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5850发布日期:2019-01-18 23:16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的说是以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为活性成分复配的二元复合物。
背景技术
:双丙环虫酯,一种全新结构且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杀虫剂,对刺吸式害虫如粉虱、蚜虫、飞虱、介壳虫以及叶蝉均具有很高的毒力,可用于蔬菜、果树、葡萄树、中耕作物及观赏植物等。哌虫啶属于新型的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作用于昆虫神经的轴突触受体,阻断神经传导;或者是作用于消化道系统,进食哌虫啶的害虫产生拒食反应等。不同农药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农业抗性害虫的常见方法。本发明人在大量的室内毒力和大田药效试验的基础上,对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的复配配方筛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进行复配,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且对同翅目害虫、小型害虫等害虫具有优秀的防治效果,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的复配增效杀虫组合物,应用与防治同翅目害虫、小型害虫等害虫。技术方案: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成分由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组成,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在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1:20-20:1,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重量总和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93%,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本发明农药组合物用已知的方法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乳油、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所述的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组合物中使用的辅助成分包括溶剂、乳化剂、润湿剂、稳定剂、分散剂、增稠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填料剂等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发挥药效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本发明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同翅目害虫。本发明杀虫组合物的施用频率和施用量随农作物、害虫、天气情况变化而有小量变化,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剂量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双丙环虫酯和氟啶虫酰胺复配具有意想不到的协同增效作用,比单剂单独使用提高了对害虫的防治效果;2、双丙环虫酯和氟啶虫酰胺作用机理互不相同,混用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3、双丙环虫酯和氟啶虫酰胺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简洁明了,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描述本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6%双丙环虫酯·哌虫啶乳油原料组成:3%双丙环虫酯,3%哌虫啶,8%n、n-二甲基甲酰胺,10%丙酮,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苯乙基苯酚甲醛树酯聚氧乙烯醚,其余用二甲苯补足至100%。按常规乳油方式配制。采用上述6%双丙环虫酯·哌虫啶乳油,对照药剂为10%双丙环虫酯乳油,10%哌虫啶悬浮剂;防治对象,苹果蚜虫;其针对蚜虫的防治率数据如下:用药时平均气温在20-25℃,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组合使用效果明显优于各单一使用,降低使用剂量。实施例2:8%双丙环虫酯·哌虫啶微乳剂原料组成为6%双丙环虫酯,2%哌虫啶,5%n、n-二甲基甲酰胺,10%环已酮,10%甲苯,5%苯乙基苯酚甲醛树酯聚氧乙烯醚,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7%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乙二醇,其余用去离子水补足至100%,按常规微乳方式配制。采用上述8%双丙环虫酯·哌虫啶微乳剂,对照药剂为10%双丙环虫酯乳油,10%哌虫啶悬浮剂;防治对象,黄瓜蚜虫;其针对黄瓜蚜虫的防治率数据如下:用药时平均气温在20-25℃,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组合使用效果明显优于各单一使用,降低使用剂量。实施例3:8%双丙环虫酯·哌虫啶水乳剂原料组成:1%双丙环虫酯,7%哌虫啶,5%丙酮,15%二甲苯,2%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2%苯乙基苯酚甲醛树酯聚氧乙烯醚,8%任基酚聚氧乙烯醚,5%乙二醇,其余用水补足至100%。按常规水乳方式配。采用上述8%双丙环虫酯·哌虫啶水乳剂,对照药剂为10%双丙环虫酯水分散颗粒剂,10%哌虫啶悬浮剂;防治对象,小麦蚜虫;其针对蚜虫的防治率数据如下:用药时平均气温在20-25℃,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组合使用效果明显优于各单一使用,降低使用剂量。实施例4:22%双丙环虫酯·哌虫啶悬浮剂:原料组成为2%双丙环虫酯,20%哌虫啶,1.2%拉开粉,1%亚甲基双荼磺酸钠,1.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5%白炭黑,0.25%黄原胶,其余用水补足,按常规悬浮剂生产方式配制。采用上述22%双丙环虫酯·哌虫啶悬浮剂,对照药剂为20%双丙环虫酯可湿性粉剂剂,25%哌虫啶可湿性粉剂:防治对象,萝卜蚜虫:其针对蚜虫的防治率数据如下:用药时平均气温在20-25℃,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组合使用效果明显优于各单一使用,降低使用剂量。实施例5:45%双丙环虫酯·哌虫啶可湿性粉剂剂原料组成为40%双丙环虫酯,5%哌虫啶,13%亚甲基双荼磺酸钠、3%十二烷基硫酸钠,其余用高岭土补足至100%。按常规可湿粉方式配制。采用上述45%双丙环虫酯·哌虫啶可湿粉,对照药剂为20%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25%哌虫啶可湿性粉剂;防治对象,水稻稻飞虱;其针对稻飞虱的防治率数据如下:用药时平均气温在20-25℃,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组合使用效果明显优于各单一使用,降低使用剂量。实施例6: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组合对水稻稻飞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供试虫:室内累代饲养健康的稻飞虱3龄若虫。供试药剂:94%双丙环虫酯原药和95%哌虫啶原药。试验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进行测定,具体如下:首先选取2叶1心稻苗15株,在供试药液中浸渍30秒后取出自然晾干,用湿脱脂棉包住根部保湿,外包保鲜膜,置于玻璃试管(200×30mm)中,每浓度4次重复。然后用毛笔接入用乙醚轻度麻醉的稻飞虱3龄若虫,每管20头,管口用白纱布扎紧,置于室内观察。处理后72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以针轻刺试虫无自主反应为判断试虫死亡的标准),记录死虫数和总虫数。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按照ny/t1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表1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对水稻稻飞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药剂名称及配比(重量比)lc50(mg/l)atittictc双丙环虫酯4.06100--哌虫啶1.72236.05--双丙环虫酯:哌虫啶(20:1)3.04133.55106.48125.43双丙环虫酯:哌虫啶(15:1)2.92139.04108.50128.15双丙环虫酯:哌虫啶(10:1)2.72149.26112.37132.84双丙环虫酯:哌虫啶(7:1)2.03200.00117.01170.93双丙环虫酯:哌虫啶(3:1)1.63249.08134.01185.86双丙环虫酯:哌虫啶(1:1)1.16350.00168.02208.30双丙环虫酯:哌虫啶(1:3)1.03394.17202.03195.10双丙环虫酯:哌虫啶(1:7)1.06383.02219.04174.86双丙环虫酯:哌虫啶(1:10)1.21335.54223.68150.01双丙环虫酯:哌虫啶(1:15)1.35300.74227.54132.17双丙环虫酯:哌虫啶(1:20)1.46278.08229.57121.13从表1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在20:1~1:20(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对水稻稻飞虱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可见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实施例7: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对苹果蚜虫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供试虫:室内累代饲养个体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蚜虫3龄幼虫。供试药剂:94%双丙环虫酯原药和95%哌虫啶原药。试验方法:采用夹毒叶片法,具体方法如下。首先用直径1cm的打孔器打取叶蝶,放入培养皿,保湿。接着用毛细管点滴器将各处理药剂从低浓度开始,每叶蝶点滴1μl药液,待溶剂挥发后和另一片涂有淀粉糊的叶蝶对合制成夹毒叶蝶,制作完毕放于12孔组织培养板的孔内。最后组织培养板每个孔内接1头试虫,置于温度26±1℃、相对湿度为70%的智能养虫室内。接虫2~4小时后,待试虫取食完含药叶蝶后,在培养板孔内加入清洁饲料继续饲养至调查,淘汰未食完一张完整叶蝶的试虫。每处理设4次重复,每重复不少于12个夹毒叶蝶,并设不含药剂的相应的有机溶剂的处理作为对照。处理后72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按照ny/t1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表2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对苹果蚜虫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在20:1~1:20(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对蚜虫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可见,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和哌虫啶的杀虫组合物,协同增效作用显著,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防治农作物上害虫的效果明显提高,对农作物安全,持效期长,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