出部134而设置了辊部件135的例子。辊部件135配置在盖构件132的上表面。该辊部件135被构成为,能够以平行于车体左右方向的旋转轴136为中心旋转。辊部件135的旋转轴136被形成在肥料料斗27x的前后方向的靠后的位置上。该旋转轴136由盖构件132支撑。这样,也可以取代突出部134,而在盖构件132的上表面设置辊部件135。由此,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31至图34)一样,能够用辊部件135支撑秧苗取出板99。因此,该变形例中,辊部件135能够成为支撑部。另外,由于将辊部件135构成为能够旋转,所以,能够使由该辊部件135支撑的秧苗取出板99顺利地滑动。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及第四实施方式的秧苗供给辅助部被构成为,在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上放置秧苗取出板99。然而,不限于将秧苗取出板99放置在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上。除了肥料料斗27x以外,秧苗供给辅助部也可以具有用于放置秧苗取出板99的台类构件。于是,该第五实施方式如图39所示那样构成为,在驾驶席6的后方且为秧苗置放台17的前方设置后部预备秧苗台113。在该后部预备秧苗台113上,能够放置载有预备的毯状秧苗的秧苗取出板99。为了能稳定地放置秧苗取出板99,后部预备秧苗台113的上表面被构成为近似水平面。另外,该后部预备秧苗台113具有能使与插秧机1x的行数相应的数目的秧苗取出板99在车体左右方向上并排放置程度的宽度。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为4行种植,所以,上述后部预备秧苗台113具有能使四个秧苗取出板99在车体2的左右方向上并排放置程度的宽度。如上所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x在秧苗置放台17跟前就有能放置秧苗取出板99的后部预备秧苗台113。因此,操作者需要将秧苗取出板99搬运到秧苗置放台17的距离比第三实施方式及第四实施方式更短。因此,能够使向秧苗置放台17供给毯状秧苗112的供给作业更加省力。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后部预备秧苗台113能在驾驶席6与秧苗置放台17之间承载秧苗取出板99,因而,该后部预备秧苗台113能够成为秧苗供给辅助部。另外,后部预备秧苗台113能够用其上表面从下支撑秧苗取出板99。因此,后部预备秧苗台113的上表面能够成为支撑部。如图39所示,后部预备秧苗台113被配置在肥料料斗27x的上方。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肥料料斗27x上方的空间,来置放秧苗取出板99。但是,后部预备秧苗台113位于肥料料斗27x的上方,则无法打开该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对此,后部预备秧苗台113被构成为,能够以旋转轴(预备秧苗台旋转轴)114为中心向上方跳起地旋转(图40)。该旋转轴114被配置为与车体左右方向平行,且被设置在后部预备秧苗台113的后端部近旁。如此,通过使后部预备秧苗台113以旋转轴114为中心跳起地旋转,能够使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上方敞开。由此,能够打开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图40)。接下来,说明从在本实施方式的后部预备秧苗台113上放置了秧苗取出板99的状态,将毯状秧苗112供给到秧苗置放台17的情形。在此情况下,如图41所示那样,使载有秧苗取出板99的状态的后部预备秧苗台113以旋转轴114为中心向上方跳起地旋转。由此,使该后部预备秧苗台113上放置的秧苗取出板99倾斜,便能使该秧苗取出板99的前端99A与秧苗置放台17的上端17A对准位置。然后,在这样对准了位置的状态下,使秧苗取出板99上放置的毯状秧苗112向秧苗置放台17滑落。如上所述那样,本实施方式中,在后部预备秧苗台113上放置有秧苗取出板99的状态下,能够使该秧苗取出板99与后部预备秧苗台113一起旋转。在此情况下,秧苗取出板99绕后部预备秧苗台113的旋转轴114旋转。因此,在此情况下,后部预备秧苗台113的旋转轴114能够成为旋转支点部。如以上说明过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秧苗供给辅助部是能够放置多个秧苗取出板99的后部预备秧苗台113。该后部预备秧苗台113被构成为,能够以平行于车体左右方向的旋转轴114为中心旋转。因此,所述旋转轴114发挥旋转支点部的功能。如此,只要在驾驶席6与秧苗置放台17之间设置后部预备秧苗台113,便能在该后部预备秧苗台113上放置秧苗取出板99。然后,通过使后部预备秧苗台113旋转,能够使该后部预备秧苗台113上放置的秧苗取出板99向秧苗置放台17倾斜。由此,能够容易地向秧苗置放台17供给毯状秧苗112。另外,有关第三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对上述结构进行如下变更。第三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突出部122(或辊部件124)被设置在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的上表面。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盖部88以外另设突出部122(或辊部件124)。即,突出部122(或辊部件124)只要能从下支撑秧苗取出板99即可,没必要设置在肥料料斗27x的盖部88。在第三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施肥机8x。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后部预备秧苗台113的上表面被构成为近似水平面。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后部预备秧苗台113的上表面配置在第三实施方式及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过的突起部或辊部件。由此,能够使放置在后部预备秧苗台113的上表面上的秧苗取出板99顺利地滑动。本发明中,“秧苗取出构件”广含能放置并搬运毯状秧苗的近似板状的构件。因此,秧苗供给辅助部上置放的秧苗取出构件不局限于秧苗取出板99。例如,如图42所示那样,装放毯状秧苗的秧苗箱140具有用于放置毯状秧苗的底板142。因此,可以认为秧苗箱140也是“秧苗取出构件”的一种。于是,可以取代秧苗取出板99,将秧苗箱140放置在秧苗供给辅助部上。在此情况下,如图42所示的秧苗箱140那样,在该秧苗箱140的四方的壁中,去掉一个壁作为敞开部140A较佳。如此,通过使敞开部140A朝下那样使秧苗箱140倾斜,能够使装放在该秧苗箱140中的毯状秧苗(省略图示)从底板142滑落。由此,便能从秧苗箱140直接向秧苗置放台17供给毯状秧苗。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遮雨部145被构成为能够相对盖部88转动,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遮雨部145与盖部88形成为一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