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单株点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6468阅读:1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麦单株点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麦单株点播器。



背景技术:

播种是小麦育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很多选种圃的播种工作需要单株点播。传统的单株点播方式比较复杂,需要人工开沟后,手拿带有标记的竹竿进行单粒点播,之后再人工覆土,土壤经过传统点播方式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后,失墒严重,导致小麦冬前苗情差,费时费工效果不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小麦单株点播器,以解决传统小麦单株点播费时费工,效果不好的问题,大幅提高小麦出苗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单株点播器,以解决传统小麦单株点播费时费工,效果不好的问题,大幅提高小麦出苗质量,提高小麦单株点播器的实用性与方便性。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麦单株点播器,包括第一支撑架、若干根下种管、若干个鸭嘴式下种器、第二支撑架、杠杆装置、提升件以及若干根连接绳;

若干根所述下种管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为纵向一排结构;

所述鸭嘴式下种器包括鸭嘴管以及拨片,所述拨片与所述鸭嘴管铰接连接,且所述拨片与所述鸭嘴管的铰接连接处设置有扭转弹簧以保持所述拨片处于常闭状态;

每一个所述下种管的底端设置有一个鸭嘴式下种器;

所述第二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提升件,且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

所述杠杆装置包括杠杆以及杠杆支撑座,所述杠杆支撑座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且所述杠杆的杠杆力输出端与所述提升件铰接连接以用于提供动力使得所述提升件可以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提升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且可沿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下往复运动;

每一根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提升件固定连接,且每一根连接绳的另一端与且只与一个所述鸭嘴式下种器的拨片连接以用于打开所述拨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上横向梁与下横向梁;

若干根所述下种管通过所述上横向梁与下横向梁固定为纵向一排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架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端通过连接梁与所述上横向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下端通过连接梁与所述下横向梁连接。

优选的,所述提升件为提升架,所述提升架包括一根横梁与两根斜梁,所述斜梁与所述横梁围成三角形结构。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改变所述连接绳走向以方便打开所述拨片的连接绳换向杆,所述连接绳换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每一根所述连接绳均绕过所述连接绳换向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竖向梁上设置有导轨槽,且所述提升架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导轨槽中且可沿所述导轨槽上下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上横向梁的两端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下种管的顶端开口处设置有锥状漏斗。

优选的,还包括双内丝直接头,所述鸭嘴管通过所述双内丝直接头与所述下种管的底端活动螺纹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

(1)下种管为PPR塑料管,具有质量轻,成本低的优点,每根下种管由螺丝固定在上横向梁和下横向梁上,精确保证株距,深度一致,行距可灵活调节;

(2)下种管顶端开口处为大口锥状漏斗,易下种;

(3)鸭嘴式下种器的鸭嘴管呈鸭嘴状,入土后再打开拨片,不壅土堵管;

(4)通过杠杆装置升高提升架,再由提升架带动连接绳,实现拨片轻松打开;

(5)拨片为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制成,具有质量轻、高弹性、高强度、高回弹性的特点;

(6)改小麦传统单株人工点播为机械点播,株距精确,深浅可控,省时省工,解决了传统小麦单株点播费时费工,效果不好的问题,大幅提高了小麦出苗质量,提高了小麦单株点播器的实用性与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麦单株点播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2的放大图。

图中:1上横向梁,2下横向梁,3下种管,4鸭嘴管,5拨片,6提升架,7杠杆,8杠杆支撑座,9第二支撑架,901竖向梁,10连接绳,11连接梁,12连接绳换向杆,13锥状漏斗,14双内丝直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轴向”、“径向”、“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麦单株点播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2的放大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小麦单株点播器,包括第一支撑架、若干根下种管3、若干个鸭嘴式下种器、第二支撑架9、杠杆装置、提升件以及若干根连接绳10;

若干根所述下种管3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为纵向一排结构;

所述鸭嘴式下种器包括鸭嘴管4以及拨片5,所述拨片5与所述鸭嘴管4铰接连接,且所述拨片5与所述鸭嘴管4的铰接连接处设置有扭转弹簧以保持所述拨片5处于常闭状态;

每一个所述下种管3的底端设置有一个鸭嘴式下种器;

所述第二支撑架9用于支撑所述提升件,且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

所述杠杆装置包括杠杆7以及杠杆支撑座8,所述杠杆支撑座8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9上,且所述杠杆7的杠杆力输出端与所述提升件铰接连接以用于提供动力使得所述提升件可以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提升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9上且可沿所述第二支撑架9上下往复运动;

每一根连接绳10的一端与所述提升件固定连接,且每一根连接绳10的另一端与且只与一个所述鸭嘴式下种器的拨片5连接以用于打开所述拨片5。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上横向梁1与下横向梁2;

若干根所述下种管3通过所述上横向梁1与下横向梁2固定为纵向一排结构;每根下种管3由螺丝固定在上横向梁1和下横向梁2上,下种管3可以从上横向梁1和下横向梁2拆卸下来,下种管3可以在上横向梁1和下横向梁2上纵向移动以灵活调节最终的紧固位置,从而精确保证株距、行距可灵活调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架9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架9的上端通过连接梁11与所述上横向梁1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9的下端通过连接梁11与所述下横向梁2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升件为提升架6,所述提升架6包括一根横梁与两根斜梁,所述斜梁与所述横梁围成三角形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小麦单株点播器还包括用于改变所述连接绳10走向以方便打开所述拨片5的连接绳换向杆12,所述连接绳换向杆12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9上,每一根所述连接绳10均绕过所述连接绳换向杆12;此处设置连接绳换向杆12主要是改变连接绳10的走向,使得连接绳10对拨片5的初始牵拉力尽量垂直于所述拨片5,以用更小的力、更快的速度将拨片5打开到目标开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架9的竖向梁901上设置有导轨槽,且所述提升架6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导轨槽中且可沿所述导轨槽上下往复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横向梁1的两端设置有把手,方便人工搬运与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种管3的顶端开口处设置有锥状漏斗13,以方便向下种管3中放置小麦麦种。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小麦单株点播器还包括双内丝直接头14,所述鸭嘴管4通过所述双内丝直接头14与所述下种管3的底端活动螺纹连接,当鸭嘴式下种器损坏后,方便更换。

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

(1)下种管3为PPR塑料管,具有质量轻,成本低的优点,每根下种管3由螺丝固定在上横向梁1和下横向梁2上,精确保证株距,深度一致,行距可灵活调节;

(2)下种管3顶端开口处为大口锥状漏斗13,易下种;

(3)鸭嘴式下种器的鸭嘴管4呈鸭嘴状,入土后再打开拨片5,不壅土堵管;

(4)通过杠杆装置升高提升架6,再由提升架6带动连接绳10,实现拨片5轻松打开;

(5)拨片5为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制成,具有质量轻、高弹性、高强度、高回弹性的特点;

(6)改小麦传统单株人工点播为机械点播,株距精确,深浅可控,省时省工,解决了传统小麦单株点播费时费工,效果不好的问题,大幅提高了小麦出苗质量,提高了小麦单株点播器的实用性与方便性。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小麦单株点播器的工作原理:首先将小麦麦种通过锥状漏斗13放入下种管3,此时鸭嘴下种器上的拨片5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常闭状态,小麦麦种不会漏出来;然后将该小麦单株点播器下压使得鸭嘴管4插入松软的土壤中,然后人工下压杠杆装置的杠杆7,带动上升架上的滚轮在第二支撑架9的竖向梁901上的导轨槽中向上滑动,从而使得上升架升高,上升架升高牵拉连接绳10,连接绳10带动拨片5绕铰接轴转动,从而将拨片5打开,从而使得全部下种管3中的小麦麦种落入土坑中,然后松开杠杆装置的杠杆,上升架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由下滑,将连接绳10松开,拨片5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常闭状态,至此完成播种工作,然后再向下种管3的锥状漏斗13中放置小麦麦种,开始下一次播种循环。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方法和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