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棉田地膜的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98928发布日期:2019-02-19 17:45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棉田地膜的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膜固定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棉田地膜的固定器。



背景技术:

地膜即地面覆盖薄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也有绿、银色薄膜,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等作用。在所有覆膜栽培作物中,以棉花面积最大,据统计每年约有18kg/公顷左右的地膜留在棉田中。在地膜覆盖技术大量推广的同时,地膜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塑料膜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在土壤中可存在200~400年。

地膜在使用时,很容易被风吹起而造成覆盖不严密,影响使用效果。传统的固定方法是用田里的泥块将膜的周边压住,如果泥块较小或者沙质土壤,就易被风吹走,而且泥块容易被雨水冲刷,必须经常检查重新压覆。目前也有采用固定器对地膜固定的方式,这种方式可对插卡回收,为了提高固定器对地膜固定的牢固性,固定器插入泥土的一端都设置有倒钩,但这种固定器回收拔出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棉田地膜的固定器,解决了带有倒钩的固定器拔出比较麻烦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棉田地膜的固定器,包括支条和位于支条一侧的立柱,所述支条的上表面等距离开设有插孔,立柱顶端靠近支条的一侧设置支柱,所述支柱与插孔插接,所述立柱顶端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其底端的通孔,通孔内插接有立杆,立杆的底端设置有螺纹柱,所述立柱的底端还设置凸柱,凸柱底面的中部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第二螺纹孔。

所述立柱的底端安装有防脱头,防脱头包括柱形部和位于柱形部底端的锥形部,所述柱形部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凸柱尺寸相适配的凹孔,所述凸柱与凹孔插接,凹孔底面的中部开设有与螺纹柱相匹配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螺纹柱依次与第二螺纹孔以及第一螺纹孔连接,所述柱形部的外表面等距离环绕分布有倒钩,锥形部的外表面由上至下等距离分布有倒锥部。

进一步限定,所述防脱头为木质头或竹制头。

进一步限定,所述立杆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套环。

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柱为倒置的l形结构,支柱的弯折部为圆角。

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柱的底端为圆锥形。

该用于棉田地膜的固定器,将立柱与防脱头分离设置,不仅能够采用防脱头表面的倒钩和倒锥部来起到防脱的目的,同时在需要将固定器取出回收时,可将立柱与防脱头分离,以方便立柱的回收,其操作比较方便。

采用支条对地膜的边缘压合,并采用支柱与支条的配合对支条固定,从而可起到使地膜与地面紧密贴合的目的,相比仅采用固定器插入地面对地膜固定,该种方式对地膜的固定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立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立柱的剖视图。

图中:1支条、2支柱、3插孔、4通孔、5立杆、6套环、7立柱、8防脱头、9倒锥部、10倒钩、11锥形部、12凹孔、13凸柱、14螺纹柱、15第一螺纹孔、16第二螺纹孔、17柱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棉田地膜的固定器,包括支条1和位于支条1一侧的立柱7,支条1可采用塑料条或木条,支条1的上表面等距离开设有插孔3,立柱7顶端靠近支条1的一侧设置支柱2,支柱2为倒置的l形结构,支柱2的弯折部为圆角,支柱2的底端为圆锥形,支柱2与插孔3插接,立柱7顶端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其底端的通孔4,通孔4内插接有立杆5,立杆5的底端设置有螺纹柱14,立柱7的底端还设置凸柱13,凸柱13底面的中部开设有与通孔4连通的第二螺纹孔16。

立柱7的底端安装有防脱头8,防脱头8包括柱形部17和位于柱形部17底端的锥形部11,柱形部17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凸柱13尺寸相适配的凹孔12,凸柱13与凹孔12插接,凹孔12底面的中部开设有与螺纹柱14相匹配的第一螺纹孔15,螺纹柱14依次与第二螺纹孔16以及第一螺纹孔15连接,柱形部17的外表面等距离环绕分布有倒钩10,锥形部11的外表面由上至下等距离分布有倒锥部9。

为了使防脱头8能够在土地中自行分解,防脱头8为木质头或竹制头。

立杆5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套环6,该种设置首先可方便对立杆5旋转,进而方便螺纹柱14与第一螺纹孔15的分离;其次,可将手指插入到6内将7拔出。

该用于棉田地膜的固定器,将立柱7与防脱头8分离设置,不仅能够采用防脱头8表面的倒钩10和倒锥部9来起到防脱的目的,同时在需要将固定器取出回收时,可将立柱7与防脱头8分离,以方便立柱7的回收,其操作比较方便。

采用支条1对地膜的边缘压合,并采用支柱2与支条1的配合对支条1固定,从而可起到使地膜与地面紧密贴合的目的,相比仅采用固定器插入地面对地膜固定,该种方式对地膜的固定更加牢固。

在使用时,先在铺设好的地膜边缘放置支条1对地膜的边缘压合,然后将立柱7以及立柱7底端的防脱头8穿过支条1外侧的地膜并插入到泥土中,且使支柱2穿过插孔3插入到泥土中以对支条1限位固定,通过支条1对地膜边缘的压合固定,以起到防风且可回收的目的。

在需要将立柱7取下时,向套环6内插入一根支杆,旋转支杆,待螺纹柱14与第一螺纹孔15分离后,手提套环6,由于此时螺纹柱14仍旧与第二螺纹孔16连接,从而可以很方便的将立柱7取出,再次使用立柱7时只需在凸柱13的底部更换新的防脱头8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棉田地膜的固定器,包括支条和位于支条一侧的立柱,所述支条的上表面等距离开设有插孔,立柱顶端靠近支条的一侧设置支柱,所述支柱与插孔插接,所述立柱顶端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其底端的通孔,通孔内插接有立杆,立杆的底端设置有螺纹柱,所述立柱的底端还设置凸柱,凸柱底面的中部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立柱的底端安装有防脱头。该用于棉田地膜的固定器,将立柱与防脱头分离设置,不仅能够采用防脱头表面的倒钩和倒锥部来起到防脱的目的,同时在需要将固定器取出回收时,可将立柱与防脱头分离,以方便立柱的回收,其操作比较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新;徐守东;刘从九;周万怀;朱其祥;张亿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财经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2.06
技术公布日:2019.0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