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唑虫酰胺和右旋苯醚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5502发布日期:2019-01-18 23:14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杀虫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右旋苯醚氰菊酯和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该杀虫组合物可应用于农作物的双翅目和缨翅目害虫的防治。



背景技术:

唑虫酰胺(tolfenpyrad)是由原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农药部现属于日本农药公司发明的一种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作用方式为触杀作用,其机理主要是作用于能量代谢的呼吸系统传递,抑制电子传递突袭组合的复合体i,阻碍昆虫的提供和贮存能量,被称为线粒体电子传达复合体阻碍剂(meti)。唑虫酰胺对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害虫及螨类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右旋苯醚氰菊酯(d-cyphenothrin)具有较强的触杀力,胃毒和残效性,击倒活性中等,适用于防治家庭、公共场所、工业区苍蝇、蚊虫、蟑螂等卫生害虫,对蟑螂特别高效,有显著驱赶作用。

农药是农作物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若作物生产中不使用农药,极易发生病虫害,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然而,农药的过度使用尤其是单一品种的农药的过度使用,即会导致害虫抗药性产生,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正确平衡农药的使用量,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又减少环境污染是农药生产研发的趋势。杀虫剂复配或者混配既能降低害虫对单一药剂的抗性,又能通过两种或者多种药剂的加和甚至是协同增效作用,减少药剂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本发明人对现有药剂进行了大量的筛选复配,研究发现,唑虫酰胺对鳞翅目幼虫小菜蛾、缨翅目害虫蓟马有特效,右旋苯醚氰菊酯一般用于防治家庭、公共场所、工业区苍蝇、蚊虫、蟑螂等卫生害虫,两者作用机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有效量的唑虫酰胺和右旋苯醚氰菊酯两者复配后的防效具有显著的增效效果,且通过在大田应用试验发现,对农作物的多种害虫具有优秀的防治效果。目前,未见右旋苯醚氰菊酯和唑虫酰胺的复配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唑虫酰胺和右旋苯醚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该杀虫组合物可以快速、持续、低毒且有效地防治农作物害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有唑虫酰胺和苯醚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量的第一有效成分和第二有效成分,其中,第一有效成分为唑虫酰胺,第二有效成分为右旋苯醚氰菊酯,其余为农药制剂中允许使用的辅助成分。

进一步地,上述杀虫组合物中的第一有效成分和第二有效成分的重量份数比为40∶1~1∶40,优选为20∶1~1∶20,更优选为1∶4~4∶1。

进一步地,上述杀虫组合物中的第一有效成分和第二有效成分的重量总和占杀虫剂总重量的百分比为2%~90%,优选为5%~70%。

上述杀虫组合物可在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可按照公知的方法,选取适合的农药制剂辅助成分制成可接受的任意农药剂型,优选的剂型为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的农药制剂的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润湿剂、稳定剂、分散剂、增稠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填料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并且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并无特别限定。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应用于农作物的害虫防治。

进一步地,所述杀虫组合物的应用中,所应用的农作物包括黄瓜、番茄、茄子、莴苣、辣椒等。

进一步地,所述杀虫组合物的应用中,所防治的害虫包括双翅目斑潜蝇、缨翅目害虫蓟马等。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

1.有效量的两种作用原理不同的有效成分复配得到的组合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单一药剂对害虫靶标的选择压力,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害虫的综合防治。

2.右旋苯醚氰菊酯和唑虫酰胺在一定比例的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增效效果,提高了对农作物害虫的防治效果,减少药剂的使用剂量,降低用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阐述,以下例子仅仅是为了更好的阐述本发明,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使用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一)配方及制剂加工实施例

制剂1.30%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乳油制剂

唑虫酰胺原药(折百)5%,右旋苯醚氰菊酯原药(折百)25%,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烷基苯磺酸盐,重芳烃溶剂油补足至100%。按比例称量各组分后经过混合搅拌加工过滤后即,得到可制成30%右旋苯醚氰菊酯·唑虫酰胺乳油制剂。

制剂218%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悬浮剂

唑虫酰胺原药(折百)10%,右旋苯醚氰菊酯原药(折百)8%,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4%,嵌段聚氧聚醚1%、硅酮类化合物0.15%、乙二醇3%、黄原胶0.3%,防腐剂苯甲酸钠0.5%,去离子水加至100%,按比例称量各组分混合后经过砂磨、过滤,即可制成18%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悬浮剂。

制剂350%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乳油

唑虫酰胺原药(折百)25%、右旋苯醚氰菊酯2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4%、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5%、二甲苯补至100%,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形成主要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50%的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乳油。

制剂440%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微乳剂

唑虫酰胺原药(折百)10%、右旋苯醚氰菊酯原药(折百)3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二甲苯30%,吡咯烷酮15%、用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原药、溶剂、乳化剂、助溶剂混合搅拌形成均相透明溶液,然后慢慢加入水并搅拌形成透明溶液,即为主要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40%的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微乳剂。

制剂520.2%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唑虫酰胺原药(折百)0.2%,右旋苯醚氰菊酯原药(折百)20%,木质素10%、烷基萘磺酸钠2%、用高岭土加至100%,将以上原料在超微粉碎机中混合之后可制成主要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20.2%的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制剂633%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悬浮剂

唑虫酰胺原药(折百)3%、右旋苯醚氰菊酯原药(折百)30%、木质素磺酸钠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及其硫酸盐4%,黄原胶0.2%,乙二醇10%,硅氧乙烷0.1%,硅酸镁铝0.5%,用去离子水补足100%,按比例称量各组分混合后经过砂磨、过滤,即可制成33%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悬浮剂。

制剂78%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乳油

唑虫酰胺原药(折百)4%、右旋苯醚氰菊酯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3%、二甲苯补至100%。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主要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8%的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乳油。

制剂812%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水乳剂

唑虫酰胺原药(折百)2%、右旋苯醚氰菊酯原药(折百)10%、壬基酚磷酸酯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正丁醇3%,30%的二甲苯和20%的吡咯烷酮,0.1%的黄原胶,用去离子水补足至100%,正丁醇和水溶解形成水相,其余组分混合搅拌形成油相,在剪切机作用下慢慢把水相加入油相中去,并继续剪切10~30分钟,制成主要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12%的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水乳剂。

制剂968.5%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乳油

唑虫酰胺原药(折百)68%、右旋苯醚氰菊酯原药(折百)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8%、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6%、二甲苯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可制成主要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为68.5%的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乳油。

实施例(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验证

试验例一:唑虫酰胺与右旋苯醚氰菊酯不同配比对斑潜蝇的室内毒力测定

供试害虫:斑潜蝇

试验设计:供试虫源采集自南昌市南昌县武阳农场,室内用莴苣饲养3代后进行毒力测定,联合毒力测定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14-2008》进行。唑虫酰胺与右旋苯醚氰菊酯原药用丙酮溶解,再用0.1%的吐温80水稀释,分别配置单剂母液,再根据混配目的比设计了7组配比,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均按照等比的方法设置5个系列质量浓度(根据预实验结果配制成适宜的致死浓度)待用;选取叶上约有3~5条虫道的叶片10张,计算虫道级活虫数,然后将选取的叶片待测的药剂溶液中10s后取出晾干放入底部铺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以不含有药剂的丙酮溶剂处理作为空白对照,放入以温度为25℃,相对湿度70%,光周期l:d=16:8h的的气候培养箱中,处理后48h检查试虫的死亡情况,幼虫体色新鲜、饱满,有羽化孔的均为活虫,虫道延长,有新增潜道的均为活幼虫,虫体干瘪、变色的为死虫。计算校正死亡率。

以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y,分别建立毒力回归方程,用dps7.05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各药剂的lc50。计算复配药剂混剂的共毒系数(ctc)。结果见下表1。

计算公式如下: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ati/tti×100

按照共毒系数(ctc)的划分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表1唑虫酰胺(a)与右旋苯醚氰菊酯(b)不同配比对斑潜蝇的室内毒力测定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唑虫酰胺与右旋苯醚氰菊酯的各重量比的ctc均大于120,说明在唑虫酰胺与右旋苯醚氰菊酯一定范围内复配后的组合物对农作物害虫的防治上表现出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是简单的相加效果。其中,唑虫酰胺与右旋苯醚氰菊酯重量比为1∶4时ctc最大,表明唑虫酰胺与右旋苯醚氰菊酯重量比为1∶4复配后防效最佳。

在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右旋苯醚氰菊酯与唑虫酰胺的复配的最佳增效区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药效验证以确定各配比的实际药效。

试验例二、唑虫酰胺与右旋苯醚氰菊酯组合物对莴苣斑潜蝇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对象:斑潜蝇

试验方法:试验于南昌市南昌县武阳农场的莴苣田开展,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试验准则(二)gb/t17980.66-2004》。施药前基数调查,试验处理的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约为15m2,小区内植株约20-30株,每小区在中间行定10株莴苣,每株选择有3~5条处于生长初期的虫道的中、上部叶3张。在每一虫道前端两侧约1cm处用油性记号笔各标记1个点,使其与潜道前端在一条线上。调查防效是,幼虫体色新鲜、饱满,有羽化孔的均为活虫,虫道延长,有新增潜道的均为活幼虫,虫体干瘪、变色的为死虫。施药后3d、7d、21d后调查空虫道、死虫数和活虫数。每个药剂处理重复4次。试验药剂为实施例一中制得的制剂2(即18%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悬浮剂),对照药剂为10%唑虫酰胺农药制剂(对照a),8%右旋苯醚氰菊酯农药制剂(对照b),药剂均由江西正邦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试验结果见下表2。

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残留活虫数)/药前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表2唑虫酰胺与右旋苯醚氰菊酯组合物防治莴苣斑潜蝇药效试验结果

(注:表2中各防效为平均值,不同字母表示方差分析比较下差异显著(小写字母p<0.05,大写字母p<0.01)

从表2中可以看出,右旋苯醚氰菊酯与唑虫酰胺复配后的组合物对斑潜蝇的药后3d的防效与右旋苯醚氰菊酯单剂、唑虫酰胺单剂的防效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表明右旋苯醚氰菊酯与唑虫酰胺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复配后对斑潜蝇具有优异的防效,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而右旋苯醚氰菊酯与唑虫酰胺复配后的组合物对斑潜蝇的药后21d的防效仍然达到85%以上,显著优于单剂处理,表现出良好的持效性,且右旋苯醚氰菊酯与唑虫酰胺复配后的组合物的施用量为10、15、20g/亩时的药后防效良好,与右旋苯醚氰菊酯单剂、唑虫酰胺单剂的30g/亩施用量相比,药剂用量明显降低的同时防效仍就优异。

试验例三、右旋苯醚氰菊酯与唑虫酰胺组合物对辣椒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对象:蓟马

试验设计:试验于南昌市南昌县武阳农场的茄子田开展,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17980.77-2004》。试验时进行基数调查,试验小区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株辣椒,统计活虫数,施药后3d、7d、21d用同样的方法调查各小区的残余活虫数并观察是否有药害,计算虫口减退率和相对防治效果,每个药剂处理重复4次。试验药剂为实施例一中制得的制剂2(即18%唑虫酰胺·右旋苯醚氰菊酯悬浮剂),对照药剂为10%唑虫酰胺农药制剂(对照a),8%右旋苯醚氰菊酯农药制剂(对照b),药剂均由江西正邦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试验结果见下表3。

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残留活虫数)/药前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表3唑虫酰胺与右旋苯醚氰菊酯组合物防治辣椒蓟马药效试验结果

(注:表3中各防效为平均值,不同字母表示方差分析比较下差异显著(小写字母p<0.05,大写字母p<0.01)

从表3中可以看出,右旋苯醚氰菊酯与唑虫酰胺复配后的组合物对辣椒蓟马的药后3d的防效与右旋苯醚氰菊酯单剂、唑虫酰胺单剂的防效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右旋苯醚氰菊酯与唑虫酰胺复配后的组合物对蓟马的药后21d的防效仍然达到85%以上,表明右旋苯醚氰菊酯与唑虫酰胺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复配后对蓟马也具有优异的防治作用且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续性;且右旋苯醚氰菊酯与唑虫酰胺复配后的组合物的施用量为10、15、20g/亩时的药后防效良好,与右旋苯醚氰菊酯单剂、唑虫酰胺单剂的30g/亩施用量相比,药剂用量明显降低的同时防效仍就优异。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对农作物的害虫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减少药剂的使用剂量,降低用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值得在农业上大规模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