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和幼苗养殖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8899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鳝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和幼苗养殖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黄鳝是一种名特优水产品,其繁殖主要通过自然增殖。本人通过多年观察发现黄鳝受精卵密度大于水,属沉性卵,无粘性,孵化时需氧量较高;自然繁殖时受精卵附在亲黄鳝吐出的泡沫产卵巢上,漂浮在水面孵化出幼苗,但自然孵化除了需要大量养殖池塘、产卵池及单位成本较高,且成活率、孵化率都较低;而以前的人工孵化多用玻璃钢瓷盆、水族箱等设备,以静水或流水等方式孵化,主要表现在孵化量少,溶氧难以满足需求,易受水霉菌感染,水温昼夜温差大,畸形率高,孵化效果不理想,孵出的幼苗,成活率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黄鳝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和幼苗养殖一体化装置。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黄鳝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和幼苗养殖一体化装置,其关键在于:包括孵化箱,该孵化箱内蓄有孵化用清水,所述孵化箱内漂浮有孵化框,所述孵化框内铺设有孵化网,所述孵化箱上方设有滴水增氧装置,所述滴水增氧装置位于所述孵化框的正上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黄鳝的受精卵放在孵化网上进行培育孵化,在孵化过程中孵化框随水位变化会自动调整高度,确保受精卵始终被水润湿从而确保受精卵被有效孵化,同时还可以通过滴水增氧装置进行滴水增氧,提高水体的含氧量,从而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同时由于孵化网是漂浮在养殖水体上的,方便幼鳝透气,因此黄鳝孵化出来后可继续留在孵化网上养殖,由此实现了孵化和养殖的一体化。

作为优选:上述滴水增氧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进水支管,所述进水支管连接有水平的第一横向滴水管,所述第一横向滴水管连接有至少一根第二横向滴水管,所述第二横向滴水管可相对所述第一横向滴水管旋转,所述第一横向滴水管垂直于所述第二横向滴水管的旋转面,所述第二横向滴水管上设有至少一个滴水微孔。采用此方案滴水进入第二横向滴水管后通过滴水微孔滴到下方的孵化箱内,一方面对孵化箱内的水体起到增氧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直接润湿受精卵,另外通过旋转第二横向滴水管可调整滴水方向和范围,实现养殖水面全面滴水增氧。

上述第二横向滴水管共两根,两根所述第二横向滴水管的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滴水管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横向滴水管和第二横向滴水管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滴水微孔。采用此方案多个滴水微孔同时滴水,水面暴开度更大,增氧效果更好。

上述孵化框上方铺设有多个所述滴水增氧装置,所有所述滴水增氧装置的进水支管连接有同一个进水总管。采用此设计通过设置多个滴水增氧装置从而确保整个孵化网被全部覆盖。

上述孵化框上悬挂有至少一个配重块。采用此方案用通过配重块来调节孵化框在水体内的悬浮位置,以此来控制孵化网的深浅。

上述孵化网上设有最少一排丝瓜络。采用此方案丝瓜络为多孔性结构,可供仔鳝隐藏,防止被捕食,同时丝瓜络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提高仔鳝的存活率。

上述孵化箱的下部逐渐收拢形成漏斗状的污泥收集斗。采用此方案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被集中收集在一起再排出。

上述滴水增氧装置上方设有防鸟网,所述孵化箱和滴水增氧装置位于所述防鸟网的内侧。采用次设计防鸟网可防止水鸟、昆虫等为害受精卵和仔鳝。

一种黄鳝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和幼苗养殖方法,其关键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采集受精卵,并将采集到的受精卵转移到所述孵化网上准备孵化;

第二步,通过所述配重块调节孵化网的位置,使孵化网上的受精卵与孵化箱内的水面持平或低于水面;

第三步,打开所述滴水增氧装置对所述孵化网上的受精卵进行滴水增氧,维持所述孵化箱内的水温在22-29℃之间,5-7天后受精卵被孵化成仔鳝;

第四步,在所述孵化网上沿长度方向设置一排丝瓜络供仔鳝隐藏,并按仔鳝总量的6-8%投喂食物;

第五步,喂食50天后或仔鳝长度大于等于8厘米时,将仔鳝转移至半旱式稻田仿野生黄鳝养殖系统中养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滴水增氧装置可及时补充水体内的氧含量,从而有效提升受精卵的孵化率,在养殖仔鳝的过程中丝瓜络为仔鳝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隐藏环境,避免了水鸟等天敌对仔鳝的捕食,有效提高了仔鳝的存活率,仔鳝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再移到稻田中养殖,此时仔鳝对外界环境已经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投放的仔鳝存活率更高。

作为优选:上述受精卵低于水面的最大值不超过1毫米;所述食物为蛋黄粉或蝇蛆浆或二者的混合物。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黄鳝的受精卵放在孵化网上进行培育孵化,在孵化过程中孵化框随水位变化会自动调整高度,确保受精卵始终被水润湿从而确保受精卵被有效孵化,同时还可以通过滴水增氧装置进行滴水增氧,提高水体的含氧量,从而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仔鳝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再移到稻田中养殖,此时仔鳝对外界环境已经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投放的仔鳝存活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人工养殖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滴水增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黄鳝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和幼苗养殖一体化装置,包括孵化箱1,该孵化箱1内蓄有孵化用清水,所述孵化箱1内漂浮有孵化框2,所述孵化框2内铺设有孵化网5,所述孵化箱1上方设有滴水增氧装置3,所述滴水增氧装置3位于所述孵化框2的正上方。

所述孵化框2上方沿其长度方向铺设有多个所述滴水增氧装置3,相邻所述滴水增氧装置3之间间隔60厘米,所述滴水增氧装置3包括竖向设置的进水支管304,所述进水支管304连接有水平的第一横向滴水管303,所述第一横向滴水管303连接有两根第二横向滴水管301,两根所述第二横向滴水管301的中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滴水管303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横向滴水管301可相对所述第一横向滴水管303旋转,所述第一横向滴水管303垂直于所述第二横向滴水管301的旋转面,所述第一横向滴水管303和第二横向滴水管301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滴水微孔302,所述滴水微孔302的孔径为10微米,所有所述滴水增氧装置3的进水支管304连接有同一个进水总管4,所述进水总管4上设有温控装置,该温控装置用于给滴水加温,确保进入滴水增氧装置内的水温在 26-28℃之间。

所述孵化框2上悬挂有四个配重块7,四个配重块7分别位于所述孵化框2 的四角,所述孵化网5为40目的尼龙网,所述孵化框2为长方形框,其沿所述孵化箱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孵化网5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一排丝瓜络6,所述丝瓜络6沿所述孵化网5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丝瓜络6的两端距所述孵化网5的两侧侧边分别为5厘米,相邻所述丝瓜络6之间间隔10厘米,所述孵化箱1的下部逐渐收拢形成漏斗状的污泥收集斗,该所述污泥收集斗的上部设有进水口8,所述污泥收集斗的底部设有排污口9,所述排污口9低于所述进水口 8约25-35厘米,所述孵化箱1的箱体上部设有两个溢水口10,两个所述溢水口 10呈对角设置,所述溢水口10距所述孵化箱1的箱口10厘米,所述溢水口10 的直径为3-5厘米,所述溢水口10内加塞放逃逸塞,该放逃逸塞由与所述孵化网相同的尼龙网制成,一方面可以防止仔鳝逃逸,一方面不影响水流溢出,所述滴水增氧装置上方设有防鸟网11,所述孵化箱1和滴水增氧装置位于所述防鸟网11的内侧,所述防鸟网11上方还铺设有遮阴网(图中未视出)。

孵化时,孵化用清水为无污染、达到饮用水标准的水,孵化箱1的箱体采用不锈钢板材或用防腐耐热抗老化防污染的塑钢板材制成,其长为5-10米、宽为1.2-1.5米、高为0.3米,所述孵化框2长为1.2-1.5米、宽为0.3米。

实施例2,一种基于实施例1的黄鳝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和幼苗养殖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采集受精卵,并将采集到的受精卵转移到所述孵化网5上准备孵化,所述受精卵为人工采集自然界生长的受精卵,最佳优选为半旱式稻田仿野生黄鳝养殖系统中自然产生的受精卵,所述半旱式稻田仿野生黄鳝养殖系统为本发明人的另一项专利申请,申请号为CN201510597868.9;

第二步,通过所述配重块7调节孵化网5的位置,使孵化网5上的受精卵与孵化箱1内的水面持平或低于水面,若将受精卵设置成低于水面,其距水面的最大值不超过1毫米;

第三步,打开所述滴水增氧装置对所述孵化网5上的受精卵进行滴水增氧,维持所述孵化箱1内的水温在22℃左右,5-7天后受精卵被孵化成仔鳝;

第四步,在所述孵化网5上沿长度方向设置一排丝瓜络6供仔鳝隐藏,并按仔鳝总量的6%投喂食物,所述食物为蛋黄粉或蝇蛆浆或二者的混合物,当投喂的食物中含有蝇蛆浆时需要在孵化网5上铺设喂食平板,将食物投放在喂食平板上,防止蝇蛆浆沉入水底;

第五步,喂食50天后或仔鳝长度大于等于8厘米时即成为幼鳝后,将其转移至半旱式稻田仿野生黄鳝养殖系统中养殖,在半旱式稻田仿野生黄鳝养殖系统中幼鳝主要以稻田中各种天然饵料为食,但还需定时补充幼鳝量3-5%的鲜蝇蛆或用万分之五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过的蚯蚓喂养,另外在稻田中加装多盏诱虫灯,引诱昆虫供幼鳝食用。

实施例3,一种基于实施例1的黄鳝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和幼苗养殖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三中孵化时所述孵化箱1内的水温维持在29℃左右,步骤四中按仔鳝总量的8%投喂食物。

实施例4,一种基于实施例1的黄鳝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和幼苗养殖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三中孵化时所述孵化箱1内的水温维持在25℃左右,步骤四中按仔鳝总量的7%投喂食物。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