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螯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21095发布日期:2019-04-05 21:32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种养共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螯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螯螯虾(拉丁名:cheraxquadricarinatusvonmarten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原产澳大利亚,是淡水经济虾种之一。该虾体色褐绿,螯的外侧顶端有一膜质鲜红带,美丽好看,故又被誉为红螯螯虾。该虾终生生活在淡水中,杂食性,有较快的生长速度,有较高的成活率和较强的抗病能力,适应性强,耐低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耐长途运输、可鲜活上市、市场售价高等特点。尽管我国从澳大利亚引进试养并先后取得人工繁殖种苗和成虾养殖成功,但养殖模式单一,多为池塘养殖,技术难度大,养殖风险高。

我国为水稻种植大国,但传统水稻田只种植水稻,效益低下,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且稻米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经济和生态效益差。鉴于水稻与红螯螯虾的生长周期基本重叠,水稻田中丰富的藻类和水生浮游生物能为红螯螯虾提供生长所需的饵料,而红螯螯虾生长所产生的废物可为水稻提供丰富的养料,因此水稻田可为红螯螯虾的养殖提供广阔的空间。但水稻种植过程大多需要使用农药,而红螯螯虾对农药较为敏感,因此,如何利用水稻田开发一种红螯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实现水稻种植过程农药使用量的大幅下降,提升稻米的品质和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红螯螯虾养殖和水稻种植双赢,是目前现有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红螯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的技术方案,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了水稻的品质和红螯螯虾的产量。

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稻田田间工程改造:选择稻田后,利用冬闲季节修整稻田的田面,开挖虾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沟宽2.0~2.5m,深0.8~1.0m;加高田埂,截面呈梯形,埂底宽0.8~1.0m,顶部宽0.4~0.6m,顶部高出田块平面0.8~1.0m;在稻田的田埂四周设置防逃围栏,在进水口处设置60目过滤绢网;

b)种养前准备工作:水稻直播或移栽前10d,用生石灰化浆后对整块稻田进行彻底清杂消毒;种植前7d,一次性施足基肥,基肥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器翻耕耙匀;在虾沟中栽植伊乐藻、水花生或其它水生植物,每隔2m栽植一族,以点状分布;

c)水稻品种选择与栽种:选择不易倒伏、抗病虫害、矮秆和生长期较短的水稻品种,采用直播或育秧移栽的方式进行水稻种植;

d)虾苗的选取与投放:水稻种植15d后,选择规格整齐、肢体完整、游泳活泼的红螯螯虾虾苗,经2%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后,于晴天上午或傍晚进行投放;另再套养150g/尾的白鲢鱼种60~80尾;

e)水稻的日常管理:插秧后7d内,保持田面水位在3cm以内;返青至分蘖前期保持田面水位1~3cm,间歇灌溉;分蘖中后期将田面水位加到10~15cm,深水控蘖;孕穗期至收割前10d保持田面水位20~30cm;收割前10d,田面自然落干,保持虾沟正常水位;移栽7d和12d后,分别施加一次追肥;采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防治水稻的虫害;

f)红螯螯虾的养殖管理:采用商品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每天分两次投喂,第一次投喂的时间为7~9点,投喂量占全日投喂量的20~30%;第二次投喂的时间为16~18点,投喂量占全日投喂量的70%~80%;每月用生石灰消毒1次,生石灰的用量为10~15kg/亩;适时开增氧机增氧,每隔15d用一次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

g)水稻收割与虾群的捕捞:水稻收割在10月底至11月初待稻穗中部谷粒黄熟后适时进行;红螯螯虾的收获采用地笼网诱捕,最后排水干塘,捉捕上市销售。

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虾沟为l形或者口字形;所述的防逃围栏材质为塑料薄膜、不锈钢板或石棉瓦,围栏基部入土15cm,高出田埂40~50cm。

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生石灰用量为150~180kg/亩;所述的基肥用量为农家肥250~300kg/亩,磷肥30~50kg/亩。

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水稻直播在5月中、下旬进行,播种量为0.75~1kg/亩。

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水稻育秧移栽方式5月中、下旬育秧,5月底至6月上旬采用均匀稀种的方式进行机插或人工移栽;移栽行距30cm,株距15~20cm,每丛1~2株。

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的虾苗,规格体长为0.8~1.5cm/尾;放养密度为5000~8000尾/亩。

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的施加追肥用量,第一次为尿素5kg/亩和氯化钾7.5kg/亩;第2次为尿素5~7.5kg/亩和氯化钾5kg/亩。

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的水稻虫害防治方法具体:在田间按每盏灯控制30亩的范围安装1盏太阳能杀虫灯,每亩放置1个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诱捕器;在田埂上种植香根草、芝麻、波斯菊和三叶草。

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所述的商品配合饲料全日投喂量为小虾体重5~8%,中虾体重3~4%,大虾体重1~2%。

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所述微生物制剂为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上述的一种红螯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设计合理,通过开挖虾沟,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四周设置了防逃围栏,在进水口处设置了过滤绢网用于过滤进水,防止其它鱼卵的进入;虾沟中种植了水草,为红螯螯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泼洒生石灰,杀灭了水稻田中的有害细菌和敌害生物,减少了水稻和红螯螯虾的发病率;采用田埂上种植香根草、芝麻、波斯菊和三叶草,用于水稻的虫害生物防控和环境美化;选用商品配合饲料,促进了红螯螯虾的快速生长;对水质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持了水稻和红螯螯虾生长所必须的环境;获得高品质的稻米产品和红螯螯虾,有效提高了稻田的综合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螯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稻田田间工程改造:选择稻田后,利用冬闲季节修整稻田的田面,开挖虾沟,虾沟为l形,沟宽2.0m,深1.0m,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加高田埂,截面呈梯形,埂底宽0.8m,顶部宽0.4m,顶部高出田块平面0.8m;在稻田的田埂四周设置塑料薄膜防逃围栏,围栏基部入土15cm,高出田埂40cm;在进水口处设置60目过滤绢网。

b)种养前准备工作:水稻直播或移栽前10d,用生石灰化浆后对整块稻田进行彻底清杂消毒,生石灰用量为150kg/亩;种植前7d,一次性施足基肥,基肥用量为农家肥250kg/亩,磷肥50kg/亩,基肥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器翻耕耙匀;在虾沟中栽植伊乐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每隔2m栽植一族,以点状分布。

c)水稻品种选择与栽种:选择不易倒伏、抗病虫害、矮秆和生长期较短的水稻品种,采用直播方式进行水稻种植,5月中、下旬进行水稻直播,播种量为0.75kg/亩。

d)虾苗的选取与投放:水稻种植15d后,选择规格整齐、肢体完整、游泳活泼的红螯螯虾虾苗,虾苗规格体长为1.2~1.5cm/尾;经2%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后,于晴天上午或傍晚进行投放,放养密度为5000尾/亩;另再适当套养150g/尾的白鲢鱼种60尾。

e)水稻的日常管理:插秧后7d内,保持田面水位在3cm以内;返青至分蘖前期保持田面水位1cm,间歇灌溉;分蘖中后期将田面水位加到10cm,深水控蘖;孕穗期至收割前10d保持田面水位20cm。收割前10d,田面自然落干,保持虾沟正常水位。移栽7d和12d后,分别施加一次追肥。第一次追肥用量为尿素5kg/亩和氯化钾7.5kg/亩;第2次追肥用量为尿素5kg/亩和氯化钾5kg/亩。采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防治水稻的虫害。在田间按每盏灯控制30亩的范围安装1盏太阳能杀虫灯,每亩放置1个二化螟;在田埂上种植香根草、芝麻、波斯菊和三叶草。

f)红螯螯虾的养殖管理:采用商品配合饲料进行投喂,全日投喂量为小虾体重5~8%,中虾体重3~4%,大虾体重1~2%;每天分两次投喂,第一次投喂的时间为7~9点,投喂量占全日投喂量的20%;第二次投喂的时间为16~18点,投喂量占全日投喂量的80%。每月用生石灰消毒1次,生石灰的用量为10kg/亩。适时开增氧机增氧,每隔15d用一次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微生物制剂为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g)水稻收割与虾群的捕捞:水稻收割在10月底待稻穗中部谷粒黄熟后适时进行;红螯螯虾的收获采用地笼网诱捕,最后排水干塘,捉捕上市销售。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鳌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稻田田间工程改造:选择稻田后,利用冬闲季节修整稻田的田面,开挖虾沟,虾沟为口字形,沟宽2.5m,深0.8m,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加高田埂,截面呈梯形,埂底宽1.0m,顶部宽0.6m,顶部高出田块平面1.0m;在稻田的田埂四周设置不锈钢板防逃围栏,围栏基部入土15cm,高出田埂50cm;在进水口处设置60目过滤绢网。

b)种养前准备工作:水稻直播或移栽前10d,用生石灰化浆后对整块稻田进行彻底清杂消毒,生石灰用量为180kg/亩;种植前7d,一次性施足基肥,基肥用量为农家肥300kg/亩,磷肥30kg/亩,基肥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器翻耕耙匀;在虾沟中栽植伊乐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每隔2m栽植一族,以点状分布。

c)水稻品种选择与栽种:选择不易倒伏、抗病虫害、矮秆和生长期较短的水稻品种,采用直播方式进行水稻种植,5月中、下旬进行水稻直播,播种量为1kg/亩。

d)虾苗的选取与投放:水稻种植15d后,选择规格整齐、肢体完整、游泳活泼的红螯螯虾虾苗,虾苗规格体长为0.8~1.0cm/尾;经2%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后,于晴天上午或傍晚进行投放,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另再适当套养150g/尾的白鲢鱼种80尾。

e)水稻的日常管理:插秧后7d内,保持田面水位在3cm以内;返青至分蘖前期保持田面水位3cm,间歇灌溉;分蘖中后期将田面水位加到20cm,深水控蘖;孕穗期至收割前10d保持田面水位30cm。收割前10d,田面自然落干,保持虾沟正常水位。移栽7d和12d后,分别施加一次追肥。第一次追肥用量为尿素5kg/亩和氯化钾7.5kg/亩;第2次追肥用量为尿素7.5kg/亩和氯化钾5kg/亩。采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防治水稻的虫害。在田间按每盏灯控制30亩的范围安装1盏太阳能杀虫灯,每亩放置1个二化螟;在田埂上种植香根草、芝麻、波斯菊和三叶草。

f)红螯螯虾的养殖管理:采用商品配合饲料进行投喂,全日投喂量为小虾体重5~8%,中虾体重3~4%,大虾体重1~2%;每天分两次投喂,第一次投喂的时间为7~9点,投喂量占全日投喂量的30%;第二次投喂的时间为16~18点,投喂量占全日投喂量的70%。每月用生石灰消毒1次,生石灰的用量为15kg/亩。适时开增氧机增氧,每隔15d用一次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微生物制剂为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g)水稻收割与虾群的捕捞:水稻收割在10月底待稻穗中部谷粒黄熟后适时进行;红螯螯虾的收获采用地笼网诱捕,最后排水干塘,捉捕上市销售。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鳌螯虾稻田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稻田田间工程改造:选择稻田后,利用冬闲季节修整稻田的田面,开挖虾沟,虾沟为l形,沟宽2.2m,深1.0m,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加高田埂,截面呈梯形,埂底宽1.0m,顶部宽0.45m,顶部高出田块平面1.0m;在稻田的田埂四周设置石棉瓦防逃围栏,围栏基部入土15cm,高出田埂45cm;在进水口处设置60目过滤绢网。

b)种养前准备工作:水稻直播或移栽前10d,用生石灰化浆后对整块稻田进行彻底清杂消毒,生石灰用量为175kg/亩;种植前7d,一次性施足基肥,基肥用量为农家肥275kg/亩,磷肥40kg/亩,基肥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器翻耕耙匀;在虾沟中栽植伊乐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每隔2m栽植一族,以点状分布。

c)水稻品种选择与栽种:选择不易倒伏、抗病虫害、矮秆和生长期较短的水稻品种,采用育秧栽方式进行水稻种植,5月中、下旬育秧,5月底至6月上旬采用均匀稀种的方式进行机插。移栽行距30cm,株距20cm,每丛2株。

d)虾苗的选取与投放:水稻种植15d后,选择规格整齐、肢体完整、游泳活泼的红螯螯虾虾苗,虾苗规格体长为1.0~1.2cm/尾;经2%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后,于晴天上午或傍晚进行投放,放养密度为6000尾/亩;另再适当套养150g/尾的白鲢鱼种60尾。

e)水稻的日常管理:插秧后7d内,保持田面水位在3cm以内;返青至分蘖前期保持田面水位2cm,间歇灌溉;分蘖中后期将田面水位加到15cm,深水控蘖;孕穗期至收割前10d保持田面水位25cm。收割前10d,田面自然落干,保持虾沟正常水位。移栽7d和12d后,分别施加一次追肥。第一次追肥用量为尿素5kg/亩和氯化钾7.5kg/亩;第2次追肥用量为尿素6kg/亩和氯化钾5kg/亩。采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防治水稻的虫害。在田间按每盏灯控制30亩的范围安装1盏太阳能杀虫灯,每亩放置1个二化螟;在田埂上种植香根草、芝麻、波斯菊和三叶草。

f)红螯螯虾的养殖管理:采用商品配合饲料进行投喂,全日投喂量为小虾体重5~8%,中虾体重3~4%,大虾体重1~2%;每天分两次投喂,第一次投喂的时间为7~9点,投喂量占全日投喂量的25%;第二次投喂的时间为16~18点,投喂量占全日投喂量的75%。每月用生石灰消毒1次,生石灰的用量为12kg/亩。适时开增氧机增氧,每隔15d用一次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微生物制剂为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g)水稻收割与虾群的捕捞:水稻收割在10月底待稻穗中部谷粒黄熟后适时进行;红螯螯虾的收获采用地笼网诱捕,最后排水干塘,捉捕上市销售。

通过实施,与传统单种水稻方式相比,红螯螯虾稻田养殖方式,除收获相当产量的稻谷外,还收获红螯螯虾200斤/亩以上,增加水稻田亩产值10000元以上。同时,由于种养过程采用生物防虫害措施,减少农药使用50%以上,从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