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生养殖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7860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生养殖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工生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共生养殖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和养殖业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共生养殖形式,如鱼菜共生,水生动植物共生,种植与畜牧养殖,土植、水植、养殖共生等。共生养殖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尤其是减少占地、提高空间利用率;循环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降低成本。针对一些特殊的共生养殖,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还能够相互促进生长,提高生产效率。

而现有技术中大多都是采用上下两层的结构进行养殖,使得相互交互总有缺陷比如上方为家禽,下方为蔬菜,使得蔬菜采光大大降低,不利于蔬菜的生长,如果相反则会出现空气互换则相对不利,而且现有的技术中长条形的结构占地面积大,空间面积小不利于蔬菜的养殖,并且对于加强通风考虑不足往往会造成家禽生病,使得家禽养殖有了很大的缺陷,故而无法满足现有的所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生养殖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共生养殖建筑结构,包括地面、棚体、家禽养殖仓和饲料仓,所述地面上方固接有棚体,所述棚体内部轴心位置的地面上固接有台面,所述台面上表面外围固接有分割墙,所述分割墙顶部固接有半透明透光玻璃,所述半透明透光玻璃顶部开设有家禽通风口,所述分割墙外围固接有四个固定架,且分割墙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固定架一端固接有四个蔬菜通风口,且蔬菜通风口贯穿棚体,所述蔬菜通风口与家禽通风口内皆固接有风机,所述台面上方开设有八个排粪通孔,所述排粪通孔底部固接有粪便排出口,且粪便排出口贯穿台面侧面。

优选的,所述蔬菜养殖仓围绕家禽养殖仓均匀分布有八个蔬菜田。

优选的,所述台面为圆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台面轴心位置固接有饲料仓。

优选的,所述排粪通孔内侧皆套接有分割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半透明透光玻璃顶部开设有家禽通风口,并且在家禽通风口内固接风机,使得家禽养殖仓内部的空气可以进行有效的交互,使得家禽生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并且在台面顶部外围固接有分割墙,而且在分割墙上开设有若干通孔,使得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通孔进行交换,并且由于蔬菜在下家禽在上,氧气二氧化碳交互更加有效,并且在蔬菜养殖仓和家禽养殖仓对于光线互补影响,避免了蔬菜采光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分割墙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入料口;3-模具车;4-风机1;5-模具入口;6-地脚;7-加热管;8-挤压板;9-滚轮;10-风机2;11-抽水口;12-抽水过滤槽;13-抽水泵;14-储水槽;15-抽水管;16-气压泵;17-卡扣;18-气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共生养殖建筑结构,包括地面1、棚体2、家禽养殖仓5和饲料仓8,所述地面1上方固接有棚体2,所述棚体2内部轴心位置的地面1上固接有台面17,所述台面17上表面外围固接有分割墙11,所述分割墙11顶部固接有半透明透光玻璃16,所述半透明透光玻璃16顶部开设有家禽通风口6,所述分割墙11外围固接有四个固定架4,且分割墙11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5,所述固定架4一端固接有四个蔬菜通风口3,且蔬菜通风口3贯穿棚体2,所述蔬菜通风口3与家禽通风口6内皆固接有风机7,所述台面17上方开设有八个排粪通孔12,所述排粪通孔12底部固接有粪便排出口9,且粪便排出口9贯穿台面17侧面。

所述蔬菜养殖仓10围绕家禽养殖仓5均匀分布有八个蔬菜田14,便于对不同蔬菜的不同处理带来方便,所述台面17为圆形结构,便于四面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并且让蔬菜对农家肥的利用更加方便,所述台面17轴心位置固接有饲料仓8,便于其家禽养殖仓5进行喂食,所述排粪通孔12内侧皆套接有分割板13,避免过多的农家肥对蔬菜产生不可挽回危害。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棚体2和家禽养殖仓5如图搭建,当需要对蔬菜进行施肥浇灌是通过人们通过家禽养殖仓5内的粪便通过个个粪便排出口9对蔬菜进行浇灌,白天光照充足时蔬菜植物经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上升,而家禽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下降,双方所需的气体得到很好的交换,当家禽养殖仓5内部空气过于浑浊时,通过家禽通风口6排出废气,并且夜晚降临时植物也是需要呼吸作用的,此时蔬菜通风口3对内部灌入空气,此时家禽通风口6对外进行排出二氧化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