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的生态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99931发布日期:2019-03-14 00:12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泥鳅的生态育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方法,具体为泥鳅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泥鳅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嫩苗5万-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锹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稻田养鳅。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所以泥锹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稻田建设与养其他鱼类一样,在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字型。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万-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一般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30-50千克。此外,在种藕、植莲、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可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一般亩放千尾左右,只要饲养管理得当,水面收入可以提高。家庭养鳅。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幽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嫩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膳、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总结上述泥鳅的养殖,可以分析目前的泥鳅技术中,泥鳅育苗过程中规格苗的成活率较低,主要原因是:1.泥鳅水花开口饵料难于持续供给,目前主要开口饵料为轮虫,轮虫高峰期维持时间段,难于实现持续生产;2.泥鳅苗呼吸转换发育阶段死亡率高;3.泥鳅苗存活率低(20-30%),泥鳅工厂化育苗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的泥鳅养殖方法,解决了开口饵料的持续培育供给,且成本低廉;

呼吸转换发育阶段成活率高,且设施简单,养殖密度高等难题。

具体如下

一种泥鳅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种鳅选育、催产、孵化按常规流程进行(该方法采用文献: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朱光来,2012);

(2)开口饵料培育,在有机质丰富的水域采集草履虫,每天滴加3-10滴大骨汤或酸奶,培养3-5天得草履虫种子;将青草晒干后于50-80℃热水浸泡,冷却后加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静置20-30h得到青草液,将该青草液稀释100倍作为草履虫培养液;

(3)开口饵料取用,将草履虫培养液培养5-10天后的,舀取其表面的液体作为开口饵料,再补充等量的稀释100倍的青草液,保持与步骤2)中的培养液的液面不变,可利用一周,一周后重复制作开口饵料;

(4)泥鳅水花开口与培育,在遮阴培养条件下,控制培养池中水温23-26℃,水深25-30cm,持续充氧,泥鳅苗出膜48小时后投放于培养池中,并投喂步骤(3)中获取的开口饵料,培养池水体中的草履虫数量为每毫升3个以上,持续喂养7-10天,直至鱼苗长1cm后投喂水蚯蚓或水蚤;

(5)呼吸转换阶段培养

接步骤(4)培养至20天,鱼长1.5-2cm时,开始进入呼吸转换阶段培养,降低培养水位至10-15cm,停止充氧,进行呼吸转换训练,同时训练饲喂人工饲料,到育苗正常肠呼吸时结束,即可完成泥鳅的生态育苗,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每平方米培养0.5-1万尾泥鳅。

所述的呼吸转换训练是在自制的呼吸转换训练装置下进行的,所述的呼吸转换训练设施用直径5cm的PVC塑料管或竹子做成水平浮排,每根间距40cm,调整浮力使塑料管或竹子有2cm露出水面,塑料管或竹子两侧固定直径1mm塑料软管,保证浮排放入水中后塑料软管与水面平行并淹没水下0.5-2cm,塑料软管末端密封,塑料软管正对水面上部每个1cm针刺小孔,塑料软管连接充氧机,使充氧机开启时塑料软管小孔中有气泡产生并附着在PVC塑料管壁上供泥鳅苗吞食,每小时开启3秒,浮排在培养池中设置面积占5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呼吸转换训练装置,该装置包括矩形玻璃缸,玻璃缸上设置有多根PVC管材,PVC管材两边固定有直径1mm塑料软管,塑料软管末端密封,塑料软管正对水面上部每隔 1cm针刺小孔,塑料软管连接充氧机。

附图说明

图1为呼吸转换训练设施的主视图,其中1.玻璃缸,2.PVC管材,3.充氧机,4.塑料软管,5.时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技术流程:

1.种鳅选育、催产、孵化按常规流程进行。

2.开口饵料培育

草履虫种质采集:有机质丰富的水域采集草履虫

草履虫种群扩大培养:大骨汤+酸奶发酵3天,每天滴数滴于草履虫种质中,3天长满。

开口饵料培养:青草晒干、热水浸泡、冷却后加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静置24h为培养液A;将A稀释100倍为B液,用B液接种草履虫,培养。

3.开口饵料取用

将步骤2中的开口饵料培养7天后,舀取开口饵料表面液体,其含有大量草履虫作为开口饵料使用。向开口饵料中补充稀释100倍的A液,保持液面不变,可利用一周,一周后重复制作B液接种草履虫。

4.泥鳅水花开口与培育

室内遮阴培养,水温23-26℃,水深25-30cm,持续充氧。泥鳅苗出膜后48小时投放于培养池中,并投喂步骤3中获取的开口饵料。维持培养水体中草履虫数量为每毫升3个以上。使用开口饵料持续喂养7-10天,直至鱼苗长1cm,此后投喂水蚯蚓或水蚤。

5.呼吸转换阶段培养

接步骤4培养至20天,鱼长1.5-2cm时,开始进入呼吸转换阶段培养。降低培养水位至10-15cm,停止充氧,增加呼吸转换训练设施。

6.呼吸转换训练设施

用直径5cm的塑料管或竹子做成浮排,每根间距40cm,塑料管或竹子两侧固定直径1mm透明软管,保证浮排放入水中后塑料软管淹没1cm,塑料软管末端密封,塑料软管正对水面部分针刺小孔,以便塑料软管没入水下1cm充气时产生气泡,气泡附着在5cm的塑料管管壁。塑料软管连接充氧机,每小时开启3秒,保证5cm的塑料管管壁附着有大量小气泡。浮排大小形状不限,培养池中设置面积占50%。鱼苗投喂水蚯蚓或水蚤,同时训练饲喂人工饲料,到育苗正常肠呼吸时结束。

7.按照上述方法每平方米培养0.5-1万尾。

该方法泥鳅存活率达95%及以上,且捕捞的泥鳅长势均匀,均为8-10cm,其养殖密度比泥土中养殖密度高5-6倍。

采用本发明的装置配合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养殖泥鳅,适合泥鳅的生活习性及生长条件,泥鳅体内基本无细菌残留,肉质肥美,营养全面,适合各种人群食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