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循环流水池的气提推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3702阅读:15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循环流水池的气提推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工业化模式的迅速发展,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是将传统池塘分为循环流水养殖区和水质生态修复区。在循环流水养殖区修建循环流水池,并通过气提设备推动水体流动并增氧,但目前对于气水设备应用过程中存在气提推水效果不佳,功率配备过大的现象普遍存在,而气提推水效果是影响养殖水环境稳定的关键因素,会直接导致养殖成功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应用于循环流水池的气提推水装置,气提推水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循环流水池的气提推水装置,包括流水通道前固定隔墙、后固定隔墙、活动墙、中间隔墙和气提设备,所述前固定隔墙和后固定隔墙安装在流水通道上,前固定隔墙位于流水通道的入水口处,后固定隔墙位于流水通道的出水口处,前固定隔墙和后固定隔墙均比流水通道的侧壁矮;

所述前固定隔墙顶部开有用于插装活动墙的竖直插槽,所述中间隔墙设于前固定隔墙与后固定隔墙之间,中间隔墙底部留有通水口,所述气提设备的曝气口位于中间隔墙与后固定隔墙之间,曝气口位于流水通道下部。后固定隔墙可限制水体进入循环流水池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隔墙比流水通道的侧壁高。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隔墙顶部安装有弧形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末端朝向后固定隔墙的一侧。间隔墙和导流板连接,起到引导水体流向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气提设备包括微孔曝气盘,所述微孔曝气盘的轴线与后固定隔墙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隔墙与流水通道的底部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口与中间隔墙的底部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前固定隔墙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活动墙为不锈钢。

进一步的,还包括循环流水池,所述流水通道的出水口与循环流水池连通,流水通道的侧壁与循环流水池的侧壁等高。

进一步的,所述流水通道的底部比循环流水池的池底矮,所述循环流水池的池底高于气提设备的曝气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池塘,所述流水通道的入水口与池塘连通,所述流水通道的侧壁与池塘的侧壁等高,流水通道的底部比池塘的池底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因为池塘底部水体长期接触底泥,含氧量低、且有害微生物含量较高,因此前固定隔墙避免了池塘底部水体进入循环流水池;

2.不同季节、不同水层水温差异较大,活动隔墙的建设可有效控制池塘不同水层的水体进入循环流水池;

3.中间导流墙的设计可提供局部液压差,从而降低微孔曝气管所需要的动力输入,但可以增加提水容量和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固定隔墙、2-活动墙、3-中间隔墙、4-后固定隔墙、5-微孔曝气盘、6-导流板、7-池塘、8-循环流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应用于循环流水池的气提推水装置,包括流水通道、前固定隔墙1、后固定隔墙4、活动墙2、中间隔墙3和气提设备,前固定隔墙1和后固定隔墙4安装在流水通道上,前固定隔墙1位于流水通道的入水口处,后固定隔墙4位于流水通道的出水口处,前固定隔墙1和后固定隔墙4均比流水通道的侧壁矮;前固定隔墙1顶部开有用于插装活动墙2的竖直插槽,中间隔墙3设于前固定隔墙1与后固定隔墙4之间,中间隔墙3底部留有通水口。可以中间隔墙3底部开缺口构成通水口,也可以将中间隔墙3与流水通道的底部间隔设置构成通水口。

气提设备的曝气口位于中间隔墙3与后固定隔墙4之间,曝气口位于流水通道下部。气提设备包括微孔曝气盘5,微孔曝气盘5的轴线与后固定隔墙4平行,曝气口与中间隔墙3的底部齐平。当然气提设备还包括与微孔曝气盘5连接的泵。除了使用微孔曝气盘5来气提增氧,也可以用曝气管来气提增氧。

中间隔墙3比流水通道的侧壁高。中间隔墙3顶部安装有弧形的导流板6,导流板6的末端朝向后固定隔墙4的一侧。前固定隔墙1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活动墙2为不锈钢。当需要调整进入循环流水池的池塘水水层时,更换不同高度的活动墙2即可。

应用于循环流水池的气提推水装置还包括循环流水池8和池塘7,流水通道的出水口与循环流水池8连通,流水通道的入水口与池塘7连通,流水通道的侧壁与循环流水池8的侧壁、池塘7的侧壁等高。流水通道的底部比循环流水池8的池底矮,流水通道的底部比池塘7的池底矮,循环流水池8的池底高于气提设备的曝气口。

本实用新型在池塘与循环流水池之间建设隔墙,应用亨利定理,通过在隔墙结构内输入高压空气,使其能够将池塘中的水体,提升到循环流水池中,节约气提设备功率,同时增大气提水量。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