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骨脂水田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42527发布日期:2019-03-05 19:20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材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补骨脂人工栽培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水田栽培补骨脂的方法,属于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补骨脂又叫黑故子、破故纸、黑胡纸,为蔷薇目豆科补骨脂属1年生草本植物,以果实入药,含补骨脂内酯、异补骨脂内酯、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补骨脂色烯查耳酮等成分。性大温,味辛、苦,具有温肾助阳、纳气、止泻之功效。

补骨脂既是药用植物,是生产中成药复方补骨脂颗粒和补骨脂注射液的原材料,市场需求量大,由于补骨脂野生资源不足,其药材及中成药的生产主要依赖栽培来源,但是现在人们栽培补骨脂一是难找地,二是产量低,栽培工序繁杂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补骨脂水田栽培方法,利用农村由于劳动力外出进城务工而丢荒的水田来栽培补骨脂的方法,提高补骨脂产量和品质,满足医药工业原料需求,解决野生补骨脂资源枯竭现状。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补骨脂栽培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栽培地选择:选择农村由于劳动力外出进城务工而丢荒、阳光充足、富含有机质、土质为壤土或沙壤土、海拔1200米以下的水田为栽培地。

2、整地:将栽培地排干水,并晒土50~60天后进行全垦松土,深耕30~35厘米,碎土耙平,起畦,畦宽0.8~1.2米,高15~20厘米,畦沟宽30~35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3、施底肥:施入底肥,每亩施基肥(厩肥、草皮灰、人蓄粪混合)2500kg~2800㎏,将肥料均匀地撒于畦面上,用锄头翻入土层内。

4、搭荫棚:用木桩或水管做柱子,用遮阳网搭棚遮荫,遮荫度40%~50%,避免阳光直射,顶网距畦面1.5~1.8米,方便人工日后进行田间管理,棚内温度控制在26℃~30℃。

5、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将种子浸入0.6~0.8mg/㎏赤霉素水溶液泡17~18小时。

6、播种:播种时间为4月上旬至中旬间,在畦面上开宽6~8㎝,深5~7㎝的播种沟,沟距22~25㎝,然后将经过浸泡处理的种子捞出沥去表面水分,待种子能自然撒开时按株距18~20㎝点播入播种沟内,每穴点3~4粒种子,覆土,然后进入常规田间管理。

7、采收加工:补骨脂的花期较长,果实成熟时间不一致,必须分期分批采收,哪颗果实颜色变黑就收哪颗,收时用手撸或用剪刀剪下果穗,最后一次全部割下晒干脱粒,采后晒到全干,扬净壳穗等杂物即可。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充分利用农村丢荒田栽培补骨脂,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满足医药工业原料需求,解决野生补骨脂资源枯竭现状,由于种子经过处理后,能促进补骨脂的生长和发育,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和结实率,亩产达260㎏以上,产量比传统栽培方法提高30%以上,而且管理方便,工序简单,易于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事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补骨脂水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栽培地选择:选择农村由于劳动力外出进城务工而丢荒、阳光充足、富含有机质、土质为壤土或沙壤土、海拔1200米以下的水田为栽培地。

2、整地:将栽培地排干水,并晒土50天后进行全垦松土,深耕30厘米,碎土耙平,起畦,畦宽0.8米,高15厘米,畦沟宽3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3、施底肥:施入底肥,每亩施基肥(厩肥、草皮灰、人蓄粪混合)2500㎏,将肥料均匀地撒于畦面上,用锄头翻入土层内。

4、搭荫棚:用木桩或水管做柱子,用遮阳网搭棚遮荫,遮荫度40%,避免阳光直射,顶网距畦面1.5米,方便人工日后进行田间管理,棚内温度控制在26℃~28℃。

5、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将种子浸入0.6mg/㎏赤霉素水溶液泡18小时。

6、播种:播种时间为4月上旬至中旬间,在畦面上开宽6㎝,深5㎝的播种沟,沟距22㎝,然后将经过浸泡处理的种子捞出沥去表面水分,待种子能自然撒开时按株距18㎝点播入播种沟内,每穴点3粒种子,覆土,然后进入常规田间管理。

7、采收加工:补骨脂的花期较长,果实成熟时间不一致,必须分期分批采收,哪颗果实颜色变黑就收哪颗,收时用手撸或用剪刀剪下果穗,最后一次全部割下晒干脱粒,采后晒到全干,扬净壳穗等杂物即可。

实施例2:一种补骨脂水田栽培方法,步骤如下:

1、栽培地选择:选择农村由于劳动力外出进城务工而丢荒、阳光充足、富含有机质、土质为壤土或沙壤土、海拔1200米以下的水田为栽培地。

2、整地:将栽培地排干水,并晒土60天后进行全垦松土,深耕35厘米,碎土耙平,起畦,畦宽1.2米,高20厘米,畦沟宽35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3、施底肥:施入底肥,每亩施基肥(厩肥、草皮灰、人蓄粪混合)2800㎏,将肥料均匀地撒于畦面上,用锄头翻入土层内。

4、搭荫棚:用木桩或水管做柱子,用遮阳网搭棚遮荫,遮荫度50%,避免阳光直射,顶网距畦面1.8米,方便人工日后进行田间管理,棚内温度控制在28℃~30℃。

5、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将种子浸入0.8mg/㎏赤霉素水溶液泡17小时。

6、播种:播种时间为4月上旬至中旬间,在畦面上开宽8㎝,深7㎝的播种沟,沟距25㎝,然后将经过浸泡处理的种子捞出沥去表面水分,待种子能自然撒开时按株距20㎝点播入播种沟内,每穴点4粒种子,覆土,然后进入常规田间管理。

7、采收加工:补骨脂的花期较长,果实成熟时间不一致,必须分期分批采收,哪颗果实颜色变黑就收哪颗,收时用手撸或用剪刀剪下果穗,最后一次全部割下晒干脱粒,采后晒到全干,扬净壳穗等杂物即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补骨脂水田栽培方法,属于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栽培地选择、整地、施底肥、搭荫棚、种子处理、播种、采收加工7个步骤,有效解决了开展补骨脂人工栽培存在难找地、产量低、栽培工序繁杂的问题,其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农村丢荒田栽培补骨脂,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满足医药工业原料需求,亩产达260㎏以上,产量比传统栽培方法提高30%以上,而且管理方便,工序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莫玉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莫玉明
技术研发日:2017.07.18
技术公布日:2019.03.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