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量益虫和害虫比例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55276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测量益虫和害虫比例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业情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昆虫比例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而且作为农业生产大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也较多,但是虫灾经常对粮食造成影响,因此对虫灾进行检测变得十分有必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04106554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按虫体大小多层电网触杀、分别收集、自动图像识别、计数及分类存放的灯光诱虫自动识别与计数装置,包括复合诱虫光源、多层脉冲式高压杀虫网、接虫斗、倾斜通道、同步带虫体输送装置、图像取样识别与计数装置、自动翻转机构及收集瓶,复合诱虫光源发出特征光谱诱集昆虫,多层脉冲式高压杀虫网用来触杀不同大小的昆虫,并掉落到对应的接虫斗中,通过倾斜通道自动排列成一排滑落至同步带虫体输送装置,图像取样识别与计数装置依次获取虫体图像进行分类和计数,各类昆虫存放于不同的收集瓶中,便于人工复核。

上述方案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各类昆虫进行杀灭收集农情数据,但是在监测农情的过程中存在有对益虫和害虫的无差别灭杀,不利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益虫和害虫比例的方法,以解决在监测农情的过程中存在的对益虫和昆虫的无差别灭杀,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的问题。

本方案为一种用于检测益虫和害虫比例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如下装置进行:包括一暂存室,所述暂存室上设有通风孔,所述暂存室一端设有吸虫扇,所述吸虫扇中轴上连接有第一诱虫灯,所述暂存室另一端与弯管相连,暂存室与弯管相接处铰接有计数板,计数板上端设有凸块,与所述凸块水平对应位置设有压力感应计数机构,所述弯管内设有第二诱虫灯,所述弯管下端与养殖瓶相连,弯管与养殖瓶的连接处设有锥形斗,养殖瓶的上铰接有放生板,所述放生板的水平相对位置设有图像识别计数机构;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昆虫:开启第一诱虫灯,引诱昆虫;启动吸虫扇,将昆虫吸入到暂存室中;

s2对昆虫总数计数:关闭第一诱虫灯,开启第二诱虫灯,昆虫推动计数板进入弯管中,计数板上的凸块对计数装置进行撞击完成计数;

s3养殖益虫:关闭第二诱虫灯,昆虫通过锥形斗进入养殖瓶中,在养殖瓶中养殖一段时间;

s4对存活的益虫进行计数:开启养殖瓶的开口,让益虫逐个爬出养殖瓶,图像识别计数机构对爬出的昆虫进行计数;

s5计算比例:记录昆虫总数m1和益虫总数m2,m2/m1得出益虫比例,1-m2/m1为害虫比例。

本发明有如下优点:通过害虫食植物,益虫食害虫的自然界法则,将益虫和害虫关在养殖瓶中,益虫杀灭捕食害虫,再通过放生益虫从而计算出益虫数量,从而达到监测农情的目的。解决了在监测农情的过程中对益虫和昆虫的无差别灭杀,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的问题。

进一步优化:所述吸虫扇为无页风扇,减少了在吸入昆虫的过程中对昆虫造成伤害。

进一步优化:所述养殖瓶底部设有用于保湿的土层,土层可以保持养殖瓶内的湿度稳定,有利于昆虫的存活。

进一步优化:所述养殖瓶内放置有植物叶片,植物叶片可以吸引害虫从弯管中进入养殖瓶中,害虫又吸引益虫进入养殖瓶中。

进一步优化:所述养殖瓶上设有通孔,通孔用于换气通风,防止昆虫窒息死亡。

进一步优化:所述通孔小于昆虫的大小,防止昆虫逃出养殖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测量益虫和害虫比例的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暂存室1、吸虫扇2、第一诱虫灯3、计数板4、凸块41、压力感应计数机构42、弯管5、第二诱虫灯6、养殖瓶7、锥形斗71、土层72、放生板73、图像识别计数机构8。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本方法采用以下装置进行实施:包括一暂存室1,所述暂存室1上设有通风孔,所述暂存室1一端设有吸虫扇2,所述吸虫扇2中轴上连接有第一诱虫灯3,所述暂存室1另一端与弯管5相连,暂存室1与弯管5相接处铰接有计数板4,计数板4上端设有凸块41,与所述凸块41水平对应位置设有压力感应计数机构42,所述弯管5内设有第二诱虫灯6,所述弯管5下端与养殖瓶7相连,弯管5与养殖瓶7的连接处设有锥形斗71,养殖瓶7的上铰接有放生板73,所述放生板73的水平相对位置设有图像识别计数机构8。

该装置的操作方法如下:通过第一诱虫灯3将区域内的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吸引过来,风扇气流将昆虫送入到暂存室1中。关闭第一诱虫灯3,开启第二诱虫灯6,由于计数板4是透明的,昆虫朝着第二诱虫灯6飞去,计数板4的长度只允许昆虫逐个通过,每过一只昆虫,计数板4便被推动一次,由此带动凸块41撞击压力感应计数机构42,从而完成一次计数,记为昆虫总数为m1。关闭第二诱虫灯6,益害虫飞入到养殖瓶7中,由于养殖瓶7中有利于益虫生长,害虫食植,益虫食肉,在养殖瓶7中养殖48小时,害虫被益虫消灭,此时打开放生板73,通过图像识别计数机构8统计益虫的数量,记益虫数量为m2。益虫比例为m1/m2,害虫比例为1-m1/m2。

一种用于测量益虫和害虫比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昆虫:开启第一诱虫灯3光,引诱昆虫;启动吸虫扇2,将昆虫吸入到暂存室1中;

s2对昆虫总数计数:关闭第一诱虫灯3光,开启第二诱虫灯6光,昆虫推动计数板4进入弯管5中,计数板4上的凸块41对计数装置进行撞击完成计数;

s3养殖益虫:关闭第二诱虫灯6光,昆虫通过锥形斗71进入养殖瓶7中,在养殖瓶7中养殖一段时间;

s4对存活的益虫进行计数:开启养殖瓶7的开口,让益虫逐个爬出养殖瓶7,图像识别计数机构8对爬出的昆虫进行计数;

s5计算比例:记录昆虫总数m1和益虫总数m2,m2/m1得出益虫比例,1-m2/m1为害虫比例。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技术:
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申请涉及农业情报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测量益虫和害虫比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昆虫、S2对昆虫总数计数、S3养殖益虫、S4对存活的益虫进行计数、S5计算比例;通过害虫食植物,益虫食害虫的自然界法则,将益虫和害虫关在养殖瓶中,通过益虫杀灭害虫,再通过放生益虫从而计算出益虫数量,从而达到监测农情的目的,解决了在监测农情的过程中对益虫和昆虫的无差别灭杀,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于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高新区鹏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1.16
技术公布日:2018.05.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