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鲟鱼的驯化方法及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5195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鲟鱼的驯化方法及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鲟鱼类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和最原始的辐鰭鱼类,鲟鱼是被称作活化石的空棘鱼类时代的现存种,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极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渔业水域的污染、江河修建的引水工程及筑坝而阻断了其洄游通道,加之多年来的酷渔滥捕,使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致使鲟鱼资源不断衰退,有的种类已濒临灭绝。

鲟鱼属于软骨鱼类,无杂刺,是进行深加工很好原料。鲟鱼深加工制品,产品可出口欧洲市场,同时也可以作为航空食品,开发国内市场。另外,鲟鱼子酱的深加工,其经济潜力亦将非常可观。综上所述,发展鲟鱼养殖既有中短期投资效益,又有长期经济潜力可挖,鲟鱼养殖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市场需求会进一步的扩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鲟鱼有望成为今后主要消费的中高档水产品。

鲟鱼稚鱼阶段是鲟鱼生命周期内最为敏感的时期,此时鱼苗体质最为娇弱,外界环境的突变或恶化,食物不足或不适口,都会引起鱼苗的大批死亡。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管理,对稚鱼阶段成活率及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鲟鱼的驯化方法,该方法驯化成活率高,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鲟鱼的养殖方法,通过该方法养殖的鲟鱼产量高,品质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鲟鱼的驯化方法,包括:

于开始驯化鲟鱼时,饲喂生物饲料;

驯化1~3天后,同时饲喂生物饲料与混合饲料,生物饲料的饲喂量随驯化时间的推移等比例减少,混合饲料的饲喂量随驯化时间的推移等比例增加;

驯化15~25天后,停止饲喂生物饲料,且开始随驯化时间的推移等比例减少混合饲料的饲喂量,并开始饲喂人工养殖饲料,人工养殖饲料的饲喂量随驯化时间的推移等比例增加;

驯化35~45天后,停止饲喂混合饲料。

本发明提出一种鲟鱼的养殖方法,包括:采用上述鲟鱼的驯化方法对鲟鱼进行驯化,驯化后饲喂人工养殖饲料进行人工养殖。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鲟鱼的驯化方法及养殖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鲟鱼的驯化方法,该方法采用生物饲料、混合饲料、人工养殖饲料相互配合饲喂,使得鲟鱼逐渐接受人工养殖饲料,易驯养且饲料转化率高。生物饲料、混合饲料、人工养殖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不仅满足鲟鱼的正常生长需求,而且有助于提高鲟鱼的成活率,提高产量,丰富的营养物质增加了鲟鱼本身含有的营养,提高品质。

一种鲟鱼的养殖方法,通过该方法养殖的鲟鱼生长速度快,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抗病性强,成活率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鲟鱼的驯化方法及养殖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一般对鲟鱼苗的养殖采用人工养殖饲料,为颗粒状,据发明人的经验,直接使用硬颗粒饲料对鲟鱼进行驯化效果并不理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鲟鱼的驯化方法,包括:

由于鲟鱼对人工养殖饲料较难接收,直接投喂很容易会拒食,导致鲟鱼的死亡,故对鲟鱼开始驯化时,饲喂生物饲料;

在本发明中,生物饲料主要为蚯蚓,鲟鱼对于蚯蚓没有排斥,会直接食用。优选地,给鲟鱼喂食的蚯蚓为发明人单独养殖的蚯蚓。养殖方法如下:

1.选择场地

立体养殖场地宜选在室内,避免不良条件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便于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提高蚯蚓的繁殖力和生长速度,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2.制备蚯蚓特制饲料

按重量份数计,制备蚯蚓特制饲料的原料包括:第一饲料40~60份、第二饲料40~60份,第一饲料包括食粮型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第二饲料包括食草型畜禽粪便。

食粮型畜禽粪便包括猪粪、鸡粪、鸭粪等。食草型畜禽粪便包括牛粪、马粪、羊粪、兔粪等。畜禽食用的饲料种类不同,粪便中含有的物质也不同。食粮型畜禽粪便中含有较多的粗蛋白、脂肪、灰分、碳水化合物、纤维,食草型畜禽粪便中含有较多的粗蛋白、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粗脂肪,将两种类型的畜禽粪便混合可以增加蚯蚓饲料中物质的种类,使蚯蚓的营养更加均衡,有助于蚯蚓的快速生长与繁殖,提高蚯蚓的产量与质量。

农作物秸秆包括玉米秸秆、麦秆、稻草、油菜秆和花生秆等。农作物秸秆包含的种类越多,含有的营养物质越丰富。农作物秸秆粗纤维含量高,但是难以被动物消化吸收。因此在本发明中,将农作物秸秆经过发酵,使其软化,改善其适口性,同时易于消化。

为了增加饲料的营养成分,均衡蚯蚓饲料的营养,提高蚯蚓的繁殖能力和产量,原料还包括添加料5~15份。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优的实施例中,添加料包括纸浆、甘蔗渣、烂水果、烂叶、烂草中的至少一种。

分别将第一饲料、第二饲料喷洒质量百分数为1~10%的em菌水溶液用农膜密封,在室温下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为半个月至一个月。

3.准备蚯蚓床

蚯蚓的饲料调制完成后,至少提前一周准备蚯蚓床。准备蚯蚓床时先在养殖架(包括地面层)每一层按后面、两个侧面和前面的顺序分别放上宽35cm的活动板,然后铺上约10cm厚的肥土,再在肥土上面放上厚度约15cm调制好的蚯蚓饲料,最上面盖上一层约5cm厚的稻草。

4.投放蚯蚓

5.日常管理

种蚓投放约15天后,清除蚓粪。

在夏季时,要经常检查蚓床的湿度情况,如果蚯蚓多在蚓床的底层,蚓床表面干燥,进行喷水。喷水时要缓慢进行,切记用水管直接淋透蚓床,容易造成蚓床湿度过大而引起蚯蚓逃逸。夏天一般7天喷一次水即可,其他季节视情况而定,保持蚓床的湿度在65~75%。

冬季由于天气寒冷,除了定期添加新鲜饲料外,还要注意防寒保暖。蚓床上除了盖上一层厚厚的稻草外,还要盖上既保温又透气的东西,如废弃的毛毯、烂棉被等物。保持蚓床在一个较高的温度下,促使蚯蚓在冬季繁殖生长,优选地,可以通过加温等形式来提高蚯蚓的产量。

6.分群

当蚓床的蚯蚓密度达到每平方米约2万条,种蚓的后代单条平均体重达0.5克并出现环带时可以分群,分群有利于加快蚯蚓的生长繁殖速度,提高蚯蚓产量。

7.采收

当生产群的蚯蚓出现环带时即可采收利用,采收时将幼蚓留下,只采收出现环带的成蚓,以便于幼蚓继续生长,等长到成蚓后再采收利用。采收好的蚯蚓保存在装有湿润肥土的布袋中待用。

驯化1~3天后,饲喂生物饲料与混合饲料,为了使鲟鱼逐渐的降低对生物饲料的依赖,生物饲料的饲喂量随着驯化时间的推移等比例减少,而混合饲料的饲喂量随着驯化时间的推移等比例增加;作为一种饲喂方式,在每天的饲喂中,逐渐减少生物饲料的饲喂量或饲喂次数,逐渐增加混合饲料的饲喂量或饲喂次数,如开始饲喂混合饲料时为1~2次/d,5天后增加到4~5次/d,最后可以完全饲喂混合饲料。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混合饲料包括鳗鱼饲料、豆油、猪肝、水蚤干粉、甜菜碱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添加鳗鱼饲料主要是起粘合作用,对于诱食也有一定效果。豆油的添加量约5%左右,它可以提高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增加鱼苗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鲜猪肝则内含丰富的活性酶物质,有利于鱼苗对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利用,在混合饲料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0~30%。优选地,猪肝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21%、23%、24%、26%、28%。

驯化15~25天后,优选地,16天或19天或20天或23天后,饲喂混合饲料与人工养殖饲料,混合饲料的饲喂量随着驯化时间的推移等比例减少,人工养殖饲料的饲喂量随着驯化时间的推移等比例增加;在这个过程中,鲟鱼慢慢接受食用人工养殖饲料。

在本发明中,人工养殖饲料包括:进口蒸汽鱼粉26%、高档白鱼粉14%、全脂大豆25%、活性酵母21%、高筋粉14%、并添加精制鱼油、赖氨酸、蛋氨酸、鱼用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饲料成分分析值。粗蛋白质≥44.0%、粗脂肪≥10.0%、粗纤维≤5.0%、粗灰分≤14.0%、水份≤10.0%、赖氨酸≥2.6%、总磷≥0.9%、钙0~2.5%。

驯化35~45天后,优选地,驯化37天或38天或39天或40天或42天后,饲喂人工养殖饲料。

鲟鱼在鱼苗阶段是其生命周期内最为敏感的时期,开口期鱼苗体质弱,摄食能力不强,适应环境能力差、死亡率高等,采用生物饲料、混合饲料、人工养殖饲料混合、交替饲喂,鱼苗较易接受饲料,驯化效果明显。同时,生物饲料、混合饲料、人工养殖饲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不仅满足鲟鱼的正常生长需求,而且有助于提高鲟鱼的成活率,提高产量,丰富的营养物质增加了鲟鱼本身含有的营养,提高品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为了降低鲟鱼的死亡率,在给鲟鱼饲喂饲料时,可以在生物饲料和/或混合饲料和/或人工养殖饲料加入适量的盐酸恩诺沙星、磺胺、饲料酶制剂、益生素中的至少一种。

盐酸恩诺沙星、磺胺为抗菌药物,防治鲟鱼感染病菌。饲料酶制剂提高鲟鱼对饲料的消化、改善鲟鱼体内代谢效能。益生素改善鲟鱼肠道菌群平衡,促进生长。加入盐酸恩诺沙星、磺胺、饲料酶制剂、益生素,可以显著激活鲟鱼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体内各种有益酶及免疫原的活性及含量,对防治鲟鱼的细菌病及常见病(肠炎、烂鳃等)有显著疗效,增强鱼体抵抗力,耐运输能力强。

鲟鱼既无颌齿,也无咽齿,靠口前的4根触须感觉和寻找食物,靠能够伸缩的小口吞吸食物。鲟科鱼类在开始的混合营养阶段觅食行为主要依靠于味觉,而嗅觉在后期较大的幼体中显得非常重要。鲟鱼能感觉到食物的形状、软、硬、颗粒大小和表面光洁度等细微的差别,对食物的贯性较强,拒食不熟悉的食物,为使鲟鱼转变其固有食性接受人工配合饲料,鲟鱼饲料应采用特殊加工工艺。

生物饲料、混合饲料、普通饲料在饲喂前经过打碎、过筛、制成微颗粒,干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筛网为10~20目,该大小的饲料鲟鱼更容易食用。优选地,筛网为13目或16目或18目。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干燥后的微颗粒的含水量为40~60%。为了使得鲟鱼饵料在水中松而不散,在水中稳定性好,适合鲟鱼的采食特点,可完全摄取,不造成水质和池底污染,有利于水质保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鲟鱼的养殖方法,包括:

1.鱼池:

鱼池面积:15~50m2,一般不宜大于50m2。鱼池形状:要因地制宜,以长方形为好。结构:商品鱼养殖池面积较大,用料多,要求强度和稳定性好,制作材料应因地制宜,主体可以用水泥、山石、河流石、砖等,池子内壁用水泥抹平压光。深度:养3~30g鱼种时,水深0.7~0.8m,30g以上水深1m。供水:长方形鱼池供排水口分别开在池两头,排水口一定设在池的底部。供水位置可以选择顶供水,目的是将鱼的残饵和粪便等污物自动排出鱼池。排水和水位控制:长形池的坡降10~15%。以利于彻底排干。水位控制和排污方式用套管式排水阀门均可。水交换量控制,较小的鱼池,养殖大规格鱼种或商品鱼的前阶段水交换量1~3次/h。面积50m2左右的鱼池、视水温、放养密度等情况,池水的交换量可以控制在1~4次/h。

用清水将鱼池浸泡10~15天.鱼种放养前1周用生石灰(每平方米池面积用0.5公斤)兑水泼撒消毒,放鱼种前3天用清水灌满鱼池冲排数次将石灰冲洗干净。在鲟鱼苗下塘前1~2d用浓度为10~20mg/l的高锰酸钾药液全池泼洒消毒,消毒后即灌注池水深40~50mg。水源符合国家渔业水域水质标准。

水体ph值为7.0~8.5,水温在鱼苗阶段为16~22℃左右,溶氧充足,水源溶氧大于6mg/l,水质清澈,无任何污染,特别是没有工业污染,温度合适,保证有尽量长的生长期,并有一定的合理落差,能够自然流入鱼池的水源好。设计生产鱼池时,都应根据供水量的大小作为依据进行设计。在商品鱼养殖过程中,提供稳定的水温条件,能有效地缩短养殖周期,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为生产者带来好的经营效益。因此,在选择水源时,要重点考虑,搞清水温变化规律,应尽可能选择养鲟适宜水温时间长或恒定适温的水源。

2.投放鲟鱼种:按培育规格为3.5g的鲟鱼种按40尾/m2的放养密度放入鱼池中。鱼种入池前用浓度为10~20mg/l的高锰酸钾药液浸浴鱼体5~10min。

3.采用上述鲟鱼的驯化方法对鲟鱼进行驯化,驯化后饲喂人工养殖饲料进行人工养殖。

定时投喂饲料,在鱼类摄食正常时(鱼类不患病、不受山洪浑水影响等)每日投喂6~8次,投饵时间为每间隔3~4h喂1次,要求全部鱼摄食到八成饱为止;二是尽可能避开进排水处投饵,避免鱼群逗水、饲料随水流流失。

鱼池内水温保持在18~22℃,水位保持在40cm左右即可,为了使鱼池内的水有足够的氧,鲟鱼池的放养密度为1000~5000尾/m2时,每平方米的鲟鱼池的水供应量为0.5l/min~0.7l/min。优选地,鲟鱼池的水供应量为0.55l/min、0.63l/min、0.67l/min。池内的水体视情况可保持一定的流动或转动,以利于排污。

4.及时分池:鲟鱼仔鱼的生长速度较快,要注意及时进行分池,调整密度。放养密度过大时,鱼苗的自由活动空间相对减小,水中鱼苗代谢产物浓度增高,不仅增加了仔鱼的自身抑制作用,影响仔鱼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同时也极易引起水体溶氧量短缺,鱼苗窒息死亡。调整育苗的密度主要是以鱼苗的体重变化为依据,一般在仔鱼的养殖初期,放养密度控制在3000~5000尾/m2,至开口时可调整到1000~2000尾/m2

5.定时排污:作好排污工作是保持水质良好的一项重要措施。流水养鲟是高密度精养,鱼类粪便、残饵多,除平日随排水带走部分外,还应定期放水排污。排污操作要迅速,并调节好进水和排水量,避免因排污放水,使鱼堆积到拦鱼栅、网上摩擦、挤压受伤,或进水流速太快,使鱼疲乏致伤。尤其是鲟鱼养殖初期因鱼种小、投饵量小、水温低、有机物耗氧不多,污物可随水排出,一般不放干池水排污。随着水温升高,鱼体长大,鱼摄食量增加,粪便、残饵增多,有机物耗氧高,靠加大流量和鱼群活动排污已不够,需每隔10天左右,放水排污一次。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鲟鱼的驯化方法及养殖方法,包括:

从湖北水产科学研究所购进的鲟鱼苗,在50m2的鱼池中投放2000尾。

按表1每日、每百公斤鲟鱼体重饲喂的公斤数进行养殖。

驯化开始,饲喂的饲料为生物饲料;

3天后,饲喂的饲料为生物饲料与混合饲料,其中,生物饲料饲喂的量由5次/d减少到1次/d,每两天减少1次,混合饲料由1次/d增加到5次/d,每两天增加1次。

饲喂15天后,完全饲喂混合饲料;20天后,饲喂的饲料为混合饲料与人工养殖饲料。其中,混合饲料饲喂的量由5次/d减少到1次/d,每三天减少1次,人工养殖饲料由1次/d增加到5次/d,每三天增加1次。其中,混合饲料中猪肝的重量百分比为25%。

40天后,饲喂的饲料为人工养殖饲料。

在饲喂上述饲料前,将饲料打碎、过16目筛,制成微颗粒后,干燥至含水量为50%。其中,饲喂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饲料酶制剂。

在养殖过程中,鲟鱼池的放养密度为3000尾/m2左右,每平方米的鲟鱼池的水供应量为0.6l/min。

表1鲟鱼饲料饲喂表

按上述方法养殖的鲟鱼的生长情况及经济效益如下表:

表2鲟鱼生长情况及经济效益

由表2可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鲟鱼的驯化方法与养殖方法养殖的鲟鱼易驯养,生长速度快,增重倍数高,适应力和抗病性强,成活率高,平均为87.5%。饲料转化率高,鲟鱼的营养丰富、含肉率高、肉质量高、味道好,经济效益显著。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