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18044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加入细菌培养物、菌丝或其他类似物的制剂,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农业的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益生菌制剂多为单一菌剂或定向性功能菌剂,单一菌剂在以实现某单一功能时效果较好。但是对于农业复杂的环境而言,单一菌剂往往在还没实现其功能价值时就难以在土壤中生存,严重影响使用效果。

根据对于市场上同等产品的了解,发现除了用于发酵有机肥的微生物菌剂其总含量较高外,在农田生产中应用的菌剂其菌落总数普遍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功能互补、协同作用的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所述益生菌制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糖蜜5-8份、耐盐复合益生菌菌种5-8份、麸皮0.5-0.8份、碳酰胺0.05-0.1份、nacl0.05-0.1份、茶叶0.01-0.05份、复合氨基酸0.05-0.1份、复合微量元素0.1-0.2份、复合维生素0.05-0.1份、中草药0.05-0.1份和水83-88份。

优选地,所述耐盐复合益生菌菌种包括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鲁氏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rouxi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ehrenberg)cohn)、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anonaspalustris)、嗜盐放线菌、干酪乳杆菌(l.casei)、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

优选地,所述嗜盐放线菌包括玫瑰链孢囊菌(streptosporangiumroseum)、新加坡多态放线菌(actinopolymorphasingaporensis)和耐盐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halotoleransal-zarbanetal)。

优选地,所述中草药包括党参、板蓝根、黄芪和枸杞。

优选地,所述中草药中党参、板蓝根、黄芪、枸杞的质量比为1:1:1:1。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原料:根据需要称取糖蜜、耐盐复合益生菌菌种、麸皮、碳酰胺、nacl、茶叶、复合氨基酸、复合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中草药和水;

(2)将糖蜜和麸皮进行高温灭菌,加入步骤(1)中水总质量的30%~60%,然后加入碳酰胺、nacl、茶叶、复合氨基酸、复合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和中草药;

(3)加入耐盐复合益生菌菌种,边搅拌边加入剩余的水;

(4)继续搅拌30min后,转移至发酵罐中38℃发酵1~2d,然后转移至发酵桶中常温发酵10~15d,即制得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

取出发酵液进行检测,若检测指标符合农业微生物菌剂标准,则将发酵罐内的发酵菌液转移至储存罐中准备进行灌装成品;若检测指标不符合农业微生物菌剂标准,则继续进行发酵。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高温灭菌为85~90℃,30~45min。

优选地,所述耐盐复合益生菌菌种包括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鲁氏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rouxi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ehrenberg)cohn)、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anonaspalustris)、嗜盐放线菌、干酪乳杆菌(l.casei)、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

优选地,所述嗜盐放线菌包括玫瑰链孢囊菌(streptosporangiumroseum)、新加坡多态放线菌(actinopolymorphasingaporensis)和耐盐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halotoleransal-zarbanetal)。

优选地,所述中草药包括党参、板蓝根、黄芪和枸杞。

本发明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

1.本发明针对目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提供一种复合益生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因拥有多种功能的菌群,因此在土壤中不同功能的菌群发挥各自的特点,以发挥出最佳效果。

2.本发明的复合益生菌菌剂中有抑制病原菌的菌群,有分解有机物的菌群、有为各种微生物创造营养的菌群、还有促进作物根系吸收的菌群,多种菌群共同作战。

3.本发明的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使用后能够优化农田生态环境,维护土壤微生态环境平衡。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和验证试验对本发明的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原料:根据需要称取糖蜜、耐盐复合益生菌菌种、麸皮、碳酰胺、nacl、茶叶、复合氨基酸、复合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中草药和水;

(2)将糖蜜和麸皮进行高温灭菌,加入步骤(1)中水总质量的30%,然后加入碳酰胺、nacl、茶叶、复合氨基酸、复合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和中草药;

(3)加入耐盐复合益生菌菌种,边搅拌边加入剩余的水;

(4)继续搅拌30min后,转移至发酵罐中38℃发酵1d,然后转移至发酵桶中常温发酵12d;

(5)取出发酵液进行检测,检测指标符合农业微生物菌剂标准,即制得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将发酵罐内的发酵菌液转移至储存罐中准备进行灌装成品。

本实施例的各原料的种类及量如表1、表2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原料:根据需要称取糖蜜、耐盐复合益生菌菌种、麸皮、碳酰胺、nacl、茶叶、复合氨基酸、复合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中草药和水;

(2)将糖蜜和麸皮进行高温灭菌,加入步骤(1)中水总质量的60%,然后加入碳酰胺、nacl、茶叶、复合氨基酸、复合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和中草药;

(3)加入耐盐复合益生菌菌种,边搅拌边加入剩余的水;

(4)继续搅拌30min后,转移至发酵罐中38℃发酵2d,然后转移至发酵桶中常温发酵10d;

(5)取出发酵液进行检测,检测指标符合农业微生物菌剂标准,即制得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将发酵罐内的发酵菌液转移至储存罐中准备进行灌装成品。

本实施例的各原料的种类及量如表1、表2所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原料:根据需要称取糖蜜、耐盐复合益生菌菌种、麸皮、碳酰胺、nacl、茶叶、复合氨基酸、复合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中草药和水;

(2)将糖蜜和麸皮进行高温灭菌,加入步骤(1)中水总质量的40%,然后加入碳酰胺、nacl、茶叶、复合氨基酸、复合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和中草药;

(3)加入耐盐复合益生菌菌种,边搅拌边加入剩余的水;

(4)继续搅拌30min后,转移至发酵罐中38℃发酵1d,然后转移至发酵桶中常温发酵10d;

(5)取出发酵液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不符合农业微生物菌剂标准,返回发酵桶中继续发酵1d,即制得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

本实施例的各原料的种类及量如表1、表2所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原料:根据需要称取糖蜜、耐盐复合益生菌菌种、麸皮、碳酰胺、nacl、茶叶、复合氨基酸、复合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中草药和水;

(2)将糖蜜和麸皮进行高温灭菌,加入步骤(1)中水总质量的50%,然后加入碳酰胺、nacl、茶叶、复合氨基酸、复合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和中草药;

(3)加入耐盐复合益生菌菌种,边搅拌边加入剩余的水;

(4)继续搅拌30min后,转移至发酵罐中38℃发酵1d,然后转移至发酵桶中常温发酵10d,即制得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

本实施例的各原料的种类及量如表1、表2所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原料:根据需要称取糖蜜、耐盐复合益生菌菌种、麸皮、碳酰胺、nacl、茶叶、复合氨基酸、复合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中草药和水;

(2)将糖蜜和麸皮进行高温灭菌,加入步骤(1)中水总质量的50%,然后加入碳酰胺、nacl、茶叶、复合氨基酸、复合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和中草药;

(3)加入耐盐复合益生菌菌种,边搅拌边加入剩余的水;

(4)继续搅拌30min后,转移至发酵罐中38℃发酵1d,然后转移至发酵桶中常温发酵15d,即制得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

本实施例的各原料的种类及量如表1、表2所示。

以上实施例1-5中复合氨基酸购自河南兴源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复合微量元素购自上海德邦牧业有限公司,复合维生素购自河北速生肥料科技有限公司。

表1实施例1-5中各原料的量(g)

表2实施例1-5中耐盐复合益生菌菌种和中草药的选择(g)

注:以上表格中未填即为无。

在贵州修文县,在本制剂的作用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由0.7%达到了2%,土壤团粒结构明显,土壤生物、害虫天敌、鸟巢含量明显增加。

在北京昌平的实验基地中,在本制剂的作用下,土壤生物丰富度明显提高,用铁锹任意铲一下,就可以在土壤中发现若干小蚯蚓,土壤表面有明显的菌丝,土壤有机质含量由0.6%达到了1.7%,一脚踩下去即可有明显的痕迹,土壤松软度明显提高。

说明本发明的耐盐复合益生菌制剂使用后能够优化农田生态环境,维护土壤微生态环境平衡。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