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2695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大熊猫驯养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



背景技术:

栖息地是动物栖居、生存和繁衍的场所及其周围的环境,二者相互作用,构成最基本的生态系统。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世界濒危的哺乳动物之一。近年来,气候变化、栖息地丧失和森林砍伐等使其生境破碎化现象极其严重,大熊猫数量急剧减少,分布范围日趋缩小。目前,人们通过就地和迁地保护对大熊猫进行拯救,而这两种保护措施的连接点就是将人工圈养繁殖的动物个体,经野化后放归到该物种现有栖息地或历史上曾经分布的地域,以补充或重建野生种群,从而达到保存物种的目的。放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之圈养大熊猫已丧失野外生存的技能,放归前需要对放归对象进行野外环境适应的过渡性训练。

目前,有关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主要采取“软放归”方法,即在放归前对野放个体进行系统的培训,而培训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建立过渡性训练区,使其逐步适应野外环境,并逐步学会野外的生存技能。半野化训练场是认为根据模拟野外环境修建的具有足够面积的围栏区域,该区域具备人工圈养大熊猫个体野外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就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训练区的修建而言,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方法和定论。

建立满足大熊猫野外放归过渡训练的训练场;能为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的科学研究提供规范化的硬件条件,为逐步实现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系统的科学依据;因此建立规范化的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它能满足大熊猫野外放归过渡训练;同时为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的科学研究提供规范化的硬件条件,为逐步实现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系统的科学依据。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它选取具有地势高度差的场地作为训练场地,所述训练场地内部设置有食物投放区域、饮水源、巢穴、围栏及监控设备;所述训练场地分为过渡性培训场和野化训练场;所述训练场地的外围设置有围栏;所述围栏上设置有监控设备;所述食物投放区域包括固定投放区和非固定投放区域;所述饮水源设置多个,所述各个饮水源顺着训练场地的地势从上至下排列,所述各个饮水源之间通过流水通道连接;所述巢穴分为树洞和石洞两种。

优选的,所述过渡性培训场的占地面积为20-30亩;所述野化训练场占地面积为60-100亩,所述过渡性培训场与野化训练场之间设置有连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上设置有围栏。

优选的,所述的训练场地内的饮水源为4-5个。

优选的,所述的训练场内巢穴数量为10-14个,其中树洞数量为8-10个,石洞数量为2-4个;所述巢穴距离水源30-50m。

优选的,所述的围栏高度为2.5-3m,其材质为不锈钢。

优选的,所述的监控设备包括固定监控和移动监控;所述固定监控设置于围栏上,所述固定监控分为仰角和俯视监控两种,仰角监控机的高度为30-40cm,俯视监控机的高度为5-6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选取具有地势高度差的场地作为训练场地,使其训练地的地势接近于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地势,从而使得在本发明的训练场地经过野化放归训练后的野放个体能更好的适应栖息地的生活环境,提高放归的成功率。

2、本发明设置有过渡性培训场和野化训练场,使得圈养大熊猫能够逐步适应野外环境,避免环境骤变对圈养大熊猫造成心理伤害。

3、本发明的监控设备包括固定监控和移动监控,各个监控设备呈网状分布,安装上无盲区,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熊猫进行实时监控。

4、本发明能满足大熊猫野外放归过渡训练;同时为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的科学研究提供规范化的硬件条件,为逐步实现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系统的科学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选取具有地势高度差的场地作为训练场地;所述训练场地的外围设置有围栏,围栏高度为2.5m,其材质为不锈钢,外围围栏具有固定监控设备;所述在选定的修建区域内,将训练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大小为20亩,主要用于大熊猫过渡性培训;另一个训练场大小为60亩左右大小的野化训练场;所述过渡性培训场与野化训练场之间设置有连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上设置有阻隔过渡性培训场与野化训练场的围栏;且该围栏上设置有可控门。

训练场内食物固定食物投放区域设置4个,固定食物投放区域所在的地点的坡度小于20°,本实施例的食物投放区域距离水源在50m左右,距离巢穴在30m范围内,空间大小为50m2左右,灌丛覆盖度小于40%。

训练场内饮水源设置4个,所述饮水源顺着训练场地的地势从上之下排列,所述各个饮水源之间通过流水通道连接;形状为沟谷型,可自然冲洗;饮水源方向为自上而下,顺流而下不需人工干预,水管为埋设;水源清澈,水流量为近似于野生大熊猫栖息地溪流状态。

训练场内巢穴数量为10个,其中树洞数量为8个,石洞数量为2个。树洞大小与野外树洞巢穴的大小类似,坡向为东南坡向,乔布层丰富,树洞与石洞坡度小于10°,距离水源在40m左右。

监控设备的安装原则上无盲区,设备线路为地下掩埋,信号为数字化信号,利用intel网监视平台,监控设备包括固定监控和移动监控;所述固定监控设置于围栏上,所述固定监控分为仰角和俯视监控两种,仰角监控机的高度为30cm,俯视监控机的高度为5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选取具有地势高度差的场地作为训练场地;所述训练场地的外围设置有围栏,围栏高度为3m,其材质为不锈钢,外围围栏具有固定监控设备;所述在选定的修建区域内,将训练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大小为30亩,主要用于大熊猫过渡性培训;另一个训练场大小为100亩左右大小的野化训练场;所述过渡性培训场与野化训练场之间设置有连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上设置有阻隔过渡性培训场与野化训练场的围栏;且该围栏上设置有可控门。

训练场内食物固定食物投放区域设置5个,固定食物投放区域所在的地点的坡度小于20°,本实施例的食物投放区域距离水源在50m左右,距离巢穴在50m范围内,空间大小为50m2左右,灌丛覆盖度小于40%。

训练场内饮水源设置5个,所述饮水源顺着训练场地的地势从上之下排列,所述各个饮水源之间通过流水通道连接;形状为沟谷型,可自然冲洗;饮水源方向为自上而下,顺流而下不需人工干预,水管为埋设;水源清澈,水流量为近似于野生大熊猫栖息地溪流状态。

训练场内巢穴数量为14个,其中树洞数量为10个,石洞数量为4个。树洞大小与野外树洞巢穴的大小类似,坡向为东南坡向,乔布层丰富,树洞与石洞坡度小于10°,距离水源在40m左右。

监控设备的安装原则上无盲区,设备线路为地下掩埋,信号为数字化信号,利用intel网监视平台,监控设备包括固定监控和移动监控;所述固定监控设置于围栏上,所述固定监控分为仰角和俯视监控两种,仰角监控机的高度为40cm,俯视监控机的高度为6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选取具有地势高度差的场地作为训练场地;所述训练场地的外围设置有围栏,围栏高度为2.75m,其材质为不锈钢,外围围栏具有固定监控设备;所述在选定的修建区域内,将训练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大小为25亩,主要用于大熊猫过渡性培训;另一个训练场大小为80亩左右大小的野化训练场;所述过渡性培训场与野化训练场之间设置有连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上设置有阻隔过渡性培训场与野化训练场的围栏;且该围栏上设置有可控门。

训练场内食物固定食物投放区域设置5个,固定食物投放区域所在的地点的坡度小于20°,本实施例的食物投放区域距离水源在50m左右,距离巢穴在40m范围内,空间大小为50m2左右,灌丛覆盖度小于40%。

训练场内饮水源设置5个,所述饮水源顺着训练场地的地势从上之下排列,所述各个饮水源之间通过流水通道连接;形状为沟谷型,可自然冲洗;饮水源方向为自上而下,顺流而下不需人工干预,水管为埋设;水源清澈,水流量为近似于野生大熊猫栖息地溪流状态。

训练场内巢穴数量为12个,其中树洞数量为9个,石洞数量为3个。树洞大小与野外树洞巢穴的大小类似,坡向为东南坡向,乔布层丰富,树洞与石洞坡度小于10°,距离水源在40m左右。

监控设备的安装原则上无盲区,设备线路为地下掩埋,信号为数字化信号,利用intel网监视平台,监控设备包括固定监控和移动监控;所述固定监控设置于围栏上,所述固定监控分为仰角和俯视监控两种,仰角监控机的高度为35cm,俯视监控机的高度为5.5m。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