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噻菌铜和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8060阅读:9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噻菌铜和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柑橘溃疡病是由细菌侵染所致的病害,主要为害嫩梢、嫩叶和幼果。轻微时影响光合作用和果实外观品质,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和落果,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柑橘品种增多及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上柑橘连作时间长,导致柑橘溃疡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

噻菌铜,英文名称为:thiodiazolecopper,是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一种噻二唑类杀菌剂,对细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效。噻菌铜的结构由两个基团组成:一是噻唑基团,在植物体内是高效的治疗剂。药剂在植株的孔纹导管中,细菌受到严重损害,其细胞壁变薄,继而瓦解,导致细菌的死亡;二是铜离子,具有既杀细菌又杀真菌的作用。药剂中的铜离子与病原菌细胞膜表面上的阳离子(h+,k+等)交换,导致病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杀死病菌;部分铜离子渗透进入病原菌细胞内,与某些酶结合,影响其活性,导致机能失调,病菌因而衰竭死亡。

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ja_me),是一类脂肪酸的衍生物,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是一种植物诱导抗病研究领域应用较广的高活性激发子,在诱导植物抗病性方面的作用已备受人们关注。大量试验证实,茉莉酸类(jasmonates,jas)作为植物抗病反应的重要信号分子,能激活与植物抗病反应相关的防御保护机制,诱导植物产生对多种病害的系统获得抗性。

在农业生产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菌抗性的产生,噻菌铜的单一频繁用药同样也面临病菌的抗性问题,而通过不同作用机制的成分进行复配,是延缓病害产生抗性常用的方法。

噻菌铜对细菌性病害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茉莉酸甲酯能激活与植物抗病反应相关的防御保护机制,诱导植物产生对多种病害的系统获得抗性,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两者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混配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目前关于噻菌铜与茉莉酸甲酯的混配用于柑橘溃疡病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噻菌铜和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能有效控制柑橘溃疡病的危害,能够降低农药使用量,延缓病菌抗性发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噻菌铜和茉莉酸甲酯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噻菌铜和茉莉酸甲酯组成,噻菌铜和茉莉酸甲酯的重量比为5-40:1,优选的,噻菌铜和茉莉酸甲酯的重量比为8-20:1。

进一步的,噻菌铜和茉莉酸甲酯的重量比为8:1或15:1。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噻菌铜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4.5-25%,茉莉酸甲酯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0.2-5%。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应的辅助剂可制成农业上可接受的任意剂型,优选为悬浮剂。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制备成悬浮剂需要的辅助剂包括溶剂、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抗冻剂、消泡剂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物质,都是农药制剂领域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份。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显著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两个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不同,相互混配病菌不易产生抗性;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噻菌铜和茉莉酸甲酯合理混配对柑橘溃疡病增效明显,能够减少农药施用量和降低农药成本,延长噻菌铜的生命周期。

(2)茉莉酸甲酯作为植物体内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能提高植物体对病虫害、干旱、高温、低温等条件下的抗逆反应,有助于提高植物免疫力,有利于减轻病害的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一、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9.0%噻菌铜·茉莉酸甲酯悬浮剂

配方:按量称取噻菌铜8.0%,茉莉酸甲酯1.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4.5%(分散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2.5%(润湿剂),聚乙烯醇1.5%(增稠剂),苯甲酸0.5%,有机硅0.2%(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2:4.7%噻菌铜·茉莉酸甲酯悬浮剂

配方:按量称取噻菌铜4.5%,茉莉酸甲酯0.2%,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3.5%(分散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2.5%(润湿剂),聚乙烯醇1.5%(增稠剂),苯甲酸0.5%,有机硅0.2%(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3:10.5%噻菌铜·茉莉酸甲酯悬浮剂

配方:按量称取噻菌铜10%、茉莉酸甲酯0.5%、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5%(分散剂)、木质素磺酸盐3.5%(润湿剂)、乙二醇2.5%(抗冻剂)、黄原胶0.8%(增稠剂)、硅油0.1%(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4:16%噻菌铜·茉莉酸甲酯悬浮剂

配方:按量称取噻菌铜15%、茉莉酸甲酯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0%(润湿剂)、乙二醇2.5%(抗冻剂)、黄原胶0.8%(增稠剂)、0.3%硅油(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5:20.5%噻菌铜·茉莉酸甲酯悬浮剂

配方:按量称取噻菌铜20.0%、茉莉酸甲酯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分散剂)、烷基萘磺酸盐3.0%(润湿剂)、乙二醇2.5%(抗冻剂)、黄原胶0.8%(增稠剂)、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6:30%噻菌铜·茉莉酸甲酯悬浮剂

配方:按量称取噻菌铜25.0%、茉莉酸甲酯5.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5%(分散剂)、聚萘甲醛磺酸钠4.5%(润湿剂)、乙二醇3.5%(抗冻剂)、黄原胶0.8%(增稠剂)、0.3%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至100%。

上述实施例1-6的制备方法:按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均匀,经过高速剪切再混合均匀,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即可制得噻菌铜·茉莉酸甲酯悬浮剂产品。

二、生物活性实施例

本发明的生物活性试验采用室内生测毒力测定和大田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实施例1:噻菌铜、茉莉酸甲酯及复配剂对柑橘溃疡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citri(hahse))(采自田间,并经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试验参考《农药生物测定技术》(陈年春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16-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6部分:抑制细菌生长量试验浑浊度法》,采用浑浊度法测定噻菌铜、茉莉酸甲酯及混配对柑橘溃疡病菌的室内毒力。

a、靶标细菌的培养:选用na培养基(nutrientagar)培养基(1lna培养基含聚蛋白胨5g,酵母粉1g,牛肉浸膏3g,蔗糖15g,琼脂17g,用10mol/l的naoh调至ph7.0)于30℃细菌培养箱中钝化培养柑橘溃疡病菌48h,挑取单菌落于30mlna液体培养基中,置于28℃-30℃条件下震荡培养(120r/min)18-30h至靶标菌生长到对数生长期。

b、药剂噻菌铜和茉莉酸甲酯处理与培养:噻菌铜原药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配制成1.0%噻菌铜母液,再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茉莉酸甲酯直接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为90μg/ml母液,分别设置5个系列质量浓度梯度,按设计的浓度定量加入药剂于30mlna液体培养基中,每处理设置4个重复,并设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ck)。向各处理培养基中分别接种对数生长期的靶标细菌100ul菌液,置于28℃-30℃条件下震荡培养(120r/min)16-20h至未加药剂的对照菌生长达到对数生长期时,测定并记载各处理的浑浊度。

浑浊度的测定:测定药剂处理前和处理后的菌在600nm的光吸收值。

计算方法:

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u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然后按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当ctc≤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噻菌铜、茉莉酸甲酯及复配剂对柑橘溃疡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表

测定结果表明,混配剂中噻菌铜和茉莉酸甲酯的重量比为5-40:1时,共毒系数(ctc)大于120,当噻菌铜和茉莉酸甲酯的重量比为8:1、15:1时,共毒系数比较大,混配剂对柑橘溃疡病的增效明显,两者混配有利于提高药效,减少各单剂的用药量,节约用药成本,在田间试验中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实施例2:制备实施例1所得的制剂(9.0%噻菌铜·茉莉酸甲酯悬浮剂)进行柑橘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设计:试验地点为南宁市郊溃疡病发的橘园,品种为茂谷柑。试验设置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包括一个空白对照(ck),在溃疡病发病初期,对植株进行均匀喷雾,以叶片充分湿润为标准,第一次药后7d再施药一次,总共施药两次。

调查方法:末次药后15d调查各处理的溃疡病的发病情况,采用5点随机取样,每点调查2株,每株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调查3枝夏稍上的所有叶片。根据病害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病级按照如下分级标准:0级:叶片无病斑;1级:叶片病斑1-5个;3级:叶片病斑6-10个;5级:叶片病斑11-15个;7级:叶片病斑16-20个;9级:叶片病斑20个以上。

计算方法为:

试验结果见表2。

表2制备实施例1所得的制剂用于防治茂谷柑溃疡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统计表

由表2可以看出,在处理1#有效成分用药量小于处理2#、处理3#的有效成分用药量情况下,处理1#的药效明显优于处理2#和处理3#,这说明噻菌铜和茉莉酸甲酯复配的组合物对溃疡病的增效显著,两者合理混配有利于提高药效,降低农药成本。

实施例3:制备实施例3所得的制剂(10.5%噻菌铜·茉莉酸甲酯悬浮剂)进行柑橘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设计:试验地点为广西桂林荔浦的柑橘园,品种为马水桔。试验时间为2015年10月溃疡病盛发期,试验设置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包括一个空白对照(ck),在溃疡病发病初期,对植株进行均匀喷雾,以叶片充分湿润为标准,第一次药后7d再施药一次,总共施药两次。

调查方法、病级分级、病害指数计算、防治效果计算的方法与生物活性实施例2相同。

试验结果见表3。

表310.5%噻菌铜·茉莉酸甲酯悬浮剂用于防治马水桔溃疡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统计表

由表3可以看出,处理1#有效成分用药量小于处理2#、处理3#的有效成分用药量,处理1#的药效明显优于处理2#和处理3#,这说明以噻菌铜和茉莉酸甲酯合理混配的组合物协同增效明显,能够显著提高对马水桔橘溃疡病的防效。

试验中,试验药剂对柑橘类果树安全,生长无不良影响,因此值得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