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可封闭的光伏生态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6966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生态房。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光伏组件被应用于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而被太阳能光伏组件下方的土地未得到有效利用。若能使阳光照入太阳能光伏组件下方,并在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下方种植农作物、花卉、中草药等植物,另外若还能够根据植物的不同种类或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调节透光率、温度、湿度等,则会更加利于植物生长,较大提高阳光和土地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部可封闭的光伏生态房,其可调节光伏生态房内的透光率、温度或湿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顶部可封闭的光伏生态房,包括多个用于安装在地面上形成支承的立柱、设在所述立柱上端部的框架、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多个光伏组件,所述框架的下方形成有用于种植植物和/或养殖动物的空间,该光伏生态房还包括用于全部或部分封闭上述空间顶部的顶部遮盖机构,所述顶部遮盖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卷膜装置,所述卷膜装置包括卷轴、可卷绕和解卷地绕设于所述卷轴上的膜、用于带动所述膜展开的牵引索,所述膜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拉杆,所述牵引索和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顶部遮盖机构的卷膜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优选地,所述框架由多个上导轨构成,所述上导轨包括多个分别沿横向延伸的横向导轨,多个所述横向导轨沿纵向间隔设置,最前侧的横向导轨的后表面上开设有上插槽,最后侧的横向导轨的前表面上开设有上插槽,位于最前侧横向导轨和最后侧横向导轨之间的横向导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分别开设有上插槽,各所述上插槽分别沿横向延伸,顶部遮盖机构的卷膜装置设置在两个横向导轨之间,且该卷膜装置的拉杆的前后端部、膜的前后侧部以及牵引索分别位于上述横向导轨的上插槽内。更优选地,任意相邻两个横向导轨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卷膜装置。更优选地,所述卷膜装置设置在所述横向导轨的左端部、右端部二者之一上,另一者上设置有供牵引索绕过的定滑轮。优选地,所述牵引索饶设与卷筒上并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卷膜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膜收卷的收卷装置,所述收卷装置包括可由第二电机驱动转动且转动方向与卷筒的转动方向相反的副轴,所述卷轴和副轴均设置有齿轮且卷轴的齿轮和副轴的齿轮相互啮合。优选地,所述膜为透光膜、遮光膜或反射膜。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将卷膜装置的膜全部或部分展开,将光伏生态房的顶部全部封闭或部分封闭,可调节光伏生态房空间内的透光率、温度和湿度,从而可适应不同植物(如喜阴植物、喜阳植物等)或动物对光照、温度及湿度的需求,在不影响顶部光伏组件对阳光的接收需求的情况下,保证下方的土地具有较高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光互补的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伏生态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侧部封闭,顶部未封闭;附图2为附图1中的光伏生态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侧部封闭,顶部部分封闭;附图3为附图1中的光伏生态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侧部封闭和顶部均封闭;附图4为附图1中的卷膜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1中的光伏生态房的正视图;附图6为附图1中的光伏生态房的局部示意图,其中侧部和顶部均未封闭;附图7为附图1中的光伏生态房的局部示意图,其中侧部封闭,顶部未封闭;附图8为附图1中的光伏生态房的局部示意图,其中侧部封闭,顶部部分封闭;附图9为附图1中的光伏生态房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示意图,其中侧部和顶部均未封闭。上述附图中:1、立柱;21、横向导轨;22、纵向导轨;3、下导轨;4、上插槽;5、侧插槽;60、外壳;62、膜;620、门体;63、拉杆;64、钢索;7、光伏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中述及的横向和纵向是根据本领域人员的习惯和为了方便叙述而定义,不限定具体的方向,如,横向对应于附图5中纸面的左右方向,纵向则对应于附图5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参照附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封闭的光伏生态房,包括多个阵列式分布的竖直立柱1、水平设在立柱1上端的框架、安装在框架上的多个光伏组件7。各立柱1的下端通过混凝土柱基安装在地面上为整个光伏生态房提供支承。框架的下方具有用于种植农作物、中草药等植物和/或养殖动物的空间,光伏组件7成行且成列排布,用于将接收到的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该光伏生态房通过光伏组件7发电,光伏组件7下方的土地用于种植或养殖,实现农光互补。该光伏生态房还包括用于全部或部分封闭上述空间顶部的顶部遮盖机构和/或用于全部或部分封闭上述空间侧部的侧部遮盖机构,用于调节空间内透光率、湿度或温度。框架由多个上导轨构成。上导轨包括多个分别沿横向延伸的横向导轨21、两个沿纵向延伸的纵向导轨22。多个横向导轨21沿纵向等间隔设置,各横向导轨21的左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纵向导轨22,各横向导轨21的右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另一纵向导轨22。其中各横向导轨21的下表面和立柱1的上端固定连接,光伏组件7的支架下端则和各横向导轨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横向导轨21和纵向导轨22优选采用截面大致为矩形的钢型材。顶部遮盖机构设置在框架上,包括至少一个的卷膜装置。侧部遮盖机构设置在光伏生态房的侧部,包括一个卷膜装置。上述的卷膜装置分别包括卷轴、可卷绕和解卷地绕设于卷轴上的膜62、可由第一电机驱动的用于带动膜62展开的牵引索。上述膜62可选用透光膜、遮光膜,顶部遮盖机构的卷膜装置还可选用反射膜。牵引索选用钢索64,采用类似于卷扬机的设置方式,即在卷筒上饶设钢索64。膜62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拉杆63,钢索64和拉杆63固定连接,具体地,膜62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钢索64,拉杆63的两端分别和一个钢索64固定连接。在膜62展开时,第一电机运行带动卷筒转动,钢丝收卷带动膜62展开。卷膜装置还具有一个用于带动膜62收卷的收卷装置,向膜62施加与钢索64的力反向的作用力,如本实施例中,该收卷装置包括副轴,卷轴和副轴均设置有齿轮且卷轴的齿轮和副轴的齿轮相互啮合,副轴可由第二电机驱动转动且转动方向与卷筒的转动方向相反,在膜62收卷时,第二电机运行,第一电机停机,副轴反向转动,卷轴随之转动从而将膜62收卷于其上。此外,在膜62展开时,第二电机为停机状态并允许副轴相对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如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和副轴之间的连接断开,虽然第二电机停机,但由于副轴依然通过啮合的齿轮与卷轴连接,从而为卷轴提供一个较弱的反作用力,在钢索64带动膜62展开的同时,上述较弱的反作用力为膜62提供了一个张力,展开后的膜62更为平整,不易起皱。各卷膜装置还包括外壳,上述卷轴、膜62、卷筒、副轴以及第一和第二电机都设置在外壳60内,其中,卷轴、卷轴和副轴都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60内,且三者的转动轴心线相互重合或平行,构成类似差速器的装置,外壳60上开设允许膜62、钢索64通过的槽。为了连接顶部遮盖机构的卷膜装置,各横向导轨21的前和/或后表面上开设有沿横向延伸的上插槽4,详细来说,参照附图1,位于最前侧的横向导轨21只在其后表面上开设有沿横向延伸的上插槽4,位于最后侧的横向导轨21只在其前表面上开设有沿横向延伸的上插槽4,而位于最前侧横向导轨21和最后侧横向导轨21之间的各横向导轨2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分别开设有沿横向延伸的上插槽4。顶部遮盖机构的卷膜装置的卷轴水平设置,上插槽4用于容纳顶部遮盖机构的拉杆63的前后端部、膜62的前后侧部以及钢索64,并对拉杆63起到限位和导引作用。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横向导轨21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卷膜装置,该卷膜装置的外壳设置在最左侧纵向导轨22、最右侧纵向导轨22的二者之一上,另一者上设置有供钢索64绕过的定滑轮;或,外壳设置在横向导轨21左端部、右端部二者之一上,定滑轮则设置于另一者上。前后两侧钢索64分别自外壳60穿出沿上插槽4延伸并自下向上绕过定滑轮后,向外壳折返至于拉杆63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拉杆63的前后两端、膜62的左右两侧以及钢索64分别对应插设在两侧的上插槽4内。除上述设置方式外,卷膜装置还可设置于相间隔的两个横向导轨21上,及该两个横向导轨21之间可间隔有一或多个横向导轨21,仅在需要连接膜62和拉杆63的横向导轨21上开上插槽4,具体设置依据膜62的宽度而定。为了连接侧部遮盖机构的卷膜装置,处于最外缘的上导轨的下表面上分别开设有沿各自长度方向延伸的侧插槽5,光伏生态房还包括设置在最外缘的上导轨的正下方的下导轨3,下导轨3的上表面上也相对的开设有侧插槽5,各上导轨的侧插槽5依次连通,各下导轨3的侧插槽5依次连通。侧插槽5用于侧部遮盖机构的拉杆63的上下两端、膜62的上下两侧以及钢索64。详细来说,上述最外缘的上导轨是指最前侧的横向导轨21、右侧的纵向导轨22、最后侧的横向导轨21及左侧的纵向导轨22,这四个上导轨首尾相接构成一个水平的矩形框,对应地,其正下方也设置有四个首尾相接构成另一水平矩形框的下导轨3,两个矩形框在水平面的正投影相互重合。为了保证封闭效果,下导轨3贴近地面设置。侧部遮盖机构的卷膜装置的卷轴竖直设置,外壳设置在上导轨和下导轨3之间,上述矩形框的顶角处(即各上导轨的相接处、各下导轨3的相接处)设置有用于供钢索64通过的圆弧过渡部,如定滑轮,上下两侧钢索64自外壳60穿出后分别沿侧插槽5延伸且依次绕过拐角的圆弧过渡部至于拉杆63的上下两端相接。此外,侧部的卷膜装置的膜62上还开设至少一个的用于进出上述空间的出入口及用于封闭出入口上的门体620,门体620的上侧部与出入口上方的膜62固定连接,门体620的其它部分通过磁铁吸合等与出入口侧方和/或下方的膜62可脱离地连接。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