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5579发布日期:2019-01-18 23:14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还涉及该杀菌组合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苯噻菌酯(benzothiostrobin),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bc1复合物抑制剂,其具有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施用量低、持效期长等优点,兼具治疗和保护作用,对有益生物及作物有良好的安全性,低毒且对环境友好,但长期单独使用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

二氰蒽醌(dithianon)是巴斯夫欧洲公司开发的杀菌剂,纯品为深棕色结晶状固体。分子式为c14h4n2o2s2,化学名称为:2,3-二腈基-1,4-二硫代蒽醌,二氰蒽醌具有多作用机理,通过与含硫基团反应和干扰细胞呼吸而抑制一系列真菌霉,最后导致病害死亡,具很好的保护活性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治疗活性。用于防治果树和蔬菜上的黑星病、霉点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霜霉病、褐腐病。

农业生产应用中,重复且专一施用一种活性化合物来防治病原菌在很多情况下将导致病原菌的快速选择性,为降低抗性病原菌选择性的危险性,目前通常使用不同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来防治病原菌。通过将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活性化合物进行组合,可延缓抗性产生,降低施用量,减少防治成本。目前,还没见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组合应用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病原菌抗性选择加速,防治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作用机理互不相同的两种化合物进行复配和/或混配,以提高组合物防治病原菌的效果,延缓抗性产生,降低施用量,减少防治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活性成分包括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其中,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重量比为1:50~30:1。

进一步的,所述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重量比为1:20~10:1。

进一步的,所述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重量比为1:10~5:1。

一种含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所述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60%,进一步优选为10%~40%。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用途,优选的,用于防治辣椒炭疽病和黄瓜霜霉病。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还包括载体、助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将载体、助剂和/或表面活性剂、活性成分结合,用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

进一步的,所述助剂是有益于有效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如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粘结剂、崩解剂、溶剂、乳化剂、防腐剂、增稠剂、增效剂,其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剂型包括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乳油、可湿性粉剂。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的施用方式,包括将杀菌组合物以喷雾、浸泡、弥雾、碰粉、撒播、浇泼其中一种或多种方式施用于植物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部和茎部。杀菌组合物的施用频率和施用量取决于病原体的生物学和气候生存条件。

本发明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依据需要混合使用。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还可以与其它活性成分联合施用,例如用于扩大活性谱或防止形成抗性。所述其它活性成分例如杀真菌剂、杀细菌剂、引诱剂、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安全剂、肥料或化学信息素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苯噻菌酯与二氯蒽醌合理复配和/或混配,相比单剂,防治效果明显提高,可以大幅减少田间用药次数和用药量,进而节省农药产生成本,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2)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的作用机制互不相同,降低了对病原菌的单一选择压力,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原菌抗性产生的速度,且扩大了防治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描述本发明,提供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所提及的内容不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定,材料配方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被其它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如无特别限定,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的一个例子,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限定为准。

一、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1.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组合制剂对辣椒炭疽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试验对象:辣椒炭疽病

试验方法:根据预备试验结果,称取适量的原药于离心管中,再加入适量的二甲基亚砜将原药溶解,制成母液。将溶解好的药液按比例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加入到冷却至45℃左右的pda培养基,制成含杀菌剂的培养基。用灭菌的打孔器将供试菌平板打成直径7mm的小菌饼,每皿移植一菌饼于中央,重复3次,以无菌水作对照。置恒温箱内28℃下培养,待对照培养基病菌长好后,用垂直十字法测量各处理菌落的直径,取平均值,按如下公式计算抑制率:

用excel软件分析得到的抑制率和浓度梯度的数据,计算得毒力回归方程和ec50值,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通常选择ec50较低者)进行计算,试验结果如表1: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标准药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供试药剂毒力指数×供试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

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值/混剂药剂ec50值×100

共毒系数(ctc)=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共毒系数分级:ctc>120混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ctc<80混剂具有拮抗作用80≤ctc≤120混剂具有相加作用。

表1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组合制剂对辣椒炭疽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从表1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可知,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在1:50~30:1的范围内对辣椒炭疽病的共毒系数ctc值均在120以上,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当两者配比为4:5时,共毒系数为178.10,协同增效更为显著。

2.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组合制剂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

试验方法:黄瓜霜霉病病菌的培养及孢子悬浮液的配制:黄瓜霜霉病病菌采用活体植株法在20℃、12h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培养,每30d转代培养1次。接种时用无菌水洗脱发病叶片上的分生孢子,配制成孢子浓度为1×106个/ml的悬浮液。供试菌株敏感性测定采用叶碟保湿法进行毒力测定。先将采集的叶片制成直径为1.5cm的叶盘,随机混匀,分别置于配置好的系列浓度药液中浸泡1h,每个浓度50个叶盘,试验以不加药剂的处理为空白对照,浸泡结束后,叶子正面朝上摆放于相同药液浓度润湿的吸水纸上,把叶盘上的药液吸干,将配置好的孢子悬浮液接种于叶盘中,室温放置5min后,置于20℃、12h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培养,10d后测量叶盘上的发病面积,计算病情指数和放置效果。根据病斑面积划分病级:

0级:无病;

1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

9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通过防效几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试验结果如表2。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标准药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供试药剂毒力指数×供试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

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单剂的ec50值/混剂的ec50值×100

共毒系数(ctc)=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表2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组合制剂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对黄瓜霜霉病的ec50分别为1.84和5.41,显然苯噻菌酯对黄瓜霜霉病的生物活性好于二氰蒽醌,二者重量比在1:50~30:1的范围对黄瓜霜霉病的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其中,二者的重量比为3:2时,共毒系数为198.40,协同增效更显著。

二、制剂实施例

实施例1:18%苯噻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4:5)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物料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所需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可制得18%苯噻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2:25%苯噻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3:2)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苯噻菌酯、二氰蒽醌和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得25%苯噻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3:33%苯噻菌酯·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4:7)

将上述物料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33%苯噻菌酯·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40%苯噻菌酯·二氰蒽醌悬浮剂(1:1)

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或高速剪切后得到半成品,分析后补加水混合均匀过滤即得40%苯噻菌酯·二氰蒽醌悬浮剂。

实施例5:6%苯噻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5:1)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苯噻菌酯、二氰蒽醌和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得6%苯噻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60%苯噻菌酯·二氰蒽醌悬浮剂(1:2)

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或高速剪切后得到半成品,分析后补加水混合均匀过滤即得60%苯噻菌酯·二氰蒽醌悬浮剂。

三、田间试验

1.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组合制剂对辣椒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对象:辣椒炭疽病

供试药剂:处理药剂为实施例1-3的组合制剂,对照药剂为25%苯噻菌酯水分散粒剂和50%二氰蒽醌悬浮剂,清水为空白对照。

试验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4吃重复,共20个小区,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用普兰迪3wbd-16b型电动喷雾器进行施药,工作压力为0.5mpa。施药时辣椒处于结果中期,辣椒炭疽病为发生初期。试验期间,除喷施供试药剂和对照药剂外,再未用任何农药。

调查方法:施药前调查发病基数,第2次施药7d、10d后调查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见表3。

表3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组合制剂对辣椒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田间试验表明,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复配组合物能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与单一活性相比,防效明显提高,而不是单一活性成分防效的简单叠加,本发明组合物防效提高,大幅减少田间用药次数和用药量,进而节省农药产生成本,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前景。

2.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组合制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处理:

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

试验药剂:处理药剂为实施例1-3的组合制剂,对照药剂为25%苯噻菌酯水分散粒剂和50%二氰蒽醌悬浮剂,清水为空白对照。

试验方法:试验地设置在广东省肇庆某农场,每个小区面积为40m2,重复4次,于黄瓜发病初期进行叶面喷雾处理,施药两次,施药器械为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在药剂处理前进行黄瓜霜霉病病情指数调查,第二次施药后7、14天调查黄瓜霜霉病发病情况。调查方法、分级、药效计算按照《农田药效试验准则(一)》进行,计算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见下表4。

表4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组合制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由表4可以看出,苯噻菌酯与二氰蒽醌复配后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协同增效明显,且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使用量在110克/公顷时,施药后第14d的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均在82%以上,明显高于单个活性成分的对照药剂。此外,在试验期间,供试药剂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发生,未观察到对其它有益生物产生不良影响,表明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