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移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210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苗移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向农田栽种苗的苗移植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苗移植机,在行驶车体具备栽种装置和施肥装置,与栽种作业一同进行施肥作业(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示的苗移植机构成为,在行驶车体的后部的左右两侧设置施肥装置,在朝向下方按设定量送出肥料的送出装置的下部连接施肥管,并从这些施肥管的终端部向苗的栽种位置的附近供给肥料。

由此,施肥装置的左右之间形成空间,所以在从行驶车体向栽种装置的苗的补充作业时变得容易接近栽种装置,所以作业效率提高。另外,苗的积载空间变宽,所以实现从农田外进行苗的补充的频率的减少,作业效率进一步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305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施肥装置的维修保养性高的苗移植机。

方案1的实用新型为一种苗移植机,设置有:设置在行驶车体2的左右两侧的施肥装置100L、100R;以及将从左右的所述施肥装置100L、100R送出的肥料向农田供给的施肥管,所述苗移植机的特征在于,左右的所述施肥装置100L、100R由贮存肥料的施肥料斗110和将从所述施肥料斗110供给的肥料送出的多个送出装置120构成,在多个所述送出装置120经由供肥料通过的各个施肥接头130L、130R而分别连结所述施肥管,在多个所述施肥接头130L、130R形成有俯视时朝向所述行驶车体2的前方或后方的屈曲部。

方案2的实用新型在方案1的苗移植机的基础上,设置有管引导件,该管引导件形成有能够保持多个所述施肥管的管保持部。

方案3的实用新型在方案1或方案2的苗移植机的基础上,在所述行驶车体2设置供操作人员搭乘的踏板,在所述踏板的左右外侧配置左右的所述施肥装置100L、100R,在左右的所述施肥装置100L、100R的机体左右方向内侧分别设置有扶手105L、105R。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效果。

根据方案1的实用新型,通过使连结送出装置120和施肥管的施肥接头130L、130R向行驶车体2的前侧或后侧屈曲,维修保养性提高。

根据方案2的实用新型,在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之外,形成于管引导件的管保持部能够保持多个施肥管,实现零件数量的削减。

根据方案3的实用新型,在方案1或方案2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之外,通过在配置在踏板的左右两侧的左右的施肥装置100L、100R的机体内侧设置扶手105L、105R,搭乘于踏板的操作人员能够把持该扶手105L、105R。

附图说明

图1是苗移植机的侧视图。

图2是苗移植机的俯视图。

图3是施肥机构的左侧视图。

图4是构成右侧施肥装置组的最右前侧施肥装置的概要部分剖视图。

图5是施肥机构的背面方向的概要图。

图6是具备防护部件的连结管道的左侧面的概要剖视图。

图7是图6的概要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苗移植机进行说明。

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的方向基准是以从驾驶席观察的行驶车体2的行驶方向为基准来规定前后、左右的基准。

如图1、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乘用插秧机1的行驶车体2的后部,具备利用栽种装置升降机构70而能够升降的苗栽种部60。

栽种装置升降机构70是升降联杆装置71,苗栽种部60经由所述升降联杆装置71而装配于行驶车体2。

苗栽种部60具备栽种装置61、载苗台65等。

栽种装置61是通过2行量的插秧杆62来将载置于载苗台65的苗栽种于农田的装置,每两行各配置有一个。

此外,本申请的乘用插秧机1是具备3个苗栽种部61的6行栽插秧机。

在所述行驶车体2的上部设置底板踏板40,在所述底板踏板40的后方后踏板47。所述后踏板47配置于比底板踏板40高的位置。

在所述后踏板47的左右的两端侧设置施肥机构100。对所述施肥机构100在后叙述。

另外,在行驶车体2的上部设置驾驶席55,并且在所述驾驶席55的前方且所述行驶车体2的前侧中央部,设置操纵部50。

在所述操纵部50的内部配设有各种操作装置、燃料箱等,在操纵部50的前部设置有能够开闭的前罩51。另外,在所述操纵部50的上部设置有操作杆、方向盘52。

接下来,使用图1至图5对施肥机构100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在所述行驶车体2的后踏板47的左右两侧,配置向农田供给肥料的施肥机构100。

所述施肥机构100具备:设置在后踏板47左侧的左侧的施肥装置100L;设置在后踏板47右侧的右侧的施肥装置100R;将从构成所述左侧的施肥装置100L的3个施肥单元送出的肥料向农田引导的3根左侧施肥管(参照图2的141L~143L)所组成的左侧施肥管组140L;将从构成右侧的施肥装置100R的3个施肥单元送出的肥料向农田引导的3根右侧施肥管(参照图2的141R~143R)所组成的右侧施肥管组140R;将构成所述左侧的施肥装置100L的3个左侧的施肥单元(参照图3的101L~103L)和3根左侧施肥管分别连结的3个左侧L型施肥接头130L;将构成右侧施肥装置组100R的3个右侧的施肥单元(参照图3的101R~103R)和3根右侧施肥管分别连结的3个右侧L型施肥接头130R;配置在3个左侧的施肥单元的内侧下方,将搬送肥料的搬送风向后述的送出装置120的下部引导的左侧的通风管道150L;配置在3个右侧的施肥单元的内侧下方,将搬送肥料的搬送风向后述的送出装置120的下部引导的右侧的通风管道150R;将左侧的通风管道150L和右侧的通风管道150R的各后端部连结为搬送风能够通过的连结管道160;以及连结于左侧的通风管道150L的前端部,产生搬送风的鼓风机170。

所述左右的施肥装置100L、100R构成为遍及行驶车体2的前后方向地将3个施肥单元并列。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左侧的施肥装置100L由3个左侧的施肥单元内、配置在最前侧的最左前侧施肥单元101L、配置在最后侧的最左后侧的施肥单元103L、以及设置在最左前侧的施肥单元101L和最左后侧的施肥单元103L的前后间的左中央的施肥单元102L构成。

另外,如图3所示,右侧的施肥装置100R由3个右侧的施肥单元的内、配置在最前侧的最右前侧施肥单元101R、配置在最后侧的最右后侧施肥单元103R、以及设置在最右前侧的施肥单元101R和最右后侧的施肥单元103R的前后间的右中央的施肥单元102R构成。

接下来,基于图4对所述施肥单元101L~103L、101R~103R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6个施肥单元101L~103L、101R~103R结构基本相同,所以省略最右前侧的施肥单元101R以外的说明。

即,所述最右前侧的施肥单元101R包括贮存肥料的施肥料斗110、连接于施肥料斗110的下方并按设定量送出肥料的送出装置120。

所述送出装置120装配为送出轴121沿行驶车体2的前后方向转动自如,在所述送出轴121设置有送出辊122,该送出辊122接受从施肥料斗110的投下口111投下的肥料并按固定间隔向下方送出。

另外,送出装置120具有将从送出辊122送出的肥料向右侧L型施肥接头130R放出的肥料放出口123和供将从送出辊122向下方送出的肥料向右侧L型施肥接头130R侧搬送的搬送风进入的进入口124。

肥料放出口123以行驶车体2的左右的宽方向为基准,从行驶车体2的中央位置朝向外侧突出。另外,进入口124配置在与肥料放出口123对置的位置,并朝向行驶车体2的内侧突出。

在所述最右前侧的施肥单元101R中,在肥料放出口123连结右侧L型施肥接头130R的一端部130Ra,在进入口124连结形成于右侧的通风管道150R的外周侧面的吹出口150Ra。

此外,右侧L型施肥接头130R的另一端部130Rb连结于右侧第1施肥管141R。

根据该结构,从送出辊122送出的肥料利用从吹出口150Ra吹入的搬送风(参照图4的箭头A),以行驶车体2的左右的方向为基准,从行驶车体2的中央位置朝向外侧改变方向地搬送(参照图4的箭头B),从肥料放出口123送入右侧L型施肥接头130R,搬送至右侧第1施肥管141R。

另外,就一端部130Ra连接在肥料放出口123的右侧L型施肥接头130R而言,其另一端部130Rb在俯视观察时朝向行驶车体2的后方弯曲大致90度,且所述另一端部130Rb是具有在侧视时向行驶车体2的斜下后方缓慢形成曲线的钝角地弯曲的屈曲部的L型成形部件。

此外,左侧L型施肥接头130L做成与右侧L型施肥接头130R左右对称的形状。

另外,在所述最右前侧的施肥单元101R的送出装置120的肥料放出口123,连结所述右侧L型施肥接头130R,在其更前端,连结右侧第1施肥管141R。另外,在右中央的施肥单元102R、以及最右后侧的施肥单元103R各自的送出装置120的肥料放出口123,连结所述右侧L型施肥接头130R,在其更前端,分别连结右侧第2施肥管142R、以及右侧第3施肥管143R。

另外,在最左前侧的施肥单元101L、左中央的施肥单元102L、以及最左后侧的施肥单元103L的各自的送出装置120的肥料放出口123,连结所述左侧L型施肥接头130L,在其更前端,分别连结左侧第1施肥管141L、左侧第2施肥管142L、以及左侧第3施肥管143L。

此外,在分别配置在行驶车体2的左右两侧的施肥料斗110的下部所连结的各送出装置120的前侧,接通切断送出轴121的转动的离合器杆125设置在送出装置120的施肥传动轴126(参照图3)上。

另外,离合器杆125的各拉手部朝向行驶车体2的内侧突出,各拉手部能够向行驶车体2的前后方向转动,离合器杆125配置为当使各拉手部向前侧转动时则对应的送出轴121的离合器断开。

由此,操作人员从后踏板47侧操作离合器杆125时,各离合器杆125的接通断开方向统一,所以使用容易度提高。另外,通过将各离合器杆125配置在各送出装置120的前侧,操作人员容易观察确认。

另外,在分别配置于行驶车体2的左右两侧的施肥料斗110的上端部,能够转动地设置有左右的一对料斗盖部件104L、104R。

另外,在配置在行驶车体2的左右两侧的左右的施肥装置100L、100R的各自的内侧且后踏板47上,竖立设置有左右的扶手105L、105R。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连结右侧的各施肥管141R~143R的右侧L型施肥接头130R、以及连结左侧的各施肥管141L~143L的左侧L型施肥接头130L分别向行驶车体2的后侧屈曲,能够将各施肥管在肥料放出口123附近不弯曲地配置,所以不需要在各施肥管的拆装时调整各施肥管的弯曲,维修保养性提高。

另外,通过使肥料放出口123从行驶车体2的中央部朝向外侧,在使肥料放出口123露出时,能够将右侧L型施肥接头130R、以及左侧L型施肥接头130L朝向机体外侧拉拔,所以能够不需要拆下周边部件地简单分解,维修保养性提高。

接下来,基于图2、图3、图5对右侧的各施肥管141R~143R、以及左侧的各施肥管141L~143L的配置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连结于右侧L型施肥接头130R的右侧的各施肥管141R~143R、以及连结于左侧L型施肥接头130L的左侧的各施肥管141L~143L,分别在俯视观察时通过施肥装置100L、100R的外侧,朝向行驶车体2的后方前进,在最右后侧的施肥单元103R以及最左后侧的施肥单元103L的后方向行驶车体2的内侧屈曲,再有,以肥料的各施肥管内的搬送方向为基准,在其屈曲的位置的下游侧在每一行向后方屈曲,各施肥管的前端部(省略图示)固定在各行的插秧杆62的苗的栽种位置的附近。

在此,对各施肥管的每一行的屈曲位置进行说明。

即,在行驶车体2的左右两侧的前后方向分别并列3个地配置的送出装置120内,配置在靠前侧的送出装置120所连结的施肥管的屈曲位置比配置在靠后侧的送出装置120所连结的施肥管的屈曲位置在俯视观察时,以行驶车体2的左右的宽方向的中央位置为基准靠外侧。

具体来说,在配置于最前侧的送出装置120经由右侧L型施肥接头130R而连结的右侧第1施肥管141R的屈曲位置位于在俯视观察时靠最右外侧,右侧第1施肥管141R的前端部固定在右1行(左6行)的苗的栽种位置的附近。

另外,在配置于最后侧的送出装置120经由右侧L型施肥接头130R而连结的右侧第3施肥管143R的屈曲位置,位于在俯视观察时靠机体左右方向的中央,右侧第3施肥管143R的前端部固定在右3行(左4行)的苗的栽种位置的附近。

另外,在配置于中央的送出装置120经由右侧L型施肥接头130R而连结的右侧第2施肥管142R的屈曲位置,位于在俯视观察时右侧第1施肥管141R的屈曲位置和右侧第3施肥管143R的屈曲位置的左右之间,右侧第2施肥管142R的前端部固定在右2行(左5行)的苗的栽种位置的附近。

另外,在配置于最前侧的送出装置120经由左侧L型施肥接头130L而连结的左侧第1施肥管141L的屈曲位置,位于在俯视观察时靠最左外侧,左侧第1施肥管141L的前端部固定在左1行的苗的栽种位置的附近。

另外,在配置于最后侧的送出装置120经由左侧L型施肥接头130L而连结的左侧第3施肥管143L的屈曲位置,位于在俯视观察时靠最中央,左侧第3施肥管143L的前端部固定在左3行的苗的栽种位置的附近。

另外,行驶车体2的左侧的3个送出装置120内,在配置于中央的送出装置120经由左侧L型施肥接头130L而连结的左侧第2施肥管142L的屈曲位置,位于在俯视观察时左侧第1施肥管141L的屈曲位置和左侧第3施肥管143L的屈曲位置的左右之间,左侧第2施肥管142L的前端部固定在左2行的苗的栽种位置的附近。

如上所述,通过将各施肥管在施肥料斗110的后方向行驶车体2的内侧屈曲,从而各施肥管的屈曲半径(例如R100)变平缓,难以在肥料的移动路径上产生易于堆积的部位,实现施肥量的稳定化。

另外,行驶车体2的、与配置得靠前侧的施肥装置的送出装置120连结的施肥管,在靠机体外侧位置向后方屈曲,由此能够缩小从送出装置120到肥料排出位置的距离之差,所以能够防止肥料供给至农田的时间变化,施肥精度提高。

另外,能够使各行的施肥管的长度之差大致相等,所以不需要长度不同的施肥管,实现部件的共用化。

接下来,基于图2、图3、图5来对右侧的各施肥管141R~143R、以及左侧的各施肥管141L~143L的分布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备多个(12个)管引导件180,其在俯视观察时,将配置在左右的施肥装置100L、100R的外侧的各施肥管在行驶车体2的左右两侧以及后部侧固定于施肥框架或行驶车体框架。

所述管引导件180由将1根、2根、或3根施肥管绑住地保持的管保持部181和固定管保持部181的固定部182构成。

位于所述左右的施肥装置100L、100R的外侧的各施肥管被设置在左右的L型施肥接头130L、130R与各施肥管的连结位置、或连结位置的下游侧(左右的各3部位共6部位)的侧部管引导件支撑。

另外,位于行驶车体2的后部侧的各施肥管,由设置在朝向后方的屈曲位置(左右的各3个部位,共6个部位)的上游侧的后部管引导件支撑。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管引导件配置于各施肥接头与各施肥管的连结部,各施肥接头与各施肥管的安装位置容易明确,能够容易地实现不妨碍肥料供给的施肥管的配置,所以实现施肥量的稳定化,并且维修保养性提高。

另外,通过将管引导件180配置在向各施肥管的后方的屈曲部的上游侧、或该屈曲部的周边,能够防止各施肥管的屈曲半径变化,所以防止向各行的肥料的供给时间变化或肥料的供给量不稳定,施肥精度提高。

另外,通过将侧部管引导件和后部管引导件每一个施肥管各设置一个,在装配多个施肥管时,能够由各管引导件绑住多个施肥管而保持,所以无需将管引导件180设置为施肥管的数量以上,实现零件数量的削减。

图6、图7表示设置了防止误踩踏连结管道160的防护部件190的结构。

在此,对沿连结管道160配置且位于连结管道160上方的防护部件190和相关部件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防护部件190的左右的两端部190L、190R分别固定于左右的扶手105L、105R,沿连结管道160的左右的方向配置,并且配置于连结管道160上方。

由此,能够防止作业中误踩踏连结管道160,防止连结管道160的变形、破损。

另外,能够防止因连结管道160的变形而改变搬送风的流动,所以防止肥料的供给时间或肥料的供给量混乱,施肥精度提高。

另外,因为能够防止连结管道160破损而搬送风漏出,所以能够将从所述各送出装置120放出的肥料稳定地向肥料供给部输送。

再有,将保持连结管道160的管道固定件200固定于所述防护部件190,并将在行驶车体2的后部侧把施肥管1根或2根绑住地保持的安装固定件210装配于所述管道固定件200。

所述管道固定件200由将连结管道160保持在内周部的环状部件201和连结在所述环状部件201的外周面的板状的固定部202构成,固定部202的上端部202a固定于配置在行驶车体2的后部侧的所述防护部件190。

另外,各种导线的安装固定件(省略图示)、各种线缆的安装固定件(省略图示)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防护部件190。

由此,能够在防护部件190固定管道固定件200、安装固定件210、各种导线的安装固定件以及各种线缆的安装固定件等,而且防护部件190兼有布线引导功能,所以可以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苗移植机能够用于供给稳定的施肥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