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秆作物施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5415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高秆作物施药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保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喷雾机,特别适用于玉米施药的高秆作物施药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植保机械虽多,但能够满足玉米全生长周期进地施药的机械却很少。玉米作为一种高秆作物,其生长的中后期植株高度往往高于2.5米,不易进行有效植保。然而玉米中后期易发生蚜虫,影响玉米散粉,造成玉米受粉不足秃尖。由于玉米株高、密度大,通风透光性差,后期容易感染白粉病、黄疸病,影响玉米产量。大多数农民采用传统的人背负液压泵及传动系统手握喷药杆的施药方式,玉米植株较矮时尚可,若超过人的高度便很难进行,且人直接暴露于施药环境中,农药对操作者的伤害较大,易中毒,施药效果亦不好,日作业面积仅为几十亩。而传统的拖拉机施药,轮距固定,作业条件受种植行距限制。少数轮距可调的机械通过螺栓或固定销调节,操作不便。另一方面,玉米较高,传统的拖拉机底盘高度很难达到且固定,易损伤玉米顶端。现在日趋流行的无人机植保作业,作业过程中虽不存在压苗、伤苗的现象,人和药液分离,对人体伤害较小,日作业面积较大,但受限载荷较小,多为10公斤至20公斤,且续航能力弱,多为15分钟左右,导致单次作业时间短,不得不频繁换药,更换电池,载药量小,导致药液浓度高,药液雾化后田间气温高时易挥发,施药效果不佳,气温高便不能作业,且受风力影响大,药液易漂移,田间风力大于四级,无人机便不能起飞作业,作业受气温和风力影响较大。

因此,一种开发出一种提高药液的穿透性,提高药液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专用于玉米施药的高秆作物施药机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药液的穿透性,提高药液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的专用于玉米的施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秆作物施药机,包括机架(17),其特征在于:机架(17)上设有行走机构(16)、转向机构、主发动机(3)、副发动机(4)、风机(6)、液压泵及传动系统(5)、喷药架和驾驶室(20),所述副发动机(4)用于驱动风机(6),主发动机(3)用于驱动柱塞泵及所有油缸的动作,驱动行走机构(16)、转向机构(21)、喷药架折叠及调平等动作,

所述机架(17)包含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所述副机架(17-2)设置在主机架(17-1)的两侧,所述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相互插接,且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插接后构成“门”状的机架(17),所述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之间设有液压油缸(17-3),所述机架(17)从作物上方跨过并进行作业,所述副机架(17-2)尚设有药箱位(17-4),药箱放置在药箱位(17-4)上,所述药箱位(17-4)位于同一侧的行走轮的上方,

所述行走机构(16)设置在副机架(17-2)上,所述行走机构(16)的具体结构为:包含转向轴(18)和行走轮(16-2),所述副机架(17-2)上设有固定孔(17-21),所述转向轴(18)固定在固定孔(17-21)内,所述行走轮(16-2)上设有液压马达(16-1),液压马达(16-1)驱动行走轮(16-2)转动,所述液压马达(16-1)和转向轴(18)之间设有连杆A(16-3)、连杆B(16-4)和仿形油缸(16-5),所述连杆A(16-3)的一端铰接在液压马达(16-1)的壳体上,另一端与连杆B(16-4)铰接,连杆B(16-4)的一端铰接在转向轴(18)的末端,所述仿形油缸(16-5)的一端与液压马达(16-1)的壳体铰接,另一端与连杆B(16-4)和转向轴(18)的交接部铰端,所述连杆A(16-3)、连杆B(16-4)和仿形油缸(16-5)相互铰接形成三角形,且通过仿形油缸(16-5)调节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形状,通过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之间所设的液压油缸(17-3)伸缩控制行走轮(16-2)之间的轮距,

所述转向机构包含:转向油缸(21)、调节机构(22)和连柄(23),所述转向油缸(21)为双向双出油缸,所述调节机构(22)设置在转向油缸(21)和连柄(23)之间,连柄(23)的另一端固定在转向轴(18)上,通过转向油缸(21)驱动连柄(23)转动,实现行走轮(16-2)角度改变,可以实现前轮转向,后轮转向,前后轮同时转向的目的,

所述调节机构(22)包含: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所述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螺纹连接,即调节杆A(22-1)上设有内螺纹,调节杆B(22-4)上设有外螺纹,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的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螺旋,可以调整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的相对位置,并且通过固定扣固定其相对位置,所述固定扣包含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所述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相互抱合,抱合位置在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的重叠部,所述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调节机构主要有以下作用:①转向时传递力及力矩;②车轮调平,当某个车轮指向不正确时,松开固定扣,旋转调节杆A(22-1)或调节杆B(22-4),调节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两端所连接成的杆体长度,进而驱动转向轴转动,调节车轮的指向,使偏转的车轮指向准确;

所述固定扣的作用是:当调节轮距和车轮方向调平时,松开固定扣,其它时间要固定,用于固定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之间的相对位移;

所述喷药架包含主喷架(9)、副喷架(12)和吊喷(7),所述吊喷(7)分别设置在主喷架(9)和副喷架(12)上,

主喷架(9)、副喷架(12)和吊喷(7)上设有喷头(14),所述主喷架(9)和副喷架(12)上所设有的喷头(14)呈水平设置,且为普通喷头,所述吊喷(7)上设有的喷头(14)为高压静电喷头,所述吊喷(7)设有多组,且相邻两组吊喷(7)上所设的头水平位交错设置,即各组吊喷(7)上的喷头均不在同一水平面,

所述吊喷(7)的端部固定在固定总成(7-5)上,所述固定总成(7-5)上设有齿轮(7-1),所述齿轮(7-1)的齿轮轴与主喷架(9)和/或副喷架(12)铰接,所述主喷架(9)和/或副喷架(12)上设有回收油缸(7-4)和齿条(7-2),所述回收油缸(7-4)的一端与主喷架(9)和/或副喷架(12)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齿条(7-2)的一端与回收油缸(7-4)的自由端铰接,上述齿轮(7-1)与齿条(7-2)相互啮合,齿条(7-2)运动驱动齿轮(7-1)转动,

所述副喷架(12)和主喷架(9)相互铰接,且主喷架(9)和副喷架(12)之间设有折叠油缸(10)和调平油缸(11),所述折叠油缸(10)用于水平回收副喷架(12),即驱动副喷架(12)水平转动,所述调平油缸(11)用于调节副喷架(12)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以防止喷药架摆动造成副喷架(12)的末端与地面接触,所述调平油缸(11)与副喷架(12)之间通过软质拉绳(11-1)连接,

所述主机架(17-1)上设有悬挂架A(17-11)和悬挂架B(17-12),所述主喷架(9)和悬挂架A(17-11)之间设有连接架B(8),所述悬挂架A(17-11)、主喷架(9)和连接架B(8)形成四连杆机构,且所述主喷架(9)和悬挂架A(17-11)之间设有举升油缸A(15),举升油缸A(15)的一端铰接在主喷架(9)上,另一端铰接在悬挂架A(17-11)上;

所述驾驶室(20)与悬挂架B(17-12)之间设有连接架A(1),所述连接架A(1)、驾驶室(20)和悬挂架B(17-12)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且所述驾驶室(20)和悬挂架B(17-12)之间设有举升油缸B(19),举升油缸B(19)的一端铰接在驾驶室(20) 上,另一端铰接在悬挂架B(17-12)上。

上述主喷架(9)上设有悬挂架C(17-13),所述悬挂架C(17-13)、悬挂架A(17-11)和连接架B(8)形成四连杆机构,所述主喷架(9)和悬挂架C(17-13)之间设有拉杆(13)和调节油缸(13-1),所述调节油缸(13-1)的一端与悬挂架C(17-13)铰接,另一端与主喷架(9)铰接,所述拉杆(13)设有两组,呈“八”字型将主喷架(9)悬吊在悬挂架C(17-13)上。

实际使用时:作物上方普通喷头施药,左右两侧使用静电喷头施药,可以对目标作物的全覆盖,提高作业效率,提高药液的穿透性,提高药液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节水省药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机架及行走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行走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行走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行走轮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调节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调节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喷架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吊喷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吊喷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水平喷头结构示意图I。

图14是水平喷头结构示意图II。

图15是静电喷头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喷头工作原理图。

图中所示:1是连接架A,2是液压油箱,3是主发动机,4是副发动机,5是液压泵及传动系统,6是风机,7是吊喷,7-1是齿轮,7-2是齿条,7-3是连杆C,7-4是回收油缸,7-5是固定总成,7-6是药液管管,8是连接架B,9是主喷架,10是折叠油缸,11是调平油缸,11-1软质拉绳,12是副喷架,12-1是轨道,13是拉杆,13-1 是调节油缸,14是喷头,14-1是电极连接端,14-2是进液口,14-21是液压表,14-3是进气口,14-31是气压表,14-4是大电极,14-5是小电极,14-6是本体,14-7是带电液出口,15是举升油缸A,16是行走机构,16-1是液压马达,16-2是行走轮,16-3是连杆A,16-4是连杆B,16-5是仿形油缸,17是机架,17-1是主机架,17-2是副机架,17-3是液压油缸,17-4是药箱位,17-11是悬挂架A,17-12是悬挂架B,17-13是悬挂架C,17-21是固定孔,18是转向轴,19是举升油缸B,20是驾驶室,21是转向油缸,22是调节机构,22-1是调节杆A,22-2是固定扣A,22-3是固定扣B,22-4是调节杆B,23是连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机架(17),其特征在于:机架(17)上设有行走机构(16)、转向机构、主发动机(3)、副发动机(4)、风机(6)、液压泵及传动系统(5)、喷药架和驾驶室(20),所述副发动机(4)用于驱动风机(6),主发动机(3)用于驱动柱塞泵及所有油缸的动作,驱动行走机构(16)、转向机构(21)、喷药架折叠及调平等动作,

所述机架(17)包含主机架(17-1)副机架(17-2),所述副机架(17-2)设置在主机架(17-1)的两侧,所述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相互插接,且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插接后构成“门”状的机架(17),所述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之间设有液压油缸(17-3),所述机架(17)从作物上方跨过并进行作业,

所述行走机构(16)设置在副机架(17-2)上,所述行走机构(16)的具体结构为:包含转向轴(18)和行走轮(16-2),所述副机架(17-2)上设有固定孔(17-21),所述转向轴(18)固定在固定孔(17-21)内,所述行走轮(16-2)上设有液压马达(16-1),液压马达(16-1)驱动行走轮(16-2)转动,所述液压马达(16-1)和转向轴(18)之间设有连杆A(16-3)、连杆B(16-4)和仿形油缸(16-5),所述连杆A(16-3)的一端铰接在液压马达(16-1)的壳体上,另一端与连杆B(16-4)铰接,连杆B(16-4)的一端铰接在转向轴(18)的末端,所述仿形油缸(16-5)的一端与液压马达(16-1)的壳体铰接,另一端与连杆B(16-4)和转向轴(18)的交接部铰端,所述连杆A(16-3)、连杆B(16-4)和仿形油缸(16-5)相互铰接形成三角形,且通过仿形油缸(16-5)调节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形状,通过主机架(17-1)和副机架(17-2)之间所设的液压油缸(17-3)伸缩控制行走轮(16-2)之间的轮距,

所述转向机构包含:转向油缸(21)、调节机构(22)和连柄(23),所述转向油缸(21)为双向双出油缸,所述调节机构(22)设置在转向油缸(21)和连柄(23)之间,连柄(23)的另一端固定在转向轴(18)上,通过转向油缸(21)驱动连柄(23)转动,实现行走轮(16-2)角度改变,可以实现前轮转向,后轮转向,前后轮同时转向的目的,

所述调节机构(22)包含: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所述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螺纹连接,即调节杆A(22-1)上设有内螺纹,调节杆B(22-4)上设有外螺纹,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的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螺旋,可以调整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的相对位置,并且通过固定扣固定其相对位置,所述固定扣包含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所述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相互抱合,抱合位置在调节杆A(22-1)和调节杆B(22-4)的重叠部,所述固定扣B(22-3)和固定扣A(22-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当左右两边的行走轮指向不一致时,通过调节调节杆A和调节杆B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调节机构长短变换,可以快速将左右两边行走轮指向调节一致,

所述喷药架包含主喷架(9)、副喷架(12)和吊喷(7),所述吊喷(7)分别设置在主喷架(9)和副喷架(12)上,

主喷架(9)、副喷架(12)和吊喷(7)上设有喷头(14),所述主喷架(9)和副喷架(12)上所设有的喷头(14)呈水平设置,且为普通喷头,所述吊喷(7)上设有的喷头(14)为高压静电喷头,所述吊喷(7)设有多组,且相邻两组吊喷(7)上所设的头水平位交错设置,即各组吊喷(7)上的喷头均不在同一水平面,

所述吊喷(7)的端部固定在固定总成(7-5)上,固定总成的作用是将吊喷和喷架固定在一起,所述固定总成(7-5)上设有齿轮(7-1),所述齿轮(7-1)的齿轮轴与主喷架(9)和/或副喷架(12)铰接,所述主喷架(9)和/或副喷架(12)上设有回收油缸(7-4)和齿条(7-2),所述回收油缸(7-4)的一端与主喷架(9)和/或副喷架(12)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齿条(7-2)的一端与回收油缸(7-4)的自由端铰接,上述齿轮(7-1)与齿条(7-2)相互啮合,齿条(7-2)运动驱动齿轮(7-1)转动,

所述副喷架(12)和主喷架(9)相互铰接,且主喷架(9)和副喷架(12)之间设有折叠油缸(10)和调平油缸(11),所述折叠油缸(10)用于水平回收副喷架(12),即驱动副喷架(12)水平转动,所述调平油缸(11)用于调节副喷架(12)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以防止喷药架摆动造成副喷架(12)的末端与地面接触,所述调平油缸(11)与副喷架(12)之间通过软质拉绳(11-1)连接,

所述主机架(17-1)上设有悬挂架A(17-11)和悬挂架B(17-12),所述主喷架(9)和悬挂架A(17-11)之间设有连接架B(8),所述悬挂架A(17-11)、主喷架(9)和连接架B(8)形成四连杆机构,且所述主喷架(9)和悬挂架A(17-11)之间设有举升油缸A(15),举升油缸A(15)的一端铰接在主喷架(9)上,另一端铰接在悬挂架A(17-11)上;

所述驾驶室(20)与悬挂架B(17-12)之间设有连接架A(1),所述连接架A(1)、驾驶室(20)和悬挂架B(17-12)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且所述驾驶室(20)和悬挂架B(17-12)之间设有举升油缸B(19),举升油缸B(19)的一端铰接在驾驶室(20)上,另一端铰接在悬挂架B(17-12)上。

上述主喷架(9)上设有悬挂架C(17-13),所述悬挂架C(17-13)、悬挂架A(17-11)和连接架B(8)形成四连杆机构,所述主喷架(9)和悬挂架C(17-13)之间设有拉杆(13)和调节油缸(13-1),所述调节油缸(13-1)的一端与悬挂架C(17-13)铰接,另一端与主喷架(9)铰接,所述拉杆(13)设有两组,呈“八”字型将主喷架(9)悬吊在悬挂架C(17-13)上。

实际工作时:可以在作物上方骑行,方便作业,并且行走到了地头,需要转弯时,四个行走轮可以方便转弯,并且在地里的工作状态,也可以实现横向行走或倾斜路线行走,行走方便,作业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