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本增效的绿肥紫云英冬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79916发布日期:2018-10-02 17:41阅读:8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植方法,尤其是一种节本增效的绿肥紫云英冬播方法。



背景技术:

紫云英是南方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大致有:第一,利用紫云英能活化和富集土壤养分,紫云英根瘤可固定空气氮素。第二,利用紫云英能为后茬作物提供均衡的营养物质,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第三,翻压紫云英是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第四,紫云英是清洁的有机肥种类,没有化肥和畜禽粪便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等残留物,有利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第五,利用紫云英具有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通过种植紫云英可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也就相应减少了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同时绿肥还具有大于森林的固碳能力。

紫云英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稻田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早在明清时期紫云英已广泛种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上世纪70年代中期全国播种面积达到一亿亩左右,在化肥大规模推广之前紫云英对我国农业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气温、土壤水分及养分是影响紫云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关键因素。紫云英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温度过低紫云英种子不易萌发,即便出苗也易受到冻害、无法越冬;紫云英虽然是稻田绿肥,喜湿但不耐渍,土壤干旱(出苗期常发生)或排水不畅(越冬期常发生)也严重影响紫云英生长。目前实际生产中,南方双季稻区晚稻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上旬收获,如按常规措施在晚稻收获后播种紫云英,届时气温较低;而且晚稻收获一般选择降水较少时期,此时土壤较为干旱;再者晚稻收获时水稻生产中所施肥料已大部分被晚稻吸收,或为土壤固定,或流失、挥发成为水体、大气的污染源,能为紫云英所利用的养分有限,上述因素常常导致南方双季稻区紫云英出苗率低、植株弱小、长势较差、不易越冬,越冬后也难以形成可观的生物量,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其绿肥效应,严重影响农民及农业生产部门种植利用紫云英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传统上人们常采用加大播种量来追求较高的生物量,但这既造成种子浪费,而且紫云英种子价格较高,也加重农民及农业生产部门的经济负担。因此,在我国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探索一种节本增效的绿肥紫云英冬播方法是绿肥种植利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南方双季稻区的节本增效的绿肥紫云英冬播方法,不论是机器还是人工收获水稻时,只要紫云英还没出苗,对其破坏性就较小,并且保证紫云英出苗整齐长势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南方双季稻区节本增效的绿肥紫云英冬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晚稻收获前8-11天适时播种紫云英,播种前每667m2撒施过磷酸钙20-25公斤,之后晒田,以保持土壤湿润、不渍水为宜;

2)播种前对紫云英进行拌种,以每1.5公斤种子用400g根瘤菌剂、10g钼酸铵和5kg钙镁磷肥的比例进行接、拌种;

3)播种后调整收割机收割台高度在25~35cm之间,进行水稻收获;

4)晚稻收获后,将田间稻草均匀散开进行覆盖,稻草覆盖的厚度约2-3cm,稻草撒开后均匀喷水使秸秆充分吃水后撒施尿素,喷施促腐剂,每亩用秸秆250公斤,加促腐剂300克,兑水25公斤将其溶解,用喷雾器均匀喷撒于秸秆上;

5)紫云英出苗后,如冬季连续降雨会造成田间渍水,紫云英幼苗会大量死亡无法越冬,因此为了避免冬季田间渍水、加强排水,进行开沟,开好竖沟、腰沟,一般畦宽5m,腰沟30cm,使稻田形成“十”字形或“井”字形贯通的沟系,冬至前667m2用猪牛粪肥、草木灰暖性肥料混土杂肥400~500kg撒施,以保温防冻,对弱苗用磷肥、钾肥冲粪水泼施,使幼苗安全越冬。

所述紫云英拌种为,种子浸种催芽破胸,在阴凉处与根瘤菌剂拌匀和磷肥拌种,以每1.5公斤种子用400g根瘤菌剂和5kg钙镁磷肥的比例进行接、拌种,将根瘤菌剂和钙镁磷肥加少量清水调成糊状,之后加入种子搅拌均匀,待种子晒干后即可播种。

所述促腐剂由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霉菌和菌剂组成,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109个/ml,其中按数量份数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霉菌和菌剂为2∶1∶1∶1∶5,所述霉菌由短密青霉菌、绳状青霉、烟曲霉组成,数量份数比为4∶2∶1,所述菌剂由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组成,数量份数比为3∶2∶2∶1。

采用上述方法,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在紫云英播种前施肥能够为紫云英的出苗、生长提供基肥,促进了紫云英的发芽及冬前幼苗生长。

2、本发明克服了南方双季稻区水分和温度对紫云英生长的影响,创新性地提出了晚稻收获前播种紫云英的方法,由于收割机收割台高度在25~35cm之间,使得留在稻田内的稻梗高度在25~35cm,这个高度的稻梗为紫云英的冬前生长提供了保护,而晚稻收获后播种也避免了对晚稻产量造成不利影响,稻田内的稻梗高度过高阻挡通风透气不利于种子的萌发,高度过低起不到保温效果,本发明通过大量试验得出高度在25~35cm之间。

3、由于采用晚稻留高茬收获的方式,一方面,收割下来的稻草长度小,不用再焚烧稻草或者捆扎稻草,降低了晚稻收获及紫云英播种的劳动强度和难度,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收割下来的稻草部分还田使用,稻草还田进一步为紫云英提供了有机和无机养分,另一方面,晚稻收获所留高茬也为紫云英的冬前出苗及生长提供保护。

4、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晚稻收获后温度低,水稻秸秆自然腐烂慢、时间长,本发明采用稻草均匀撒开,喷水使秸秆充分吃水后喷施促腐剂以加速其腐烂,一方面秸秆在腐烂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有效提高地表温度,促进紫云英种子萌发,另一方面秸秆快速腐烂也为紫云英提供了有机、无机养分,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覆盖的秸秆上喷洒促腐剂,能加速中低温型微生物的繁殖,加快秸秆腐解并释放大量热量,使得秸秆覆盖层的温度快速上升,进一步促进高温型微生物的繁殖,加速覆盖秸秆中粗纤维、粗蛋白等相对难腐解成分的腐解,因而提高了秸秆腐解质量。应用促腐剂还有定向培养有益微生物的作用,能大幅度增加覆盖秸秆及覆盖层下表土中的有益微生物群落。另外,应用促腐剂还能有效杀灭秸秆及表土中残留的病原微生物,减少对紫云英幼苗的危害,据化验,喷施促腐剂后覆盖层下表层土壤的的有机质含量提高了54.9%,碱解氮提高了10.3%,速效磷提高76.9%,速效钾提高68.3%,有利于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而且能有效地杀灭秸秆的致病真菌,大大增加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减轻对作物的危害。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解决南方双季稻区紫云英生产与利用中晚稻收获-紫云英播种茬口难以衔接,紫云英出苗差、长势弱,播种劳动强度大,稻草综合利用效果差等问题,对我国再次兴起的绿肥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在土壤培肥、水稻高效清洁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试验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安试验基地进行,选用新鲜的种子,紫云英的种子呈肾形,种皮光滑,正常的种子有淡绿色的光泽,收获或贮藏不当的种子则呈红色或黑褐色,无光泽的黑色种子很少发芽,选择优良品种是种植紫云英获得高产稳产的基础。

播前对种子进行处理主要包括:晒种、擦种、浸种和拌种,晒种,趁晴天晒种半天,要勤翻动,避免曝晒,要晒得均匀,以免影响发芽。

擦种,将5kg种子加细沙1kg,放在石臼内轻捣10分钟左右,或将种子直接用碾米机过遍,磨伤种皮,除去腊质,提高发芽率。

浸种、催芽将擦种后的种子用清水浸泡1昼夜,洗去胶粘物质,然后进行催芽到露白为止。

所述紫云英拌种为,种子浸种催芽破胸,在阴凉处与根瘤菌剂拌匀和磷肥拌种,以每1.5公斤种子用400g根瘤菌剂和5kg钙镁磷肥的比例进行接、拌种,将根瘤菌剂和钙镁磷肥加少量清水调成糊状,之后加入种子搅拌均匀,待种子晒干后即可播种。

在晚稻收获前8-11天适时播种紫云英,播种前每667m2撒施过磷酸钙20-25公斤,之后晒田,以保持土壤湿润、不渍水为宜;

播种前对紫云英进行拌种,以每1.5公斤种子用400g根瘤菌剂、10g钼酸铵和5kg钙镁磷肥的比例进行接、拌种;

播种后调整收割机收割台高度在25~35cm之间,进行水稻收获;

晚稻收获后,将田间稻草均匀散开进行覆盖,稻草覆盖的厚度约2-3cm,稻草撒开后均匀喷水使秸秆充分吃水后撒施尿素,喷施促腐剂,每亩用秸秆250公斤,加促腐剂300克,兑水25公斤将其溶解,用喷雾器均匀喷撒于秸秆上;

紫云英出苗后,如冬季连续降雨会造成田间渍水,紫云英幼苗会大量死亡无法越冬,因此为了避免冬季田间渍水、加强排水,进行开沟,开好竖沟、腰沟,一般畦宽5m,腰沟30cm,使稻田形成“十”字形或“井”字形贯通的沟系,冬至前667m2用猪牛粪肥、草木灰暖性肥料混土杂肥400~500kg撒施,以保温防冻,对弱苗用磷肥、钾肥冲粪水泼施,使幼苗安全越冬。

所述促腐剂由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霉菌和菌剂组成,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109个/ml,其中按数量份数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霉菌和菌剂为2∶1∶1∶1∶5,所述霉菌由短密青霉菌、绳状青霉、烟曲霉组成,数量份数比为4∶2∶1,所述菌剂由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组成,数量份数比为3∶2∶2∶1。

紫云英的病害主要是白粉病。在生长期,如发现白粉病,可用45%硫磺悬浮剂3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喷雾。紫云英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潜叶蝇等,蚜虫可用10%蚜虱净1000倍液或20%乐果1200倍液防治,蓟马可用80%敌敌畏800倍液或0.2%阿维菌素1000倍液防治,潜叶蝇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防治。

实施例2常规晚稻收后播紫云英

试验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安试验基地进行,10月下旬晚稻收获后播种紫云英,播种前每667m2撒施过磷酸钙20-25公斤,之后晒田,以保持土壤湿润、不渍水为宜;对比试验采用在晚稻收获前10天适时播种紫云英,其他的步骤和参数完全相同。

播种前对紫云英进行拌种,以每1.5公斤种子用400g根瘤菌剂、10g钼酸铵和5kg钙镁磷肥的比例进行接、拌种;

播种后调整收割机收割台高度在25~35cm之间,进行水稻收获;

晚稻收获后,将田间稻草均匀散开进行覆盖,稻草覆盖的厚度约2-3cm,稻草撒开后均匀喷水使秸秆充分吃水后撒施尿素,喷施促腐剂,每亩用秸秆250公斤,加促腐剂300克,兑水25公斤将其溶解,用喷雾器均匀喷撒于秸秆上;

紫云英出苗后,如冬季连续降雨会造成田间渍水,紫云英幼苗会大量死亡无法越冬,因此为了避免冬季田间渍水、加强排水,进行开沟,开好竖沟、腰沟,一般畦宽5m,腰沟30cm,使稻田形成“十”字形或“井”字形贯通的沟系,冬至前667m2用猪牛粪肥、草木灰暖性肥料混土杂肥400~500kg撒施,以保温防冻,对弱苗用磷肥、钾肥冲粪水泼施,使幼苗安全越冬。

所述促腐剂由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霉菌和菌剂组成,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109个/ml,其中按数量份数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霉菌和菌剂为2∶1∶1∶1∶5,所述霉菌由短密青霉菌、绳状青霉、烟曲霉组成,数量份数比为4∶2∶1,所述菌剂由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组成,数量份数比为3∶2∶2∶1。

播种后的30d分别统计出苗率、分枝数、株高和茎粗,其结果见下表。

由表可以看出,由于在10月下旬晚稻收获后播种紫云英此时的温度已经较低,不适宜紫云英的生长,因此出苗率、30d后分枝数、株高、茎粗都收到影响。

实施例3紫云英早播情况下不同的处理对紫云英和土壤的影响

试验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安试验基地进行,种子浸种催芽破胸,在阴凉处与根瘤菌剂拌匀和磷肥拌种,以每1.5公斤种子用400g根瘤菌剂和5kg钙镁磷肥的比例进行接、拌种,将根瘤菌剂和钙镁磷肥加少量清水调成糊状,之后加入种子搅拌均匀,待种子晒干后即可播种。

在晚稻收获前8-11天适时播种紫云英,播种前每667m2撒施过磷酸钙20-25公斤,之后晒田,以保持土壤湿润、不渍水为宜;

播种前对紫云英进行拌种,以每1.5公斤种子用400g根瘤菌剂、10g钼酸铵和5kg钙镁磷肥的比例进行接、拌种;

播种后调整收割机收割台高度在25~35cm之间,进行水稻收获;

晚稻收获后,将田间稻草均匀散开进行覆盖,稻草覆盖的厚度约2-3cm,稻草撒开后均匀喷水使秸秆充分吃水后撒施尿素,喷施促腐剂,每亩用秸秆250公斤,加促腐剂300克,兑水25公斤将其溶解,用喷雾器均匀喷撒于秸秆上;

紫云英出苗后,如冬季连续降雨会造成田间渍水,紫云英幼苗会大量死亡无法越冬,因此为了避免冬季田间渍水、加强排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选择晴朗天气进行开沟,开好竖沟、腰沟,一般畦宽5m,腰沟30cm,使稻田形成“十”字形或“井”字形贯通的沟系,冬至前667m2用猪牛粪肥、草木灰暖性肥料混土杂肥400~500kg撒施,以保温防冻,对弱苗用磷肥、钾肥冲粪水泼施,使幼苗安全越冬。

所述促腐剂由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霉菌和菌剂组成,有效活菌数不低于1.0×109个/ml,其中按数量份数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霉菌和菌剂为2∶1∶1∶1∶5,所述霉菌由短密青霉菌、绳状青霉、烟曲霉组成,数量份数比为4∶2∶1,所述菌剂由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组成,数量份数比为3∶2∶2∶1。

1.不同的播种时间对紫云英出苗的影响

采用不同的播种时间、留茬高度和秸秆还田覆盖厚度进行对比试验,分别在晚稻收获前的2、5、8、10、14、16天进行播种,播种量统一按照2kg/667m2,播种后的30d分别统计出苗率、分枝数、株高和茎粗,其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晚稻收获前的2、5天播种由于温度低紫云英出苗和幼苗生长都受到影响,而如果一味的提前播种由于晚稻不能及时收割,影响紫云英幼苗生长的采光,最显著的是紫云英的茎粗受到较大影响;另外过早播种晚稻收割时紫云英已出苗,虽然当时的出苗率较高,但人工或机械收割晚稻会对紫云英幼苗存活产生影响,因此30d时统计到的出苗率显著较低,尤其以提前16天播种所受影响最为明显。而本申请采用的晚稻收获前8-10天播种,此时温度仍能适合紫云英的出苗,且收获水稻时紫云英还未出苗,人工或机械收割对其破坏性较小;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在晚稻收获前播种紫云英,有时气温骤降仍然危害紫云英出苗与越冬。

2.不同的留茬高度对紫云英的影响

晚稻收获前10天进行播种,播种量统一采用2kg/667m2,之后采用不同的留茬高度进行对比试验,选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进行晚稻收获,收获时留茬高度在5~35cm进行不同的实验,播种后的30d分别统计出苗率、分枝数、株高和茎粗,其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留茬对地面覆盖会进一步增强,地面的温度会随着留茬的高度而增加,但是对出苗率、叶片数、株高和茎粗等指标影响不显著,没有达到极显著差异,当留茬25-35cm时,地表的温度、出苗率、株高、茎粗是最佳的。

3.不同秸秆覆盖厚度对紫云英的影响

晚稻收获前10天进行播种,播种量统一采用2kg/667m2,之后采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进行晚稻收获,收获时留高茬25cm,采用不同的稻草覆盖厚度,分表测定0~5cm覆盖厚度对紫云英的影响,播种后的30d分别统计出苗率、表层土壤含水量、株高和茎粗,其结果见下表。

秸秆覆盖太薄效果不佳,地表温度不高导致紫云英的生长受到影响,因此其出苗率、叶片数、株高和茎粗都会受到影响,而如果秸秆覆盖的过于厚,导致出苗率会受到影响,其主要原因是覆盖过厚一是对幼苗的压力过大、空间有限,导致生长受到影响,其次是过厚对于透光也会有影响。

4.喷施促腐剂对秸秆覆盖地表土层的影响

晚稻收获后,将田间稻草均匀散开进行覆盖,稻草覆盖的厚度约2-3cm,稻草撒开后均匀喷水使秸秆充分吃水后撒施尿素,喷施促腐剂,每亩用秸秆250公斤,加促腐剂300克,兑水25公斤将其溶解,用喷雾器均匀喷撒于秸秆上,对照组采取的步骤和上述相同只是秸秆不喷施促腐剂,播种30d紫云英出苗后,取秸秆覆盖下的1cm处的土层,测定可溶性有机碳(doc)、速效npk及微生物量碳(mbc,反映微生物的数量)的数据,测定结果见下表:

秸秆快速腐烂也为紫云英提供了有机、无机养分,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覆盖的秸秆上喷洒促腐剂,能加速中低温型微生物的繁殖,加快秸秆腐解并释放大量热量,使得秸秆覆盖层的温度快速上升。

目前:双季稻区晚稻收获后播种紫云英,气温、土壤水分和养分都不利于紫云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进而影响紫云英的越冬和产量,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及紫云英在南方双季稻区的推广应用;上述6种措施对应的优点简单叙述为:1、适时早播为紫云英种子的破胸发芽争取时间;2、接菌、拌p肥促进紫云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3、留高茬:上面防风保温+支撑柱作用;4、秸秆覆盖:类似于“温室大棚”,提温、保水;5、秸秆促腐:a、补充养分、提高肥力;b、进一步提温、保水,营造良好生境;c、如原文所述的“促进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微生物”。6、开沟排水可避免越冬期连续降雨造成的田间渍水对紫云英幼苗的危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