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沙虫成虫的规模化养殖和卵的孵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04442阅读:2370来源:国知局
爬沙虫成虫的规模化养殖和卵的孵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昆虫养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爬沙虫成虫的规模化养殖和卵的孵化方法。



背景技术:

爬沙虫是广翅目齿蛉科昆虫(主要是巨齿蛉属和部分大型齿蛉属)幼虫的俗称或统称,具有重要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有“动物人参”的美誉,除了在日本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外,现已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成为了非常昂贵和紧俏的药食两用的重要滋补食品,不仅在大小餐馆中均可吃到爬沙虫的美味菜肴,在治疗小儿夜尿和老人尿频等方面也都有爬沙虫的功劳,且有开发成保健品的巨大潜力。

自然界爬沙虫的资源量巨大,但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为滥捕等原因,近些年却急剧下降,很多地区的爬沙虫濒临或已经灭绝。随着人们饮食的多样化和野外数量的急剧减少,爬沙虫正成为日益走俏的珍馐美味和妙药良方,其商业价值和科研价值也引起了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人工高效养殖爬沙虫已经迫在眉睫。

在人工养殖爬沙虫方面,很多专家和老百姓都做过尝试和探索,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爬沙虫的基础资料太少,很多基本的生物学知识都没有掌握,甚至有些资料是错误的,再加上爬沙虫生长在周期一年以上,有四个虫态,且每个虫态的习性和养殖方法都完全不一样,所以,养殖难度极大。

由于巨齿蛉主要分布在亚洲,所以,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基本没有取食爬沙虫的习惯,更没有研究爬沙虫人工养殖的专家,即使在爬沙虫文化和利用较为盛行的日本,也只有Fumio Hayashi等非常少数的专家为了做科研实验,进行过一些种类爬沙虫的养殖,但都没有养殖成功,更没有发表人工养殖技术的论文等资料。在国内,对于爬沙虫的人工养殖,主要是西昌学院的施智雄和山东农业大学的王付彬、刘玉升发表了相关的论文。施智雄在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1):72-75)的论文《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攀西特种水生生物——爬沙虫人工养殖的研究》中提出了利用单片机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电子技术,人工模拟自然环境开发养殖爬沙虫,但多是理论上的设想,基本对人工养殖没有意义。施智雄还在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3):48-51,57)的论文《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的爬沙虫自动化养殖技术研究》给出了自动化养殖系统设施建立方法和控制设备的设计电路图及技术参数,文章还详细阐述了所谓的“养殖技术”,但其实很多都是过于笼统,多数内容不适合养殖,更不适合室内的人工养殖。除此之外,该文多数内容与王付彬和刘玉升发表的论文《爬沙虫的生产养殖技术》(农业知识,2009(8):40-41)重复,这两篇文章均给出了爬沙虫的养殖技术,但都不是室内养殖,且多数技术笼统,养殖效率低,很多关键技术没有提及,总体来讲,技术不成熟,实用性不强。

爬沙虫一生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其中,成虫的产卵和卵的孵化是最关键的两个技术,很多养殖户就是因爬沙虫到了成虫期无法产卵或者卵孵化效率不高而前功尽弃。因此,成虫的养殖和卵的孵化技术显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爬沙虫成虫的规模化养殖和卵的孵化方法,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够实现爬沙虫成虫的规模化养殖和卵的高效孵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爬沙虫成虫的规模化养殖和卵的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建造养殖房,将养殖房设置成流水环境,并在养殖房内放置产卵用附着物;

(2)成虫的养殖及产卵,待羽化后的成虫的翅膀充血鞣化能自由飞翔后,就将其放在步骤(1)中的养殖房里,或将其转移至养殖笼中,并为成虫提供营养液,成虫交配后不久即在附着物上产下卵块,再将卵块转移至孵化器内;

(3)卵的孵化,在温度为25—30℃、环境湿度为70—80%和光照在白天:黑夜=12:12的条件下进行孵化,孵化完成后,及时将幼虫转移至养殖盒内。

所述步骤(1)中的养殖房具备通风、散热和保暖功效,由夹心泡沫板材料建造,其面积为80—120平方米,养殖房的墙体高度大于4米,养殖房的房顶由透明材料制成,其高度大于5米。

所述步骤(1)中的养殖房为在爬沙虫原产地浅水河道岸边搭建的纱网棚,纱网为200目硬质纱网,纱网棚的高度大于4米,长度大于10米,宽度大于4米,且纱网棚的一半固定在岸上,另一半固定在河水中。

所述步骤(2)中的孵化器为培养皿或托盘,内铺软布纱布或海绵,卵块放置在润湿的软布纱布或海绵上,孵化完成后,人工将幼虫转移至养殖盒内。

所述步骤(2)中的孵化器为孵化盒,孵化盒内设置有孵化装置和幼虫处理装置,孵化完成后,自动将幼虫转移至养殖盒内。

所述幼虫处理装置包括多块隔虫板,多块隔虫板固定在孵化盒的底面上形成多条相互平行的隔虫道,所述隔虫道的一端与孵化盒的侧壁之间形成集中输虫道,所述集中输虫道的端部设置有与养殖盒连接的出水管,所述隔虫道的另一端与孵化盒的另一侧壁之间设置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与该另一侧壁之间形成注水区域;所述孵化装置包括连接板、具有吸水功能的基座和具有吸水功能的孵化台,所述孵化台通过基座设置在隔虫板上方,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连接在孵化台上,另一侧倾斜放置在隔虫板上形成坡道。

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连接板对称连接在孵化台两侧。

所述基座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

所述隔水板垂直连接在隔虫板的端部,且隔水板的高度高于隔虫板的高度。

所述隔水板上设置有多个分别与隔虫道对应的半圆形凹口,所述的半圆形凹口位于隔虫板的上方。

所述孵化盒的侧壁上设置有注水孔和出水孔,所述注水孔位于注水区域上方用于向注水区域注水,所述出水孔位于集中输虫道的端部用于连接出水管。

所述注水孔和出水孔上均设置有控制水流的阀门。

所述孵化盒的侧壁上部和盒盖上均设置有通风孔。

所述孵化盒上设置有用于开闭盒盖的开关。

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本发明中,将成虫放置在固定的养殖房中,且人工设置产卵物体和环境,能人为的控制产卵地点,方便取卵。

二、本发明中,将卵放在特定的基质上和环境中,保持适宜的湿度,既不会让卵干死,也不会让卵因湿度过大而发霉长毛死亡,显著提高孵化率。

三、本发明中,在孵化完成后能便捷地迅速将幼虫转移至养殖盒内,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孵化后一龄幼虫之间的自相残杀,从而达到提高成活率的目的。

四、本发明中,通过孵化器能够人工或自动将孵化后的幼虫快速转移至养殖盒内,具有多种养殖模式,使得爬沙虫能够在不同地形和区域养殖。

五、本发明中,通过多个隔虫道能够对经孵化装置孵化后的一龄幼虫进行隔离,使一龄幼虫顺着隔虫道爬行,避免一龄幼虫大量聚集,降低一龄幼虫自相残杀的概率。通过隔水板能使注水区域的水缓慢进入隔虫道,进而使隔虫道内的幼虫随水流进入集中输虫道,再由出水管分散流出进入养殖盒中,实现了幼虫的自动转移。通过隔水板与注水区域的配合,实现了食物经水流的均匀分配,保证孵化出来的一龄幼虫均有足够的食物。通过具有吸水功能的基座和孵化台,使得孵化台通过基座吸水保湿,能使处于孵化过程中的卵块保持适宜的湿度,可有效防止卵块因为过湿而发霉变质影响孵化率。通过连接板形成的坡道,使一龄幼虫沿坡道进入隔虫道,避免一龄幼虫从空中直接掉入隔虫道,对其造成伤害。另外,本发明不仅解决了卵块孵化时存在的被天敌侵袭、湿度、通风等主要问题,还解决了一龄幼虫的投食、隔离、转移等关键问题,在爬沙虫虫卵孵化及幼虫饲养上还具有轻便小巧、孵卵空间多、可随意拆拼存放和成本低的特点,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爬沙虫卵块的高效自动化孵化,以及一龄幼虫的自动转移、养殖处理。

六、本发明中,通过两块对称连接在孵化台两侧的连接板,能够对孵化后的一龄幼虫分流,使其分散进入隔虫道中,减小幼虫自相残杀的机率。

七、本发明中,基座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具有吸水能力强的优点,能为孵化台持续保持适宜湿度提供保障。

八、本发明中,隔水板垂直连接在隔虫板端部的结构,能够有效分隔幼虫,并防止隔虫道内的幼虫串道,而隔水板的高度高于隔虫板的高度,则能够防止幼虫进入注水区域。

九、本发明中,通过隔水板上与隔虫道相对应的半圆形凹口,使得水流和食物能够缓慢流过隔虫道,保证幼虫的顺利进食,同时还能够带动幼虫顺利进入集中输虫道。

十、本发明中,通过注水孔和出水孔,使得爬沙虫的孵化和幼虫的转移能够自动化完成,同时,还有利于快速换水。

十一、本发明中,利用阀门可控制水流大小,使水流恰好能带动一龄幼虫进入集中输虫道,节约水资源,避免水流过大对一龄幼虫的伤害,此外还可为一龄幼虫补充一定的氧气。

九、本发明中,通过通风孔可以使卵块处于一种既保湿又通风透气的环境中,既可提供卵块孵化适宜的湿度又能避免湿度过大,防止卵块发霉腐烂,提高孵化率。

十二、本发明中,通过开关能够将盒盖打开,方便放置卵块、观察卵块孵化情况和对卵块进行拍照等。

十三、本发明中的孵化盒所使用的材料成本低廉,且可多次利用,能大面积推广。

十四、本发明将成虫和卵块均置于人工养殖的环境中,实现人为干预可控,不破坏爬沙虫原产地的自然环境,能实现爬沙虫的异地人工室内规模化养殖,对大力推动爬沙虫的科学高效养殖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孵化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孵化盒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孵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1、孵化盒,2、通风孔,3、隔虫板,4、隔虫道,5、基座,6、孵化台,7、隔水板,8、半圆形凹口,9、注水孔,10、出水孔,11、集中输虫道,12、连接板,13、注水区域,14、开关,15、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爬沙虫成虫的规模化养殖和卵的孵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造养殖房

由于爬沙虫成虫飞翔范围较大较高,为了便于集中采集卵块和控制成虫的飞翔,需要建造成虫的养殖房。养殖房的建造根据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可以用多种方式:

一是一种完全室内人工养殖的方法,也适用于爬沙虫幼虫和蛹期的养殖房,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1)尽量保暖:尤其是对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若养殖房能保暖,则能显著提高爬沙虫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因此,最好是用夹心泡沫板材料建造,既能保暖,还能节省材料,施工也便捷快速。2)通风散热效果好:尤其是在夏天,若气温骤升或通气不好,会对爬沙虫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养殖房一定要多开大窗户,且注意窗户位置和形状的巧妙设计,形成良好的空气对流,有助于通风散气,同时,还要通过在房顶上部设置多层遮阳网或在房顶部设置其他散热设备等方式,在室内温度达到35℃以上时就要开始散热,保持室内温度始终在35℃甚至30℃以下。3)养殖房采光要好:光照对任何昆虫的生长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房顶的结构可以多样化,但材质要用透明的材料,方便透光,保持室内采光效果良好。4)养殖房面积要足够大:由于考虑到养殖房不仅用来养殖幼虫和蛹,同时也是成虫的产卵室,同时为了提高养殖规模和效益,也能方便操作管理,所以,养殖房的面积原则上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一个单元的养殖房在80—120平方米左右为宜,同时,由于爬沙虫成虫体型巨大,飞翔需要足够的高度和空间,所以,要特别注意养殖房的高度,最好墙体在4米以上,房顶5米以上。5)室内设计和装修要求:为了方便管理和适宜各虫态的生活,将养殖房设置成流水环境,养殖房内一侧或四周要留出1—1.5米左右宽度的池子,用于种植各种灌木或乔木等植物,或放置树枝、木棍、石块等产卵用附着物,方便成虫飞翔停息和产卵;整个养殖房要根据每个养殖架的尺寸,划分若干养殖区域,用宽度约为0.5米、深度约0.4米的小水沟隔离每个养殖区域;墙体为自然暗白色即可,不要太花哨或太鲜艳,以免对爬沙虫的成虫造成影响;由于爬沙虫是水生昆虫,养殖过程中要用大量的水,所以,地面最好要硬化,方面操作管理。6)其他设施:根据室内的采光情况和面积,在养殖房内距离地面2.5米以上处悬挂若干照明设施,便于夜间管理和补光,并配备若干个换气扇,便于协助空气流通和散热,但要在换气扇朝向室内的一侧用纱网覆罩,以防止成虫飞翔的时候钻入其中逃逸或被绞死;再配备一些温湿度计等小型设备,辅助科学养殖。

二是一种借助野外生态养殖的方法:在环境良好的爬沙虫原产地浅水河道的岸边,临时搭建一个纱网棚。要求纱网为200目硬质,纱网棚高度最好4米以上,长度和宽度越大越好,但一般长度不低于10米,宽度不低于4米,而且,纱网棚要一半扎在岸上,一半扎在河中,然后在某一侧做一个拉锁门方便人的出入,四周用木柱等物体支撑,要相当牢固,防止被风吹倒等意外发生,四周的纱网下缘要埋入土中或用重物压住,防止被风吹起等原因导致成虫逃逸;河水清澈,不要太深,最主要的是岸边植被和生态要好,要有适宜的植物以供成虫停息和产卵。

三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小型爬沙虫种类成虫产卵的临时性装置,制作一些小型临时性的养殖笼,长宽高均1米以上,四周用支架支撑起纱网,留一个开口放成虫和取卵即可,里面也放入一些小型植物。这种方法主要适于一些齿蛉属种类(体型比巨齿蛉要小)的养殖。

不管哪种养殖房,都有一些共同的要求:所有的养殖房内不能经常有人出入或灯光干扰,防止人为干扰影响成虫的交配产卵等活动;里面栽植或原有的植物最好是高低错落,方便成虫充分利用空间栖息,植物不能有太大的异味,最好叶片稍大,还可以在产卵区放置一些竹棍或木板等,均是为了方便成虫产卵,包括植物在内的所有产卵附着物都要靠近水源,最好有一部分悬于水面之上。

(2)成虫的养殖及产卵

大约二三十天后,蛹就开始羽化。成虫期的首要任务是要提高爬沙虫的羽化成功率和质量,此时要注意的事项是:蛹室上面的覆盖物不能太紧太重,以防影响蛹从蛹室钻出地面羽化;羽化一般是在夜间进行,时间长短不一,大概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此时不能有惊扰;刚羽化出来的成虫翅膀萎蔫、下垂、身体柔弱,千万不能碰触或惊扰,否则会导致翅膀受损而无法正常生活甚至死亡,而且,由于成虫需要借助一个攀附物,栖息在上面静静地使翅膀充血进而鞣化,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才能真正成熟,振翅飞翔,所以,还要在成虫羽化的附近多放一些各类攀附物供成虫使用。可以直接将蛹放在成虫养殖房里羽化,也可以在特定的空间内羽化,待翅膀充血鞣化后用捕虫网等器具将成虫移到养殖房中。

成虫一般只有一周左右的寿命,前3天左右主要是取食、飞翔,促进性成熟,此时的管理主要是为成虫提供一些营养液,成虫只取食一些汁液物质,如:豆浆、稀糖水、西瓜瓤等,可以将这些物质放在平盘里面,置于成虫附近,也可以不放这些食物,只让成虫取食养殖房里的河水或植物汁液。3天左右之后,成虫即进入交配期,交配一般发生在夜间,此时,要少去干扰,以防影响交配。交配后不久,即进入产卵期。成虫是以鹅卵状卵块的形式在河岸边的各类物体上产卵,卵块尺寸一般为1×1×2cm左右,此时,要为成虫准备一些叶子大的植物或木棍、木板等各种便于产卵的物体,这些物体最好表面光滑,以便于将来人工取卵块。成虫产卵后一两天即死亡,成虫期结束。

(3)卵的孵化

待成虫基本全部产卵死亡后,即可进入养殖房查看产卵情况,发现卵块后,用薄刀片把卵块底部从附着物上小心地削下来,然后轻轻地转移到平盘内。需要注意的是,宁可把附着物一起削下来,也不能削破卵块,若卵块在一片叶子或其他小物体上,也可以把该附着物与卵块一起整体取下,将其放入孵化器内,这样会极大减少对卵块的损伤,显著提高孵化率。

所述的孵化器有两种,分别如下:

一种是铺有软布纱布或海绵的培养皿或托盘等,孵化时将收集到的卵块轻轻地转移到该孵化器中,卵块的底部朝下与孵化器相贴,之后将卵块和孵化器一起放在适宜的自然状态下或光照培养箱中,然后在温度为25—30℃左右,湿度为70—80%左右,光照为12:12左右的最佳条件下让卵块孵化,孵化完成后,人工将幼虫转移至养殖盒内。

另一种是孵化盒1,孵化盒1内设置有孵化装置和幼虫处理装置,自动将幼虫转移至养殖盒内。其中,孵化盒1为一长方体形状的盒子,其尺寸一般为20cm(长)×20cm(宽)×10cm(高),孵化盒1用透明塑料或其它硬质透明材料制作,要求防水且坚固。使用时将卵块放置于孵化盒1中,可防止天敌危害,相对安全,此外该孵化盒1轻巧方便,便于运输和存放。为了保持孵化盒1内的通风换气,孵化盒1的侧壁上部和盒盖上均设置有通风孔2。为了能够方便地开闭孵化盒1,孵化盒1上还设置有用于开闭盒盖的开关14。

幼虫处理装置包括多块隔虫板3,多块隔虫板3固定在孵化盒1的底面上形成多条相互平行的隔虫道4,用于对孵化出来的一龄幼虫进行隔离,隔虫道4的一端与孵化盒1的侧壁之间形成集中输虫道11,集中输虫道11的端部设置有出水管15,集中输虫道11与出水管15配合将一龄幼虫转移至孵化盒1外,隔虫道4的另一端与孵化盒1的另一侧壁之间设置有隔水板7,隔水板7与该另一侧壁之间形成注水区域13。

其中,多块隔虫板3固定在孵化盒1的底面上,且与孵化盒1的侧壁相平行,隔虫板3的尺寸为15cm (长)×1cm(高)。多块隔虫板3固定后形成多条相互平行的隔虫道4,隔虫道4宽1cm,隔虫道4的一端与孵化盒1的侧壁之间留有2cm长的距离,另一端与孵化盒1的另一侧壁之间留有3cm长的距离。集中输虫道11在隔虫道4预留3cm的一端,集中输虫道11与各条隔虫道4相通,集中输虫道11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3cm。隔水板7固定在隔虫道4预留2cm的一端,隔水板7与隔虫板3垂直相连且不透水,隔水板7的尺寸为20cm(长)×2cm(高),高于隔虫板3的高度,隔水板7上边缘对应隔虫道4位置有直径为1cm的半圆形凹口8,半圆形凹口8最低点距离隔虫板3最高点的垂直高度为0.5cm。当水漫过隔水板7上的半圆形凹口8最低点时,水从半圆形凹口8漫出,进入隔虫道4,初孵幼虫可随水流进入集中输水道,最终使一龄幼虫由出水孔10相对分散流出,并自动进入养殖盒中。

孵化装置包括连接板12、具有吸水功能的基座5和具有吸水功能的孵化台6。基座5采用吸水能力强的材料制成,如硬质海绵等,较强吸水能力可为卵块提供适宜的湿度,孵化台6的吸水能力一般,弱于基座5的吸水能力,以能使孵化台6上的卵块能保持适宜的湿度而不会发霉为佳。基座5横跨放置在隔虫板3的上方,孵化台6放置在基座5上,其长度为18cm。连接板12的数量至少为一块,其中,为了对孵化出来的一龄幼虫分流,优选为连接板12的数量两块,两块连接板12对称且倾斜连接在孵化台6两侧,形成等腰梯形结构,即连接板12的一侧连接在孵化台6上,另一侧倾斜放置在隔虫板3上形成坡道,供孵化出来的一龄幼虫通过坡道进入隔虫道4。进一步的,优选基座5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以便于增大基座5的吸水面积和孵化台6在基座5上的稳定性。其中,基座5的尺寸大概为:上底5cm,下底13cm,高4cm,柱体长15cm。

孵化盒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注水孔9和出水孔10,注水孔9设置在与隔水板7平行,且靠近隔水板7的孵化盒1的侧壁上,作用是用于向注水区域13注水,该注水孔9距离孵化盒1底面3cm,注水孔9直径大约2cm,带有控制水流的阀门。出水孔10位于集中输虫道11其中一端的端部,同样带有控制水流的阀门,该出水孔10位于养殖盒侧壁底部正对集中输虫道11,出水孔10外接出水管15,与养殖盒底面接触,其直径约3cm。当需要换水或一龄幼虫开始孵化时打开阀门,水或带有一龄幼虫的水由出水管15流出。

使用孵化盒1孵化卵块的具体过程为,先将孵化盒1放置在温度为25—30℃左右,湿度为70—80%左右,光照为12:12左右的环境中,再将基座5放置在隔水板7上,当卵块还未孵化时,通过阀门关闭注水孔9和出水孔10,使水位在基座5底部之上,基座5直接从孵化盒1中吸水,为卵块保证湿度。卵块开始孵化时,通过阀门打开注水孔9和出水孔10,使带食物的水从注水口进入注水区域13,当注水区域13内的水面漫过隔水板7上的半圆形凹口8时,水和食物进入隔虫道4,再流入集中输虫道11,从出水口流出,并沿出水管15进入养殖盒,自动将一龄幼虫隔离转移;整个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可应用于大规模的养殖生产。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孵化过程中卵块要保持一定的湿度,让卵不至于干死,但也不能太湿,更不能浸泡在水中,否则卵会发霉长毛而死亡,严重影响孵化率;再就是要防止蚂蚁等天敌入侵取食卵块,所以,孵卵环境要相对封闭。

待半月或一月后卵块就会孵化,一般是在夜间孵化,有若干个孵化高峰,一般一次就有上百只甚至更多集中孵化。在卵块快孵化的时候,要加强管理,尤其是夜晚,要较为频繁地查看孵化情况,一旦发现孵化,第一时间将一龄幼虫用毛笔转移到提前准备好的养殖盒中去,这样能在孵化后的最短时间内将一龄幼虫隔离,最大程度地减少孵化后一龄幼虫之间的自相残杀,从而提高成活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