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塘鳢工厂化外循环水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71485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鱼类工厂化养殖方法,尤其涉及尖塘鳢工厂化外循环水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尖塘鳢属鱼类(Oxyeleotris),俗名笋壳鱼(Marble goby),分类上属鲈形目(Percifomes)、虾虎鱼亚目(Gobioidei)、塘鳢科(Eletridae),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刺少,是名贵的食用鱼,深受我国和日本、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消费者喜爱,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尖塘鱧池塘养殖已取得较大成就,仅在珠三角地区,每年养殖面积达8000亩以上,但养殖技术单一,生产养殖存活率偏低,病害较多,安全养殖缺乏控制,严重影响尖塘鱧产业的健康发展。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一种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电子工程于一体,节能、节水、环保、高效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它是依据养殖对象的生理特征要求,通过对关键的养殖生产技术环节进行监控,使养殖技术参数指标始终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通过生物技术不断改善水体环境,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无公害水产品的新型养殖方式。

近年来不少从业者照搬其它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式养殖尖塘鱧,但由于缺乏对尖塘鱧养殖生态特点的认识,导致养殖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尖塘鳢工厂化外循环水生态养殖方法。本发明采用工厂化外循环水的养殖方式,不仅适合尖塘鱧的养殖生态特性,还不受气候环境影响,具有易操作、成本低、节水、生态、单位面积生产量高等优点,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可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尖塘鳢工厂化外循环水生态养殖方法,采用工厂化外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进行养殖;所述工厂化外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包括养殖车间和水处理系统,所述水处理系统由生态集污处理池、生物过滤池、微生物富集池和水泵组成;所述养殖方法选择云斑尖塘鳢和杂交尖塘鳢,放养规格为25~60g,放养密度50~80尾/m2,投喂饲料鱼和人工配合饲料,养殖车间控制水温在18~32℃。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车间和水处理系统的水体体积之比不大于1:3。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车间有控温设施和进排水设施,排水口略高于水处理系统的最高水位。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车间是半径2~3m圆形玻璃缸或者由传统育苗水泥池改造而成的进排水方便的养殖池,所述养殖车间的面积为12~27m2,高1~1.2m,养殖过程保持水深0.65~0.8m。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集污处理池、生物过滤池、微生物富集池均为普通土池,依傍车间建设,面积均为0.8~1.2亩,水深1.4~1.6m,在池底安装纳米气管充气,冬季搭建简易温棚,保持水温18℃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集污处理池为一级水质生态处理池,通过放养鲮鱼直接摄食养殖车间排出的粪便、残饵,鲮鱼放养密度80~120万尾/亩。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过滤池为二级水质生态处理池,通过种植水浮莲吸收营养盐、放养鲢鱼控制浮游生物、放养草鱼控制水浮莲过量繁殖,进一步净化水质,水浮莲面积占水面的1/2~2/3,鲢鱼放养密度80~100尾/亩,草鱼放养密度50~80尾/亩。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富集池为终级水质生态处理池,池中吊挂多个“之”型网布,作为有益微生物的附着物,并每周泼洒芽孢菌和光合细菌作为有益微生物。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车间的排水由管道自动流入生态集污处理池,经鲮鱼摄食处理、沉淀后,经相通PVC管道流入生物过滤池,经水浮莲、鲢鱼处理后再通过PVC管道进入微生物富集池,经曝气及有益微生物处理后由水泵送入养殖车间,水处理系统每天将水循环4次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水处理系统运行期间,在生态集污处理池,每次收捕较大规格鲮鱼后及时补充较小规格鲮鱼;生物过滤池中的水浮莲过渡繁殖超过2/3水面时,及时清除多余部分;微生物富集池每周泼洒芽孢菌和光合细菌作为有益微生物,当网布上菌床过厚时每亩放入60~80尾金钱鱼清理;所述水处理系统每天补充占总水量约2%的深井淡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备简易、运行成本低,可操作性强。

水处理循化利用技术是工厂化养鱼的核心技术之一。当前,国内外工厂化养鱼中采用的水处理方式多属于“设备型”,成型设备的大量使用,导致工厂化养殖存在造价高、能耗大等问题,很难应用推广。本发明利用养殖车间与普通池塘进行科学搭配,设备简易、运行成本低,可操作性强,且具有明显的生态型特点,适合我国国情,将是今后工厂化养殖发展重要方向之一。

2、外循环水系统“生态型”特点突出,节水、生态、养殖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水处理系统,将外塘作为水处理核心环节,通过放养生态鱼类、种植水草、安置菌床等手段,巧妙的去除养殖粪便、残饵,吸收和转化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从而达到高效净化水质,循环利用的效果,能使养殖品种在最佳环境下达到最快的生产速度。实践结果表明,尖塘鳢工厂化外循环水生态养殖方法作为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新途径,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饵料、污物处理、水质等各因素或环节进行人工控制或自动控制,在1m3水体可养殖产出50kg以上商品鱼,养殖成活率在90%以上,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实现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有效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尖塘鳢工厂化外循环水生态养殖方法:

1、系统的组成

采用工厂化外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进行养殖,该系统包括养殖车间和水处理系统,为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养殖车间和水处理系统的水体体积之比不大于1:3。

(1)养殖车间

养殖车间须具有控温设施,夏天通风,冬天保温或加温,控制水温在18~32℃,养殖车间具备进排水设施,且要求地势较高,排水口略高于水处理系统的最高水位;养殖车间可以是半径2~3m圆形玻璃缸,也可以将传统的育苗水泥池稍作改造成进排水方便的养殖池,养殖车间面积以12~27m2为好,高1~1.2m,养殖过程一般保持水深0.65~0.8m。

(2)水处理系统构成

水处理系统主要由生态集污处理池、生物过滤池、微生物富集池和水泵等组成。三池均为普通土池,依傍车间建设,面积均为0.8~1.2亩,水深1.4~1.6m,在池底安装纳米气管充气,冬季需搭建简易温棚,保持水温18℃以上。生态集污处理池为一级水质生态处理池,通过放养鲮鱼,直接摄食养殖车间排出的粪便、残饵等,鲮鱼放养密度80~120尾/亩;生物过滤池为二级水质生态处理池,通过种植水浮莲吸收营养盐、放养鲢鱼控制浮游生物、放养草鱼控制水浮莲过量繁殖等措施,进一步净化水质,水浮莲面积占水面的1/2~2/3,鲢鱼放养密度80~100尾/亩,草鱼放养密度50~80尾/亩;微生物富集池为终级水质生态处理池,池中吊挂多个“之”型网布,作为有益微生物的附着物,并每周泼洒适量的芽孢菌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

2、水处理系统运行

(1)水流程

养殖车间的排水由管道自动流入生态集污处理池,经鲮鱼摄食处理、沉淀后,经相通PVC管道流入生物过滤池,经水浮莲、鲢鱼等处理后再通过PVC管道自动进入微生物富集池,经曝气及有益微生物处理后由水泵送入养殖车间,从而实现净化处理、闭合的内外循环连续运行。水处理系统每天水循环处理量为2000多吨,每天将水循环4次以上。

(2)运行管理

水处理系统运行期间,在生态集污处理池,根据需要在每次收捕较大规格鲮鱼后需及时补充适量较小规格鲮鱼;生物过滤池中的水浮莲过渡繁殖超过2/3水面时,需及时清除多余部分;微生物富集池每周泼洒适量的芽孢菌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而当网布上菌床过厚时每亩放入60~80尾金钱鱼清理,以保持适量的有益微生物。水处理系统每天补充占总水量约2%的深井淡水。

3、养殖管理

养殖品种为云斑尖塘鳢和杂交尖塘鳢,放养规格为25~60g,放养密度50~80尾/m2,投喂鲮鱼和人工配合饲料。

除实施例1~2对养殖条件有具体说明之外,其他养殖条件均按照上述的养殖方法。

实施例1

养殖车间2组,4m*4m的水泥池共16个,5m*5m的水泥池共16个,总养殖面积656m2,池水深度保持在0.70m,共计养殖水体459m3。各池均配置进排水及增氧设施,并保持微流水。养殖用水水温最高31.5℃,最低19.8℃,年平均水温26.7℃。养殖品种为云斑尖塘鳢和杂交尖塘鳢,放养平均规格为13.5cm、39g,平均放养密度65尾/m2,1年共放养42640尾。饲料采用鲮鱼等饵料鱼以及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期间不施用任何药物。养殖成活率为92.3%,平均规格590g/尾,养殖总产量23220Kg。平均每平方养殖产出35.4kg,每立方水体养殖产出50.5kg。

实施例2

养殖车间和水处理系统的水体体积之比大约是1:2。养殖车间为10个半径3m的圆形玻璃缸和10个4m*4m的水泥池,高1.2m,池水深度保持在0.80m。各池均配置进排水及增氧设施,并保持微流水。生态集污处理池、生物过滤池、微生物富集池依傍车间建设,面积均为1.0亩,水深1.5m。养殖用水水温最高31.2℃,最低19.5℃,年平均水温26.1℃。养殖品种为云斑尖塘鳢和杂交尖塘鳢,放养平均规格为13.8cm、42g,平均放养密度59尾/m2。饲料采用鲮鱼等饵料鱼以及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期间不施用任何药物。养殖成活率为93.5%,平均规格602g/尾。平均每平方养殖产出36.2kg,每立方水体养殖产出51.3kg。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