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间距可调的喷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5726发布日期:2018-09-21 19:4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药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轮间距可调的喷药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病虫害的防治还是以化学防治方法为主,即采取机械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我国是农药生产与使用大国,但我国植物保护机械却严重落后,造成了农药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发展迅猛,尤其是粮食作物大部分地区从耕作到收获生产全过程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与此相比,喷药机械则相形见绌,目前喷药机械的品种很多,但农村大量使用的喷药机械仍然是以手动喷雾器和机动喷雾机为主,喷药机械相对落后。目前,我国喷药机械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水平极不相称,不仅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普遍水平,同时也远远滞后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某些地区农作物之间的间距有大有小,而现阶段的喷药机轮间距都是固定的,无法进行调节,导致喷药机在田间作业时往往会破坏作物。因此,为了避免对作物造成破坏,现阶段亟需一种结构简单、轮间距可调的喷药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轮间距可调的喷药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喷药机轮间距无法调节容易破坏作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轮间距可调的喷药机,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侧支撑架,所述侧支撑架的底部设有前后布置的行走轮,两个所述的侧支撑架上架设有可拆卸的上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的前部设有可调节高度的驾驶室,所述上支撑架的后部设有可调节高度的喷药杆,所述侧支撑架上设有与所述喷药杆相连的药箱;

所述上支撑架上设有左右延伸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由发动机驱动,所述传动杆驱动后方的行走轮,所述传动杆包括花键配合的传动内杆和传动外杆,所述传动内杆在所述传动外杆内滑动调节传动杆的长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支撑架通过U形螺栓紧固于所述侧支撑架上。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驾驶室和喷药杆均通过平行四边形连杆铰接于所述上支撑架上,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内均设有调节油缸,所述调节油缸铰接于平行四边形连杆与所述上支撑架之间。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喷药杆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所述的平行四边形连杆连接于所述上支撑架上;

所述固定杆的两端通过竖直的第一铰接轴均铰接有第一喷药杆,所述第一铰接轴位于所述固定杆的前方,所述固定杆的前方还设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杆、第一喷药杆铰接连接;

所述第一喷药杆的端部通过竖直的第二铰接轴铰接有第二喷药杆,所述第二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一喷药杆的后方;

所述固定杆的后方还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喷药杆与第二喷药杆的连接处还设有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喷药杆上,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喷药杆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方的行走轮上还设有分苗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喷药机利用两个侧支撑架将上支撑架架设起来,驾驶室和喷药杆均安装在上支撑架上,而且驾驶室和喷药杆的高度均可以调节,利用药箱与喷药杆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喷药作业。在需要时,将上支撑架与两个侧支撑架拆卸开来,然后调节两个侧支撑架之间的间距,从而改变轮间距,以适应不同行间距的作物,避免对作物造成破坏。而且,上支撑架上设置的传动杆可根据轮间距的改变进行自我调节,利用传动内杆在传动外杆内的滑动可将传动杆的长度调节至与轮间距相适配。

利用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将驾驶室和喷药杆连接在上支撑架上,同时利用调节油缸对平行四边形连杆进行调节,改变其形状,最终改变驾驶室和喷药杆的高度,而且无论如何调节,驾驶室和喷药杆均不会发生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喷药杆在使用时可以实现折叠和伸展两种不同的状态,在喷药时,将喷药杆伸展至最长,可实现较大面积的喷药作业,提高喷药的效率;在不需要喷药时,将喷药杆折叠起来,可使其不占用过多的空间。喷药杆的状态调节是通过第一油缸实现的,当第一油缸伸展到最长时,固定杆、第一喷药杆和第二喷药杆位于同一直线上,当第一油缸缩短时,第一喷药杆首先以第一铰接轴为轴旋转,实现向前折叠,与此同时,在后方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的作用下,第二喷药杆以第二铰接轴为轴旋转,实现向后折叠,最终将喷药杆折叠至最短。

在前方的行走轮上设置分苗器可以将行走轮前方的作物分开,避免行走轮对作物造成碾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该实施例的后视示意图;

图3为该实施例喷药杆一端的状态一示意图;

图4为该实施例喷药杆一端的状态二示意图;

图5为该实施例喷药杆一端的状态三示意图;

图中:1-侧支撑架;2-前行走轮;3-后行走轮;4-上支撑架;5-驾驶室;6-喷药杆;7-药箱;8-传动内杆;9-传动外杆;10-U形螺栓;11-平行四边形连杆;12-调节油缸;13-固定杆;14-第一铰接轴;15-第一喷药杆;16-第一油缸;17-第二铰接轴;18-第二喷药杆;19-第一连接杆;20-第二连接杆;21-第三连接杆;22-分苗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轮间距可调的喷药机的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侧支撑架1,所述侧支撑架1的底部设有前后布置的前行走轮2和后行走轮3,其中,前行走轮2主要负责车体的转向,后行走轮3是动力轮,在两个所述的侧支撑架1上架设有可拆卸的上支撑架4,此处是利用多个U形螺栓10将上支撑架4紧固于所述侧支撑架1上的。由于两个侧支撑架1之间是相互分离的,因此,在将所有的U形螺栓10全部松开后,可调节两个侧支撑架1之间的间距,在调整完成后,再将所有的U形螺栓10紧固住即可,通过此,即可改变前行走轮2和后行走轮3之间的轮间距,以适应不同行间距的作物,避免对作物造成破坏。

该实施例中的动力源是安装于侧支撑架1上的发动机(图中未示出),在上支撑架4上设有左右延伸的传动杆,该传动杆由发动机驱动并通过向下延伸的动力杆将动力传递至后行走轮3,这些为本领域较为常见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该实施例中的传动杆为了适应轮间距的改变,采用了传动内杆8和传动外杆9相配合的形式,其中,传动内杆8伸入传动外杆9内并与其花键配合,当调节轮间距时,传动内杆8即在所述传动外杆9内滑动调节传动杆的整体长度,从而保证动力传递的稳定。

在上支撑架4的前部设有可调节高度的驾驶室5,所述上支撑架4的后部还设有可调节高度的喷药杆6,所述侧支撑架1上还设有与所述喷药杆6相连的药箱7,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喷药作业。驾驶室5和喷药杆6均通过平行四边形连杆11铰接于所述上支撑架4上,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11内均设有调节油缸12,所述调节油缸12铰接于平行四边形连杆11与所述上支撑架4之间,利用调节油缸12对平行四边形连杆11进行调节,可以改变其形状,最终改变驾驶室5和喷药杆6的高度,而且无论如何调节,驾驶室5和喷药杆6均不会发生倾斜。另外,在前行走轮2上还设有分苗器22,可以将前行走轮2前方的作物分开,避免行走轮对作物造成碾压。

如图3、图4和图5共同所示,为该实施例喷药杆6三种不同状态的示意图,图中只示出了喷药杆6的一端,另外一端的结构与此相同。其中,图3为喷药杆伸展至最长时的状态,此时可以实现最大面积的喷药,图4和图5为喷药杆6逐渐折叠时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此处将喷药机前进的方向定义为前,图3、图4和图5分别为俯视状态下的视图。

该实施例的喷药杆6包括依次铰接连接的固定杆13、第一喷药杆15和第二喷药杆18,其中,固定杆13沿左右方向延伸并通过所述的平行四边形连杆11连接于所述上支撑架4上。

固定杆13和第一喷药杆15通过前方竖直的第一铰接轴14连接,第一喷药杆15和第二喷药杆18通过后方竖直的第二铰接轴17连接,在固定杆13的前方设有第一油缸16,第一油缸16的一端铰接于固定杆13上,另一端铰接于第一喷药杆15上,在固定杆13的后方还设有第一连接杆19,第一喷药杆15和第二喷药杆18的连接处还设有第二连接杆20和第三连接杆21,其中,第一连接杆19的一端铰接于固定杆13上,第二连接杆20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喷药杆15上,第三连接杆21的一端铰接于第二喷药杆18上,第一连接杆19、第二连接杆20和第三连接杆21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当第一油缸16伸展到最长时,固定杆13、第一喷药杆15和第二喷药杆18位于同一直线上(即图3所示),当第一油缸16缩短时,第一喷药杆15首先以第一铰接轴14为轴旋转,实现向前折叠,与此同时,在后方第一连接杆19、第二连接杆20和第三连接杆21的作用下,第二喷药杆18以第二铰接轴17为轴旋转,实现向后折叠,最终将喷药杆6折叠至最短,使其不占用过多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轮间距可调的喷药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根据作物的行间距进行轮间距的调节,避免对作物造成破坏,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