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2298阅读:8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主要食粮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口粮之一。小麦常年播种面积3.4亿亩,其中北方冬麦区2.76亿亩,约占60%。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耕地逐步减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小麦产量需求不断增加,而且对品质要求也日益提高。加工企业为了保证面粉质量,对优质小麦的刚性需求较大,但我国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匮乏,高质量优质小麦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大量优质专用麦使用均来源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外进口。优质小麦的产能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高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培育,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抗旱节水、高产抗逆的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优质高产抗逆种质资源的征集、引进、筛选

征集、引进国外包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斯洛伐克和其它国家及国内各育种单位的优异资源材料,人为创造变异,鉴定筛选出优质高产抗逆的优异种质材料;

第二步,优势亲本选择

对征集、引进的资源材料种植驯化,与当地资源材料进行杂交,人为创造变异,筛选高产、抗逆、优质单一或综合性状优异的材料;

第三步,优异互补材料杂交

选用高产抗逆优质优势互补的材料为亲本,高产抗逆/优质单交、优质/优质单交、高产抗逆/优质//优质双交或回交、优质/高产抗逆//高产抗逆双交或回交等,组配杂交组合;

第四步,早代f1-3田间种植选拔丰产性和抗逆性,室内品质筛选

在早代f1-3田间9-11cm株距稀植,选择株高适中,抗寒、抗病、抗倒、抗旱、抗干热风强,在种子量极少时,结合分子标记育种筛选含有5+10优质亚基的材料;

第五步,f4-7及以上高代材料田间鉴定筛选,室内品质检测

f4-7及以上高代材料田间6-7cm株距点播,选择产量因素协调,茎秆韧性强,株高、熟期适中,抗逆性强,同时种子量很少的情况下,室内进行品质测定,利用近红外不破坏籽粒测定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和稳定时间;

第六步,初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好的新品系

通过田间株型、叶型、穗型、株高、群体、产量三因素的外部形态观察,抗逆性、熟期性状的筛选;品质检测,在种子量少的情况下,室内不破坏籽粒近红外测定品质,初步筛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好的新品系参加产量鉴定试验;

第七步,优质品系鉴定试验,室内少量磨粉简单检测品质

田间密植,基本苗330万/hm2,不设重复,初步对株叶型、株高、穗型、抗逆性和产量三因素进行选择,室内进行品质检测,在种子量较少时,磨粉测定湿面筋、面筋指数;

第八步,优质品系比较试验,室内足量磨粉较全面测量品质指标

对优质品系鉴定试验中产量和抗性综合表现突出,品质优良的材料进一步进行鉴定,田间密植,基本苗330万/hm2,三次重复,对丰产性、抗寒性、抗病性、抗倒性、抗旱性、抗干热风、成熟期、适应性进行全面鉴定,室内品质检测,在种子量稍多的情况下,磨粉测定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面筋指数、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

第九步,省和国家优质区域适应性鉴定

参加省或国家优质组品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对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区域、不同年份下的丰产性、抗逆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全面鉴定;品质检测,在种子量较多的情况下,多点取样,专业机构磨粉测定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面筋指数、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选拔比对照种增产3%以上,品质达到国家优质麦标准,综合性状优良的优质品种。

本发明所提供的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本发明所提供的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在后代选育不同阶段,品质检测中,根据种子量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品质检测方法,既防止种子的浪费,节省了研究费用,又加快了育种进程;

早代f1-3,在种子量极少时,结合分子标记育种筛选含有5+10优质亚基的材料;f4-7及以上高代材料,在种子量很少的情况下,利用近红外不破坏籽粒测定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和稳定时间;优质品系鉴定试验,在种子量较少时,磨粉测定湿面筋、面筋指数;优质品系比较试验,在种子量稍多的情况下,磨粉测定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面筋指数、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省和国家优质区域适应性鉴定的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在种子量较多的情况下,多点取样,专业机构磨粉测定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面筋指数、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

其二、本发明所提供的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在优质育种不同选育阶段,根据种子量的不同,田间设置不同播种密度,不同重复,有利于品种特性表达,快速、准确的选育;

早代f1-3选拔丰产性和抗逆性,田间10cm株距稀植,选择株高适中,抗寒、抗病、抗倒、抗旱、抗干热风强的材料;f4-7及以上高代材料田间鉴定,6.5cm株距点播,选择产量因素协调,茎秆韧性强,株高、熟期适中,抗逆性强的材料;优质品系鉴定试验,田间密植,基本苗330万/hm2,不设重复,初步对株叶型、株高、穗型、抗逆性和产量三因素进行选择;优质品系比较试验,对优质品系鉴定试验中筛选出的产量和抗性综合表现突出,品质优良的材料进一步进行鉴定,田间密植,基本苗330万/hm2,三次重复,对丰产性、抗寒性、抗病性、抗倒性、抗旱性、抗干热风、成熟期进行鉴定。

本发明所提供的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在田间鉴定选择的基础上,从亲本材料、杂交低代、高代选择、产量初级鉴定、品系高级鉴定、区域适应性鉴定等不同试验阶段,根据种子量的大小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品质检测,确保优质高产小麦选育进程,有条不紊,快速进行。从而培育出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引进品种中,墨1、墨2为引进的墨西哥小麦优质材料;藁优9618、藁优2018、白硬冬2号为引进的河北省藁城农科所小麦优质材料;河农822为引进的河北农大优质早熟小麦材料;冀师02-1为引进的河北师范大学优质高产小麦材料;济麦20为引进的山东省农科院优质小麦材料;济麦22为引进的山东省农科院高产广适小麦材料;烟优361为引进的烟台农科所优质小麦材料;西农4211、西农429为引进的西北农大优质小麦材料;龙麦26、龙麦30、龙麦31为引进的黑龙江农科院优质小麦材料;石02-z221为引进的石家庄市农科院高产抗旱小麦材料;科农199为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高产广适小麦材料;良星99、良星66为引进的山东省良星种业高产抗逆材料。当地资源材料包括衡观35、衡4399、衡优18和衡95观26。衡观35为本申请人培育的高产节水广适小麦材料,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2011年获得农业部神农一等奖;衡4399为本申请人培育的高产节水抗干热风小麦材料,2008年通过河北省审定;衡优18为本申请人培育的优质抗旱小麦材料,2004年通过河北省审定;衡95观26为本申请人培育的高产节水抗倒小麦材料,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2005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方法,优质高产抗逆种质资源的征集、引进、筛选→优势亲本选择→优异互补材料杂交→早代f1-3田间种植选拔丰产性和抗逆性,室内品质筛选→f4-7及以上高代材料田间鉴定筛选,室内品质检测→初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好的新品系→优质品系鉴定试验,室内少量磨粉简单检测品质→优质品系比较试验,室内足量磨粉较全面测量品质指标→省和国家优质区域适应性鉴定,包括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同时专业机构磨粉测定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面筋指数、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优质麦品种审定,各环节依次进行。

实施例1

本发明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优质高产抗逆种质资源的征集、引进、筛选

征集、引进国外包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斯洛伐克和其它国家及国内各育种单位的优异资源材料,人为创造变异,鉴定筛选出优质高产抗逆的优异种质材料;引进品种中,墨1、墨2为引进的墨西哥小麦优质材料;藁优9618、藁优2018、白硬冬2号为引进的河北省藁城农科所小麦优质材料;河农822为引进的河北农大优质早熟小麦材料;冀师02-1为引进的河北师范大学优质高产小麦材料;济麦20为引进的山东省农科院优质小麦材料;济麦22为引进的山东省农科院高产广适小麦材料;烟优361为引进的烟台农科所优质小麦材料;西农4211、西农429为引进的西北农大优质小麦材料;龙麦26、龙麦30、龙麦31为引进的黑龙江农科院优质小麦材料;石02-z221为引进的石家庄市农科院高产抗旱小麦材料;科农199为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高产广适小麦材料;良星99、良星66为引进的山东省良星种业高产抗逆材料;

第二步,优势亲本选择

对征集、引进的资源材料种植驯化,与当地资源材料进行杂交,人为创造变异,筛选高产、抗逆、优质单一或综合性状优异的材料;当地资源材料包括衡观35、衡4399、衡优18和衡95观26;

第三步,优异互补材料杂交

选用高产抗逆优质优势互补的材料为亲本,高产抗逆/优质单交、优质/优质单交、高产抗逆/优质//优质双交或回交、优质/高产抗逆//高产抗逆双交或回交等,组配杂交组合;

第四步,早代f1-3田间种植选拔丰产性和抗逆性,室内品质筛选

在早代f1-3田间9cm株距稀植,选择株高适中,抗寒、抗病、抗倒、抗旱、抗干热风强,在种子量极少时,结合分子标记育种筛选含有5+10优质亚基的材料;

第五步,f4-7及以上高代材料田间鉴定筛选,室内品质检测

f4-7及以上高代材料田间6cm株距点播,选择产量因素协调,茎秆韧性强,株高、熟期适中,抗逆性强,同时种子量很少的情况下,室内进行品质测定,利用近红外不破坏籽粒测定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和稳定时间;

第六步,初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好的新品系

通过田间株型、叶型、穗型、株高、群体、产量三因素的外部形态观察,抗逆性、熟期性状的筛选;品质检测,在种子量少的情况下,室内不破坏籽粒近红外测定品质,初步筛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好的新品系参加产量鉴定试验;

第七步,优质品系鉴定试验,室内少量磨粉简单检测品质

田间密植,基本苗330万/hm2,不设重复,初步对株叶型、株高、穗型、抗逆性和产量三因素进行选择,室内进行品质检测,在种子量较少时,磨粉测定湿面筋、面筋指数;

第八步,优质品系比较试验,室内足量磨粉较全面测量品质指标

对优质品系鉴定试验中产量和抗性综合表现突出,品质优良的材料进一步进行鉴定,田间密植,基本苗330万/hm2,三次重复,对丰产性、抗寒性、抗病性、抗倒性、抗旱性、抗干热风、成熟期、适应性进行全面鉴定,室内品质检测,在种子量稍多的情况下,磨粉测定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面筋指数、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

第九步,省和国家优质区域适应性鉴定

参加省或国家优质组品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对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区域、不同年份下的丰产性、抗逆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全面鉴定;品质检测,在种子量较多的情况下,多点取样,专业机构磨粉测定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面筋指数、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选拔比对照种增产3%以上,品质达到国家优质麦标准,综合性状优良的优质品种。

实施例2

本发明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优质高产抗逆种质资源的征集、引进、筛选

征集、引进国外包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斯洛伐克和其它国家及国内各育种单位的优异资源材料,人为创造变异,鉴定筛选出优质高产抗逆的优异种质材料;引进品种中,墨1、墨2为引进的墨西哥小麦优质材料;藁优9618、藁优2018、白硬冬2号为引进的河北省藁城农科所小麦优质材料;河农822为引进的河北农大优质早熟小麦材料;冀师02-1为引进的河北师范大学优质高产小麦材料;济麦20为引进的山东省农科院优质小麦材料;济麦22为引进的山东省农科院高产广适小麦材料;烟优361为引进的烟台农科所优质小麦材料;西农4211、西农429为引进的西北农大优质小麦材料;龙麦26、龙麦30、龙麦31为引进的黑龙江农科院优质小麦材料;石02-z221为引进的石家庄市农科院高产抗旱小麦材料;科农199为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高产广适小麦材料;良星99、良星66为引进的山东省良星种业高产抗逆材料;

第二步,优势亲本选择

对征集、引进的资源材料种植驯化,与当地资源材料进行杂交,人为创造变异,筛选高产、抗逆、优质单一或综合性状优异的材料;当地资源材料包括衡观35、衡4399、衡优18和衡95观26;

第三步,优异互补材料杂交

选用高产抗逆优质优势互补的材料为亲本,高产抗逆/优质单交、优质/优质单交、高产抗逆/优质//优质双交或回交、优质/高产抗逆//高产抗逆双交或回交等,组配杂交组合;

第四步,早代f1-3田间种植选拔丰产性和抗逆性,室内品质筛选

在早代f1-3田间10cm株距稀植,选择株高适中,抗寒、抗病、抗倒、抗旱、抗干热风强,在种子量极少时,结合分子标记育种筛选含有5+10优质亚基的材料;

第五步,f4-7及以上高代材料田间鉴定筛选,室内品质检测

f4-7及以上高代材料田间6.5cm株距点播,选择产量因素协调,茎秆韧性强,株高、熟期适中,抗逆性强,同时种子量很少的情况下,室内进行品质测定,利用近红外不破坏籽粒测定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和稳定时间;

第六步,初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好的新品系

通过田间株型、叶型、穗型、株高、群体、产量三因素的外部形态观察,抗逆性、熟期性状的筛选;品质检测,在种子量少的情况下,室内不破坏籽粒近红外测定品质,初步筛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好的新品系参加产量鉴定试验;

第七步,优质品系鉴定试验,室内少量磨粉简单检测品质

田间密植,基本苗330万/hm2,不设重复,初步对株叶型、株高、穗型、抗逆性和产量三因素进行选择,室内进行品质检测,在种子量较少时,磨粉测定湿面筋、面筋指数;

第八步,优质品系比较试验,室内足量磨粉较全面测量品质指标

对优质品系鉴定试验中产量和抗性综合表现突出,品质优良的材料进一步进行鉴定,田间密植,基本苗330万/hm2,三次重复,对丰产性、抗寒性、抗病性、抗倒性、抗旱性、抗干热风、成熟期、适应性进行全面鉴定,室内品质检测,在种子量稍多的情况下,磨粉测定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面筋指数、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

第九步,省和国家优质区域适应性鉴定

参加省或国家优质组品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对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区域、不同年份下的丰产性、抗逆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全面鉴定;品质检测,在种子量较多的情况下,多点取样,专业机构磨粉测定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面筋指数、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选拔比对照种增产3%以上,品质达到国家优质麦标准,综合性状优良的优质品种。

实施例3

本发明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优质高产抗逆种质资源的征集、引进、筛选

征集、引进国外包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斯洛伐克和其它国家及国内各育种单位的优异资源材料,人为创造变异,鉴定筛选出优质高产抗逆的优异种质材料;引进品种中,墨1、墨2为引进的墨西哥小麦优质材料;藁优9618、藁优2018、白硬冬2号为引进的河北省藁城农科所小麦优质材料;河农822为引进的河北农大优质早熟小麦材料;冀师02-1为引进的河北师范大学优质高产小麦材料;济麦20为引进的山东省农科院优质小麦材料;济麦22为引进的山东省农科院高产广适小麦材料;烟优361为引进的烟台农科所优质小麦材料;西农4211、西农429为引进的西北农大优质小麦材料;龙麦26、龙麦30、龙麦31为引进的黑龙江农科院优质小麦材料;石02-z221为引进的石家庄市农科院高产抗旱小麦材料;科农199为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高产广适小麦材料;良星99、良星66为引进的山东省良星种业高产抗逆材料;

第二步,优势亲本选择

对征集、引进的资源材料种植驯化,与当地资源材料进行杂交,人为创造变异,筛选高产、抗逆、优质单一或综合性状优异的材料;当地资源材料包括衡观35、衡4399、衡优18和衡95观26;

第三步,优异互补材料杂交

选用高产抗逆优质优势互补的材料为亲本,高产抗逆/优质单交、优质/优质单交、高产抗逆/优质//优质双交或回交、优质/高产抗逆//高产抗逆双交或回交等,组配杂交组合;

第四步,早代f1-3田间种植选拔丰产性和抗逆性,室内品质筛选

在早代f1-3田间11cm株距稀植,选择株高适中,抗寒、抗病、抗倒、抗旱、抗干热风强,在种子量极少时,结合分子标记育种筛选含有5+10优质亚基的材料;

第五步,f4-7及以上高代材料田间鉴定筛选,室内品质检测

f4-7及以上高代材料田间7cm株距点播,选择产量因素协调,茎秆韧性强,株高、熟期适中,抗逆性强,同时种子量很少的情况下,室内进行品质测定,利用近红外不破坏籽粒测定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和稳定时间;

第六步,初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好的新品系

通过田间株型、叶型、穗型、株高、群体、产量三因素的外部形态观察,抗逆性、熟期性状的筛选;品质检测,在种子量少的情况下,室内不破坏籽粒近红外测定品质,初步筛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好的新品系参加产量鉴定试验;

第七步,优质品系鉴定试验,室内少量磨粉简单检测品质

田间密植,基本苗330万/hm2,不设重复,初步对株叶型、株高、穗型、抗逆性和产量三因素进行选择,室内进行品质检测,在种子量较少时,磨粉测定湿面筋、面筋指数;

第八步,优质品系比较试验,室内足量磨粉较全面测量品质指标

对优质品系鉴定试验中产量和抗性综合表现突出,品质优良的材料进一步进行鉴定,田间密植,基本苗330万/hm2,三次重复,对丰产性、抗寒性、抗病性、抗倒性、抗旱性、抗干热风、成熟期、适应性进行全面鉴定,室内品质检测,在种子量稍多的情况下,磨粉测定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面筋指数、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

第九步,省和国家优质区域适应性鉴定

参加省或国家优质组品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对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区域、不同年份下的丰产性、抗逆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全面鉴定;品质检测,在种子量较多的情况下,多点取样,专业机构磨粉测定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面筋指数、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选拔比对照种增产3%以上,品质达到国家优质麦标准,综合性状优良的优质品种。

本发明所提供的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在后代选育不同阶段,品质检测中,根据种子量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品质检测方法,既防止种子的浪费,节省了研究费用,又加快了育种进程;在优质育种不同选育阶段,根据种子量的不同,田间设置不同播种密度,不同重复,有利于品种特性表达,快速、准确的选育。本发明所提供的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在田间鉴定选择的基础上,从亲本材料、杂交低代、高代选择、产量初级鉴定、品系高级鉴定、区域适应性鉴定等不同试验阶段,根据种子量的大小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品质检测,确保优质高产小麦选育进程,有条不紊,快速进行。从而培育出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

本发明所提供的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方法,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