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垄平台栽培芸豆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492阅读:10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垄平台栽培芸豆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芸豆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垄平台栽培芸豆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芸豆(Phaseolus vulgaris L.)学名普通菜豆,为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Faboideae)菜豆属(Phaseolus)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用豆类之一,其籽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铜、钙、铁、镁、锰和锌),是许多国家十分重要的植物蛋白质营养来源,为解决贫困地区营养缺乏和人类繁衍生存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是发达地区调节膳食结构的良好食品。近些年,芸豆被认为可以作为肉类产品的替代食物,并且其体内含有较多酚酸、类黄酮、植物性荷尔蒙(异黄素)、花青素以及凝缩类单宁等物质,具有抗氧化性强、降低糖病患者的血糖指数,增加饱腹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粥样动脉硬化、抑制肿瘤细胞发展等功效,受到医学界和人民大众的广泛重视。

目前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芸豆,总面积为290万hm2,占全部食用豆类播种面积的40%,总产量达230万吨,占全部食用豆类总产量的30%。我国芸豆种植面积约100万hm2,总产量150万吨左右,是主要的出口粮食产品。2008年以来出口量一直在70~75万吨之间,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20%~30%,创汇在5~7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30%~40%,成为我国优势出口农产品之一。

我国芸豆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的高寒、冷凉地区种植,其中东北区的黑龙江、内蒙古是我国芸豆主产区,面积、产量占全国6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但与其他国家芸豆生产相比,我国芸豆产量还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提高单产是未来芸豆产业发展的方向,产量的提升对于促进芸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芸豆种植户耕作粗放,农民在芸豆生产上往往延续传统的芸豆匀密种植模式,常规的栽培模式芸豆产量低,机械化收获损失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垄平台栽培芸豆的方法。该方法中土壤通透性好,群体通风透光效果好,垄体温度更有利于芸豆的生长,本发明方法栽培的芸豆产量高,单株粒数和粒重显著增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垄平台栽培芸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秋整地起垄,在所述垄两侧设垄沟,所述垄设垄台,分别对垄沟和垄台中间部位进行深松,以起垄前的土地表面为基准,所述垄沟的深松深度为30~40cm,垄台中间的深松深度为15~30cm;

整地时,将基肥施于垄台中间;

将种肥施于播种位置下方;

在垄台上进行芸豆的播种,所述播种共3行,形成3条苗带,所述播种的行间距为25~30cm,所述芸豆的品种为直立或半蔓生型抗倒高产芸豆品种;

将追肥分别施于垄上左右两侧的苗带外侧,所述追肥施于垄台下方。

优选的是,所述垄的垄距为100~130cm,垄台宽度70~100cm。

优选的是,所述整地起垄过程中,每平方米中最大外径尺寸≥5cm的土块不超过5个。

优选的是,所述垄台的上表面与垄沟表面的垂直距离为15~25cm。

优选的是,垄间行距为垄沟两侧播种位置的水平距离,所述垄间行距为40~80cm。

优选的是,所述播种的株距为12~20cm;所述播种的深度为3~5cm;所述播种的密度为15~20万株/公顷。

优选的是,以垄台上表面为基准,所述基肥施用深度为15~20cm;所述种肥施于播种位置下方3~5cm;所述追肥施用在垄上左右两侧的苗带外侧水平距离10~15cm,深度13~18cm处。

优选的是,所述基肥、种肥和追肥施用的重量比为(2~3):(1~2):1。

优选的是,所述芸豆的品种为龙芸4号芸豆、龙芸5号芸豆、奶白花芸豆、英国红芸豆或紫花芸豆。

优选的是,所述追肥在花荚期进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垄平台栽培芸豆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土壤和群体通透性好、个体抗逆性强,大幅度增加了芸豆对水、肥、光、热等资源的利用,实现了芸豆丰产优质高效生产,通过对垄进行设计,使垄更利于储存热量;肥料的施用方式使得芸豆的肥料利用率更高;结合本发明栽培方法良好的土壤通透性和田间群体通风透光效果,本发明得到的芸豆单株粒数和粒重明显提升,芸豆产量也得到显著增加。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本发明方法栽培的芸豆增产可达14.68%,芸豆的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常规栽培模式高出7.92%、5.39%、6.44%,此外,其单株分枝数也明显高于常规栽培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芸豆栽培的大垄平台的正面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芸豆栽培的大垄平台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大垄平台栽培和常规栽培模式下芸豆的单株荚数;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大垄平台栽培和常规栽培模式下芸豆的单荚粒数;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大垄平台栽培和常规栽培模式下芸豆的千粒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垄平台栽培芸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秋整地起垄,在所述垄两侧设垄沟,所述垄设垄台,分别对垄沟和垄台中间部位进行深松,以起垄前的土地表面为基准,所述垄沟的深松深度为30~40cm,垄台中间的深松深度为15~30cm;

整地时,将基肥施于垄台中间;

将种肥施于播种位置下方;

在垄台上进行芸豆的播种,所述播种共3行,形成3条苗带,所述播种的行间距为25~30cm,所述芸豆的品种为直立或半蔓生型抗倒高产芸豆品种;

将追肥分别施于垄上左右两侧的苗带外侧,所述追肥施于垄台下方。

本发明的芸豆栽培的大垄平台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为芸豆栽培的大垄平台的正面剖视图:1表示垄沟深松部位、2表示垄台中间深松部位、3表示基肥的施用位置、4表示种肥的施用位置、5表示追肥的施用位置、6表示种子的播种位置。

在本发明中,秋整地起垄,在所述垄两侧设垄沟,所述垄设垄台,分别对垄沟和垄台中间部位进行深松,以起垄前的土地表面为基准,所述垄沟的深松深度为30~40cm,垄台中间的深松深度为15~30cm。

在本发明中,所述起垄的时间具体为10月中下旬,即在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秋季耕整地、起垄夹肥连续作业。

在本发明中,所述垄的垄距优选为100~130cm,更优选为110cm;所述垄台的宽度优选为70~100cm,更优选为80cm。

所述整地起垄过程中,每平方米中最大外径尺寸≥5cm的土块不超过5个,要保证垄台平整。

在本发明中,垄台的上表面与垄沟表面的垂直距离,即垄台的高度为15~25cm,更优选为18cm。

在本发明中,秋整地起垄时,将基肥施于垄台中间;所述播种优选在春季进行,播种前,将种肥施于播种位置下方;在垄两侧的播种位置外侧的垄台下方施加追肥。在本发明中,所述基肥、种肥和追肥组成优选相同,所述肥料包括重量份为40~70份的尿素、120~150份的磷酸二铵和40~60份的硫酸钾。所述基肥、种肥和追肥的原料更优选包括55~65份的尿素、130~145份的磷酸二铵和45~55份的硫酸钾。所述基肥、种肥和追肥的施用总量优选为每公顷200~280kg,更优选为230~265kg。本发明对所述的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技术人员熟知的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的市售产品即可,优选选取含N≥46%的尿素,含N≥18%、P2O5≥46%的磷酸二铵,含K2O≥50%的硫酸钾。

在本发明中,以垄台上表面为基准,所述基肥施用深度为15~20cm,更优选为18cm;所述种肥施于播种位置下方3~5cm;所述追肥施用在垄上左右两侧的苗带外侧水平距离10~15cm,更优选为12cm,深度13~18cm处,更优选为15cm。

在本发明中,所述基肥、种肥和追肥施用的重量比为(2~3):(1~2):1,更优选为2.5:1.5:1。

施用基肥和种肥以后,本发明选用直立或半蔓生型抗倒高产优质芸豆品种,优选在垄台上进行3行精量点播,中央苗带位于垄台中心,两侧苗带分别距离中央苗带25~30cm,即垄上行间距为25~30cm,更优选为26~28cm;垄间行距为垄沟两侧播种位置的水平距离,所述垄间行距优选为40~80cm,更优选为55~70cm;本发明播种的株距优选为12~20cm,更优选为15~18cm;所述播种密度优选为每公顷15~20万株,更优选为16~18万株/公顷;所述播种的深度优选为3~5cm,更优选为4cm。

在本发明中,所述芸豆的品种具体为龙芸4号芸豆、龙芸5号芸豆、奶白花芸豆、英国红芸豆或紫花芸豆。

在本发明中,所述追肥在花荚期进行。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大垄平台栽培芸豆的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但是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半蔓生型抗倒高产优质芸豆品种的栽培

秋整地起垄,垄距为130cm,垄台宽度为95cm,垄台的上表面与垄沟表面的垂直距离为20cm,以起垄前土地表面为基准,分别对垄沟和垄台中间部位进行深松,垄沟的深松深度为30cm,垄台中间的深松深度为20cm。垄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图1为芸豆栽培的大垄平台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芸豆栽培的大垄平台的俯视图。

秋季整地起垄时,将基肥施于垄台中间深度15cm处(以垄台上表面为基准);春季播种前,将种肥施于播种位置下方5cm处。

随后,在垄台上进行芸豆精量点播,共设3行,垄上苗带行间距为28cm,垄间行距为74cm,播种的株距为15cm,播种密度每公顷15.5万株,播种的深度为5cm;于花荚期,在垄上左右两侧的苗带外侧水平距离15cm,深度16cm处追肥。

基肥、种肥和追肥施用的重量比为2:1.5:1。每公顷施加的基肥、种肥和追肥总量为260kg,每公顷农田土壤总共施用60份的尿素(N≥46%),145份的磷酸二铵(N≥18%、P2O5≥46%)和55份的硫酸钾(K2O≥50%)。

实施例2

直立型抗倒高产优质芸豆品种的栽培

秋整地起垄,垄距为110cm,垄台宽度为80cm,垄台的上表面与垄沟表面的垂直距离为22cm,以起垄前土地表面为基准,分别对垄沟和垄台中间部位进行深松,垄沟的深松深度为35cm,垄台中间的深松深度为25cm。垄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图1为芸豆栽培的大垄平台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芸豆栽培的大垄平台的俯视图。

秋季整地起垄时,将基肥施于垄台中间深度20cm处(以垄台上表面为基准);春季播种前,将种肥施于播种位置下方4cm处。

随后,在垄台上进行芸豆精量点播,共设3行,垄上苗带行间距为25cm,垄间行距为60cm,播种的株距为15cm,播种密度每公顷18万株,播种的深度为4cm;于花荚期,在垄上左右两侧的苗带外侧水平距离12cm,深度18cm处追肥。

基肥、种肥和追肥施用的重量比为2.5:1.5:1。每公顷施加的基肥、种肥和追肥总量为240kg,每公顷农田土壤总共施用55份的尿素(N≥46%),135份的磷酸二铵(N≥18%、P2O5≥46%)和50份的硫酸钾(K2O≥5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大垄平台栽培芸豆的方法,进行芸豆的栽培。2014~2015年在黑龙江省肇源县、杜蒙县、尖山农场、二龙山农场、龙门农场、双峰农场选取6个试验点,栽培结果如表1所示,芸豆大垄平台栽培模式2年平均产量,比常规栽培模式增产14.68%。

表1 2014~2015年不同试验点芸豆产量比较

以2014~2015年黑龙江省尖山农场的田间试验产量构成因素调查数据为例(图1~图3),2014年大垄平台栽培模式下芸豆的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分别比常规栽培模式高出7.92%、5.39%、6.44%;2015年大垄平台栽培模式下芸豆的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分别比常规栽培模式高出9.08%、5.23%、4.64%,其中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均达显著水平(P<0.05)。由此可见,在种植密度一定的条件下,大垄平台栽培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实现单株粒数和粒重的提升,进而促进芸豆产量的明显增加。。

由表2可以发现,不同栽培模式下芸豆的相关农艺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常规栽培模式下芸豆株高明显(P<0.05)高于大垄平台栽培模式4.81%~6.01%,这可能是由于在大垄平台栽培条件下,芸豆植株在生长旺盛期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得到改善,常规栽培模式由于郁闭程度相对较大,个体植株为接受更多阳光而出现植株高度增加的现象。单株分枝数方面,大垄平台栽培模式也比常规栽培显著多0.8~0.9个,这说明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大垄平台栽培模式在保证适宜群体优势的同时,可进一步促进个体优势的发挥。但不同栽培模式条件下,芸豆主茎节数、荚长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表2不同栽培模式下芸豆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