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虫害大豆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11092发布日期:2018-08-07 17:5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虫害大豆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中国古称菽,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科植物。大豆呈椭圆形、球形,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故又有黄豆、青豆、黑豆之称。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

大豆植株直立,有分枝,高度从几厘米到2米以上。自花授粉,花白色或微带紫色。种子为黄、绿、褐、黑或双色,每个荚果内含1至4粒种子。大豆在各类土壤中均可栽培,但在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旺盛。晚霜过后播种,9、10月成熟。一般要等大豆落叶后种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进行收割,以便贮藏。

而大豆在种植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环境、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是大豆的新品种,这样在种植的时候就会带来各种各样不同的麻烦,会降低种植效率、降低产量,会降低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方法合理、种植方便、种植效果良好的一种防虫害大豆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虫害大豆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地与整地:选择大麦、小麦、油菜为前茬,实行三年以上不同作物的合理轮作;

步骤二、增施农肥、合理利用化肥:亩施优质农肥1500kg,农肥与化肥结合施用,施肥量为磷酸二铵135kg/公顷、尿素45kg/公顷、钾肥60kg/公顷。利用播种机进行两次施肥,并做到分层深施。第一次播种前把施肥总量70%的化肥施入种下15cm处,第二次把其余化肥全部做种肥随播种施入种下5-7cm处,如有缺肥的症状可适当追施大豆叶面肥1-2次;

步骤三、药剂拌种、适时播种:种子精选后用大豆种衣剂提前进行拌种包衣,在播种时期上,以地表面5cm处的土壤地温稳定通过7-8℃为标准。播种过程中,要做到播种镇压连续作业,播后隔日用“v”型镇压器进行补压;

步骤四、田间管理:幼苗出土后要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在子叶展开时间苗。根据豆苗生育状况进行2-3次中耕,第一次中耕以第一片真叶出现时为宜,深度不超过3.5cm,第二次中耕在出现3-4片复叶、子叶发黄时进行,深度为4.5cm,第三次中耕在苗高18-22cm,开花前进行,宜浅耕,培土高度高于子叶节1-3cm。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防虫害大豆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地与整地:选择大麦、小麦、油菜为前茬,实行三年以上不同作物的合理轮作;

步骤二、增施农肥、合理利用化肥:亩施优质农肥1500kg,农肥与化肥结合施用,施肥量为磷酸二铵135kg/公顷、尿素45kg/公顷、钾肥60kg/公顷。利用播种机进行两次施肥,并做到分层深施。第一次播种前把施肥总量70%的化肥施入种下15cm处,第二次把其余化肥全部做种肥随播种施入种下5-7cm处,如有缺肥的症状可适当追施大豆叶面肥1-2次;

步骤三、药剂拌种、适时播种:种子精选后用大豆种衣剂提前进行拌种包衣,在播种时期上,以地表面5cm处的土壤地温稳定通过7-8℃为标准。播种过程中,要做到播种镇压连续作业,播后隔日用“v”型镇压器进行补压;

步骤四、田间管理:幼苗出土后要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在子叶展开时间苗。根据豆苗生育状况进行2-3次中耕,第一次中耕以第一片真叶出现时为宜,深度不超过3.5cm,第二次中耕在出现3-4片复叶、子叶发黄时进行,深度为4.5cm,第三次中耕在苗高18-22cm,开花前进行,宜浅耕,培土高度高于子叶节1-3c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防虫害大豆的栽培方法,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选地与整地,增施农肥、合理利用化肥,药剂拌种、适时播种,田间管理,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七大步骤,上述施肥方法的成本不高,步骤非常的清晰,适合各种品种的大豆的种植栽培。本发明方法合理、实行方便、施肥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邹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绿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0.30
技术公布日:2018.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