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复合型种衣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9917发布日期:2019-01-16 06:28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复合型种衣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作物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复合型种衣剂。
背景技术
: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在稻区为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危害轻的减产10%,危害重的减产达50%,严重制约了水稻的产量。民谚说:“秧好一半禾”,这说明水稻秧苗健壮是增产的基础。秧苗期是水稻病害的易感期。纹枯病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入寄主,后病部产生气生菌丝,在病组织附近不断扩展。因此,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才能够确保水稻秧苗的健康。目前,对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治通常采用药剂浸种并辅以床土消毒和苗期喷药等措施;这样的防治方法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此外,现有的水稻用悬浮种衣剂在浸水过程中药膜容易脱落,且药剂流失会对农田造成污染,反而影响水稻种子发芽;此外,现有的水稻用悬浮种衣剂有些有效成分单一,其防治效果有限,有些有效成分复杂,与现有杀菌剂有交互抗性。因此,研究开发新型的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种衣剂,对促进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种衣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复合型种衣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各组分:噻虫嗪0.9~1.8%、仙茅苷0.3~1.2%、梧宁霉素0.05~0.3%、氯吡脲0.2~0.5%、成膜剂6~10%、分散剂4~8%、增稠剂0.1~1%、碱性玫瑰精0.3~0.5%、水杨酸0.01~0.1%、微量元素0.01~0.1%、水余量。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成膜剂为聚乙烯醇共混改性成膜剂。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聚乙烯醇共混改性成膜剂是由10%聚乙烯醇、20%vae和10%阿拉伯树胶按1:2:1质量比制备而成。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聚乙烯醇共混改性成膜剂制备方法为:10%聚乙烯醇、20%vae和10%阿拉伯树胶按1:2:1质量比混合,胶体磨绞磨10min,加入2%的分散剂,于12000r/min转速下高速剪切25min,即得。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分散剂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一种或多种。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微量元素为sio2、cao、硫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增稠剂为硅酸镁铝、羟乙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防治水稻纹枯病复合型种衣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0%聚乙烯醇、20%vae和10%阿拉伯树胶按1:2:1质量比混合,胶体磨绞磨10min,加入2%的分散剂,于12000r/min转速下高速剪切25min,加入0.5%的碱性玫瑰精,在高速剪切组织分散机上分散25min;按量称取噻虫嗪、仙茅苷、梧宁霉素、氯吡脲、增稠剂、水杨酸、微量元素、剩余分散剂、水后混合高速剪切均匀,投入砂磨机中,进行砂磨2~3h,检测粒径合格后即可出料。上述方法制备的复合型种衣剂在防治水稻土传病虫害、增加出苗率、提高产量中的应用。一种防治水稻土传病虫害、增加出苗率、提高产量的方法,将上述方法制备的复合型种衣剂对水稻种子包衣处理,其中使用量为20g/kg水稻籽粒。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本发明复合型水稻种衣剂中噻虫嗪、仙茅苷、梧宁霉素协同作用,共同应用于水稻种子包衣中,不仅对水稻种子本身具有杀菌消毒作用,还能通过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结合,杀灭土壤中土传病原微生物和害虫,持效期长。噻虫嗪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梧宁霉素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鞭毛菌、子囊菌和半知菌亚门真菌等三大门类二十六种已知病原真菌均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仙茅苷是一种植物源的杀虫有效成分,其对作物和环境绿色安全。噻虫嗪、仙茅苷、梧宁霉素协同作用不仅能够杀灭土壤中的传病原微生物和害虫,还能提高植物本身的抗氧化性能,增强对外界环境和病原物的抵抗力。此外,本发明种衣剂中的氯吡脲和水杨酸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能够促进细胞分裂,提高种子活力、提高出苗率,还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诱导植物细胞分化与叶绿体的生成,从而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从而促进植物体生长,提高生长性能和产量。水杨酸作为内生信号参与植物对病原体的抵御,通过诱导组织产生病程相关蛋白,当植物的一部分受到病原体感染时在其他部分产生抗性,此外水杨酸还能生成挥发性的水杨酸甲酯,不同植物间传递这一信号。本发明种衣剂中的成膜剂采用聚乙烯醇共混改性成膜剂,该成膜剂成膜时间短、成膜均匀,脱落率低,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此外,使用该成膜剂不仅对水稻种子安全,还能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本发明复合型种衣剂中各组分相互协同作用,种衣剂中的有效成分缓慢释放,不仅能够增加药物的持效期,还能促进水稻幼苗的成长,从而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的目的。本发明复合型种衣剂包衣水稻种子,能够使水稻纹枯病害防效高达84.26%,使水稻产量提高11.76%。附图说明图1噻虫嗪的保持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除非有另外说明,一般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数据进一步详细的描述本发明。以下实施例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聚乙烯醇共混改性成膜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称取10g的聚乙烯醇与90g蒸馏水混合,加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得质量分数10%聚乙烯醇。其中所用聚乙烯醇为pva17-92。将vae乳液在50℃温水中,经搅拌制备成质量分数20%的乳液备用。将阿拉伯树胶配制成质量分数10%的溶液。10%聚乙烯醇、20%vae和10%阿拉伯树胶按1:2:1质量比混合,胶体磨绞磨10min,加入2%的分散剂,于12000r/min转速下高速剪切25min,即得。实施例2所述复合型种衣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0%聚乙烯醇、20%vae和10%阿拉伯树胶按1:2:1质量比混合,胶体磨绞磨10min,加入2%的分散剂,于12000r/min转速下高速剪切25min,加入0.5%的碱性玫瑰精,在高速剪切组织分散机上分散25min;按量称取噻虫嗪、仙茅苷、梧宁霉素、氯吡脲、增稠剂、水杨酸、微量元素、剩余分散剂、水后混合高速剪切均匀,投入砂磨机中,进行砂磨2~3h,检测粒径合格后即可出料。一、不同分散剂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复合型种衣剂的影响分别选择木质素磺酸钙、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作为分散剂,设置3个不同质量分数比例(4%、6%、8%),共配置9个配方,进行砂磨。对其悬浮率、分散性、热贮稳定性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不同分散剂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复合型种衣剂的影响由表1可知,采用木质素磺酸钙作为分散剂制备的种衣剂悬浮率好,在90%以上;分散性和热贮稳定性好,符合国家标准,其中添加量为6%时,制备的种衣剂性能最好;采用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作为分散剂制备的种衣剂悬浮率差,分散性和热贮稳定性也差;采用6%和8%用量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作为分散剂制备的种衣剂悬浮效果好,4%用量的悬浮率差,其中,采用8%用量时,种衣剂的热贮稳定性好。二、不同增稠剂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复合型种衣剂的影响分别选择硅酸镁铝、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作为增稠剂,设置3个不同质量分数比例,共配制9个配方,以分散剂的筛选结果为基础,进行砂磨。对其黏度、悬浮率、倾倒性、热贮稳定性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不同增稠剂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复合型种衣剂的影响由表2可知,采用聚丙烯酰胺作为增稠剂制备的种衣剂悬浮率好,在90%以上,黏度大于0.4pa·s;倾倒性好,用量为0.3%时,热贮稳定性差,用量为0.6%时,制备的种衣剂性能最好;采用硅酸镁铝作为增稠剂制备的种衣剂黏度小于0.4pa·s,悬浮率、倾倒性和热贮稳定性差;采用羟乙基纤维素作为增稠剂制备的种衣剂悬浮率低,用量为0.6%和0.9%时,黏度≥0.4pa·s;倾倒性尚可,热贮稳定性一般,用量为0.3%时,黏度小于0.4pa·s,倾倒性和热贮稳定性差。实施例3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复合型种衣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各组分:噻虫嗪1.2%、仙茅苷0.6%、梧宁霉素0.2%、氯吡脲0.4%、成膜剂10%、分散剂6%、增稠剂0.6%、碱性玫瑰精0.5%、水杨酸0.05%、微量元素0.07%、水余量。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钙;所述增稠剂为聚丙烯酰胺;所述微量元素为sio2、cao、硫酸锌按1:1:1的质量比组成。实施例4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复合型种衣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各组分:噻虫嗪1.2%、仙茅苷0.6%、梧宁霉素0.05%、氯吡脲0.4%、成膜剂8%、分散剂6%、增稠剂0.6%、碱性玫瑰精0.4%、水杨酸0.05%、微量元素0.07%、水余量。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钙;所述增稠剂为聚丙烯酰胺;所述微量元素为sio2、cao按1:1的质量比组成。。实施例5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复合型种衣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各组分:噻虫嗪0.9%、仙茅苷0.45%、梧宁霉素0.3%、氯吡脲0.5%、成膜剂10%、分散剂6%、增稠剂0.6%、碱性玫瑰精0.3%、水杨酸0.01%、微量元素0.01%、水余量。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钙;所述增稠剂为聚丙烯酰胺;所述微量元素为sio2、硫酸锌按1:1的质量比组成。。实施例6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复合型种衣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各组分:噻虫嗪1.8%、仙茅苷0.3%、梧宁霉素0.3%、氯吡脲0.2%、成膜剂6%、分散剂6%、增稠剂0.6%、碱性玫瑰精0.5%、水杨酸0.1%、微量元素0.05%、水余量。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钙;所述增稠剂为聚丙烯酰胺;所述微量元素为sio2、cao按1:1的质量比组成。。实施例7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复合型种衣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各组分:噻虫嗪1.2%、仙茅苷1.2%、梧宁霉素0.2%、氯吡脲0.4%、成膜剂8%、分散剂6%、增稠剂0.6%、碱性玫瑰精0.5%、水杨酸0.05%、微量元素0.1%、水余量。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钙;所述增稠剂为聚丙烯酰胺;所述微量元素为sio2、cao、硫酸锌按1:1:1的质量比组成。三、成膜剂用量对复合型种衣剂的影响将实施例3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复合型种衣剂中成膜剂用量分别设定为4%、6%、8%、10%、12%,分别制备成复合型种衣剂对水稻种子(临稻16,沂南县水稻研究所)包衣处理,其中复合型种衣剂使用量为20g/kg水稻籽粒。包衣后的种子自然干燥。检测种衣剂的成膜性、包衣均匀度、包衣脱落率和发芽率如表3所示:表3成膜剂用量对复合型种衣剂的影响成膜剂用量4%6%8%10%12%成膜性差合格合格合格差包衣均匀度%9096979788包衣脱落率%832210发芽率%91.597.298.999.490.2由表3可知,成膜剂添加量为6~10%时,种子包衣的均匀度好、脱落率低;当成膜剂的用量低于6%或高于10%时,种子包衣的均匀度、脱落率比较差。四、复合型种衣剂品质评价将实施例3~7制备的复合型种衣剂对水稻种子(临稻16,沂南县水稻研究所)包衣处理,其中复合型种衣剂使用量为20g/kg水稻籽粒。包衣后的种子自然干燥。检测种衣剂的成膜性、包衣均匀度和包衣脱落率如表4所示:表4复合型种衣剂的品质评价项目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成膜性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包衣均匀度%9997959593包衣脱落率%22334由表4可知,本发明实施例3~7制备的复合型悬浮种衣剂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五、复合型种衣剂的缓释性评价取实施例3制备的复合种衣剂对水稻种子(临稻16,沂南县水稻研究所)包衣处理,使用量为20g/kg水稻籽粒。包衣后的种子自然干燥后,置于一定量去离子水中浸泡,分别于第1、5、10、15、20、25、30、35d取样,以噻虫嗪为代表,检测水溶液中噻虫嗪的含量,计算它在种衣剂中的保持率,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复合种衣剂中噻虫嗪的保持率随着时间呈现下降-平稳-下降趋势;在第1~20天内下降较20~35天缓慢,其中在1~5天内下降较5~20天快,噻虫嗪在第35天的保持率为34.15%,总体来说,噻虫嗪在复合型种衣剂中释放缓慢,具有较好的缓释性;播种前期有效成分释放较快,能够有效杀灭土传病原菌和害虫,有利于保护水稻种子,利于种子发芽生长;中期缓慢释放有利于维持药性,降低药物的流失速度;后期有效成分进一步加快释放可进一步杀灭土壤中残存的害虫和病原菌,更好的保护植物体。六、不同种衣剂对水稻种子出苗率的影响为了检测本发明实施例3~7所述种衣剂的安全性,分别用实施例3~7的种衣剂对两个不同品种的水稻种子(临稻16、临稻20,沂南县水稻研究所)进行包衣,其中复合型种衣剂使用量为20g/kg水稻籽粒。并使用单纯聚乙烯醇共混改性成膜剂作为对照组,包衣后的种子栽种于土壤中,适宜温度、光照、水分条件下,检测种子出苗率,如表5所示。表5不同种衣剂对水稻种子出苗率影响出苗率%临稻16临稻20实施例399.298.5实施例495.895.2实施例593.592.9实施例694.793.6实施例796.495.5对照组85.183.7由表5可知,本发明实施例3~7制备的种衣剂包衣种子后,水稻种子的出苗率均有明显增加;可见,本发明的种衣剂对水稻种子安全,且能提高水稻种子活力。其中,实施例3的种衣剂效果最佳。七、不同种衣剂对水稻种子田间病害防效试验试验地点:河东区合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供试品种临稻16号。试验分组:试验组:实施例3~7的复合型种衣剂;对照组:1、实施例3不含有噻虫嗪的种衣剂;2、实施例3不含有仙茅苷的种衣剂;3、实施例3不含有梧宁霉素的种衣剂;4、实施例3不含有氯吡脲的种衣剂;5、实施例3不含有微量元素的种衣剂;6、实施例3不含有水杨酸的种衣剂;7、空白对照(仅用成膜剂包衣)。采用上述种衣剂对水稻种子包衣,其中复合型种衣剂使用量为20g/kg水稻籽粒,自然干燥后播种;控制每亩播种量4kg;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50m2。每组种子数相等。试验田四周设置保护行。试验过程中对水稻纹枯病害状况进行评价,统计病株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如表6所示。具体评判标准如下: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5点,每点调查相连的50支水稻茎蘖(共查250支水稻茎蘖),调查并分级记载样点内纹枯病茎蘖数(按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试验准则》规定的9级分级标准分级)。0级:全株无病斑;1级:倒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顶叶为倒一叶);3级:倒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倒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表6不同种衣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病效果组别病情指数防效%组别病情指数防效%实施例34.2184.26对照组112.5453.10实施例45.3480.03对照组215.4742.15实施例56.3876.14对照组313.8548.20实施例65.7978.35对照组48.5268.14实施例74.8281.97对照组58.7767.20空白对照26.74-------对照组68.1969.37由表6可知,本发明的种衣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当噻虫嗪和梧宁霉素的用量比为6:1,噻虫嗪与仙茅苷用量比为2:1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最佳。表7测产考种由表7可知,本发明的复合型种衣剂不仅能够提高水稻对纹枯病的抗病性能,还能提高水稻的生长性能;与使用空白成膜剂组相比,使用本发明制备的种衣剂能够提高水稻产量9%%以上,最高达11.76%;此外,使用本发明制备的水稻复合型种衣剂与空白成膜剂相比穗长增加2.9%以上,最高达7.7%;每穗总粒数增加9.6%以上,最高达11.7%;千粒重增加1.1以上,最高达2.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