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熊蜂携带生防菌粉红粘帚霉传播的散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2564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用于熊蜂携带生防菌粉红粘帚霉传播的散布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防菌孢子散布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熊蜂携带生防菌粉红粘帚霉传播的散布装置。



背景技术:

熊蜂是一种重要的授粉昆虫,对许多保护地果蔬的生产至关重要。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熊蜂在温室等条件下普遍被证明比蜜蜂的授粉效率要高。目前,熊蜂已经广泛应用于世界许多地区的保护地和露天栽培作物的授粉,其授粉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能在较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工作;

2)在作物上停留时间更长,单位时间内访花更多;

3)对低温和低光照环境较不敏感,适应性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棚果蔬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由于大棚内温湿等环境条件适宜,由灰葡萄孢引起的果蔬灰霉病等病害极易发生,类似于灰霉病等传统的次要病害已逐渐上升为影响大棚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引起果蔬产量和质量下降,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灰葡萄孢除侵染果实外,还可侵染花、茎、叶等器官,造成严重减产减收,部分危害严重地区甚至完全绝收。灰葡萄孢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可侵染草莓、葡萄、番茄、辣椒等1400种植物。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感染植物,灰霉病还可以在运输储藏的果蔬上进行危害,进一步造成经济损失。灰葡萄孢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核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或越夏,次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可随雨水、气流、土壤及农事操作传播。花期是侵染高峰期,低温高湿是影响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灰霉病已成为果蔬产量和品质的一种重要限制因子。

目前,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灰葡萄孢对杀菌剂极易产生抗药性,这一方面会加大灰霉病的防治难度;另一方面会提高农民的施药量,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及食品安全。其他的防治方法,例如抗病育种由于尚未发现灰霉病的抗源故难以实施;国外以栽培防治为主的防治措施有些时候并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因此,亟需有效的替代防治措施。近年来,生物防治作为灰霉病一种可能的替代防治措施被广泛研究,并有多种生防菌被用于灰霉病的生防并成功商业化,其中包括木霉菌、粉红粘帚霉和酵母菌等。前人研究表明,熊蜂等传粉昆虫具有携带一些种类的真菌孢子和细菌的能力,因此利用熊蜂来传播生防菌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喷洒生防菌的效率和质量都不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熊蜂携带生防菌粉红粘帚霉传播的散布装置,该装置利用草莓灰霉病有花期从花上侵染的特点,利用传粉者为载体,在传播花粉的过程中向花上散布生防菌以防治灰霉病。这一方面可以利用熊蜂将生防菌定点传播于花上,从而在花期防治灰霉病;另一方面,由于利用熊蜂进行传播生防菌,因此可望大大减少人工喷施的劳力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熊蜂携带生防菌粉红粘帚霉传播的散布装置,所述散布装置包括散布器和熊蜂放置箱;所述熊蜂放置箱内放置有熊蜂蜂箱,所述散布器箱体的安装壁外壁底部设置有底片板,所述底片板插入熊蜂放置箱的蜂箱壁的长方形的缺口内,使散布器和熊蜂放置箱连成一个整体,并且散布器与一面开口的熊蜂蜂箱连通,所述散布器内斜置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一端与安装壁内壁相连,所述中间隔板另一端连接有挡板,所述中间隔板和挡板将散布器分别两个区域,所述中间隔板、挡板与散布器侧壁形成A区,且A区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中间隔板、挡板与散布器另外三面形成B区,所述B区中段设置有水平挡板,所述水平挡板两端分别设置在中间隔板与散布器另一侧内壁之间,所述挡板的底部中间开设有熊蜂出巢孔,所述水平挡板底部中间开设有熊蜂入巢孔,所述安装壁底部分别开设有熊蜂出口和熊蜂入口,所述熊蜂出口和熊蜂入口在底片板上方,且所述熊蜂出口与A区连通,所述熊蜂入口与B区连通,所述安装壁所对应散布器的箱壁底部中间开设有散布器出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熊蜂出巢孔外设置有在B区内的熊蜂出巢通道,所述熊蜂出巢通道呈棱台形。

再进一步地,所述熊蜂入巢孔连接有熊蜂入巢通道,所述熊蜂入巢通道与熊蜂入口对应设置,且熊蜂入巢通道呈棱台形。

再进一步地,所述熊蜂出口的长度为熊蜂入口长度的2倍。

再进一步地,所述缺口有底片板插入口和熊蜂出入口组成,所述底片板插入口和熊蜂出入口均为长方形,且底片板插入口比熊蜂出入口长,所述熊蜂出入口与熊蜂出口和熊蜂入口连通。

再进一步地,所述A区表面铺洒有生防菌的粉状制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散布装置中散布器的进出口区域被分隔成两块独立的区域,A区和B区,熊蜂从A区域经过可携带上生防菌剂。

2.本发明的散布装置紧密贴合形成密闭的空间,通过通道设计可以避免熊蜂从其它地方出去,而不携带生防菌剂。

3.本发明的散布装置可望利用熊蜂进行散布生防菌剂从而达到防治作物灰霉病等与花侵染有关的植物病害。

4.熊蜂传播可以使生防菌更均匀地分布于花上,同时可以较人工喷施维持更久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生防菌携粉装置和熊蜂蜂箱放置箱连成一体后的示意图(有盖);

图2为生防菌携粉装置和熊蜂蜂箱放置箱连成一体后的示意图(无盖);

图3为生防菌散布器侧面俯视示意图;

图4为生防菌散布器正上方俯视示意图;

图5为熊蜂蜂箱散布器示意图;

图6为散布器45°的俯视图;

图7为PDA平板上监测熊蜂及草莓花朵上粉红粘帚霉的数量(稀释了103后),左为熊蜂上的检测结果,中为熊蜂拜访的第一朵花的检测结果,右为棚中随机取样花上的检测结果;

图8为草莓不同生长时期熊蜂通过散布器后携带的粉红粘帚霉的数量;

图9为不同时期熊蜂拜访的第一朵花上的带菌量;

图10为15年一月份草莓地随机取样花上的带菌量;

图11为15年四月份草莓地随机取样花上的带菌量;

图12为15年一月份大棚草莓花上的带菌率;

图13为15年四月份大棚草莓花上的带菌率;

图中,散布器1、安装壁1.1、熊蜂出口1.11、熊蜂入口1.12、中间隔板1.2、挡板1.3、熊蜂出巢孔1.31、熊蜂出巢通道1.32、水平挡板1.4、熊蜂入巢孔1.41、熊蜂入巢通道1.42、散布器出入口1.5、熊蜂放置箱2、缺口2.1、底片板插入口2.11、熊蜂出入口2.12、熊蜂蜂箱3、底片板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用于熊蜂携带生防菌粉红粘帚霉传播的散布装置,所述散布装置包括散布器1和熊蜂放置箱2;所述熊蜂放置箱2内放置有熊蜂蜂箱3,所述散布器1箱体的安装壁1.1外壁底部设置有底片板4,所述底片板4插入熊蜂放置箱2的蜂箱壁的长方形的缺口2.1的底片板插入口2.11内,使散布器1和熊蜂放置箱2连成一个整体,并且散布器1与一面开口的熊蜂蜂箱3连通,所述散布器1内斜置有中间隔板1.2,所述中间隔板1.2一端与安装壁1.1内壁相连,所述中间隔板1.2另一端连接有挡板1.3,所述中间隔板1.2和挡板1.3将散布器1分别两个区域,所述中间隔板1.2、挡板1.3与散布器1侧壁形成A区,且A区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中间隔板1.2、挡板1.3与散布器1另外三面形成B区,所述B区中段设置有水平挡板1.4,所述水平挡板1.4两端分别设置在中间隔板1.2与散布器1另一侧内壁之间,所述挡板1.3的底部中间开设有熊蜂出巢孔1.31,所述水平挡板1.4底部中间开设有熊蜂入巢孔1.41,所述安装壁1.1底部分别开设有熊蜂出口1.11和熊蜂入口1.12,熊蜂出口1.11的长度为熊蜂入口1.12长度的2倍。熊蜂出入口2.12与熊蜂出口1.11和熊蜂入口1.12连通。底片板插入口2.11比熊蜂出入口2.12长。

所述熊蜂出口1.11和熊蜂入口1.12在底片板4上方,且所述熊蜂出口1.11与A区连通,所述熊蜂入口1.12与B区连通,所述安装壁1.1对应散布器1的箱壁底部中间开设有散布器出入口1.5。

熊蜂出巢孔1.31外设置有在B区内的熊蜂出巢通道1.32,所述熊蜂出巢通道1.32呈棱台形。

熊蜂入巢孔1.41连接有熊蜂入巢通道1.42,所述熊蜂入巢通道1.42与熊蜂入口1.12对应设置,且熊蜂入巢通道1.42呈棱台形。

熊蜂出入上述散布装置的路径:

熊蜂传播花粉散布生防菌时,从熊蜂蜂箱3开口爬出,经过底片板4后,通过熊蜂出口1.11进入散布器1的A区,熊蜂携带生防菌的粉状制剂后,通过熊蜂出巢孔1.31、熊蜂出巢通道1.32出A区,通过散布器出入口1.5飞出散布器1。

熊蜂由外界回蜂巢时,熊蜂由散布器出入口1.5进入散布器1的B区,穿过熊蜂入巢孔1.41和熊蜂入巢通道1.42,从熊蜂入口1.12,经过底板4,进入熊蜂放置箱2中的熊蜂蜂箱3。

实施例2熊蜂通过生防菌散布器后可携带一定量的粉红粘帚霉孢子

将熊蜂蜂箱3放置在蜂箱放置箱2中,随后将生防菌散布器的木片底板4插入到熊蜂放置箱的底片板插入口2.11中夹住以构成熊蜂蜂口和整个装置形成一条固定通路。静置一段时间后,打开蜂箱口,然后将蜂箱开口和插入到底片板插入口2.11中的木片底板4紧密贴合,在出口的梯形区域A放置适量粉红粘帚霉孢子粉(108个/克),以后每天给予一些孢子粉补充。当熊蜂从生防菌散布器出入口1.5爬出后,用镊子捉住并放入10ml无菌水的小瓶子中洗下熊蜂携带的孢子粉,在无菌操作台上取100μL混合液稀释不同浓度分别加到3个PDA平板上,涂布均匀后于20℃恒温培养室中培养,待菌落长出后进行计数(图7),共测30只熊蜂。试验结果表明在草莓不同生长时期,每只熊蜂的所携带的孢子量在3.0×104~5.8×105之间,一月份每只熊蜂平均携带孢子数为3.0×105,四月份的平均携带孢子数为4.1×105(图8)。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不同的时间段取样,熊蜂均能通过生防菌散布盒后可以有效地携带上一定数量的粉红粘帚霉孢子。

实施例3熊蜂通过生防菌散布器后可将携带的粉红粘帚霉孢子散布于花上

采用上述方法放置生防菌散布装置,让熊蜂携带生防菌飞出装置后,追踪熊蜂飞行并采集其授粉的第一朵花,于无菌水清洗后,将洗后的水悬浮液稀释一定倍数,用含乳酸的PDA平板培养检测花上生防菌的活孢数。此外,在熊蜂传粉4天之后,于大棚中随机采集草莓花,进行活孢数的检测,方法同上(每批次连续5天,每天随机10朵)。试验结果表明,在草莓的不同生长时期,第一朵被熊蜂拜访的花所带孢子量在1.0×104~1.3×105CFU/朵之间,三次试验中的平均值分别约为3.9×104,4.0×104和3.2×104CFU/朵(图9)。一、三、四月份的孢子粉数量波动不大,数量分布比较均匀。随机检测温室中花朵所带孢子量表明,每朵花所带孢子量在0~2.3×104之间,平均每朵花上所带孢子量在两个月份中分别约为3.3×103和1.3×103CFU/朵(图10~11)。在1月份和4月份,我们分别在熊蜂携粉7天后连续3或4天随机取大棚里草莓花样品,每天取10朵,采用稀释涂平板法检测粉红粘帚霉孢子的存在。结果表明,在草莓不同生长时期草莓花上携带生防菌的比例均很高,一月份的带菌率为68.9%~89.7%(图12),四月份的带菌率为80.9%~100%(图13)。两次的结果都表明,熊蜂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可以将生防菌散布在大棚大部分的草莓花上,且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熊蜂每天都在散布),从而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其它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