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齿苋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75972发布日期:2020-04-07 14:28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育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马齿苋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马齿苋又名长命菜,五行草,是在我国广泛分布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研究表明,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马齿苋中含有大量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另外马齿苋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口感的野菜也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虽然马齿苋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马齿苋的大面积种植在我国还很少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齿苋的种植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种植地建设

选择地势较高的砂质土壤,施腐熟的农家有机肥1200kg/亩,尿素100kg/亩,生石灰100kg/亩,深耕30-35cm,晒干土壤,利用高温光照杀死土壤中的病虫,整细耙平;

(2)育种

选择无虫害、生长均匀一致、籽粒成熟饱满的马齿苋种子,室温下浸泡在75%的酒精溶液中10min,取出晾干后再置于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15min,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将种子均匀撒在置于事先准备好的营养袋中,置于光照培养箱中,控制温度20-25℃,覆盖上一层黑色的薄膜,保持黑暗。待有幼芽长出时,光照控制为1500lx,每日光照17小时。光照培养箱为广州沪瑞明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gz-250-gi培养箱;

(3)定植

待新苗长至6-8cm时,将其移栽至步骤(1)中的种植地,穴间距为1m×1m,每穴3-4颗幼苗,定植时间为下午五点以后,从定植后的第三天开始每隔一日喷洒一次清水,水量为打湿叶面即可。待幼苗长至10-15cm时,去除每穴中长势较弱的幼苗,保持每穴不超过2株幼苗,并且剪去每株幼苗的顶芽1-2cm,保持土壤无草,及时摘除花蕾和可食用部分,留茎基部抽生新芽。

步骤(2)中营养基的制备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取种植过大豆的土壤和河底淤泥,混合均匀,晾干至水分为50%-60%,再加入黄芪粉末,腐木,草木灰,新鲜果皮,充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导热容器中,60℃水浴2-4h制得。营养基中各成分的含量按重量计为:种植过大豆的土壤50-60份,河底淤泥30-40份,黄芪10-20份,腐木20-30份,草木灰20-30份,新鲜果皮20-30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涉及的加入了中药成分的培养基避免了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受病虫害的干扰以及植物激素和农药的使用,过程简单,幼苗成活率高,易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的试验地均选在安徽省庐江县郭河镇。

实施例1

(1)种植地建设

种植地选在安徽省庐江县郭河镇选择一块地势较高的砂质土壤,施腐熟的农家有机肥1200kg/亩,尿素100kg/亩,生石灰100kg/亩,深耕30-35cm,晒干土壤,利用高温光照杀死土壤中的病虫,整细耙平;

(2)育种

选择无虫害、生长均匀一致、籽粒成熟饱满的马齿苋种子,室温下浸泡在75%的酒精溶液中10min,取出晾干后再置于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15min,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将种子均匀撒在置于事先准备好的营养袋中,置于光照培养箱中,控制温度20-25℃,覆盖上一层黑色的薄膜,保持黑暗。待有幼芽长出时,光照控制为1500lx,每日光照17小时。光照培养箱为广州沪瑞明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gz-250-gi培养箱;

营养基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计取种植过大豆的土壤50份,河底淤泥30份,混合均匀,晾干至水分为60%,再加入黄芪粉末10份,腐木20份,草木灰20份,新鲜果皮20份,充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导热容器中,60℃水浴2h制得

(3)定植

待新苗长至6-8cm时,将其移栽至步骤(1)中的种植地,穴间距为1m×1m,每穴3-4颗幼苗,定植时间为下午五点以后,从定植后的第三天开始每隔一日喷洒一次清水,水量为打湿叶面即可。待幼苗长至10-15cm时,去除每穴中长势较弱的幼苗,保持每穴不超过2株幼苗,并且剪去每株幼苗的顶芽1-2cm,保持土壤无草,及时摘除花蕾和可食用部分并留茎基部抽生新芽。

实施例2

基本过程同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营养基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计取种植过大豆的土壤55份,河底淤泥35份,混合均匀,晾干至水分为65%,再加入黄芪粉末15份,腐木25份,草木灰25份,新鲜果皮25份,充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导热容器中,60℃水浴3h制得。

实施例3

基本过程同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营养基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计取种植过大豆的土壤60份,河底淤泥40份,混合均匀,晾干至水分为70%,再加入黄芪粉末15份,腐木25份,草木灰25份,新鲜果皮25份,充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导热容器中,60℃水浴4h制得。

各实施例中,定植的幼苗的成活率达100%,马齿苋的亩产量为3480kg,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产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马齿苋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地建设

选择地势较高的砂质土壤,施腐熟的农家有机肥1200kg/亩,尿素100kg/亩,生石灰100kg/亩,深耕30-35cm,晒干土壤,利用高温光照杀死土壤中的病虫,整细耙平;

(2)育种

选择无虫害、生长均匀一致、籽粒成熟饱满的马齿苋种子,室温下浸泡在75%的酒精溶液中10min,取出晾干后再置于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15min,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将种子均匀撒在置于事先准备好的营养袋中,置于光照培养箱中,控制温度20-25℃,覆盖上一层黑色的薄膜,保持黑暗,待有幼芽长出时,光照控制为1500lx,每日光照17小时;

(3)定植

待新苗长至6-8cm时,将其移栽至步骤(1)中的种植地,穴间距为1m×1m,每穴3-4颗幼苗,定植时间为下午五点以后,从定植后的第三天开始每隔一日喷洒一次清水,水量为打湿叶面即可,待幼苗长至10-15cm时,去除每穴中长势较弱的幼苗,保持每穴不超过2株幼苗,并且剪去每株幼苗的顶芽1-2cm,保持土壤无草,及时摘除花蕾和可食用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齿苋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取种植过大豆的土壤与河底淤泥混合均匀,晾干至水分为60%-70%,再加入黄芪粉末,腐木,草木灰,新鲜果皮,充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导热容器中,60℃水浴2-4h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齿苋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成分的含量按重量计为:种植过大豆的土壤50-60份,河底淤泥30-40份,黄芪10-20份,腐木20-30份,草木灰20-30份,新鲜果皮20-30份。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齿苋种植方法,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种植地建设;(2)育种;(3)定植。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齿苋种植方法,成活率高,操作简单,并且未使用到农药激素类物质,很好地保留了马齿苋独有特性和独特的口感。

技术研发人员:史秀李;胡忠侠;李依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龙兴农业种植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29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