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茯苓的人工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1246发布日期:2018-11-30 23:13阅读:19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茯苓的人工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具有宁心安神,败毒抗癌的功效,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茯苓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之一,也是大宗出口药材之一。

近年来,随着对茯苓应用的不断深入,茯苓用途大大扩宽,茯苓的市场需求量在快速增长,而松林的面积不断减少,因而,仅靠挖掘野生黄精已不足以满足人们对茯苓的需求,人工种植茯苓成为必然。然而,由于人们对茯苓的种植技术研究的不成熟性和不全面性,人工种植茯苓的技术得不到进展和突破,茯苓的人工种植始终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茯苓种植方法种植得到的茯苓产量低、品质差的不足,提供一种茯苓的人工种植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茯苓种植过程中生长条件,供给茯苓所需的全面营养,从而促进茯苓菌丝的生长和菌核的形成,显著提高茯苓的产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茯苓的人工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苓场选择和备料:选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挖窖,窖深60-80cm;选择干燥马尾松为接种料;将接种料排入窖内,准备接种;

(2)、菌种选择:将茯苓孢子经培养基培养得人工种植接种所需菌种;

(3)、接种:在晴天把菌种从瓶中或袋中倒出,集中接在木段上端锯口处,加盖木片及树叶,再覆土;

(4)生长管理:接种后,保持土壤水分含量为25-35%,并控制温度在15-25℃;接种1个月后,每隔半月喷施一次营养液;病虫害的防治;茯苓接种后第4个月开始,保持土壤水分含量为35-45%,并控制温度在25-30℃;

(5)采收、加工:当茯苓外呈黄褐色时即可采挖,经清洗、干燥、分离可得茯苓产品。

上述一种茯苓的人工种植方法,优选的,步骤4中保持土壤水分含量为30%,并控制温度在22℃;该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茯苓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茯苓接种后第4个月开始,保持土壤水分含量为40%,并控制温度在28℃;在该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茯苓菌核的成长速度快。

上述一种茯苓的人工种植方法,步骤4中所述的营养液配方为:60-80份的水、10-20份的氨基酸、5-10份的葡萄糖;氨基酸和葡萄糖是真菌生长所需的必须营养,直接施用,可加快茯苓菌丝的生长和菌核的生成。

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的营养液配方为:70份的水、15份的氨基酸、8份的葡萄糖。

上述一种茯苓的人工种植方法,步骤4中所述的病虫害为黑翅大白蚁。

一种茯苓的人工种植方法,通过控制茯苓生长的水分含量和温度,并提供生长所需的必要营养,调控茯苓的生长状态,从而增加茯苓菌丝的生长和菌核的生成,达到提高茯苓产量的目的;通过上述方法种植得到的茯苓产量高,品质好,满足人们对茯苓越来越大的需求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种植方法通过施用特定化肥配比的肥料,调控茯苓的生长状态,提高茯苓产量。

2、本发明种植方法简单、可控,成本低廉,有效控制茯苓的生长情况,提高了茯苓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1)、苓场选择和备料:选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挖窖,窖深70cm;选择干燥马尾松为接种料;将接种料排入窖内,准备接种;

(2)、菌种选择:将茯苓孢子经培养基培养得人工种植接种所需菌种;

(3)、接种:在晴天把菌种从瓶中或袋中倒出,集中接在木段上端锯口处,加盖木片及树叶,再覆土;

(4)生长管理:接种后,保持土壤水分含量为30%,并控制温度在22℃;接种1个月后,每隔半月喷施一次营养液;病虫害的防治;茯苓接种后第4个月开始,保持土壤水分含量为40%,并控制温度在28℃;

(5)采收、加工:当茯苓外呈黄褐色时即可采挖,经清洗、干燥、分离可得茯苓产品。

实施例2

(1)、苓场选择和备料:选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挖窖,窖深80cm;选择干燥马尾松为接种料;将接种料排入窖内,准备接种;

(2)、菌种选择:将茯苓孢子经培养基培养得人工种植接种所需菌种;

(3)、接种:在晴天把菌种从瓶中或袋中倒出,集中接在木段上端锯口处,加盖木片及树叶,再覆土;

(4)生长管理:接种后,保持土壤水分含量为35%,并控制温度在25℃;接种1个月后,每隔半月喷施一次营养液;病虫害的防治;茯苓接种后第4个月开始,保持土壤水分含量为40%,并控制温度在28℃;

(5)采收、加工:当茯苓外呈黄褐色时即可采挖,经清洗、干燥、分离可得茯苓产品。

实施例3

(1)、苓场选择和备料:选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挖窖,窖深80cm;选择干燥马尾松为接种料;将接种料排入窖内,准备接种;

(2)、菌种选择:将茯苓孢子经培养基培养得人工种植接种所需菌种;

(3)、接种:在晴天把菌种从瓶中或袋中倒出,集中接在木段上端锯口处,加盖木片及树叶,再覆土;

(4)生长管理:接种后,保持土壤水分含量为25%,并控制温度在15℃;接种1个月后,每隔半月喷施一次营养液;病虫害的防治;茯苓接种后第4个月开始,保持土壤水分含量为40%,并控制温度在28℃;

(5)采收、加工:当茯苓外呈黄褐色时即可采挖,经清洗、干燥、分离可得茯苓产品。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茯苓的人工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苓场选择和备料;(2)菌种选择;(3)接种;(4)生长管理;(5)采收和加工;该方法通过调节茯苓种植过程中生长条件,供给茯苓所需的全面营养,从而促进茯苓菌丝的生长和菌核的形成,显著提高茯苓的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罗明华;康卫龙;顾冰;刘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同兴天然植物药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26
技术公布日:2018.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