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器及其喷雾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6355发布日期:2018-10-19 20:5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雾器及其喷雾杆。



背景技术:

传统的背负式喷雾器,如公告号为CN102950072A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背负式喷雾器,其包括储液罐,在储液罐的顶部设有可密封的加液口和加压装置,在储液罐顶部还设有喷枪;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储液罐背负在使用者的背部,手持喷枪,喷枪位于人体的前方位置,加压装置将储液罐内的农药液体加压至喷枪,喷枪喷出雾化后的农药,而作业者因作业需求,需不断向前移动,从而导致呼吸道、皮肤表面毛孔暴露在雾化的毒性空气当中,由此,在喷洒农药时,会导致作业者存在中毒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雾杆,其能有助于降低作业者的中毒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喷雾杆,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两端分别为用于喷出雾化液体的喷雾端、用于对接供液源的连接端,所述主杆上设有弯折段,弯折段位于喷雾端与连接端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手握靠近连接端一侧的主杆外杆壁,肩部与弯折段相抵,喷雾端位于使用者身后位置,喷雾过程中,喷雾端会喷出雾化液体,随着使用者不断向前行走,大部分含有雾化液体的空气均会位于使用者的身后位置,大幅度减少了身体与有毒空气之间的接触几率,降低了作业者的中毒风险;

另外,利用带有弯折段与肩部相扛的方式,能大幅度降低使用者的使用负担,省力减负。

优选的,所述主杆上套设有手持套,所述手持套位于弯折段与连接端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喷雾杆在实际使用时,主杆的外表面会沾有水分,使用者手持于手持套上,能大幅度降低使用者手部出现打滑的几率;另外,主杆的杆体较细,手持套能增加使用者手部手持接触面,握感更好,手持更稳。

优选的,所述手持套包括锁紧螺栓组件、两个手持拼接套,两个手持拼接套扣接于主杆外侧壁且通过锁紧螺栓组件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手持套的整体拆装,由于使用者的个体差异,可通过松开锁紧螺栓,进而沿着主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手持套,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同样,当手持套出现损坏时,可将手持套从主杆上拆卸下来,更换上新的手持套。

优选的,所述连接端上设有快速接头件,所述快速接头件包括连接于连接端的定接头、用于与定接头密封插接配合的动接头,所述动接头用于与外置软管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喷雾杆与外置软管之间的配合,在使用时,动接头可直接插入到定接头内,以实现外置软管与喷雾杆之间的连接;在不使用时,可直接将动接头从定接头处拔出,便于放置。

优选的,所述定接头内设有单向进水阀,所述单向进水阀用于限制主杆内的液体从连接端处外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农药液体依次通过外置软管、动接头、定接头、单向进水阀,最后进入到主杆内部;转换到不使用状态时,主杆内部依旧会残存一定量的农药液体,此时,定接头与动接头相互分离,由于在定接头内部设置有单向进水阀,即使在主杆内部残存有一定量的农药液体,也不会从主杆内部直接流出。

优选的,还包括工作喷杆,所述工作喷杆中部对接于喷雾端,所述工作喷杆上设有若干喷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喷雾端上设置工作喷杆,且工作喷杆上设置若干喷头,能大幅度提升喷雾端的喷雾面积。

优选的,位于弯折段与连接端之间的主杆为手持段,位于弯折段与喷雾端之间的主杆为支撑段,所述工作喷杆与支撑段两者之间呈相互垂直,所述手持段、弯折段、支撑段三者之间构成的比对平面,所述比对平面与工作喷杆之间相互垂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手持于手持段,肩部抵紧于弯折段时,工作喷杆位于使用者的身后位置,比对平面为竖直平面,工作喷杆则处于水平状态;首先,此状态为最佳喷洒状态,其喷洒面较广,喷洒效率高,其次,即使使用者行走在颠簸路面,此状态下,整个喷雾杆产生周向旋转的概率较低,使用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优选的,位于弯折段与喷雾端之间的主杆为支撑段,所述工作喷杆与支撑段两者之间呈相互垂直;

所述工作喷杆的中部位置连接有螺母件,所述螺母件与工作喷杆内部相通,所述喷雾端上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螺母件相互螺纹配合;

还包括呈T字形的锁定套,所述锁定套包括锁定螺栓组件、两个锁定拼接套,两个锁定拼接套通过锁定螺栓组件扣合于喷雾端、工作喷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工作喷杆与喷雾端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方便了两者的拆装以及运输;其次,也正是因为采用了螺纹连接的方式,会导致工作喷杆会产生意外周向旋转的弊端,此时,将两个T字形的锁定拼接套扣合于喷雾端、工作喷杆两侧,并通过锁定螺栓组件相连,能有效限制工作喷杆产生意外周向旋转;再次,由于工作喷杆的长度较长,锁定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喷杆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工作喷杆以喷雾端作为分界点且分为左右两个工作支杆,每个工作支杆包括若干工作分杆,相邻两个工作分杆之间通过第一螺接结构相连,所述第一螺接结构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套设于一根工作分杆外侧的第一密封垫、第一止滑块、第一螺接套,所述第一螺接套的外端设有锥形的第一压紧部,所述第一止滑块上设有第一变形槽,另一根工作分杆的端部设有第一螺纹部,第一螺接套与另一根工作分杆上的第一螺纹部相螺纹连接并压紧第一止滑块上设有第一变形槽的一端,第一密封垫一端抵紧于另一根工作分杆的端面上,第一密封垫的另一端抵在第一止滑块上;

和/或位于弯折段与连接端之间的主杆分为两个支撑分杆,相邻两个支撑分杆之间通过第二螺接结构相连,所述第二螺接结构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套设于一根支撑分杆外侧的第二密封垫、第二止滑块、第二螺接套,所述第二螺接套的外端设有锥形的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二止滑块上设有第二变形槽,另一根支撑分杆的端部设有第二螺纹部,第二螺接套与另一根支撑分杆上的第二螺纹部相螺纹连接并压紧第二止滑块上设有第二变形槽的一端,第二密封垫一端抵紧于另一根支撑分杆的端面上,第二密封垫的另一端抵在第二止滑块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接结构实现了两个工作分杆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以及可伸缩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将第一螺接套螺纹连接另一根工作分杆的第一螺纹部上,第一压紧部会推动第一止滑块以及第一密封垫往另一根工作分杆端部挤压,起到密封作用,与此同时第一压紧部也会对第一止滑块产生挤压,由于第一止滑块上设置有第一变形槽,第一止滑块的侧壁会与工作分杆的外杆壁产生挤压,以限制对应工作分杆的滑动,实现两个工作分杆之间的相互连接,通过拉动两个工作分杆,能起到调节工作支杆的整体长度,以调整整个喷雾杆的喷雾范围;

第二螺接结构实现了两个支撑分杆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以及可伸缩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将第二螺接套螺纹连接另一根支撑分杆的第二螺纹部上,第二压紧部会推动第二止滑块以及第二密封垫往另一根支撑分杆端部挤压,起到密封作用,与此同时第二压紧部也会对第二止滑块产生挤压,由于第二止滑块上设置有第二变形槽,第二止滑块的侧壁会与支撑分杆的外杆壁产生挤压,以限制对应支撑分杆的滑动,实现两个支撑分杆之间的相互连接,通过拉动两个支撑分杆,能起到调节支撑支杆的整体长度,以调整整个主杆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雾器,其其能有助于降低作业者的中毒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喷雾器,包括上述的喷雾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扛杆式的喷雾杆,手持肩扛的使用方式,喷雾杆的喷雾端则可位于使用者背部一侧,能大幅度降低中毒风险;喷洒的范围较宽,喷雾作业效率较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打破传统喷头位于使用者前部位置、前移喷洒的使用方式,利用喷雾杆的特有结构并结合扛杆法来进行喷雾操作,达到了健康、高效、减负、环保、安全、实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实施例一的整体构造情况;

图2为实施例一中主杆靠近连接端一侧的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手持套的内部构造;

图3为实施例一中定接头的局部剖面图,用于重点展示定接头内部的构造情况;

图4为实施例一中主杆与工作喷杆交界点处的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锁定套的内部构造;

图5为实施例一中工作支杆的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第一螺接结构的内部构件情况;

图6为实施例一中主杆的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第二螺接结构的内部构件情况。

附图标记:1、主杆;101、喷雾端;102、连接端;103、弯折段;104、手持段;105、支撑段;106、比对平面;2、手持套;201、锁紧螺栓组件;202、手持拼接套;3、快速接头件;31、定接头;32、动接头;33、单向进水阀;4、工作喷杆;5、喷头;6、螺母件;7、外螺纹;8、锁定套;81、锁定螺栓组件;82、锁定拼接套;9、工作支杆;91、工作分杆;10、第一螺接结构;11、第一密封垫;12、第一止滑块;13、第一螺接套;14、第一压紧部;15、第一变形槽;16、第一螺纹部;17、支撑分杆;18、第二螺接结构;19、第二密封垫;20、第二止滑块;21、第二螺接套;22、第二压紧部;23、第二变形槽;24、第二螺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喷雾杆,参见图1,其包括主杆1,主杆1的两端分别为喷雾端101以及连接端102,其中,连接端102用于对接供液源,供液源将待喷洒的液体输送入主杆1内,并从喷雾端101雾化喷出。

主杆1上设有弯折段103,弯折段103位于喷雾端101与连接端102之间,位于弯折段103与连接端102之间的主杆1为手持段104,位于弯折段103与喷雾端101之间的主杆1为支撑段105,手持段104、弯折段103、支撑段105三者之间构成一比对平面106;使用者手握手持段104,肩部与弯折段103相接触,此时比对平面106则处于竖直状态,喷雾端101位于使用者的身后位置。

参见图1以及图2,在手持段104上套设有手持套2,该手持套2包括锁紧螺栓组件201、两个手持拼接套202,两个手持拼接套202分别扣合于手持段104的两侧,并通过锁紧螺栓组件201将两个手持拼接套202相连接。

参见图1以及图3,在连接端102上设有快速接头件3,该快速接头件3包括定接头31、动接头32,定接头31连接于连接端102上,定接头31内设有单向进水阀33,动接头32一端用于与外置软管相连,另一端则能密封插接配合于定接头31,外置软管上的液体会依次通过动接头32、定接头31、单向进水阀33、主杆1内,当动接头32与定接头31两者分离时,单向进水阀33能限制主杆1内的液体从连接端102处向外渗出。

参见图1以及图4,在喷雾端101上设有外螺纹7,还设置有工作喷杆4,工作喷杆4上设有若干喷头5,喷头5能喷出雾化液体,工作喷杆4中部位置设有螺母件6,螺母件6与工作喷杆4内部相通,喷雾端101的外螺纹7与螺母件6相互螺纹配合,实现工作喷杆4与喷雾端101之间的连接,工作喷杆4与支撑杆之间相互垂直,工作喷杆4也与比对平面106相互垂直。

在螺母件6与喷雾端101之间设置有锁定套8,该锁定套8的形状为T字形,锁定套8包括锁定螺栓组件81、两个锁定拼接套82,两个锁定拼接套82通过锁定螺栓组件81扣合于喷雾端101、工作喷杆4;锁定套8的一端套接于支撑端,另外两端分别套接于对应的工作喷杆4。

参见图1以及图5,工作喷杆4以喷雾端101作为分界点且分为左右两个工作支杆9,每个工作支杆9包括若干工作分杆91,相邻两个工作分杆91之间通过第一螺接结构10相连,第一螺接结构10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套设于一根工作分杆91外侧的第一密封垫11、第一止滑块12、第一螺接套13,第一密封垫11由橡胶材质制成,第一螺接套13的外端设有锥形的第一压紧部14,第一止滑块12上设有第一变形槽15,另一根工作分杆91的端部设有第一螺纹部16,第一螺接套13与另一根工作分杆91上的第一螺纹部16相螺纹连接并压紧第一止滑块12上设有第一变形槽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变形槽15的第一止滑块12会向工作分杆91侧壁一侧进行挤压,第一密封垫11一端抵紧于另一根工作分杆91的端面上,第一密封垫11的另一端抵在第一止滑块12上。

参见图1以及图6,位于弯折段103与连接端102之间的主杆1分为两个支撑分杆17,相邻两个支撑分杆17之间通过第二螺接结构18相连,第二螺接结构18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套设于一根支撑分杆17外侧的第二密封垫19、第二止滑块20、第二螺接套21,第二密封垫19由橡胶材质制成,第二螺接套21的外端设有锥形的第二压紧部22,第二止滑块20上设有第二变形槽23,另一根支撑分杆17的端部设有第二螺纹部24,第二螺接套21与另一根支撑分杆17上的第二螺纹部24相螺纹连接并压紧第二止滑块20上设有第二变形槽2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变形槽23的第二止滑块20会向工作分杆91侧壁一侧进行挤压,第二密封垫19一端抵紧于另一根支撑分杆17的端面上,第二密封垫19的另一端抵在第二止滑块20上。

实际使用方法:

前期调整,通过第一螺接结构10调节相邻支撑分杆17之间的间距,调节主杆1的整体长度,控制喷雾杆的整体高度;通过第二螺接结构18调节相邻工作分杆91之间的整体长度,控制喷雾杆的整体宽度;

扛杆法,手握手持套2,肩部与弯折段103相抵,工作支杆9部分位于使用者身后位置,连接端102部分位于使用者身前位置,连接端102通过快速接头件3与供液源相连,供液源将待喷洒的液体依次通过连接端102、弯折段103、喷雾端101、工作支杆9,并最终从喷头5中喷出;

也可采用手持法,一只手手握手持套2,另一只手手持支撑段105,此时,整个喷雾杆便会位于使用者的身前位置。

实施例二:一种喷雾器,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喷雾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