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智能旋耕平地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9461阅读:896来源:国知局
GPS智能旋耕平地一体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GPS智能旋耕平地一体机。



背景技术:

农用平地机由机架、牵引(或悬挂)装置、平地铲及其操纵、调节装置和松土铲等组成。具有使平地铲不随地面起伏而上、下运动的反仿形性能,以获得农田平整效果。农用平地机有3种类型:(1)牵引式平地机的纵向跨度大,推土铲与拖拉机后轮间距较大,反仿形性能好,平地质量好,工作可靠,但结构较复杂,金属耗量大,适用于大面积平地作业。其行走装置有四轮式和两轮式两种。两轮式的前端由拖拉机支承。(2)悬挂式平地机结构简单,重量轻,耗用钢材少,机动灵活,但纵向跨度小,平地铲与拖拉机后轮间的距离小,反仿形性能差,平地质量较差,适用于小块地作业。(3)半悬挂式平地机的机架前端与拖拉机的悬挂机构挂接,后端有支承轮。与牵引式相比,其结构较简单,重量较轻,操纵方便,平地质量较悬挂式好。

但是上述平地机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对于土地里小坑,采用农用平地机可以达到平整土地的效果,但是当所要平整的土地大面积出现凹陷或者整个土地一侧与另一侧出现较大坡面时,平地机因为自身平地机架是水平不变的,所以出现坡面时,也随着坡面进行平地,最后,田地里会出现坡面,不利于雨水的分流,存在积水,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激光平地机,虽然平地效益较好,但平地成本较高、激光受天气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于小坡度的水田更是得不偿失且功能单一。

近些年来有惯性水平系统的尝试,但是该系统仅解决左右水平的问题,无法解决机具行进过程中的前后水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的平地机要么功能单一、要么成本较高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可以自动上下左右浮动调节,可以折叠的GPS智能旋耕平地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GPS智能旋耕平地一体机,包括调节悬挂架,调节悬挂架的下端设有折叠悬挂架,折叠悬挂架下方设有机罩,机罩下方设有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悬挂架与折叠悬挂架通过悬挂架旋转轴连接;折叠悬挂架内设有中间齿轮箱;所述中间齿轮箱与侧边齿轮箱连接;

调节悬挂架的调节油缸上支撑点和调节油缸下支撑点之间设有调节油缸,所述折叠悬挂架与机罩之间设有折叠油缸,机罩与折叠悬挂架通过折叠旋转点铰接,所述调节油缸和液压阀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齿轮箱的输出轴经过传动轴与侧边齿轮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阀置于调节悬挂架上面。

进一步的,所述机罩分为左右机罩。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油缸和折叠油缸上设有液压锁。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油缸和折叠油缸的数量分别为2-4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针对土地高低不平整,以及出现的坡面,可以通过液压阀控制调节油缸,保证平地机工作以后实现平整田地。

采用折叠油缸,可以将左右两侧的机罩总成收起,便于运输,不会因为体积较大,无法运输。

当牵引装置的经过不平整的土地上,出现上下浮动时,平地机不会受到干扰,自动调节水平高度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GPS智能旋耕平地一体机,包括调节悬挂架2,调节悬挂架2的下端设有折叠悬挂架3,折叠悬挂架3下方设有机罩10,机罩10下方设有刀轴14;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悬挂架2与折叠悬挂架3通过悬挂架旋转轴4连接;折叠悬挂架3内设有中间齿轮箱1;所述中间齿轮箱1与侧边齿轮箱8连接;

调节悬挂架2的调节油缸上支撑点12和调节油缸下支撑点13之间设有调节油缸5,所述折叠悬挂架3与机罩10之间设有折叠油缸6,机罩10与折叠悬挂架3通过折叠旋转点11铰接,所述调节油缸5和液压阀7连接。

所述中间齿轮箱1的输出轴经过传动轴9与侧边齿轮箱8连接。

所述液压阀7置于调节悬挂架2上面。

所述机罩10分为左右机罩。

所述调节油缸5和折叠油缸6上设有液压锁。

所述调节油缸5和折叠油缸6的数量分别为2-4个。

实施例:

GPS智能旋耕平地一体机通过机罩上的卫星天线接收GPS卫星信号,控制器将卫星信号转化为液压阀的动作信号,通过液压阀控制调节油缸5动作,使机具按既定的高程作业。当地面存在左侧高,右侧矮的时候,牵引装置也呈左高右矮时,液压阀7的流量自动变化,使得左侧的调节油缸伸长浮动,右侧的缩短浮动,以实现左右水平,调整时,调节悬挂架上的上下长槽可沿旋转轴4可上下移动,以实现前后水平,从而实现机具还是按既定的高程作业,以实现耕作与平地的一体化。

作业以后,可通过折叠油缸6,将机罩10收起,呈90度,便于运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