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双孢菇成菇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27881发布日期:2018-10-12 19:5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到一种提高双孢菇成菇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孢菇,菌丝银白色,生长速度中偏快,不易结菌被,子实体多单生,圆正、白色、无鳞片,菌盖厚、不易开伞,菌柄中粗较直短,菌肉白色,组织结实,菌柄上有半膜状菌环,孢子银褐色。最常见的食用菌种之一,肉质肥厚。现有技术种植双孢菇的成菇率低,导致种植户成本高,收益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双孢菇成菇率的方法,可以大大的提高双孢菇的成菇率,减少病菇的生长,增加收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提高双孢菇成菇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次覆土后,及时补足土层水分,加大通风,散发土层残留的土腥等异味,待土层水分收干,在确保菇房空气清新的前提下,关闭门窗以保温保湿微通风为原则,菇房温度保持在22~24℃,待确定70-75%土缝间可见菌丝,应及时进行补土,厚度0.8~1.0厘米,含水量上干下湿的状态;(2)采用5-7克每平方米石灰粉末对菇房实施喷雾2次,加大通风,放干土层水分,待气候正常,采用喷雾方式,对覆土表层0.5厘米喷施营养水1~2次;(3)覆土后约13-15天,掰开覆土,确定土层中菌丝已互相交织成线状,在避开20℃以上高温的前提下,及时喷结菇水,大通风。

进一步说明,所述两次石灰粉末喷雾时间间隔为1~2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大大的提高双孢菇的成菇率,减少病菇的生长,增加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提高双孢菇成菇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次覆土后,及时补足土层水分,加大通风,散发土层残留的土腥等异味,待土层水分收干,在确保菇房空气清新的前提下,关闭门窗以保温保湿微通风为原则,菇房温度保持在22℃,促使菌丝迅速爬土。经常检查土层菌丝生长情况,待确定70%土缝间可见菌丝,应及时进行补土,厚度0.8厘米,含水量上干下湿的状态,迫使菌丝继续在第一次覆土层间横向生长,充实后再向上爬,便于土层菌丝管理和结菇位置控制;(2)采用5克每平方米石灰粉末对菇房实施喷雾2次,两次石灰粉末喷雾时间间隔为1天,加大通风,放干土层水分,使菇房短期内呈低湿度、强碱性的环境,可有效控制菌丝徒长和抑制伴随高温高湿生长环境产生的致病菌的生长,尽快恢复菌丝活力,待气候正常,采用喷雾方式,对覆土表层0.5厘米喷施营养水1次,使土层菌丝尽快恢复,并爬至合适位置;(3)覆土后约13天,掰开覆土,确定土层中菌丝已互相交织成线状,在避开20℃以上高温的前提下,及时喷结菇水,大通风。促使蘑菇菌丝迅速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大量的子实体在距覆土表层0.5厘米左右最适位置形成。

实施例2

一种提高双孢菇成菇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次覆土后,及时补足土层水分,加大通风,散发土层残留的土腥等异味,待土层水分收干,在确保菇房空气清新的前提下,关闭门窗以保温保湿微通风为原则,菇房温度保持在24℃,促使菌丝迅速爬土。经常检查土层菌丝生长情况,待确定75%土缝间可见菌丝,应及时进行补土,厚度1.0厘米,含水量上干下湿的状态,迫使菌丝继续在第一次覆土层间横向生长,充实后再向上爬,便于土层菌丝管理和结菇位置控制;(2)采用7克每平方米石灰粉末对菇房实施喷雾2次,两次石灰粉末喷雾时间间隔为2天,加大通风,放干土层水分,使菇房短期内呈低湿度、强碱性的环境,可有效控制菌丝徒长和抑制伴随高温高湿生长环境产生的致病菌的生长,尽快恢复菌丝活力,待气候正常,采用喷雾方式,对覆土表层0.5厘米喷施营养水2次,使土层菌丝尽快恢复,并爬至合适位置;(3)覆土后约15天,掰开覆土,确定土层中菌丝已互相交织成线状,在避开20℃以上高温的前提下,及时喷结菇水,大通风。促使蘑菇菌丝迅速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大量的子实体在距覆土表层0.5厘米左右最适位置形成。

实施例3

一种提高双孢菇成菇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次覆土后,及时补足土层水分,加大通风,散发土层残留的土腥等异味,待土层水分收干,在确保菇房空气清新的前提下,关闭门窗以保温保湿微通风为原则,菇房温度保持在23℃,促使菌丝迅速爬土。经常检查土层菌丝生长情况,待确定3%土缝间可见菌丝,应及时进行补土,厚度0.9厘米,含水量上干下湿的状态,迫使菌丝继续在第一次覆土层间横向生长,充实后再向上爬,便于土层菌丝管理和结菇位置控制;(2)采用6克每平方米石灰粉末对菇房实施喷雾2次,两次石灰粉末喷雾时间间隔为2天,加大通风,放干土层水分,使菇房短期内呈低湿度、强碱性的环境,可有效控制菌丝徒长和抑制伴随高温高湿生长环境产生的致病菌的生长,尽快恢复菌丝活力,待气候正常,采用喷雾方式,对覆土表层0.5厘米喷施营养水2次,使土层菌丝尽快恢复,并爬至合适位置;(3)覆土后约14天,掰开覆土,确定土层中菌丝已互相交织成线状,在避开20℃以上高温的前提下,及时喷结菇水,大通风。促使蘑菇菌丝迅速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大量的子实体在距覆土表层0.5厘米左右最适位置形成。

采用以上实施例1-3的方法,可以大大的提高双孢菇的成菇率,减少病菇的生长,增加收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双孢菇成菇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次覆土后,及时补足土层水分,加大通风,散发土层残留的土腥等异味,待土层水分收干,在确保菇房空气清新的前提下,关闭门窗以保温保湿微通风为原则,菇房温度保持在22~24℃,待确定70‑75%土缝间可见菌丝,应及时进行补土,厚度0.8~1.0厘米,含水量上干下湿的状态;(2)采用5‑7克每平方米石灰粉末对菇房实施喷雾2次,加大通风,放干土层水分,待气候正常,采用喷雾方式,对覆土表层0.5厘米喷施营养水1~2次;(3)覆土后约13‑15天,及时喷结菇水,大通风。本发明可以大大的提高双孢菇的成菇率,减少病菇的生长,增加收益。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贺州迅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8.06.18
技术公布日:2018.10.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