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5302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滴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滴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滴灌装置。



背景技术:

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滴灌不破坏土壤结构,土壤内部水、肥、气和热可以保持适宜于作物生长的良好状况,蒸发损失小,不产生地面径流,几乎没有深层渗漏,是一种省水的灌水方式。滴灌的主要特点是灌水量小,灌水器每小时流量为2~12L,因此,一次灌水延续时间较长,灌水的周期短,可以做到小水勤灌;需要的工作压力低,能够较准确地控制灌水量,可减少无效的棵间蒸发,不会造成水的浪费;滴灌还能自动化管理。

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灌水器容易堵塞,严重时使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滴灌装置,以解决灌水器容易堵塞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滴灌装置,包括储水罐、过滤器、增压泵、主水管、支管和滴水管,所述储水罐、过滤器和增压泵依次设置在所述主水管上;所述支管与所述主水管连接;所述滴水管设置在所述支管上;所述储水罐上设置有液位计、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储水罐和所述过滤器之间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滴水管上有出水孔。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滴灌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滴水管与所述支管连接处设置有滴灌阀;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滴灌阀包括阀体、阀杆和阀芯,所述阀体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支管连接,所述阀杆与所述阀体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阀芯与所述阀杆固定连接,所述阀体的下端与所述滴水管连接;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阀芯由橡胶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滴灌装置中,优选地,所述阀芯为圆锥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滴灌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滴水管由不锈钢制成;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滴水管的下端设置有锥形体,所述锥形体与所述滴水管通过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将滴灌阀设置为可调节式,可以方便的调节滴灌速率,还可方便对滴灌阀进行冲洗,防止堵塞;在滴水管的下端设置了锥形体,可将滴水管插入土壤中,对滴水管进行固定,滴水管与锥形体通过螺纹连接,可方便的拆卸进行冲洗,解决了滴水管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滴灌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水罐,2-过滤器,3-增压泵,4-主水管,5-支管,6-滴水管,7-液位计,8-第一液位传感器,9-第二液位传感器,10-止回阀,11-滴水管,12-滴灌阀,13-阀体,14-阀杆,15-阀芯,16-锥形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滴灌装置,如图1至3所示,包括储水罐1、过滤器2、增压泵3、主水管4、支管5和滴水管6,储水罐1、过滤器2和增压泵3依次设置在主水管4上;支管5与主水管4连接;滴水管6设置在支管5上;储水罐1上设置有液位计7、第一液位传感器8和第二液位传感器9;储水罐1和过滤器2之间设置有止回阀10;滴水管6上有出水孔11。在该装置中还设置有PLC控制单元和向储水罐1注水的水泵,第一液位传感器8和第二液位传感9与PLC控制单元电连接,第一液位传感器8和第二液位传感器9将储水罐1中的液位信息上传至PLC控制单元,PLC控制单元控制水泵的启停,从而保证储水罐1中水位在规定的范围内。

在滴水管6与支管5连接处设置有滴灌阀12。滴灌阀12包括阀体13、阀杆14和阀芯15,阀体13的左右两端与支管5连接,阀杆14与阀体13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阀芯15与阀杆14固定连接,阀体13的下端与滴水管6连接;阀芯15为圆锥形,由橡胶制成。阀杆14可以上下调节,阀杆14上下移动时带动阀芯15上下移动,从而调整阀芯15与阀体13下端之间的空隙,空隙越大,流入滴水管6中的水就越多;空隙越小,流入滴水管6的水就越少;以此达到调节滴灌的速率。由于可以通过阀杆14调节阀芯15与阀体13下端之间的空隙,可以将该空隙调大,然后增加水压对滴灌阀12进行冲洗,解决了滴灌阀12堵塞的问题。滴水管6由不锈钢制成,其下端设置有锥形体16,可以将滴水管6插入土壤中,起到对滴水管6固定的作用;锥形体16与滴水管6通过螺纹连接,当需要对滴水管清洗时,将锥形体16从滴水管6上拆卸下,增加水压进行滴水管6的冲洗,防止堵塞。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