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秦艽林地间仿野生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8025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秦艽林地间仿野生种植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秦艽林地间仿野生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的干燥根,性平,味苦、辛,属于名贵中药材,具有散祛湿,和血舒筋的功能,可治疗关节炎、黄疸等病症,常用于中药方剂中。主产于甘肃,山西、宁夏等省区。秦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6~50cm。主根粗长呈长圆锥形扭曲不直,须根扭结或黏结成一个圆柱形的根。基部被残叶纤维包围,茎直立或斜生。基生叶密集成莲座状;茎生叶为对生,较小,基部连合;叶片呈披针形或矩圆形;聚伞花序;蒴果呈矩圆形;种子为深黄色呈椭圆形。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秦艽喜潮湿冷凉气候,耐寒,忌强光,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的腐殖土和砂壤土为好;地下部分可忍受-25℃低温。在干旱季节,易出现灼伤现象,特别是叶片,在烈日直射下易变黄和枯萎。每年从根茎部分生出一个地上茎,生长年限较长的地上茎多簇生。通常每年5月下旬返青,6月下旬开花,8月种子成熟,年生育期约100天。在低海拔而温暖地区,花果期一般推迟,生长期相应延长。种子发育宜在较低湿度条件下萌发,发芽适温为20℃左右,最低萌发温度为8~10℃,同时超过30℃则对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如用低浓度赤霉素萘乙酸等溶液浸种24小时,可明显促进种子萌发,种子寿命为1年。

秦艽主要依靠种子进行繁殖,其种子体积小,具有后熟作用。秦艽生长喜阴温,出苗期需高度阴湿,在北方的生长期限为4~5年,且能和杂草共生,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大面积种植由于遮阴措施跟不上,秦艽种子存在发芽率低、发芽不整齐,在农田种植秦艽很难大面积推广,不容易形成规模。目前种植方法成本高,消耗大量人力劳动,所得秦艽药用价值低,重金属含量高,病害虫多。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秦艽林地间仿野生种植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秦艽林地间仿野生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退耕还林2~3年的向阳的林地,待播;

(2)选取饱满成熟的种子,将种子用35~40℃的温水浸种半小时,捞出浮在水面上的瘪粒,取出稍晾;

(3)将处理后的种子与干净细河砂按1:3的比例混合,按每亩0.8~1.2kg的播种量撒播于已选好的林地。

可选地,所述秦艽种植的播种季节为春夏季之间进行撒播。

可选地,所述秦艽种植的行距为20cm~30cm。

可选地,还包括:采挖后的秦艽剪掉茎叶和根须,用清水洗净,待根呈现乳白色,置于专用场地或架子上晾晒,待根变软时,继续堆放3~7d进行“发汗”,秦艽颜色呈现灰黄色或黄色时,摊开晒干,装包。

可选地,采挖时使用三叉铁锹,遵守挖大留小的原则。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林地套种秦艽,由于秦艽为多年生浅根系植物,采挖时不会对树木造成破坏,在树林和杂草的遮蔽下,可有效解决秦艽出苗期和幼苗期需要高度阴湿的问题。秦艽是多年生药材,在种植后第三年开始开花产籽,成熟后,种子会自动掉落,在腐质土丰富的林地来年就会发芽,种植后第四年开始轮流采挖,同时挖大留小,所种植地块每年都会有秦艽生长,容易形成规模。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秦艽林地间仿野生种植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秦艽林地间仿野生种植方法流程图。

实施例1

一种秦艽林地间仿野生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退耕还林2~3年的向阳的林地,待播。

S2:选取饱满成熟的种子,将种子用35~40℃的温水浸种半小时,捞出浮在水面上的瘪粒,取出稍晾。

S3:按行距20cm~30cm用开沟器开沟,沟深1cm,将处理后的种子与干净细河砂按1:3的比例混合,春播期为3月至5月,以土壤解冻、气温稳定通过0℃为宜;每亩1kg的播种量均匀撒播于已选好的林地。

S4:采挖后的秦艽剪掉茎叶和根须,用清水洗净,待根呈现乳白色,置于专用场地或架子上晾晒,待根变软时,继续堆放3~7d进行“发汗”,秦艽颜色呈现灰黄色或黄色时,摊开晒干,装包。

退耕还林2~3年的土地里长有杂草,秦艽可与杂草共生共存,同时起到遮阳的作用,而且退耕还林2~3年的土地肥沃,质地松软。此种植方法成本低,节约人力,所得秦艽主根发达,有效成分含量高,分支少,同时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较低,药用价值高。

实施例2

一种秦艽林地间仿野生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退耕还林2~3年,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向阳的林地,待播。

S2:选取饱满成熟的种子,将种子用35~40℃的温水浸种半小时,捞出浮在水面上的瘪粒,取出稍晾。

S3:按行距20cm~30cm用开沟器开沟,沟深1cm,将处理后的种子与干净细河砂按1:3的比例混合,夏播期为6月至7月;每亩1kg的播种量均匀撒播于已选好的林地,用铁耙松土、整平。

S4:秦艽生产缓慢,种植三年后才开花产籽,应在秦艽种植生长4年后于秋季采挖。因为种植3年后秦艽自行产籽,掉落的种子于第二年春季就可发芽。因为林地间作秦艽生长环境差异较大,秦艽生长发育一致性差,所以采挖时注意挖大留小。把挖后的根除掉茎叶、根须和泥土,用清水洗净,使根呈现乳白色,再放在专用场地或架子上晾晒,待根变软时,继续堆放3-7d时进行"发汗",至颜色呈现灰黄色或黄色时,再摊开晒干即可,小秦艽采挖后先趁鲜搓去黑皮,然后晒干装包即可。

退耕还林2~3年的土地里长有杂草,秦艽可与杂草共生共存,同时起到遮阳的作用,即杂草的存在对秦艽的生长有多方面的益处,可以有效利用退耕还林地,也免去了像其他作物须进行锄草的麻烦,而且退耕还林2~3年的土地肥沃,质地松软。种植后,采用此法,不需要对秦艽进行其他方面的管理,等其成熟后进行采摘即可,遵守挖大留小的原则,可以持续保证秦艽的生长规模。此种植方法成本低,节约人力,所得秦艽主根发达,有效成分含量高,分支少,同时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较低,药用价值高。

本发明的秦艽种植主要利用退耕还林地的林间土地资源,模仿野生环境种植秦艽。不仅不产生废气、废水、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和其它任何污染物,而且将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组成部分。林地间作秦艽技术满足了秦艽喜潮湿、忌强光、喜生长在富含腐殖质的山区等特点,特别适合在西北高海拔区、相对阴湿的退耕还林地大面积发展种植。秦艽可在春夏秋三季进行播种,只要不出现冻土现象均可以进行播种。

关于上述实施例,其中各个步骤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