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肟菌酯的药剂组合物、农药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0768发布日期:2018-07-20 18:13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肟菌酯的药剂组合物、农药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棉花铃病(cottonbollrot)是棉花棉铃上发生的病害的统称,主要包括疫病、红腐、炭疽、角斑、黑果、红粉等病害,是我国棉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一般在8月份开始在棉株下部棉铃开始发生,前期以疫病为主,疫病的发生发展不但可直接为害棉铃,同时为其他病原菌的入侵打开通道,可造成僵瓣、腐烂的等症状,严重影响棉花品质和产量。铃病大发生年份烂铃株率可达100%,单株烂铃可达5个以上,是目前棉花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吡草醚(pyraflufen-ethyl),化学名称:2-氯-5-(4-氯-5-二氟甲氧基-1-甲基吡唑-3-基)-4-氟苯氧基乙酸乙酯,是一种苯基吡唑类苗后除草剂。该药剂茎叶处理后,其可被迅速吸收到植物组织中,使植物迅速坏死,或在阳光照射下使茎叶脱水干枯,具有良好的脱叶效果。

肟菌酯(trifloxystrobin),分子式c20h19f3n2o4,肟菌酯属肟菌酯类广谱杀菌剂,是从天然产物strobilurins作为杀菌剂先导化合物成功地开发的一类新的含氟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叶斑病、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腥病、油菜菌核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因其在土壤、水中可快速降解,故对环境安全。

高脂膜(palmitylalcohol-lauryalalcohol)是一种高级脂肪酸制成的成膜物,喷洒于作物表面能自动扩散、展布形成一层很薄的单分子脂肪醇膜,能有效控制植株发病部分的扩展为害,有效期长,且病菌不会产生抗药性,本身无毒,对人、植物、鱼类无害、无毒,是一种“无公害”农药。

目前,现有研究对棉花铃病发生初期的防治药剂主要有0.5%的波尔多液、70%的代森锰锌、50%的多菌灵、50%的福美双以及64%的杀毒巩等,一方面常用的防治药剂由于长期施用使得病原微生物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需要加大剂量施用;另一方面,农药施用剂量过大又存在农药滥用和污染等环境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农药防效降低、田间用量过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棉花铃病早期防治效果好的含有肟菌酯的药剂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肟菌酯的药剂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吡草醚0.5~5份、肟菌酯8~30份和高脂膜90~180。

优选的,组分包括:吡草醚1~3份、肟菌酯10~25份和高脂膜100~160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肟菌酯的农药,包括有效剂量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药剂组合物和农药助剂。

优选的,所述农药中,药剂组合物的质量占农药总质量的1~99%。

优选的,所述农药中,药剂组合物的质量占农药总质量的50~86%。

优选的,所述药剂组合物总质量与农药助剂总质量的比例为1:0.5~2。

优选的,所述农药助剂包括溶剂、湿润剂、分散剂、载体、稳定剂、防结块剂和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农药还包括稀释剂和/或填充剂。

优选的,所述农药的剂型选自胶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化剂、乳油或水剂。

本发明提供的前述技术方案所述含肟菌酯的药剂组合物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含肟菌酯的农药在棉铃病害早期防治中的应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含肟菌酯的药剂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吡草醚0.5~5份、肟菌酯8~30份和高脂膜90~180。本发明所述的药剂组合物中,吡草醚起到脱叶作用,施用后能够改善棉花植株中下部的棉铃的生长环境,制造不利于致病微生物侵染和生长的环境;肟菌酯能够有效地防治因卵菌引起的棉花铃病发生;高脂膜能够有效地控制已感染的病斑扩充、降低棉铃被其他弱致病性病原菌侵染的几率。三者复配后能够通过调整棉铃外部环境、抑制棉花铃病的病原菌活性以及侵染几率,在棉花铃病初期施用后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降低棉铃被其他弱致病性病原菌侵染的几率。大田实验表明,由本发明所述含有肟菌酯的组合物制成的农药以40~80g/公顷的有效成分用量施用后对棉花铃病的防效可以达到85.93%,与相同施用量且浓度高的单剂相比防效有所提高。

同时,经试验验证,在本发明所述的药剂组合物中,肟菌酯与高脂膜复配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共毒系数达到148.15,增效作用明显,复配抑菌效果优于单剂,进而能够在提高棉花铃病防治效果的同时降低农药肟菌酯的用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肟菌酯的药剂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吡草醚0.5~5份、肟菌酯8~30份和高脂膜90~180。优选包括:吡草醚1~3份、肟菌酯10~25份和高脂膜100~160份;更优选包括:吡草醚1份、肟菌酯20份和高脂膜150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吡草醚主要起到脱叶作用,施用于喷施于棉花棉铃表面、中下部叶片或地面等位置后,吡草醚能够使棉花植株中下部叶片迅速脱落,改善棉花植株中下部的棉铃生长环境。较高的湿度是棉花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而本发明所述的药剂组合物中添加能够脱除棉花下部叶片的吡草醚,增强通风,降低环境湿度,制造不利于致病微生物侵染和生长的环境。

在本发明中,所述肟菌酯主要起抑菌作用,通过肟菌酯与高脂膜的复配协同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对棉花炭疽病菌、棉花红腐病菌、棉铃黑果病病菌等棉花铃病的致病微生物的抑菌效果。通过抑菌作用的增强能够有效地控制已经感染了棉花的植物病原菌病斑的扩大,防止疫病进一步发展。

在本发明中,所述高脂膜主要起到增强肟菌酯抑菌作用以及保护作用,将高脂膜与肟菌酯后能够产生协同增效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药剂组合物的抑菌效果;另一方面,高脂膜在本发明所述药剂组合物施用于棉花植株后能够在植株表面成膜,减少棉铃被其他弱致病性病菌侵染的几率,从而有效地控制棉铃红腐病、红粉病等铃期病害早期的发生和发展。

在本发明中,所述肟菌酯与高脂膜的复配质量比优选为1:5~10。

本发明对所述吡草醚、肟菌酯以及高脂膜的来源无特殊限定,采用市售商品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含肟菌酯的药剂组合物由各组分混合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肟菌酯的农药,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药剂组合物和农药助剂。

在本发明中,农药助剂主要起到稳定、溶解、分散、提供适宜载体环境、防止结块、消泡等作用,为所述药剂组合物的有效成分提供适宜的存在和发挥功效的环境。

在本发明中,所述药剂组合物总质量与农药助剂总质量的比例为1:0.5~2;更优选为0.17~0.8倍。优选的,所述农药助剂包括溶剂、湿润剂、分散剂、载体、稳定剂、防结块剂和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根据所要制备的剂型不同进行选择。本发明对各农药助剂之间的用量无特殊限定,根据农药制剂的需要进行试验确定。

在本发明中,所述溶剂优选的选自水、苯、甲苯、二甲苯或c9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润湿剂优选的选自十六烷基甜菜碱、二壬基磷酸钠、十二烷基氨基丙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油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分散剂优选的选自n-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盐、烷基磷酸酯、gy-d06和emulphor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载体优选的选自硅藻土、凹凸棒石黏土、膨润土、海泡石、白炭黑和沸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稳定剂优选的选自烷基磷酸酯、甘油单硬脂酸酯和n-大豆油基三亚甲基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防结块剂优选的选自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和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消泡剂优选的选自df-830、df-831和df-832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农药优选还包括填充剂和/或稀释剂。在本发明中,所述填充剂包括但不限于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羟丙纤维素和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稀释剂包括但不限于乳糖、淀粉、糊精、无机盐类稀释剂以及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所述填充剂和/或稀释剂主要起到稀释有效物质含量的作用,对有效物质的活性等无影响。

本发明所述含肟菌酯的农药中,所述药剂组合物占农药总质量的1~99%,更优选为50~86%。

本发明所述含肟菌酯的农药剂型优选的选自胶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化剂、乳油或水剂。

本发明所述含肟菌酯的农药,其中的药剂组合物混合即可,基于所述农药的具体剂型不同,按照已知的剂型制备方法加入农药助剂和/或稀释剂或填充剂制成相应剂型的含有肟菌酯的农药。

具体的,当本发明所述农药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时,按照质量比取所述药剂组合物以及农药助剂,将上述组分分别粉碎至200~400目后再研磨至0.03~0.05mm,混合即得含有肟菌酯的可湿性粉剂。优选的,所述再研磨后的粒径为0.044mm。

在本发明中,所述粉碎粒度优选为325目。在本发明中,当所述农药还包括稀释剂和/或填充剂时,分别取药剂组合物、农药助剂、稀释剂和/或填充剂进行粉碎、研磨、混合的步骤,得到可湿性粉剂。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含肟菌酯的农药在棉铃病害早期防治中的应用;具体的,所述含肟菌酯的农药施用于棉花棉铃表面、植物根系、植物中下部。

本发明所述药剂组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农药应用于棉铃病害早期防治的药剂组合物浓度优选为40~80g/公顷。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含肟菌酯的农药作为红粉病、棉铃红腐病等棉铃病害的防治药物进行应用。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按照重量份计,取0.5份吡草醚、5份肟菌酯、50份高脂膜、5份n-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盐、2份十六烷基甜菜碱、5份白炭黑和32.5份高岭土,将上述物质分别粉碎至325目,再以研磨机研磨至0.044mm的粒度,混合后即得55.5%含肟菌酯的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

按照重量份计,取1份吡草醚、5份肟菌酯、60份高脂膜、5份烷基磷酸酯、2份二壬基磷酸钠、5份白炭黑和22份高岭土,将上述物质分别粉碎至200目,再以研磨机研磨至0.05mm的粒度,混合后即得66%含肟菌酯的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

按照重量份计,取0.5份吡草醚、10份肟菌酯、75份高脂膜、5份gy-d06、2份十二烷基硫酸铵、5份白炭黑和2.5份高岭土,将上述物质分别粉碎至400目,再以研磨机研磨至0.03mm的粒度,混合后即得85.5%含肟菌酯的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

按照重量份计,取0.5份吡草醚、5份肟菌酯、50份高脂膜、4份乙醇、2份丁醇、16份异丙醇,自来水补足至100份,混合后即得到55.5%含肟菌酯的微乳剂。

实施例5

按照重量份计,取0.5份吡草醚、5份肟菌酯、50份高脂膜、3份2700、1份efw、0.2份黄原胶、5份乙二醇,去离子水补足至100份,混合后即得到55.5%含肟菌酯的悬浮剂。

实施例6

为验证肟菌酯和高脂膜的室内防治效果,对肟菌酯和高脂膜进行了室内协同增效试验,过程如下:

1、大田采集棉花相同铃位、大小相近的棉铃,用清水洗净后擦干,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后待用;

2、培养皿内培养的棉铃疫病致病菌苎麻疫霉选择菌落生长位置相同的部位打孔,制成0.5cm的菌碟待用;

3、在表面消毒的棉铃中部用接菌针打孔,打孔的大小和深度保持一致,每个点打孔一个,将制成的菌碟倒扣在棉铃打孔的部位上后,用沾无菌水的无菌棉包裹棉铃柄保湿,放入灭菌的玻璃饭盒内,人工气候箱30℃条件下培养。

4、本次试验共分为三组,每一组又分为6小组,每小组设置三个平行样品,分别为:

第一组:肟菌酯组,1~6小组中肟菌酯的处理浓度依次为1ppm、5ppm、25ppm、125ppm、625ppm以及空白对照组1;

第二组:高脂膜组,1~6小组中高脂膜的处理浓度依次为1ppm、5ppm、25ppm、125ppm、625ppm以及空白对照组2;

第三组:肟菌酯与高脂膜复配组,1~6小组中肟菌酯、高脂膜复配组处理浓度依次为1ppm、5ppm、25ppm、125ppm、625ppm以及空白对照组3。

4、每日观察各组棉铃的发病情况,10天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斑直径大小,计算各处理的抑制率,结果经spss20软件处理,求出药剂对病斑的抑制毒理方程及ic50,同时计算混剂的相互作用。

抑制率(%)=((对照棉铃病斑直径-菌碟直径)-(喷药棉铃病斑直径-菌碟直径))/(喷药棉铃病斑直径-菌碟直径)×100%

共毒系数(%)=(1/ic50(a+b))/((1/ic50(a))×a%+(1/ic50(b))×b%)

试验结果详见表1。

表1、肟菌酯和高脂膜复配物对棉花铃病室内防治效果

由表1的结果可知,在本发明的用量范围内,所述肟菌酯和高脂膜复配后共毒系数达到了148.15,增效作用明显,复配显著好于单剂,即所述肟菌酯与高脂膜具有协同作用,进而实现对棉铃病害初期的有效防治以及降低农药用量、节约成本的问题。

对比例1

2%吡草醚悬浮剂(山东先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对比例2

40%肟菌酯悬浮剂(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对比例3

市售新高脂膜粉剂(陕西省渭南高新区促花王科技有限公司)。

实施例6

本次试验对本发明所述药剂组合物的田间药效进行试验。

试验地点:选择试验棉田前茬为棉花,肥力较高,排灌条件良好,棉田杂草较少,四周环境均为棉花,棉田所用除草剂为播前氟乐灵(trifluralin)混土。

试验栽培管理条件:供试作物为春播棉花,棉花栽培管理水平较高,可保证棉花正常生长发育。每亩种植密度为2000~2500株。

施药方式:在棉花烂铃病大发生前10~15天(约8月中旬)施药一次,采用人工背负式利农牌喷雾器按照各组施药量进行喷雾施药,喷片口径0.7mm,打足气,均匀喷雾于铃表、中下部叶片及地面,每亩实际用水量为60升(900升/公顷)。

调查方法及次数:设置12个实验小组,分为四组,每一组又分为3小组,每小组1亩,同时设置不施用药物的1亩试验田作为对照组。体分组如下:

第一组:实施例1组,1~3小组中实施例1所述可湿性粉剂的施用的有效成分用量依次为40g/公顷、60g/公顷和80g/公顷;

第二组:实施例2组,1~3小组中实施例2所述可湿性粉剂的施用的有效成分用量依次为40g/公顷、60g/公顷和80g/公顷;

第三组:实施例3组,1~3小组中实施例3所述可湿性粉剂的施用的有效成分用量依次为40g/公顷、60g/公顷和80g/公顷;

第四组:对比例组,1~3小组依次为按照2%吡草醚乳油(对比例1)中的吡草醚用量5g/公顷施用、按照40%肟菌酯悬浮剂(对比例2)中的肟菌酯用量40g/公顷施用、按照新高脂膜粉剂150g/公顷(对比例3)的施用量施用。每小组至少固定两行棉花(总数不少于40株),施药前调查所有烂铃数,并在施药后分别调查药后7、14及21天的烂铃总数。

防效计算:

防效(%)=(对照平均单株烂铃数-处理平均单株烂铃数)/对照平均单株烂铃数×100

试验结果详见表2。

表2、含肟菌酯的农药对棉花铃病的防治效果

注:不同字母之间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由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将吡草醚、肟菌酯和高脂膜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棉花铃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对比例1~3),所述农药中的药剂组合物中各组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污染也相对减少,从而减轻了环境负荷、降低了使用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