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工业化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70660发布日期:2018-07-20 18:11阅读:10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品池塘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池塘工业化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随着社会发展对绿色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利用和构建池塘生态系统,采用工业化生产手段,用以达到生产的安全高效已经成为目前池塘水产养殖的方向,池塘养殖工业化的深入探讨与实践已经成为水产科技人员的努力方向,目前人们已经采用在池塘内进行水体循环的尝试,并且采用多级循环水处理方式净化池塘水质,但这些努力基本只是从整体改善水质入手,经过多年的实践及改进,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随着水质处理设备的不断增加,水质处理越来越复杂,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水体有效循环,水体分级过滤,养殖水质优良改善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池塘工业化养殖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池塘工业化养殖方法,该方法在原有养殖的池塘中进行,包括步骤如下:

(1)池塘改造:在池塘一侧边中部以钢筋混凝土围墙形式浇铸出高出水面30cm-50cm,且两端开口的横向水槽养殖区,水槽养殖区的面积占池塘整体面积的4%-6%,在水槽养殖区内制有多道平行的隔墙,隔墙将水槽养殖区区隔成多条宽度在3m-5m之间,长度在15m-25m之间,深度在1.2m-1.8m之间的两端开口的养殖水槽,在水槽养殖区的左侧入水口处安装有进水拦网,在水槽养殖区的右侧出水口处安装有出水拦网,所述进水拦网左侧设置有推水区,所述出水拦网右侧设置有沉降排污区,由水槽养殖区的远端围墙向右延伸构成水渠隔墙,水渠隔墙与池塘近端堤岸共同构成排水渠,在水槽养殖区远端围墙的左侧端头与池塘左堤岸之间安装池塘拦网,构成水槽养殖区左侧的净水区,水槽养殖区的远端围墙与池塘远端堤岸之间构成净化养殖区;

(2)净化养殖区水生植物布置:在净化养殖区内匀距间隔按水流方向从右至左依次种植有宽度在1.0m-2.0m之间的莲藕种植条带、菱角种植条带、高杆水稻种植条带及水芹种植条带;

(3)放养鱼类分配:在所述多条养殖水槽中分别养殖摄食性鱼类,在净化养殖区养殖以浮游生物及浮游动物为食物的滤食性鱼类:

(4)投喂喂养:在净化养殖区进行自然摄食的放养方式,在水槽养殖区进行投喂喂养方式,饲料选择为浮性全价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水槽养殖区鱼体重的2-4%,日投喂3-4次。

而且,所述推水区采用的结构包括:在水槽养殖区进水侧的前后围墙顶端各固装向外延伸的开口架杆,在两开口架杆右侧端头向下45度角固装角度架框,角度架框底端与硬化池底固接,在角度架框上自顶端横梁至距离池底25cm高度处固装有推水板,在所述开口架杆外侧安置有充气泵,充气泵的充气管道跨过开口架杆后向下延伸至池底与横向汇排管道连通,在横向汇排管道上安装有多根沿推水区池底平行排列的排气管,在排气管上匀距间隔制有开口向上的排气孔,同时,在推水区一侧的水槽养殖区两围墙顶端之间固装有向水槽养殖区上方倾斜延伸的防跳框架,在防跳框架上安装有防跳网。

而且,所述开口架杆的长度为推水区水深的0.5-0.8倍之间。

而且,所述沉降排污区采用的结构包括:在水槽养殖区出水侧的外侧池底上以混凝土方式浇筑有高度为0.8m-1.2m的阻水墙,在阻水墙前后两侧顶端分别固装有长支撑柱,在水槽养殖区出水侧的前后围墙顶端分别固装有短支撑柱,在长短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水平框架轨道,在框架轨道上设置移动工作台,移动工作台通过左右两端安装的电机驱动移动工作台四角底端的滚轮在框架轨道上作前后移动,在移动工作台中部安装有吸污泵,吸污泵的吸污管道穿过移动工作台后延伸至沉降排污区池底,吸污泵的排污管道向右侧延伸后开口端位于横向排污槽的上方,前后移动的吸污泵将沉降排污区底部的污物排入到排污槽中,排污槽由前后两根固装于池底的排污立柱支撑。

而且,所述阻水墙与水槽养殖区出水端的间距为2m-3m。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的工厂化养殖方法实现了养殖池塘的功能区明确划分,实现了养殖池塘内水体的有效循环,将池塘内设置的水槽养殖区,污物沉降区,生态过滤区及水质净化区有机结合,分区管理,大大提升了养殖水质的净化效果。

2、本发明的工厂化养殖方法虽然减少了集中养殖的养殖面积,整体池塘的养殖产量反而提升了20%左右,随着池塘水质的明显改善,水产品质量也有明显提升。

3、本发明的工厂化养殖方法采用池塘内养殖污物的集中处理,基本避免了养殖池塘每隔几年就要进行彻底清淤的过程,养殖污物随时清理,减少了污染的累加效应,减少了疾病爆发的可能性。

4,本发明的工厂化养殖方法基础建设投资不高,一次投资多年使用,维护成本低,水处理成本低,适合大面积推广。

5,本发明的工厂化养殖方法实现了养殖污物的农田利用,实现了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理念。

6、本发明的工厂化养殖方法实现了池塘内养殖的区域分化,不同区域根据功效特点投放不同养殖品种,同一池塘多种产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现本发明方法的池塘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中推水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方法中沉降排污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做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池塘工业化养殖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在原有养殖的池塘1中进行,本发明的创新点是,包括步骤如下:

(1)池塘改造:在池塘一侧边中部以钢筋混凝土围墙形式浇铸出高出水面30cm-50cm,且两端开口的横向水槽养殖区,水槽养殖区的面积占池塘整体面积的4%-6%,在水槽养殖区内制有多道平行的隔墙6,隔墙将水槽养殖区区隔成多条宽度在3m-5m之间,长度在15m-25m之间,深度在1.2m-1.8m之间的两端开口的养殖水槽,在水槽养殖区的左侧入水口处安装有进水拦网5,在水槽养殖区的右侧出水口处安装有出水拦网7,所述进水拦网左侧设置有推水区4,所述出水拦网右侧设置有沉降排污区8,由水槽养殖区的远端围墙向右延伸构成水渠隔墙9,水渠隔墙与池塘近端堤岸共同构成排水渠,在水槽养殖区远端围墙的左侧端头与池塘左堤岸之间安装池塘拦网2,构成水槽养殖区左侧的净水区,水槽养殖区的远端围墙与池塘远端堤岸之间构成净化养殖区3;

(2)净化养殖区水生植物布置:在净化养殖区内匀距间隔按水流方向从右至左依次种植有宽度在1.0m-2.0m之间的莲藕种植条带10、菱角种植条带11、高杆水稻种植条带12及水芹种植条带13;

(3)放养鱼类分配:在所述多条养殖水槽中分别养殖或混合养殖摄食性鱼类,如鲫鱼、加州鲈鱼及草鱼,在净化养殖区养殖以浮游生物及浮游动物为食物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及鳙鱼:

(4)投喂喂养:在净化养殖区进行自然摄食的放养方式,在水槽养殖区进行投喂喂养方式,饲料选择为浮性全价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水槽养殖区鱼体重的2-4%,日投喂3-4次。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中,如图2所示,所述推水区采用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水槽养殖区进水侧的前后围墙端头顶端各固装向外延伸的开口架杆16,在两开口架杆右侧端头向下45度角固装角度架框19,角度架框底端与硬化池底固接,在角度架框上自顶端横梁至距离池底25cm高度处固装有与水平成45度角b的推水板20,在所述开口架杆外侧安置有充气泵17,充气泵的充气管道18跨过开口架杆后向下延伸至池底与安装在水槽养殖区端头与角度架框底边之间的横向汇排管道21连通,在横向汇排管道上安装有多根沿推水区池底平行排列的排气管23,在排气管上匀距间隔制有开口向上的排气孔22,排气孔向上排气带动水流由推水板底部流入推水区,然后经过45度角的推水板将水通过进水拦网推入水槽养殖区,同时,在推水区一侧的水槽养殖区两围墙端头顶端之间固装有向水槽养殖区上方倾斜延伸的防跳框架15,在防跳框架上安装有防跳网14,阻止鱼类因逆水跳跃习性而跳出水槽养殖区。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中,为实现良好的推水效果,推水区的上部开口要保持适中,配合气泡产生的上升流将水最大限度的横向推入水槽养殖区,经过反复实践,所述开口架杆的长度为推水区水深的0.5-0.8倍之间。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中,如图3所示,所述沉降排污区采用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水槽养殖区出水端的外侧池底上以混凝土方式浇筑有高度为0.8m-1.2m的阻水墙35,在阻水墙前后两侧顶端分别固装有长支撑柱30,在水槽养殖区出水端的前后围墙顶端分别固装有短支撑柱24,在长短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水平框架轨道25,在框架轨道上设置移动工作台27,移动工作台通过左右两端安装的电机26驱动移动工作台四角底端的滚轮33在框架轨道上做前后移动,在移动工作台中部安装有吸污泵28,吸污泵的吸污管道34穿过移动工作台后延伸至沉降排污区池底,吸污泵的排污管道29向右侧延伸后开口端位于横向排污槽32的上方,前后移动的吸污泵将沉降排污区底部的污物排入到排污槽中,排污槽由前后两根固装于池底的排污立柱31支撑。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中,所述阻水墙与水槽养殖区出水端的间距为2m-3m。这一宽度主要取决于水槽养殖区流出水流的速度,水流速度越大,距离将适度加长,更加充分的使污物沉降在沉降排污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