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玉米褐斑病的杀菌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3472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剂,具体是一种防治玉米褐斑病的杀菌剂,属于农业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植物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常常混合发生。化学防治是减轻病害损失、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途径。有些杀菌剂防治谱较窄,农民必须多种杀菌剂一起使用。但是,长期、大量地应用化学杀菌剂,病菌会对其产生抗药性使得防效迅速下降,不得不加大用量。化学杀菌剂的滥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新型生物杀菌剂的开发是破解上述两难选择的重要方法。关于帚天人菊素C与葫芦素A的复配的杀菌组合物防治玉米褐斑病目前尚无人报道过。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有帚天人菊素C的杀菌组合物,它是将两种不同结构、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成分进行复配,是扩大防治谱和提高药效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避免或延缓病害对新成份抗性的产生。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发明人将帚天人菊素C与葫芦素A配合,用于防治作物的病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玉米褐斑病的杀菌剂包含两种主要有效成分:帚天人菊素C(CAS登录号6995-12-6)与葫芦素A(CAS登录号6040-19-3)。所述的帚天人菊素C与葫芦素A的重量份数之比为,25:1-1:1.有效成分占总重量的1%~90%。。该组合物可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种衣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颗粒剂、水分散粒剂。本发明通过将帚天人菊素C与葫芦素A配伍在特定的比例下发现具有很好的协同防治玉米褐斑病的作用,特别是在帚天人菊素C与葫芦素A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0:1-13:1之间,其协同防治玉米褐斑病效果非常的明显,整个药剂成本较低,毒性较小。具体实施方式帚天人菊素C(CAS登录号6995-12-6)与葫芦素A(CAS登录号6040-19-3)市场均有销售。实施例1帚天人菊素C与葫芦素A的重量份数之比为,20:1,所述的帚天人菊素C与葫芦素A的重量之和占药剂总重量的9%、有机硅消泡剂0.2%、十二烷基苯磺酸钙8%、黄原胶0.1%、乙二醇5%、去离子水补足100%。实施例2与实施1相同,不同在于,帚天人菊素C与葫芦素A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5:1。实施例3与实施1相同,不同在于,帚天人菊素C与葫芦素A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3:1。实施例4与实施1相同,不同在于,帚天人菊素C与葫芦素A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0:1。实施例5与实施1相同,不同在于,帚天人菊素C与葫芦素A的重量份数之比为,5:1。实施例6与实施1相同,不同在于,帚天人菊素C与葫芦素A的重量份数之比为,2:1。实施例7与实施1相同,不同在于,帚天人菊素C与葫芦素A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1。实施例8与实施1相同,不同在于,帚天人菊素C与葫芦素A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2。实施例9与实施1相同,不同在于,帚天人菊素C与葫芦素A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6。室内试验:一、室内生测试验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菌株的EC50值,按共毒系数计算方法,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确定混剂的增效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通常选择EC50较低者),进行计算:单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某单剂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单剂的毒力指数×A单剂在混剂中所占比例+B单剂的毒力指数×B单剂在混剂中所占比例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单剂的EC50值/混剂的EC50值×100共毒系数=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共毒系数分级:CTC大于120时混剂具有协同增效性,CTC小于80时为拮抗,CTC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帚天人菊素C:葫芦素A不同配比对玉米褐斑病菌的室内生测结果。处理试剂共毒系数CTC防治效果%帚天人菊素C:葫芦素A(20:1)101.255帚天人菊素C:葫芦素A(15:1)94.152帚天人菊素C:葫芦素A(13:1)184.190帚天人菊素C:葫芦素A(10:1)224.395帚天人菊素C:葫芦素A(5:1)102.348帚天人菊素C:葫芦素A(3:1)87.644帚天人菊素C:葫芦素A(1:1)96.346帚天人菊素C:葫芦素A(1:6)91.333由表的测定结果可知,当帚天人菊素C:葫芦素A配比在10:1-13:1之间时,对于玉米褐斑病菌共毒系数均大大高于15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其他比例混合,共毒系数不明显。并且其防治效果也大大高于其他组。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