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二唑类化合物在制备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防治药剂上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0510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噻二唑类化合物在制备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防治药剂上的应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药科学领域,尤其涉及噻二唑类化合物在制备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防治药剂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plantarii)是引起水稻秧苗细菌性立枯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侵染性、繁殖力及适应性均很强,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在自然界,b.plantarii常分布于苗床土、田水、植物种子及动植物残体中,进入秧田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完成初侵染,并通过种子和土壤传播进入再侵染循环。被侵染的秧苗在前期表现为矮缩、失绿和根系生长发育障碍,后期枯萎死亡。病理学研究发现,b.plantarii分泌一种被称为环庚三烯酚酮(tropolone)的小分子毒力因子,其结合铁离子形成不溶性螯合物,诱发植株幼苗根系严重缺铁,造成幼苗生长迟缓并最终枯萎死亡(如图1)。该病害曾在日本全国流行,并在美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多次爆发,给水稻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近十年,已扩散至美国南部、东南亚、韩国和中国。该病害首次于2014年在我国被发现报道,目前已在中国多个水稻主产区有所发生,并伴有扩散趋势。由于中国水稻主产区的育秧季多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这为b.plantarii的生长、繁殖和扩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和大棚育秧技术的推广,也加剧该病害在我国的爆发流行。目前,市场上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农药主要有无机铜类、有机铜类和噻唑类,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508917a的发明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缓释性杀菌(虫)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为烯丙异噻唑和恶霉灵组成,或烯丙异噻唑、恶霉灵和双酰胺类杀虫剂组成;按重量份数计,烯丙异噻唑与活性组恶霉灵之间的重量比为1:50至50:1;烯丙异噻唑和恶霉灵重量之和与双酰胺类杀虫剂的重量份数比为20:1至200:1。该发明组合中烯丙异噻唑与恶霉灵混配,扩大了药剂对作物病害的控制范围。如在水稻育苗期施用该组合物,能够同时防治水稻立枯病(丝核菌属和镰孢菌属引起的水稻真菌性立枯病)、青枯病和稻瘟病。但是,至今尚无专门针对该水稻细菌性病害的有效防治药剂。因此,有必要对该细菌性秧苗立枯病做进一步研究,以期获得专门有效地防治药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噻二唑类化合物防治b.plantarii引起的水稻秧苗细菌性立枯病的新用途,具体涉及噻二唑类化合物在制备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防治药剂上的应用。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噻二唑类化合物在制备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防治药剂上的应用。作为优选,所述噻二唑类化合物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2,5-二巯基-1,3,4-噻二唑或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式所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2,5-二巯基-1,3,4-噻二唑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其中,本发明中涉及的噻二唑类化合物包括使用含有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天然提取物、工业合成物、工业处理的副产物的提取物,但并不局限于此。除了上述三种的噻二唑类化合物,也可以使用其衍生物,该衍生物是指噻二唑类化合物农药制剂中接受的盐、酯、酰氨、配糖体的衍生物,但并不局限于此。进一步地,所述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由伯克霍尔德菌b.plantarii引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药剂,其有效成分为噻二唑类化合物。上述防治药剂,既可以是单剂,即纯噻二唑类化合物溶液(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或2,5-二巯基-1,3,4-噻二唑、或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也可以是复配,即:包含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作为优选,所述噻二唑类化合物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2,5-二巯基-1,3,4-噻二唑和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优选,所述噻二唑类化合物的浓度为0.005~5mm。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有效成分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和2,5-二巯基-1,3,4-噻二唑,其浓度分别为0.005~5mm和0.005~5mm;或者,所述有效成分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和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其浓度分别为0.005~5mm和0.005~5mm。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治药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噻二唑类化合物0.006~0.142%;二甲基亚砜0.010%;超纯水99.848~99.9839%。作为优选,上述防治药剂中,噻二唑类化合物的浓度为0.005~5mm;噻二唑类化合物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2,5-二巯基-1,3,4-噻二唑和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噻二唑类化合物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和2,5-二巯基-1,3,4-噻二唑,其浓度分别为0.005-5mm和0.005-5mm;或者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和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其浓度分别为0.005-5mm和0.005-5mm;或者为2,5-二巯基-1,3,4-噻二唑和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其浓度分别为0.005-5mm和0.005-5mm。此外,噻二唑类化合物可以是任何合适形式,例如固体,半固体,液体或气溶胶形式进行制备,可接受载体包括,例如,水、葡萄糖、乳糖、阿拉伯胶、明胶、甘露糖醇、淀粉、三硅酸镁、滑石、玉米淀粉、角蛋白、胶态二氧化硅、马铃薯淀粉、沙土、纳米二氧化钛,和适合在制备固体、半固体、液体或气溶胶形式的制剂中使用的其他载体;上述组合可以另外含有稳定剂,增稠剂,和/或着色剂和香料,但并不局限于此。经离体实验表明,本发明所述的噻二唑类化合物对b.plantarii产生毒素tropolone的水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当噻二唑类化合物的浓度为0.005mm时,毒素相对于对照组表现出减少趋势;当处理浓度升至0.05mm时,毒素产生水平减少30%;当处理浓度升至5mm时,毒素产生水平减少90%。在活体实验中,我们发现,噻二唑类化合物可有效抑制b.plantarii侵染的水稻苗的病症,噻二唑类化合物以不同施药方式处理以后,均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其中组合施药还起到增效作用。同时,噻二唑类化合物还能对未染病的水稻苗还能起到生长促进作用。因此,噻二唑类化合物可以用来制备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防治药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治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的方法,将水稻种子浸泡于所述防治药剂中;或者,将所述防治药剂滴施于秧田;或者,将所述防治药剂拌沙土撒施于秧田;又或者对处于发育期的水稻幼苗喷施所述防治药剂。具体地,对于滴施法,在播种前,将所述防治药剂均匀滴施到苗床秧田水层,保持水层7天以上。对于拌沙土法,播种前,将所述防治药剂与沙土拌匀,均匀撒施秧田,保持水层7天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了噻二唑类化合物防治b.plantarii引起的水稻秧苗细菌性立枯病的新用途。(2)本发明提供的防治药剂以及防治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的方法能够有效抑制b.plantarii产生毒素tropolone的水平,进而防治水稻细菌性秧苗立枯病。附图说明图1为b.plantarii的毒力因子和对水稻秧苗的致病机理。图2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对b.plantarii毒素分泌的影响。图3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2,5-二巯基-1,3,4-噻二唑对b.plantarii毒素分泌的影响。图4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对b.plantarii毒素分泌的影响。图5为实施例2中ms培养基添加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对细菌性立枯病的典型防效图示;其中,a为接种b.plantarii后种植于不含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培养基中的水稻幼苗;b为接种b.plantarii后种植于含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培养基中的水稻幼苗;c为未接种b.plantarii且种植于含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培养基中的水稻幼苗;d为未接种b.plantarii且种植于不含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培养基中的水稻幼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涉及的表格注释如下:(实施例2-7及表格注释中所述的噻二唑类化合物溶液或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5-二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均指经水和1%二甲基亚砜溶解后的混合溶液。)表1-3为实施例2中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2,5-二巯基-1,3,4-噻二唑、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在基质添加法中的防效其中,a为未经任何处理的水稻苗;b为接种b.plantarii后种植于不含噻二唑类化合物培养基中的水稻幼苗;c、d、e为接种b.plantarii后种植于含噻二唑类化合物(0.005mm、0.05mm、5mm)培养基中的水稻幼苗;f为仅使用0.05mm噻二唑类化合物的水稻苗。表4-6为实施例3中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2,5-二巯基-1,3,4-噻二唑、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在种子处理法中的防效;其中,a为未经任何处理的水稻苗;b为接种b.plantarii后用0.01%二甲基亚砜溶液进行种子处理的水稻幼苗;c、d、e为接种b.plantarii后用噻二唑类化合物溶液(0.005mm、0.05mm、5mm)进行种子处理的水稻幼苗;f为仅使用0.05mm噻二唑类化合物的水稻苗。表7-9为实施例4中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2,5-二巯基-1,3,4-噻二唑、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在喷施法中的防效;其中,a为未经任何处理的水稻苗;b为接种b.plantarii后用0.01%二甲基亚砜溶液进行喷施处理的水稻幼苗;c、d、e为接种b.plantarii后用噻二唑类化合物溶液(0.005mm、0.05mm、5mm)进行喷施处理的水稻幼苗;f为仅使用0.05mm噻二唑类化合物的水稻苗。表10-12为实施例5中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2,5-二巯基-1,3,4-噻二唑、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在对水滴施法中的防效其中,a为未经任何处理的水稻苗;b为接种b.plantarii后种植于用0.01%二甲基亚砜溶液进行对水滴施处理秧田的水稻苗;c、d、e为接种b.plantarii后用种植于噻二唑类化合物溶液(0.005mm、0.05mm、5mm)对水滴施处理秧田的水稻苗;f为种植于仅使用0.05mm噻二唑类化合物对水滴施处理秧田的水稻苗。表13-15为实施例6中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2,5-二巯基-1,3,4-噻二唑、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拌沙撒施法中的防效其中,a为未经任何处理的水稻苗;b为接种b.plantarii后种植于用0.01%二甲基亚砜溶液拌沙土撒施处理秧田的水稻苗;c、d、e为接种b.plantarii后种植于用噻二唑类化合物溶液(0.005mm、0.05mm、5mm)进行拌沙土撒施处理秧田的水稻苗;f为种植于仅使用0.05mm噻二唑类化合物拌沙土撒施处理秧田的水稻苗。表16-18为实施例7中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2,5-二巯基-1,3,4-噻二唑、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复配组合液在拌沙撒施法中的防效其中,a为未经任何处理的水稻苗;b为接种b.plantarii后种植于用0.01%二甲基亚砜溶液拌沙土撒施处理秧田的水稻苗;c、d、e为接种b.plantarii且种植于用组合溶液(0.005mm、0.05mm、5mm)处理过秧田的水稻苗;f为种植于仅使用组合溶液(0.05mm)拌沙土撒施处理秧田的水稻苗。实施例1噻二唑类化合物对b.plantarii毒素分泌的抑制作用1b.plantarii的培养植物伯克霍尔德菌b.plantarii菌株分离自浙江诸暨稻田,日常培养在25℃恒温培养箱中,选用的培养基为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2b.plantarii的接种用接种针垂直挑取b.plantarii的单菌落,将其置于5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进行预培养,培养24小时后,吸取10ml菌液,5000rpm离心5min后弃去上清液,再加入等量清水清洗,震荡混匀后,再用5000rpm离心5min,再一次加入等量清水并震荡混匀,吸取混匀后的菌液100μl加入至60mlma液体培养基中培养,ma培养基的配方比例为无机盐溶液(nh4h2po40.0.01%,kcl0.02%,mgso4·7h2o0.02%)200x,葡萄糖10g,水1l。3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对b.plantarii分泌的毒素tropolone的影响分别在接种b.plantarii的ma培养基中加入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0.005mm、0.05mm、0.5mm、5mm;并留出空白对照,每个实验组别重复3次,完成后将含有b.plantarii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的培养基放在25℃恒温震荡培养。培养阶段,每隔12h吸取10ml菌液至50ml离心管中,5000rpm离心5min后,将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将其ph调节至3,然后加入10ml乙腈,再加入1gnacl,充分震荡混匀后,溶液分为两层,吸取上清液2ml,过0.22μm有机膜后,再定容至进样瓶中,而后进gc-ms/ms分析检测。如图2所示,当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的浓度为0.005mm-5mm,b.plantarii产生毒素tropolone的水平,呈梯度抑制效应。当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的浓度为0.05mm时,毒素产生水平减少30%;当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的浓度为5mm时,毒素产生的抑制率可达88%。(图2)。这表明,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可有效抑制b.plantarii毒素的产生。42,5-二巯基-1,3,4-噻二唑对b.plantarii分泌的毒素tropolone的影响分别在接种b.plantarii的ma培养基中加入2,5-二巯基-1,3,4-噻二唑,0.005mm、0.05mm、0.5mm、5mm,并留出空白对照,每个实验组别重复3次,完成后将含有b.plantarii和2,5-二巯基-1,3,4-噻二唑的培养基放在25℃恒温震荡培养。在培养至96h,吸取10ml菌液,gc-ms/ms分析检测毒素情况。如图3所示,当2,5-二巯基-1,3,4-噻二唑的浓度为0.005mm-5mm时,b.plantarii毒素产生受到抑制,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最大抑制率可达86%。这表明,2,5-二巯基-1,3,4-噻二唑可有效抑制b.plantarii毒素的产生。5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对b.plantarii分泌的毒素tropolone的影响分别在接种b.plantarii的ma培养基中加入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0.005mm、0.05mm、0.5mm、5mm,并留出空白对照,每个实验组别重复3次,完成后将含有b.plantarii和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的培养基放在25℃恒温震荡培养。在培养至96h,吸取10ml菌液,gc-ms/ms分析检测毒素情况。如图4所示,当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的浓度为0.005mm-5mm时,b.plantarii毒素产生受到抑制,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最大抑制率可达79%。这表明,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可有效抑制b.plantarii毒素的产生。实施例2生长基质添加法1水稻催芽选取足够数量的水稻种子,采用2%次氯酸钠进行表面消毒半小时后,充分洗净后将其置于灭菌玻璃培养皿中,再加入少量灭菌清水(以不没过种子表面为准),之后放在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隔一天需要更换一次灭菌清水,2-3天后,种子出现露白现象,此时催芽完成。2接种b.plantarii用接种针垂直挑取b.plantarii的单菌落,将其置于5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进行预培养,培养24小时后,吸取10ml菌液,5000rpm离心5min后弃去上清液,再加入等量清水清洗,震荡混匀后,再用5000rpm离心5min,再一次加入等量清水并震荡混匀。将催芽完成后的水稻种子分为两批,分别加入制备好b.plantarii菌悬液作为接种组或等体积的灭菌清水作为不接种组(以不没过种子表面为准),培育24小时。3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对感染b.plantarii水稻苗的防效试验配制一定体积的ms植物培养基,分别添加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0.005mm、0.05mm、5mm)和不添加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分装到培养瓶中,每瓶20ml,每瓶均加入1.5%的结冷胶使其成为固体培养基。然后将接种b.plantarii和未接种b.plantarii的水稻种子,分别种植到含有和不含有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的ms培养基,每瓶12颗。各个实验组别设置完成后,并将培养瓶放入25℃恒温培养箱中,每天光照12h黑暗12h对水稻苗进行培养,持续观察其生长状况,并在第3天时测定水稻苗根和叶的长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和未接种b.plantarii的水稻苗相比,接种b.plantarii后的水稻苗表现出明显的病症(黄化和矮缩),地上部和根系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图5a);接种b.plantarii水稻苗在添加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后,病症发展明显缓解(图5b),和未接种b.plantarii的稻苗生长情况相近;同时,对比未接种b.plantarii的水稻苗,添加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还能对水稻生长起到轻微的促进作用(图5c和图5d)。此外,水稻苗的根和叶的长度统计分析表明(表1),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能有效扼制b.plantarii引起的水稻秧苗细菌性立枯病。表1.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在基质添加法中的防效处理茎长(cm)根长(cm)a4.51.8b0.80.2c3.5**0.8**d4.2**1.5**e4.8**1.9**f5.12**p<0.005由表1可知,和未经任何处理的水稻生长状况相比,仅接种b.plantarii后的水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而仅使用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处理的水稻生长却得到了轻微的促进(p﹤0.05)。此外,接种b.plantarii且使用0.005mm-5mm的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处理的水稻苗的生长抑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p﹤0.005)。通过比较不同实验组别水稻苗的根和叶的长度(表1),我们也得到了与上述同样的结论,这说明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能有效防治b.plantarii侵染水稻后引起的秧苗立枯病。42,5-二巯基-1,3,4-噻二唑对感染b.plantarii水稻苗的防效试验操作步骤按照“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对感染b.plantarii水稻苗的防效试验”进行,仅将供试化合物改为2,5-二巯基-1,3,4-噻二唑。表2.2,5-二巯基-1,3,4-噻二唑在基质添加法中的防效处理茎长(cm)根长(cm)a4.31.6b0.50.2c3.7**1.0**d3.9**1.4**e4.4**1.7**f4.51.5**p<0.005由表2可知,接种b.plantarii的水稻苗,经0.005mm-5mm的2,5-二巯基-1,3,4-噻二唑处理,发病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p﹤0.005)。说明2,5-二巯基-1,3,4-噻二唑能有效防治b.plantarii侵染水稻后引起的秧苗立枯病。5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对感染b.plantarii水稻苗的防效试验操作步骤按照“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对感染b.plantarii水稻苗的防效试验”进行,仅将供试化合物改为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表3.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在基质添加法中的防效处理根长(cm)茎长(cm)a4.81.8b0.20.3c3.2**0.7**d4.0**1.1**e4.2**1.5**f4.31.8**p<0.005由表3可知,接种b.plantarii的水稻苗,经0.005mm-5mm的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处理,发病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p﹤0.005)。说明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能有效防治b.plantarii侵染水稻后引起的秧苗立枯病。实施例3种子处理法分别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5-二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0.01%二甲基亚砜溶液进行催芽,将催芽完成后的水稻种子分为四批。每批分别加入制备好b.plantarii菌悬液作为接种组或等体积的灭菌清水作为不接种组(以不没过种子表面为准),培育24小时。分别种植于ms植物培养基,每瓶12颗。并将培养瓶放入25℃恒温培养箱中,每天光照12h黑暗12h对水稻苗进行培养,持续观察其生长状况,并在第3天时测定水稻苗根和叶的长度,进行统计分析。表4.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在种子处理法中的防效处理茎长(cm)根长(cm)a4.82.1b10.3c2.8**0.8**d3.5**1.2**e4.1**1.4**f4.91.8**p<0.005表5.2,5-二巯基-1,3,4-噻二唑在种子处理法中的防效**p<0.005表6.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在种子处理法中的防效处理茎长(cm)根长(cm)a4.31.8b0.80.3c2.5**0.5**d2.9**0.7**e3.5**1.2**f4.72**p<0.005结果如表4-6所示,和未经任何处理的水稻生长状况相比,仅接种b.plantarii后的水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而使用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5-二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浸种处理的水稻生长却得到了轻微的促进(p﹤0.05)。此外,在接种b.plantarii后,发病症状均得到明显抑制(p﹤0.005)。这说明采用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溶液、2,5-二巯基-1,3,4-噻二唑溶液、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溶液对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处理,能有效防治b.plantarii侵染水稻后引起的秧苗立枯病。实施例4喷施法水稻催芽和接种b.plantarii同实施例2,种植于ms植物培养基,每瓶12颗。并将培养瓶放入25℃恒温培养箱中,每天光照12h黑暗12h对水稻苗进行培养,1天后,对水稻幼苗喷施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5-二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0.01%二甲基亚砜溶液,并在第3天时测定水稻苗根和叶的长度,进行统计分析。表7.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在喷施法法中的防效**p<0.005表8.2,5-二巯基-1,3,4-噻二唑在喷施法中的防效处理茎长(cm)根长(cm)a4.81.9b0.40.2c4.0**1.2**d4.3**1.6**e4.9**2.1**f4.82.2**p<0.005表9.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在喷施法中的防效处理茎长(cm)根长(cm)a5.12.2b0.20.0c4.2**1.4**d4.5**1.7**e5.0**2.4**f4.92.0**p<0.005结果如表7-9所示,使用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5-二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喷施后,水稻幼苗的发病症状均得到明显抑制(p﹤0.005)。这说明采用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溶液、2,5-二巯基-1,3,4-噻二唑溶液、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溶液对水稻幼苗进行喷施处理,能有效防治b.plantarii侵染水稻后引起的秧苗立枯病。实施例5对水滴施法将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5-二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按照每亩滴施药液5升滴施,对照组仅滴施等体积的0.01%二甲基亚砜的水溶液,均保持水层一周。水稻催芽和接种b.plantarii同实施例2。在上述施药和未施药的秧田中播种,并在第20天时测定水稻苗根和叶的长度,进行统计分析。表10.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在对水滴施法中的防效**p<0.005表11.2,5-二巯基-1,3,4-噻二唑在对水滴施法中的防效处理茎长(cm)根长(cm)a18.18.5b4.01.5c13.8**5**d16.5**6.3**e18.4**8.8**f18.38.6**p<0.005表12.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在对水滴施法中的防效处理茎长(cm)根长(cm)a18.99.2b4.31.6c10.4**3.7**d12.5**4.4**e15.0**5.1**f18.28.4**p<0.005结果如表10-12所示,使用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5-二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对水滴施后,水稻幼苗的发病症状均得到明显抑制(p﹤0.005)。这说明采用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溶液、2,5-二巯基-1,3,4-噻二唑溶液、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溶液对水滴施处理秧田后,能有效预防b.plantarii引起的秧苗立枯病。实施例6拌沙土撒施法按照每亩撒施3公斤沙土,分别与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5-二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拌匀,对照组采用等体积的0.01%二甲基亚砜水溶液与沙土拌匀。撒施后,均保持水层一周。水稻催芽和接种b.plantarii同实施例2。在上述施药和未施药的秧田中播种,并在第20天时测定水稻苗根和叶的长度,进行统计分析。表13.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在拌土撒施法中的防效处理茎长(cm)根长(cm)a21.48.7b3.21.3c11.6**5.1**d14.5**7.4**e17.4**8.8**f19.69.0**p<0.005表14.2,5-二巯基-1,3,4-噻二唑在拌土撒施法中的防效处理茎长(cm)根长(cm)a18.88.2b2.61.5c11.0**4.8**d13.2**5.9**e16.9**8.3**f18.28.4**p<0.005表15.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在拌土撒施法中的防效处理茎长(cm)根长(cm)a20.29.3b4.42.8c10.5**5.6**d15.5**6.5**e16.4**8.2**f18.98.7**p<0.005结果如表13-15所示,使用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5-二巯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溶液(0.005mm-5mm)拌沙土撒施后,水稻幼苗的发病症状均得到明显抑制(p﹤0.005)。这说明采用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溶液、2,5-二巯基-1,3,4-噻二唑溶液、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溶液拌土撒施处理秧田后,能有效预防b.plantarii引起的秧苗立枯病。实施例7拌沙土撒施法中的药液组合处理实施流程同实施例6。仅将实验药液改为组合溶液i: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和2,5-二巯基-1,3,4-噻二唑的复配溶液(两者复配比例为1:1,浓度范围为0.005mm-5mm,0.005mm的组合溶液中即含有0.005mm的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和0.005mm2,5-二巯基-1,3,4-噻二唑,下同);组合溶液ii: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和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的复配溶液(两者复配比例为1:1,浓度为0.005mm-5mm);组合溶液iii:2,5-二巯基-1,3,4-噻二唑和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的复配溶液(两者复配比例为1:1,浓度为0.005mm-5mm)。其余实验设置过程与条件均与实施例6相同。表16.组合处理i在拌土撒施法中的防效处理茎长(cm)根长(cm)a20.08.0b3.31.0c13.0**5.3**d15.8**6.6**e18.6**7.9**f19.27.4**p<0.005表17.组合处理ii在拌土撒施法中的防效处理茎长(cm)根长(cm)a20.67.8b4.01.3c12.4**5.2**d14.3**7.0**e17.9**7.5**f18.68.2**p<0.005表18.组合处理iii在拌土撒施法中的防效处理茎长(cm)根长(cm)a20.27.5b4.21.1c10.8**4.9**d13.7**6.1**e16.1**6.7**f19.58.1**p<0.005结果如表16-18所示,使用组合溶液i、ii、iii分别拌沙土撒施后,水稻幼苗的发病症状均得到明显抑制(p﹤0.005)。这说明利用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溶液、2,5-二巯基-1,3,4-噻二唑溶液、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三者中任意两者复配,进行拌土撒施处理秧田,可有效预防b.plantarii引起的秧苗立枯病。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